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

合集下载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

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浮游藻类是水体中最基础的生物群落之一,它们的存在和生长受到水体的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与水生生物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监测和评价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及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浮游藻类的指示作用、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浮游藻类的指示作用浮游藻类在水质监测中的指示作用主要体现在:(1)判断水中富营养化程度;(2)检测水体污染;(3)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其中最常被用于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为蓝藻,而绿藻和硅藻则主要用于水体污染和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蓝藻是一类光合作用细菌,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且还能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

当水体中富含氮、磷等有机营养物质时,藻类的生长就会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进一步引发藻华或蓝藻水华。

因此,监测水中蓝藻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帮助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绿藻和硅藻则主要用于检测水体污染。

在水体受到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影响时,藻类的生长和代谢都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因此,通过监测水中绿藻和硅藻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判断水体是否存在污染物质。

监测方法有多种监测浮游藻类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镜检、显微摄影、化学分析、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基于DNA的分子生态学方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监测条件和目的。

现场观测是最常见的监测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水体的颜色、透明度、浑浊度等特征,初步判断水中浮游藻类的密度和种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藻类的分类和数量监测精度较低。

镜检和显微摄影则可以对浮游藻类进行更精细的分类和数量监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采集水样进行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细胞器的特异性,并拍摄照片进行记录和比对。

镜检和显微摄影方法数据精度较高,但所需操作流程复杂,需要训练有素的操作者进行实施。

化学分析、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则可以定量分析水样中浮游藻类所含的有机物质、营养元素等成分,从而进一步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污染物质的存在情况。

四川省西昌市邛海保护区水质现状及分析

四川省西昌市邛海保护区水质现状及分析
0 .0 01 0
贫 营养
O≤ EL ) 0 . 1 5
0 .4
透 明度 ( m ) 1 0
5. O
中营养
2 O< E I≤ 5 0
3 0
4 0
5 0
0 . 0 1 0
0 0 2 5
0 .0 5 0
营 养状 态分 级 E l 营养状 态指 数

评 价项 目 赋 分值 E n 1 0
2 0
总磷 ( m g / L ) 0 . 0 0 1
0 .0 0 4
总氮 ( m g / L ) 0 . 0 2 0
0 .0 5 0
叶绿 素 a ( m g / L ) 0 . 0 0 0 5
沈 兴 彬
( 四川省西昌水 文水 资源勘测局 。四川 西昌 6 1 5 0 0 0)
邛 海 是 四 川 省 第 二 大 淡 水 湖 泊 ,是 四川 省 西 昌市 生 活 饮 用 水 源
地 。为 了加强水源地保护区水体的水质保护工作 ,西 昌市政府做 了 大量的工作,环海打造 了大批 的湿地 。现根据 2 0 0 8  ̄2 0 1 2年 5年 的 实测水质资料,对邛海 水质现 状和污 染变化进行初步评价 。 1基 本 概 况 邛海保护 区,位于 四』 l I 省凉山彝族 自治州西 昌市市郊约 5公里 处 ,南北长 l 1 . 5公里,东西宽 5 . 5公里,周长 3 5公里 ,水域面积 3 1 平方公里: 湖水平均深 1 4 米, 最深处 3 4 米; 水面标高为 1 5 0 7 . 1 4 ~ 1 5 0 9 . 2 8米 ;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 3 O平方公里。水源主要来 自 邛海水面 3 1 平方公里的大气降水; 流入邛海各溪 流及其 区域范 围的 地表径流 ; 邛 海 外 冲 积 层 间的 地 下 径 流 以及岩 溶 及其 岩 裂 隙水 补 给 。 安全蓄水量 3亿多立方米 ,是集饮水、灌溉、养 殖、调节 小区域气 候 、景 观 娱 乐 于 一 体 的 多 功 能 高 原 淡 水 湖 泊 。 2 监 测 评 价 方 法 2 . 1评价 依 据 ( 1 )《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 B 3 8 3 8 — 2 0 0 2 ( 2 )《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 J 3 0 2 0 — 9 3 ( 3 )《 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范》S L 3 9 5 — 2 0 0 7 2 . 2评价时段 、水期及 内容 现状调查评价基准年 :2 0 l 2年:评 价水期 :汛期 ( 5 ~i 0月) 、 非 汛期 ( 1 ~4 、i 1 ~1 2月 ) 、 全 年 ;评 价 内容 :邛 海 水 质 类 别 评价 、 湖 泊 富 营 养化 评 价 、生 活饮 用 水 水 源 水 质 评 价 。 2 . 3监 测 方 法 邛海监测 频率为 全年 i 2次,即每月监测一次 ,监测分析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 业标 准 S L 2 1 9 — 9 8《 水环境监测规范》执行。 2 . 4评 价 方 法 2 . 4 . 1 单 因子评价法 本 次 对 邛 海 保护 区 的水 质现 状 采 用 了 目前 国 内通 用 的 “ 单 因子 评价法 ” 。该 方 法 是 根 据 评 价 标 准 对 单 项 指 标 进 行 分析 评 价 ,取 其 中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作者:张武敬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张武敬(运城市水务局水产站,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优势种及多样性都可作为水质评价和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分别在太原市、清徐县和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湖(太谷)中采取水样,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查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优势种,对水体的健康程度做出判断。

