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白杨透翅蛾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DOI:10.19904/14-1160/s.2021.08.042白杨透翅蛾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李连海(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朝阳122639)摘要:白杨透翅蛾被人们称为杨透翅蛾,体型一般为小到中型,是鳞翅目透翅蛾科的一种,一般在白天活动,身体有黑色、暗青色、红色、黄色等斑纹,前后翅大部分无鳞片,是杨树主要的钻蛀性害虫之一。
此外,也为害柳树、榆树等。
白杨透翅蛾一般为害幼株时期的杨树防护林,幼虫钻入树干中,被迫害处树干组织会形成瘤状的虫瘿,很容易造成杨树枯萎。
白杨透翅蛾幼虫为害杨树的初期阶段会在钻孔处有肉眼可见的粪便和碎末排出,并且堆积在钻孔外部,在白杨透翅蛾蛀蚀完树木后形成更大的虫道,且切断树体水分和养分的供给,这对树木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白杨;透翅蛾;防治方法文章编号:1005-2690(2021)08-0088-02中国图书分类号:S763.42文献标志码:B1白杨透翅蛾的为害特点白杨透翅蛾是为害杨树生长的害虫,一般来说白杨透翅蛾1年发生1代,幼虫会在枝干的木质部位或坑道的末端越冬,然后到次年3月下旬幼卵萌发,这个萌发的过程中幼虫会开始蛀蚀树干[1]。
直到4月下旬,白杨透翅蛾的幼虫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化蛹。
5月中旬后,白杨透翅蛾逐渐开始羽化,到了6月上旬进入到羽化盛期,白杨透翅蛾在成虫后当天就可以交尾和产卵。
这种初卵幼虫会在6月开始侵入树干,并开始在树干内蛀蚀,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到10月中旬,直到幼虫成熟后才会到坑道末端越冬。
白杨透翅蛾在成虫羽化过程中会经历较长的时间,而且多半集中在上午进行羽化。
首先,虫蛹在羽化前会利用各个体节部位的刺列和虫道壁发生摩擦,然后再移动到羽化孔的位置,蛹体会穿破堵塞在孔部的木屑并将蛹体2/3伸出羽化孔进行羽化成虫。
一般来说,白杨透翅蛾会1年发生1代,发生的幼虫会在树干虫道的内部越冬[2]。
直到次年3月下旬才逐渐开始蛀蚀树干,4月化蛹,5月中旬发生成虫并交配产卵,虫卵一般会藏在叶腋、叶柄基部的伤口或者裂缝处,一般来说白杨透翅蛾的雌虫一生会产虫卵400~500粒。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白杨透翅蛾症状及发生规律:幼虫主要为害苗木及幼树的主干和枝梢,使受害部分形成虫瘿,易遭风折并影响树木干形和材质。
成虫外观似胡蜂,前翅褐黑色,中室与后缘略透明;后翅透明。
胸部背面青黑色,两侧有橙黄色鳞片,腹部各节有橙黄色横带。
幼虫腹部末端有两个深褐色向上翘起的刺。
在北京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中越冬。
次年4月初开始活动为害,6月底7,月初为羽化盛期。
卵多产于创伤处、旧虫孔中或嫩枝上。
虫瘿近乎圆形,幼虫生活于虫瘿上方虫道中,常在虫瘿上咬一羽化孔,成虫羽化后蛹壳留在羽化孔上。
成虫白天活动,飞翔迅速。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
1、认真做好检疫工作,严禁带虫苗木调进和运出,要把有虫部分剪下烧掉。
2、成虫羽化前用毒泥(6%六六六可湿性剂1公斤,黄土5公斤)堵塞虫孔,以杀死其中成虫;或二人一组,根据虫粪寻找虫道,然后一人清除洞口虫粪,并用铁丝深挖洞内,另一人则用镊子将蘸有40%乐果乳剂50倍液的棉球送入洞内,再用黄泥密封洞口。
成虫产卵前要避免修枝和机械创伤,以免成虫在创伤处产卵;还可将雌蛾装入铁纱小盒内,于每天下午2~4时进行诱杀。
幼虫孵化末期用50%速灭松乳剂或50%杀虫脒1,000倍液喷洒苗木或幼林,以杀死其中幼虫;也可用6%六六六柴油溶液涂抹侵入不久的幼虫孔道,将其中幼虫杀死。
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内、 树 皮 裂 缝 等 处 。雌 虫 一 生 能 产 卵 4 0~5 0粒 ,幼 虫 孵 0 0
