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上册的学习的教案全册学习的教案.doc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一、班级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

本班学生成分较复杂,基础参差不齐。

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但是他们聪明伶俐、思想活跃、具有同情心、善良、乐于助人。

六年级了,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己面临升初中的压力,所以班级中涌现了一小部分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的孩子,他们不仅在学习上,还在行为习惯上都成为同学的好榜样。

另外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也逐渐浓厚,学习积极性慢慢提高,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后50%的学生,如何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有进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因材施教,尽量从毕业班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期正式试行。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

全册共2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

其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为了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穷人》、《只有一个地球》、《月光曲》、《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丁香结》、《夏天里的成长》、《京剧趣谈》、《伯牙绝弦》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这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语文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学习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学习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1)读出自己印象较深的部分。

(说说为什么印象较深)(2)说出给自己印象较深的人物。

(说说为什么)(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弄翻了。

……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上册教案全

科目语文年级六班级六(1)班时间2009年 7 月 20日课题1、山中探友德(掌握本课 8 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把知)识教握文章主要内容。

感觉作者所描绘的境地,激发学生近似体验,培育学生热爱自然、学能目力亲密自然的美好感情。

标品(重点教、材难分点析)板书设计示意图经过朗诵,感觉作者那份感情。

在读中进入情境,涌现画面,领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

1、山中探友德高望尊、不见经传、不辞辛苦带回一路月色、满怀的好意情教具教法学具选择时序教课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板有眼,有情存心。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 将率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会大自然的风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教受。

学(2)揭题:今日,我们第一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见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过程(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见的会是如何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见的朋友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认识粗心。

时序教课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见古桥,朗诵体验(1)下边,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见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教(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内心静静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学(3)再读读画线的话,领会领会,作者是怀着如何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觉到的?( 4)交流感觉。

过联合理解“德高望尊” ,领会老桥不见经传、不辞辛苦为大家服务的质量。

( 5)领会写法。

程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沉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全册说课稿及教案设计目录第一组21 山中访友22* 山雨(无)73 草虫的村落74* 索溪峪的“野”(无)11 第二组115 詹天佑116 怀念母亲167* 彩色的翅膀(无)228* 中华少年(无)22 第三组229 穷人2210 别饿坏了那匹马2411 唯一的听众28 12* 用心灵去倾听(无)32 第四组3213、只有一个地球32 14* 大瀑布的葬礼(无)33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3316* 青山不老(无)35 第五组3517 少年闰土35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019* 一面(无)4320* 有的人(无)43 第六组43诗海拾贝43诗经?采薇(节选)(无)43 春夜喜雨(无)4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无)44 天净沙?秋44 天上的街市(无)45 白桦(无)45与诗同行(无)45 我们去看海(无)45 致老鼠(无)45爸爸的鼾声45给诗加“腰”(无)45诗中的“秋”(无)45第七组4521 老人与海鸥4522* 跑进家来的松鼠(无)4923 最后一头战象4924* 金色的脚印词语盘点(无)52第八组5225 伯牙绝弦5226 月光曲5727* 蒙娜丽莎之约()6028* 我的舞台无(无)60六年级上册第一组1 山中访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心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

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内容,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语言知识的重点,如新词的掌握、句型的理解等。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复杂情节。

学生难以掌握的语言难点,如生僻字、多音字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词、难句,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学生思考课后问题,尝试自己找出答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相互纠正错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重点解析生词、难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4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读课题。
3 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作者去ft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o 2 读后交流,了解大意o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 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o
2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 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 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 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ft,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ft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
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 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 “ft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ft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ft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ft雨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ft雨的色彩美o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2021-2022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

上学期成绩有所以高。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动借助字典独立识字; 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多数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

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惯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简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试行。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

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2-4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 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长征》、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 “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 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 , 展开合理的想象 , 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 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 , 展开合理的想象 , 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 , 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伟大的作家 , 出身贵族 , 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 , 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 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 , 读准字音 , 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 ,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 , 在邻居西蒙病死后 , 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 , 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 , 大家边听边想 , 这篇课文先讲什么 , 再讲什么 , 最后讲什么 , 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 , 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 , 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 还只能 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 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 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 从 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 , 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 , 还用 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 , 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 , 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 , 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 , 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 , 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 , 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 ,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3.默读课文 , 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他们不是穷人!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 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 , 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 , 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 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 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 , 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 , 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 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 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

她先是激动 , 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 , 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 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 , 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 , 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

自己都过得不容易 , 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 , 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 , 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 , 当丈夫走进屋时 , 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 , 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 , 她脸色发白 , 说话断断续续 , 丈夫平安归来 , 该有多少话要说呀 , 而现在却变得沉默 , 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 , 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 , 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 , 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 , 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 , 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 , 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 , 我们 ,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 , 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 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

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 , 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 , 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 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 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因此,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 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 , 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

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 , 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 , 评价作品。

五、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 ,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 , 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板书:9、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六、教学反思:10*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 ,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 , 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 , 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 , 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 用意是什么?(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三、抓住重点句 , 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 , 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 , 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 , 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 , 继之眼睛一亮?此时 , 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 , 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 , 快把马草提进去。

”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 , “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 , 想挡住我的路 , “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 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 , “我”走进了后院 , 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 , “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 , 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 , 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 , 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 , 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 , 明白了真相 , “我”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 , 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 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 , 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 , 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 , 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板书:10*. 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六、教学反思:11.唯一的听众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 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 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课前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 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 , 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 , 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