结果表明,清徐鱼苗育种场的水体中检测出浮游植物29种,隶属5个门,蓝藻门较多,有17种,浮游动物27种,以桡足为主,有10种;太原和思想湖池中浮游动物量很大,太原有25种,思想湖中有31种,均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

蓝藻对水质稳定的影响较大,且死后会释放大量藻毒素。

轮虫和桡足类对养殖主体都是很好的饵料生物,能为鱼虾提供较为充足的营养。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评价;浮游生物中图分类号:Q1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4)11-1197-03池塘中的浮游动、植物,周丛生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细菌等,是组成池塘渔业生态系统的重要饵料生物基础,也是物质和能量向养殖终极产品输送的生物通道。

浮游植物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可向水体中提供氧气,参与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鱼、虾的天然饵料[2-4],其数量变化会直接影响渔业资源量[5-6]。

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其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游生物的种类变化情况是水体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7-8]。

水体中过量的浮游植物会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缺氧,导致毒素形成[9]。

在渔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互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10]。

群落与环境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

浮游生物与水质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很多种类对水体环境变化很敏感,水生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c r o s c o p e f o r j u d g i n g t h e h e M t h f o t h e w a t e r b o d y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ha t t 2 9 k i n d s o f 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f r o m t h e w a t e r i n
c o p e p o d s . T h e r e w e r e ma n y z o o p l a n k t o n i n T a i y u a n a n d T h o u g h t L a k e , o f w h i c h he t r e w e r e 2 5 k i n d s i n T a i y u a n a n d 3 1 k i n d s i n ho T u g h t
Z H A N G Wu - j i n g
( F i s h e i r e s S t  ̄ i o n o f Wa t e r A u t h o i r t y i n Y u n c h e n g C i t y , Y u n c h e n g 0 4 4 0 0 0 , C h i n a )
中 图分 类 号 : Q1 7 9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4 8 1 ( 2 0 1 4 ) 1 1 — 1 1 9 7 — 0 3
Re s o u r c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P l a n k t o n a n d Wa t e r Qu a l i t y As s e s s me n t

正稿_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_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智勇1徐万飞曾庆芳 0●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

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

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

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前言: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1.5L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16.8℃,日温为14.2℃;榆中县兴隆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4.5~6℃,日温为17℃。

定性分析:水生藻类的采集使用浮游生物网,选择中上层水位,以“∞”字型来回捞取三分钟,将取得的40ml水样装入50ml带盖采集管,捞取工作重复三次,并加入10ml3%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编号。