6个 诱 捕 器 ,可 有 效 降低 白杨 透 翅 蛾 危 害 。
25 幼 虫 防 治 。 成 虫 产 卵 盛 期 ,发 生 严 重 的 地 块 可 树 上 喷 . 施 4 %的氧 化 乐 果 乳 油 8 0倍 液 ,共 喷施 2 0 0 ~3次 , 间 隔 期 1 右 。 已蛀 入 枝 干 的幼 虫 用 4 %氧 化 乐 果 乳 油 5 5 d左 0 O倍 液
或 2 %n 虫 啉 2 0倍 液 等 用 针 管 注 入 蛀 虫 孔 内 , 并用 胶 泥 0  ̄ 0 封 堵 虫 孔 ,毒 杀 幼 虫 。
3 1 0 天 津 市 宝坻 区林 业局 张 080 倩 刘 桂 春
出后 从 易 于 咬破 钻 蛀 的 嫩 枝 叶腋 处 、修 枝 剪 口处 及 虫孔 处 侵 入 。 在 嫩枝 上 ,幼 虫 能 穿 破整 个 组 织 ,使 嫩 枝 枯 萎脱 落 ,如 在 侧 枝 或主 干 上 ,幼 虫 钻 入木 质 部 与 韧 皮 部 之 间 , 围绕 树 干 钻 蛀 隧 道 ,导 致 树 木 养 分 输 送 受 到 影 响 ,被 害 处 逐 渐 肿 胀 ,
白 杨 透 翅 蛾 发 生 规 律 及 防 治 技 术
白杨 透 翅蛾 主要 为害 杨 树 ,属 蛀干 害虫 。为 害 苗 木 、 幼 木 屑 将 隧 道封 闭 ,吐 丝 作 薄 茧 越 冬 。
2 防 治 技 术
树后 ,形成虫 瘿 ,易遭 风折造 成缺株 ,严重影 响杨树 的生
长 ,造 成 材 质 下 降 。
3 2 0 江 西省 武 宁县 鲁 溪镇 农 技 站 刘 诗斌 331 3 2 1 江 西省 武 宁县 船 滩镇 农 技 站 朱 美 生 332
白杨透翅蛾的危害症状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

白杨透翅蛾的危害症状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白杨透翅蛾是杨树人工林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常使树木易遭风折造成缺株,严重影响速生杨的生长。
下面我们介绍白杨透翅蛾的危害症状的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一、白杨透翅蛾的危害症状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危害杨、柳科树木,尤以毛白杨、银白杨、小x黑等杨受害最重。
侵入初期,在木质部与韧皮之间围绕枝、干蛀食,致使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后蛀入髓部危害,易遭风折。
该虫能穿透整个组织,使被害处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形成秃枝,侵入叶腋时,使叶片枯萎;侵入枝干初期先在本质部与韧皮部之半绕树干蛀食,致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然后蛀入髓部,形成坑道被害处易被风折。
并可随苗木调运传播。
二、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于五月末六月初,成虫出现前,在苗圃地周围活其他林缘,进行生物防治,即用“性诱剂”诱杀雌性成虫。
2、整枝修剪春秋两季组织专人對苗圃地及幼林地进行检查,在起苗、剪穗、外调、内调苗木过程中发现虫瘿,必须及时剪除并烧毁。
3、苗圃防治杨树苗圃中在成虫羽化盛期,幼虫孵化盛期喷溴氰菊酯等,不但能消灭虫及初孵幼虫,對刚蛀人韧皮部的幼虫均有效。
4、药剂防治幼虫初侵入期往受害的干、枝上涂抹溴氰菊酯泥浆(2.5%溴氰菊酯乳油1份,黄黏土5~10份,加适量水合成泥浆)毒杀初孵化的幼虫。
抓住初孵幼虫尚未钻入树干的有利时机,在树干枝干上喷洒1:500~1000倍的敌敌畏液,每9天喷1次,毒杀效果良好。
在监护范围规范苗圃内1~2年生苗木行间深30cm土中施用10%呋喃丹颗粒剂,经根部内吸收毒杀蛀入枝干内的幼虫。
三、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内越冬。
翌年4月初取食为害,4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6月中到7月上旬,成虫白天活动,喜光,飞翔力强而迅速,羽化不久就交尾。
