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优秀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优质课教案 (1)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优质课教案 (1)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而且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

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早已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很感兴趣。

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见解,使学生能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从中受到启发。

(3)摘录《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精彩句段,写一写心得体会。

2、过程与方法(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胆地发表自己读文后的收获,通过学生提出质疑、集体的交流,反馈中了解故事梗概,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激发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摘录精彩片段,理解具有启迪意义的语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侧重于由方法入手,借助梗概及节选片段,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发展阅读及写作能力,按照“初读感知,理清脉络——聚焦梗概,学会概括——研读赏析,探究写法——拓展提升,激发阅读”的思路进行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在初读了解梗概、拟定小标题,从而整体把握、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对自己最感兴趣的精彩情节进行交流,通过梗概及节选片段的内容、情节及写法的对比,以丰富其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全面感知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5个生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对鲁滨逊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课件1出示书)以书为话题引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使人深邃!最近,你读了哪些课外书?(学生畅所欲言)2.小结:看来,大家很爱读书,与书为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部外国名著,板书课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件2)。

观察课题,这个题目与以往的课题有什么不同?(预设课文是节选这本书中的一部分。

)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相信大家都带着思考去开启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来,孩子们,请轻轻地把课本打开到第18页。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主读识,挑战第一关——(课件3)A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B感知内容:这篇课文与我们一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认会写“惧、凄”等15个生字和“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过渡:你们读书的热情很高涨,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挑战开始,我们开火车读,每词读一遍,有请这一列。

2.你会读吗?(课件4)出示词语:凄凉寂寞恐惧忧伤防御侵袭折磨宽慰宴会书籍栅栏贷方控制倾覆心平气和重见天日焉知非福袭击3.整体感知,发现不同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的编排形式不同,本课是由梗概和节选片段两部分组成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珍视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揭题导入1、请同学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笛福和《鲁滨孙漂流记》的有关资料。

2、老师小结导入:师: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生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小朋友都应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它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掌握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阅读中词句的障碍。

2、考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同学汇报。

(本文写了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

)三、深入读文,感受鲁滨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珍视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1、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发放表格,让同学自主填写。

)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我的感受2、同学自主选择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激发对鲁滨孙的勇敢无畏的精神的赞叹。

四、练习复述课文内容1、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明确记叙的顺序。

(时间顺序: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2、同学简要复述其中的一些情节。

五、联系自我,畅谈生活每个人在生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你想怎样做?六、拓展延伸1、假如你遇到鲁滨孙的情况,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让同学了解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

)2、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和《世界探险故事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第21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孙的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鲁滨孙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事故中被困荒岛,他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毅力,在荒岛上生存了28年,最终成功获救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鲁滨孙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孙漂流记》书籍、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边读边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鲁滨孙漂流记的核心思想,强调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主要内容:鲁滨孙被困荒岛、鲁滨孙荒岛生存、鲁滨孙成功获救3. 鲁滨孙性格特点:勇敢、坚韧、乐观4. 作品艺术特色:真实、生动、细腻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感受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心路历程。
2.写作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3.口语表达练习: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口头回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总结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智慧。
2.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勇敢、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3.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勇敢、坚强地面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新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朗读作业:请学生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感受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心路历程,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位勇敢的探险家——鲁滨孙,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播放视频:播放与《鲁滨孙漂流记》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鲁滨孙的故事情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鲁滨孙为什么会在荒岛上?他在荒岛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鲁滨孙漂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深入剖析:在课堂上,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存技能和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学习他惊人的毅力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懂得在困难、挫折等不幸面前,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奇迹来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读中感知、感悟的能力。

难点在严酷的生活面前,鲁滨孙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重点领悟鲁滨孙离奇遭遇给人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教学时数] l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大胆想象1.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2.大胆想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活下来的3.播放课件,展现鲁滨孙的离奇遭遇。

(先让学生想象,后出示课件,有效地解决了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所产生的定势,避免了对学生想像力的扼杀,使学生既认识了周围的环境,又创造了机会让学生想象,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

)二、读中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他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读中有所感悟1.鲁滨孙在岛上生活的经历是课文的重点。

默渎,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2.讨论感悟:针对自己读懂或不懂的内容交流,明确自我感悟是否准确。

3.自探感悟:让学生回顾感悟的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形成解决的策略。

4.课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想一想该怎样读,再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读中受到熏陶1.文中对鲁滨孙的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不多,可我们不难想象,当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鲁滨孙会怎么想、怎么说。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文中相应的位置进行合理的扩写、叙写、续写、创造性地想象,以表现他的勇敢、顽强和聪明才智。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情感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快速掌握文本内容。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本内容,找出文本中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演讲教学法:讲述文本知识点和主要内容。

2.问答教学法: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解决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疑惑。

3.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和亮点,集中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阅读整篇文本并简要介绍文本介绍。

2.了解作者与作品关系,培养学生的背景知识。

3.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亮点等内容。

4.分组讨论,集中不同观点进行讨论。

5.设计口头报告任务,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口头报告表现。

2.学生的问答表现和课堂笔记。

3.最终考试成绩。

六、教学细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人数:30人
•所需教具:教科书,课外阅读材料,黑板,粉笔。

七、学生自学任务
•每个学生需要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相关内容,并准备好口头报告。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自己在类似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写一篇120字以上的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
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
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

学习重点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鲁滨孙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
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着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
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
(4)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