安宁河西昌段水质分析及评价

安宁河西昌段水质分析及评价

按照《 生活饮 用水卫生 规范【 卫法监法 (0 1 20 ) 11 ] ( P 方法 20 ( 国)和《 6 号 5 ,E A 5 0. 美 7 》 水和废水检
测分 析方 法 》l 中的检 测方 法进 行 检测 , 监测 项 目包 括 B D、O P 氨 氮 、 O C D、H、 色度 、 度 、 浊 悬浮物 、 硬度 总 8 项 目。其 中 B D、O P 个 O C D、H指 标 分 别用 82 6A型 B D仪 、 Q 0 1 O O A 4 0C D测 量 仪 、Hs P P _ H计 测 定 , 其 余 指标都 采用 国标 法 测定 。 23评价 方法及 结果 . 根 据 监 测 结 果 实 验 数 据所 得 , 照 G /88 按 B33-
安 宁河 在 市境 内 的支 流 , 域 面 积在 10 方 流 0平 公里 以上 的有 6 , 条 即官 坝河 、 河 、 东 西河 、 水 河 、 热 西溪 河 、 郎河 。安 宁 河 干 流 , பைடு நூலகம் 礼州 、 乡 、 拖 流 西 城
郊 、 中 、 宁 5 区 、 个 镇 、 1 乡 。成 昆 铁 路 、 盐 南 个 5 2个 18国道 顺 流 而 下 , 岸 交 通 网络 纵 横 。河谷 坝 区 0 两 现 有人 工 渠 堰 1 5 , 长 1 1 .公 里 , 溉 耕 地 8条 总 23 4 灌 12 . 4万 公 顷 , 全 市 耕 地 面 积 2 1 5 占 . 3万 公 顷 的 7 5 .% , 区 内农 业 人 口 2 .9 62 灌 1 万人 , 9 占全 市农 业 人 口 3 . 人 的 6 .7 。 为 全 市 的 主 要 农 业 种 植 1 7万 93 %
3 讨 论
31水 污染 及危 害 .

[指导]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指导]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指导]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西昌市邛海湖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一、项目区概况1、邛海湖概况:邛海位于西昌市东南约5公里,其流域范围位于四川凉山州境内,跨西昌、昭觉、喜德三市县。

其中西昌市所辖的范圉占流域面积的70%o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南北长10. 3公里,东西最宽处5. 6公里,平均湖宽3. 8公里,周长37. 2 公里。

按湖泊水位1510.3米计,湖面面积27. 8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8. 32米。

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西昌市区相连。

邛海属长江流域,雅薯江水系,安宇河支流海河的源头淡水湖泊。

多年平均湖面降水量2650X104m3,湖泊补给系数9. 97,多年平均径流深760?,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m3,湖水滞留时间834 天。

邛海被誉为西昌市的“母亲湖”,已被四川省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为一个重要的高原湖泊,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美学和娱乐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邛海湖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给邛海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水、土资源的竞争性开发利用,农业耕地和城乡发展用地对源湖滨带的侵蚀,环境污染等,都影响到了湖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湖泊质量下降。

湖泊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决定了其无选择地被动接纳四面八方来水。

随着沿湖地区经济发展,特别随着邛海一泸山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LI的实施及完善,当地的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

排入湖中污染物的数量和所占比重提高,不可避免会使湖水水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规划和治理邛海周边的环境刻不容缓。

必须下决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保证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良好运行和持续发展。

2、邛海流域社会经济情况邛海流域辖西昌市的西郊乡(部分)、大筲乡、海南乡、大兴乡、川兴镇、高观乡5乡1镇及昭觉县的普诗乡和玛增依乌乡、喜德县的东河乡的部分地区。

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

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

第4期收稿日期:2012-03-30基金项目: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研究项目作者简介:张宇(1978-),女,重庆垫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电话)139********(电子信箱)zywb200178@。

第52卷第4期2013年2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52No.4Feb.,2013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湖水平均深14m,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km 2,是西昌市的重要饮用水源。

邛海湿地是西昌市近年来开发的旅游项目,位于西昌邛海西岸北段,建设面积约8.25万m 2,其中泊岸2100m,退塘还湖2.84万m 2[1]。

湿地的水质直接影响到邛海水质和居民的生活及旅游业发展,所以对邛海湿地的水质进行多方面的监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浮游藻类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响应,因此被广泛用作水体营养状态的指示种[2]。