雌虫一生能产卵400~500粒,幼虫孵出后从易于咬破钻蛀的嫩枝叶腋处、修枝剪口处及虫孔处侵入。
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㊀2019年8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5期收稿日期:2019G05G28作者简介:赵泓恺(198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榆树市森林病虫预防与防治.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赵泓恺1,张辉1,于洋1,王翠翠1,张强2,康红光3(1.吉林省榆树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吉林榆树130400;2.吉林省榆树市大岭镇林业工作站,吉林榆树130400;3.吉林省榆树市国有林总场,吉林榆树130400)摘要:指出了白杨透翅蛾是林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对林业生产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以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为入手点,从成虫㊁卵㊁幼虫等方面,分析了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白杨透翅蛾发生的规律,从营林措施㊁生物防治㊁物理防治㊁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白杨透翅蛾防治策略,以期为白杨透翅蛾防治作业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防治中图分类号:S 76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19)15G0163G021㊀引言白杨透翅蛾属于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对银白杨㊁新疆杨㊁毛白杨等杨柳科树木造成危害.白杨透翅蛾大多分布于我国华北㊁西南㊁东北等杨树主要栽植区域,通过危害杨树苗木枝干㊁幼树侧枝及顶梢,影响杨树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根据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结合区域杨树种植情况及自然气候条件,对白杨透翅蛾综合防治策略进行适当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㊀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2.1㊀白杨透翅蛾成虫生物学特性白杨透翅蛾成虫羽化期间持续时间较长,涉及两代羽化期首尾重合情况.在6月中旬成虫羽化当天雌虫可发出性激素,诱导雄虫进行交尾产卵.每头雌虫产卵数量在400粒左右,平均寿命在4d 左右.2.2㊀白杨透翅蛾卵及蛹生物学特性白杨透翅蛾卵为单粒散产形式.随着时间进行,由黄白色逐步过渡成黑色.整体卵孵化时间在12d 左右;白杨透翅蛾蛹主要是在成虫近羽化时的一种形态,可以借助腹背面进行刺列活动,长时间停留在羽化孔位置[1].白杨透翅蛾历期在20d 左右.2.3㊀白杨透翅蛾幼虫生物学特性白杨透翅蛾幼虫孵化时间在9h 左右,孵化后可以来回往复爬动.并寻找杨柳科树木幼嫩组织入侵.3㊀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白杨透翅蛾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形式在杨柳科树木组织内过冬.一般在4月中旬越冬白杨透翅蛾幼虫开始活动,一个月后化成蛹,经过20d 左右的孵化期开始羽化.随后在7月中旬左右交配产卵,初次孵化的幼虫主要以杨柳科树木幼嫩组织为侵入点,进入杨柳科树木茎秆内蛀食,直至10月上旬越冬.一般在杨柳防护林带,白杨透翅蛾幼虫主要在被危害枝条蛀道内越冬;而在杨柳苗圃地内幼虫主要选择近地面茎秆,或者插条苗萌条基部蛀入[2].4㊀白杨透翅蛾防治策略4.1㊀营林措施营林措施是白杨透翅蛾防治的基础方式,首先,在林业选育过程中,林业防护人员可优先选择小青杨㊁青山杨㊁小黑杨等具有一定抗虫能力的优良树种.同时加大混交林营造力度,优先选择不同树种㊁不同品系的抗逆性较强的幼苗,以增强整体林业体系抗白杨透翅蛾能力.如在大面积片林营造时,林业防护人员可以依据G B /T 15782㊁G B /T 15776的相关技术标准.在林地边缘,种植3行或4行银白杨㊁毛白杨等诱饵树种.在白杨透翅蛾寄生在诱饵树种上后,集中除害.其次,在幼林抚育期间,林业防护人员应错开白杨透翅蛾成虫产卵㊁幼虫孵化与修枝期.在修枝时,进行平滑切口,避免留有桩茬.同时对于白杨透翅蛾重度或中度危害的幼林,可进行平茬处理,全面清除白杨透翅蛾危害树木.最后,基于白杨透翅蛾迁飞扩散能力差的特点,林业防护人员可进一步完善林业检疫制度,定期检查质量.为保证林业检疫效率,林业防护人员可以林场或种苗繁育基地为基本单元,选择林间小道等具有代表性的道路,调查林木有无白杨透翅蛾危害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记录在«x x 区白杨透翅蛾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内,以便为后期白杨透翅蛾虫害防治提供依据[3].一般来说,树木枝条上具有虫瘿㊁排粪孔或新鲜纤维状虫粪,或者枝干上具有遗留蛹壳㊁白杨透翅蛾幼虫侵入症状的,均可看做存在白杨透翅蛾危害.对于检疫期间发现的白杨透翅蛾危害严重的林木,可在春冬两季进行间伐措施.并将其集中烧毁,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杨透翅蛾蔓延效率.4.2㊀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对环境影响性最小的防治措施,在361㊀赵泓恺,等:探究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园艺与种苗白杨透翅蛾防治期间林业防治人员可根据情况,优先选择物理防治措施.首先,在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期间,即白杨透翅蛾幼虫休眠期,林业防护人员可以组织内部人员人工剪除具有虫瘿的树木枝条.并将上述枝条集中销毁.其次,对于绿化树木,林业防护人员可以在白杨透翅蛾幼虫侵入初期,利用刀等工具,削除白杨透翅蛾危害枝条中存在的蛀屑㊁瘿瘤.同时利用细铁丝或者其他工具,将其一端弯成小钩后.由白杨透翅蛾幼虫侵入孔㊁或者白杨透翅蛾成虫羽化孔插入白杨透翅蛾虫道.并逐步向内延伸至虫到顶端,搅动后拉出铁丝,在钩出幼虫后可将其刺死.或者利用锤子等工具,砸死白杨透翅蛾小幼虫.4.3㊀化学防治在白杨透翅蛾虫源较多的区域,单一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并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林业防护人员可以在利用性激素诱捕+化学防治的方式.在性激素诱捕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考虑到白杨透翅蛾孵化后在外部停留时间较短,因此,林业防治人员可以在幼虫孵化初始阶段㊁幼虫蛀入危害前期㊁幼虫蛀入危害后期等阶段入手,保证化学防治效果.首先,在白杨透翅蛾幼虫孵化初始阶段,林业防护人员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之间,利用41%氧乐果800倍稀释液,配合45%久效磷1200倍稀释液及45%杀螟松1200倍稀释液,喷洒苗木㊁幼林.每间隔一个半星期进行一次喷洒,可达到90%以上的杀虫效果.其次,在白杨透翅蛾幼虫蛀入危害前期,林业防护人员可以利用45%氧乐果三倍稀释液,在白杨透翅蛾幼虫侵入孔周边均匀涂抹,形成一个宽度在4.0c m的药环.可达到95%以上的防治效果[4].最后,在白杨透翅蛾蛀入危害后期,林业防护人员可以利用针管,向白杨透翅蛾幼虫侵入部位蛀入78%敌敌畏15%倍稀释液1.5毫升.随后利用黄泥封堵白杨透翅蛾幼虫侵入孔.同时对于白杨透翅蛾幼虫危害过于严重的林区,林区防护人员可以利用磷化锌毒签,将其插入排粪孔内.磷化锌毒签水化后产生的磷化氢具有剧毒性,可以熏死树木虫道内白杨透翅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白杨透翅蛾防治效果.