利用浮游藻类对水质进行监测评价,国内外学者有较多的研究及报道,但利用浮游藻类监测评价邛海湿地水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此,受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委托对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情况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邛海湿地公园浮游藻类的现状及水质的基本状况,以期为邛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张宇(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13)摘要: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西昌邛海湿地共发现浮游藻类8门69属l02种,其中绿藻门25属34种1变种,蓝藻门16属23种,硅藻门13属19种,裸藻门5属12种,黄藻门4属5种,甲藻门3属3种,金藻门2属3种,隐藻门1属2种。

浮游藻类的密度为2.74×105~3.58×105个/L 。

根据浮游藻类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结合Margalef 多样性指数分析邛海湿地的水质情况,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处于贫营养,但有向富营养转变的趋势,应注意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摘要: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西昌邛海湿地共发现浮游藻类8门69属l02种,其中绿藻门25属34种1变种,蓝藻门16属23种,硅藻门13属19种,裸藻门5属12种,黄藻门4属5种,甲藻门3属3种,金藻门2属3种,隐藻门1属2种。

浮游藻类的密度为2.74×105~3.58×105个/l。

根据浮游藻类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结合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析邛海湿地的水质情况,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处于贫营养,但有向富营养转变的趋势,应注意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西昌邛海湿地中图分类号:q1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91-03the situation of phyto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qionghai lake wetlandof xichangzhang yu(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615013,sichuan, china)abstract: th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of phytoplankton in qionghai lake wetland was investigated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02 species intotal, which belonged to 69 genera of 8 families. of which,25 genera, 34 taxa and 1 variety belonged to cyanophyta family, 16 genera and 23 taxa belonged to bacillariophyta family. 13 genera and 19 taxa belonged to chrysophytax family,5 genera and 12 taxa belonged to euglenophyta family,4 genera and 5 taxa belonged to xanthophyta, 3 genera and 3 taxa belonged to dinophyta, 2 genera and 3 taxa belonged to chrysophyta, 1 genera and 2 taxa belonged to cryptophyta. the dens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ranging from 2.74×105 to 3.58×105 ind./l. then the water quality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t of the predominant planktonic algae using margalef bio-diversity index. the water quality was well in general and belonged to oligotropher level, but had the potential to turn to eutrophication level. so it was necessary to protect and manage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qionghai lake wetland.key words: phytoplankton; biodiversity index;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qionghai lake wetland of xichang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湖水平均深 14 m,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 km2,是西昌市的重要饮用水源。

邛海湿地是西昌市近年来开发的旅游项目,位于西昌邛海西岸北段,建设面积约8.25万m2,其中泊岸2 100 m,退塘还湖2.84万m2[1]。

湿地的水质直接影响到邛海水质和居民的生活及旅游业发展,所以对邛海湿地的水质进行多方面的监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浮游藻类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响应,因此被广泛用作水体营养状态的指示种[2]。

利用浮游藻类对水质进行监测评价,国内外学者有较多的研究及报道,但利用浮游藻类监测评价邛海湿地水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此,受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委托对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情况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邛海湿地公园浮游藻类的现状及水质的基本状况,以期为邛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 采样点设置根据邛海湿地水体的位置、周围环境及人为干扰的程度,按照采样必须具有代表性的原则[3],共设置24个采集样点(图1),其中湿地一期10个采样点,湿地二期14个采样点。

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分3次取样。

1.2 调查方法在各采样点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

水样取自于水面下0.5 m 处,现场测定水深、水色、透明度、天气状况等。

水样标本用采水器在水面下0.5 m处取水样1 l,加15 ml鲁哥氏液进行固定后带回实验室,静置沉淀48 h,用吸管抽去上清液,使标本浓缩至30 ml水样,装瓶保存(加福尔马林液)[4,5]。

吸取0.1 ml标本浓缩液注入计数框内在显微镜下进行藻类鉴定并计数,每个水样计数3次,计算平均值[6,7]。

1.3 评价方法1.3.1 水质营养型单项评价指标根据有关水质营养型的单项评价指标[8],水体中藻类的密度小于3×105个/l为贫营养,3×105~10×105个/l为中营养,大于10×105个/l为富营养。