此外,化学药剂的喷施虽然可以在短时期内发挥良好的抑制白杨透翅蛾种群数量效果,但是也会对林区内树木㊁土壤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还会杀死白杨透翅蛾天敌昆虫,影响林区内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在实际白杨透翅蛾防治作业开展过程中,林区防护人员应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要求,在保证林区内生态系统特有结构㊁稳定性平衡的基础上,注重杨树树种自身抵御白杨透翅蛾虫害.并定期监测化学药剂应用期间林区内环境质量,降低高毒害化学药剂应用,保证林区建设作业可持续进行.4.4㊀生物防治依据白杨透翅蛾成虫一生仅交配一次㊁未交配白杨透翅蛾雌成虫释放性激素特点,林业防护人员可以利用人工合成性激素,在白杨透翅蛾成虫羽化初期㊁末期.即白杨透翅蛾进入扬飞高峰期的前48h,选择白杨透翅蛾虫源数量不多(有白杨透翅蛾株率在20%左右)的地区,设置诱捕点,一般每间隔三亩可设置一处白杨透翅蛾性诱捕剂诱捕点.利用棋盘式或者等距离排列的方式,合理设置性诱捕剂应用格局[5].随后在树木向阳面涂抹聚异丁烯增粘胶.在聚异丁烯增粘胶流淌完毕前期,利用大头钉,将白杨透翅蛾性诱捕剂诱芯钉在聚异丁烯增粘胶中央位置.并在聚异丁烯增粘胶干后重新涂刷一遍.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诱捕雄白杨透翅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杨透翅蛾成虫交配概率及虫口密度.同时由于白杨透翅蛾粘到聚异丁烯增粘剂上后,在挣扎阶段会将大量鳞片散落在聚异丁烯增粘剂上方,降低聚异丁烯增粘剂粘性.同时聚异丁烯增粘剂上死亡白杨透翅蛾虫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对其他雄性白杨透翅蛾产生一定忌避效果,降低性诱捕效率.因此,根据白杨透翅蛾数量的变化,林业防护人员应定期更换诱捕剂上方聚异丁烯增粘剂剂量.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可更换一次.此外,在苗圃地或者幼林地具有成片大型树木的情况下,林业防护人员可以依据L Y/T1964-2011附录要求.通过人工挂设鸟巢,或者保留枯朽树木,招引大斑啄木鸟.或者保护利用狭面姬小蜂等白杨透翅蛾天敌,以提高生物防治效果.5㊀结语白杨透翅蛾幼虫对杨柳科树木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林业防护人员可根据白杨透翅蛾发展规律.结合白杨透翅蛾幼虫羽化及生活习性,在营林防护措施应用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生物防治㊁物理防治㊁化学防治等措施,全面防治白杨透翅蛾虫害,保证林业生产质量.参考文献:[1]王雪梅.白杨透翅蛾生活史㊁习性调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防治方法[J].绿色科技,2017(19):111.[2]张㊀志,张玉玲,王志远,等.管氏肿腿蜂防治白杨透翅蛾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2018(1):7~10.[3]朱桂敏.彰武县杨树三大枝干害虫识别与防治技术要点[J].中国林业产业,2017(3):184~184.[4]孙永林.浅析杨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9):84.[5]顾志军,何铁山,贾志强,等.杨树几种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7(8):42.461。
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1 - 3幼 虫
6 3 . 6 %和 3 5 %。
似玉米螟 ,圆柱 形 ,黄 白色 ,胸足 3 对 ;腹 部 1~8节两
侧有 气门。
1 . 4蛹
为 动蛹 ,褐 色 ,纺锤 形 ,长 1 5~2 2 m m,腹 部 2 ~7节 周 围生 有环 状倒 刺两 排 ,9— 1 0 节 有倒 刺 1 排 ,腹未 有 围臀 刺 1 4根 ,尖端有 刚毛 ,肛门两侧 有两刺 。 2生物学特性 1年 1 代 ,以幼虫 在枝干 隧道里越冬 ,次 年 4月下旬越 冬 幼虫开始 活动取食 , 5 月中旬开始化蛹 , 6 月上 中旬见成虫和卵 , 6 月 中下旬孵化 出新 幼虫 , 6 月下旬 和 7 月上旬是成虫羽化盛期 , 7月上 中旬是幼虫孵化 盛期 。
6 月上 中旬羽化成 虫。6月上 中旬每 隔 7 d 喷洒4 0 %氧化 乐果或 3 % 高效氯氢 菊酯 6 0 0~8 0 0 倍液 ,可有效防治 白杨透翅蛾为害。
关键词 :白杨透翅蛾 ;生物 学特性 ;防治技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 7 6 3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白杨 透 翅蛾 P a r a n t h r e n e t a b a n i f o r mi s R o t t 属 鳞翅 目,透翅 据对室 内 2 7 0头羽化成虫的统计 ,雌雄 比为 1 2 :1 3 。 . 4卵 蛾科 ,主要 为害杨 树幼 树 ,苗 圃及 2~4 a 生 幼树发 生较 重。 2 笔者 2 0 1 2年在 桑树 台林场 调查 ,杨树 幼龄林 普遍发 生 ,为 害 散 产在叶柄 基下或 叶腑处 或新梢 部 ,卵期最 短 8 d ,最 长 7 d 。 较重 的 2 6 O h m ,有 虫株率 达 1 0 %。幼 虫蛀 人树 干后 ,使 受 害 1 处输导组织 遭到破坏 ,严重影 响水 分和养分 的流通 ,形成瘤状 据对 3 1 1 粒卵的孵化试验 ,孵 化率 为 9 7 . 4 %。 虫瘿 ,遇风极 易折断 ,严重影 响幼树 正常生长 ,是杨树幼 龄林 2 . 5幼 虫 大害虫 。 幼虫五龄 ,初孵化幼虫头部褐色 ,虫体淡红色 ,胴部红褐 1形态特征 色 ,被有柔 毛 ,幼虫脱出卵壳后 ,即开始上下爬 动 ,寻找适宜 的侵入 部位 。 1 . 1 成 虫 外 观似胡蜂 ,青黑色 。触 角栉 齿状 ;头胸之 间有橙黄色环 据观察 ,初孵化 的幼虫 ,从当年新梢蛀入枝干 ,入侵处常 带 ;胸背黑青色 ,两 侧有橙黄色鳞 片 ;前翅 狭 ,黑褐色 ,翅基 见 碎木屑及 粪便 。幼虫 l 0月 中旬停 止取食 ,在 隧道末端做 薄 部有黄色鳞毛 , 中室与后缘透明; 足细长 , 跗节五节 , 有1 对爪。 茧越冬 ,越 冬幼虫大多数 是三龄 ,个别 . 5 —3 8 . 5 mm,腹部覆盖 虫 。 黑色鳞片 ,在第 2 、4 、6腹节有 3条橙黄 色环带 ,尾节有两条 幼虫蛀入新梢隧道直达髓心 ,新梢极易干枯 和折 断 ,这时 橙黄色纵带 。 幼 虫常因水分 等条件 的影 响而转移 , 一般幼虫转移是 由上往下 雄 虫体长 1 1 . 5 2 0 m m,翅展 2 2~ 3 6 . 8 mm;腹 部鳞片黑 爬 , 在原 寄主或爬 到另外寄 主上另蛀一孔再进入树干。据调查 , 很 大一部分幼虫在化 蛹前转移 到幼树根茎部 ,同时发现幼虫在 色 ,在第 2 、4 、6 、7腹节有 4条橙黄色环节 。 1 . 2卵 化蛹前或雨后 ,有爬到孔 口的现象 。 椭 圆 形 ,表 面 稍 凹入 ,长 径 0 . 6~ 0 . 8 mm,短 径 0 . 5~ 白杨透 翅蛾 幼虫 由于有 转移虫 瘿现 象 ,所 以虫瘿有 虫率 0. 6mm o 很低 。分别对 5 0个和 1 0 0个 当年新 虫瘿 的调 查有虫 率分别为
杨树白杨透翅蛾防治技术研究

杨树白杨透翅蛾防治技术研究摘要:白杨透翅蛾的出现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杨树的生长,同时还会影响杨树材质的下降,尤其是白杨树派系中的银白杨还有毛白杨,一旦出现白杨透翅蛾,杨树的树梢就会造成枯萎下垂,导致树木的质量下降。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技术研究。
本文分析了白杨透翅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重点分析了白杨透翅蛾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杨树;白杨透翅蛾;防治技术;早在2009年,白杨透翅蛾就已经被天津市列为补充检疫对象,白杨透翅蛾主要是危害白杨的苗木还有幼树,蛀入到树木当中形成虫瘿,导致白杨树材质下降,遇到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树木伤亡,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质量。