1.3.2 margalef多样性指数 margalef多样性指数公式为:d=(s-1)/lnn。

式中d为多样性指数,s为水样中藻类种数,n为水样中藻类个体数。

在用d进行水质污染评价时,按以下标准评定:d=0时,严重污染;d=0~1时,重度污染;d=1~2时,中度污染;d=2~3时,轻度污染;d>3时,清洁[9]。

2 结果与分析2.1 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对邛海湿地浮游藻类进行鉴定,共发现浮游藻类101种1变种,隶属于8门45科69属。

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4科25属34种1变种,蓝藻门(cyanophyta)9科16属23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0科13属19种,裸藻门(euglenophyta)2科5属12种,黄藻门(xanthophyta)4科4属5种,金藻门(chrysophyta)2科2属3种,甲藻门(dinophyta)3科3属3种,隐藻门(cryptophyta)1科1属2种。

各门藻类种数所占比例见图2。

2.2 浮游藻类密度及水质营养评价各样点浮游藻类密度分布不均匀,从1.00×103个/l到3.71×104个/l不等,湿地一期平均值为3.58×105个/l,湿地二期平均值为2.74×105个/l,在数量上以隐藻门种类密度占绝对优势(表1)。

此次调查显示,湿地一期藻类密度平均值为3.58×105个/l,故湿地一期湖水的水质为中营养;湿地二期藻类密度平均值为2.74×105个/l,故湿地二期湖水的水质为贫营养。

2.3 浮游藻类优势种及评价对浮游藻类数量进行分析,蓝藻门的纳氏腔球藻(coelosphaerium naegelianum),硅藻门的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隐藻门的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her)和裸藻门的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占优势。

绿藻门的种类数多,但数量有限,不占优势。

栅藻(scenedesmus spp.)、梅尼小环藻(cycl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granulate)、针杆藻(synedra spp.)等是典型的富营养水体指示藻类。

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水体污染指示藻种及其指示污染等级[10],从浮游藻类优势种角度分析,邛海湿地藻类主要属于α-中度污染、β-中度污染指示种(表2)。

2.4 margalef多样性指数评价生物多样性指数能反映不同环境下浮游藻类个体分布丰度和水体污染程度。

生物多样性指数越小,水质污染程度越大。

因此可以依据藻类多样性指数判定湖水营养状况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和发展趋势。

按照margalef多样性指数的评价标准,margalef多样性指数值大于3时为清洁水质,1~3时为轻度污染,0~1时为污染水质。

从调查结果(表3)看,湿地一期和二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3,表明邛海湿地目前的水质均为清洁。

3 结论从种类分布上看,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种类组成上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是蓝藻门,硅藻门位于第三位。

从数量分布上看,裸藻门的纤细裸藻为优势种群,其次是隐藻门的啮蚀隐藻和蓝藻门的纳氏腔球藻,再次是硅藻门的隐头舟形藻。

根据水质营养型的单项指标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析,邛海湿地一期湖水属于中营养型,二期湖水处于贫营养型,目前水质状况较好,总体上清洁,但有向富营养型转变的趋势,若不加强监管和保护,氮、磷的大量输入,将导致水体较快地向富营养型转变。

致谢:西昌学院杨红、董艳珍、马富磊和刘俊良在野外采样工作和实验室鉴定中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1] 王立新.西昌市邛海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现状及配置分析[j].现代园艺,2011(17):117.[2] reynolds c s. what factors influc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lakes of different trophic status?[j]. hydrobiologia,1998,369/370:11-26[3] 林碧琴,谢淑琪.水生藻类与水体污染检测[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4] 李仁全,王明书,孙敏,等,赤城湖指示藻类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73-776.[5] 李仁全.蓬溪县赤城湖藻类植物的组成调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18-21.[6] 章宗涉,黄样飞.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7]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金相灿,屠清瑛.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9] 周谐,郑坚,黄书铭,等.三峡库区重庆段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4):70-73.[10] 袁家辉,孙常乐.浮游植物评价颍河水质污染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3):46-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