一、白杨透翅蛾的形态特征白杨透翅蛾的成虫身体长度有11-20毫米,连同翅膀展开的长度有22-28毫米,白杨透翅蛾的头部呈现出半球状,头部的下唇须基部是黑色的,头上遍布是黄色的绒毛,并且在成虫的头部顶端会有一束黄色的毛簇。
在白杨透翅蛾的身体胸前还有背面都被鳞片覆盖,身体的鳞片主要是青黑色有光泽。
白杨透翅蛾的中胸部和后胸部的肩板上会有两簇橙黄色的鳞片。
白杨透翅蛾的翅膀颜色整体式和黑色,前翅的形状比较窄并且长,中室还有后缘部位呈现出透明状,后翅则属于是完全透明的。
白杨透翅蛾的身体腹部是青黑色的,其中可见有五条橙黄色颜色带,如果是雌性白杨透翅蛾,那么在腹部的末端还有艺术褐鳞毛,并且在两边也各有一簇橙黄色鳞毛。
白杨透翅蛾的卵属于黑色的椭圆形,卵上四周都有灰白色的不规则多角形纹路,一般白杨透翅蛾的卵直径是06.2-0.95毫米。
等白杨透翅蛾成长成为肉虫之后,他的体长通常是在30-33毫米左右,刚开始幼虫呈现出淡红色,之后呈现出黄白色,幼虫的背面有一个深褐色的刺,刺朝着幼虫背上方勾起。
幼虫之后成为虫蛹,提倡大约是12-23毫米,呈现出褐色,虫蛹的腹部第二节到第七节的背上都有两排横列的倒刺。
二、白杨透翅蛾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白杨透翅蛾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白杨透翅蛾的幼虫都是在树木的枝干中越冬,一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开始,天气逐渐回暖,越冬的白杨透翅蛾幼虫逐渐开始恢复进食,一直到五月份上旬开始,幼虫逐渐生长成为虫蛹,到五月份下旬的时候,成虫逐渐从蛹中蜕出羽化,成虫羽化的过程比较长,一般到10月份还能够持续的看到有成虫出现。
白杨透翅蛾的发生及防治

杨危 害 昙
翅 薯 嘉 器 辈 : 曩
鬈
有 新 木 屑 。到 l 0月上 旬 ,幼 虫在 坑 道 末 端 以蛀 屑 将 坑道 封 闭 ,吐丝 作薄 茧越 冬 。化 蛹前 吐 丝封 闭坑
道 口, 并 在 坑 道 末 端 蛀 蛹 室 结茧 化 蛹 。 蛹 期 1 5— 2 8 d 。成 虫羽 化后 ,蛹 壳 留在羽 化孔 处 。
『 1 1苏新林 ,胡 长效. 白杨 透翅 蛾 生物 学 、生 态 学及 防 治技 术 .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 0 0 5( 7 ) :1 1 7 6—
1 1 7 7, 1 1 9 1 .
『 2 ]王春 喜 ,包宝成 ,包晓英 ,等 . 白杨透 翅蛾 的生
活 史及 防治措 施 的研 究. 内蒙 古林 业调 查 设 计 . 2 0 0 5( S 1 ) :1 2 1 ,1 2 3 . 『 3 1孙 国光 ,周娟 梅 ,胡 景峰. 白杨 透 翅蛾 生 活 史及 防 治技 术研 究 U 】. 江 苏林 业 科 技 ,2 0 0 0( 4 ) :
2 综合 防治 措 施
银 白杨 、毛 白杨 、 新疆 杨 、 健 杨 、辽 育 系
霓 篁 列 杨 树 危害 最为 严 重。 该 虫 在国 内 主 要 分
布在 东北 、华 北 、 西 北 、 华 东 、西 南 以杨
2 . 1 严格 实行检疫 。搞好苗 木产地及 运输检 疫 , 防止 幼虫 随苗 木调运 扩 散蔓延 。 2 . 2 营林 措 施 。① 加 强林 业 技 术 措 施 ,培 育 和 选 择 抗 虫树种 ,如选 用小 黑杨 、小青 杨 、青 山杨 等优 良树 种 。② 在 造林 时 ,要 大力 提倡 营 造混 交 林 ,主 要选 择 抗逆 性 强 的不 同树 种 、不 同林 种 、不 同 品系 进 行 混交 。③ 抚育 时 ,要 避免 在成 虫产 卵 、 幼虫 孵 化 期修 枝 ,其 它 时间修 枝 时要 做到 剪 口平滑 ,不 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作者:刘权德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9期
摘要:白杨透翅蛾为吉林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里越冬。
4月下旬取食,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
6月上中旬每隔7d喷洒40%氧化乐果或3%高效氯氢菊酯600~800倍液,可有效防治白杨透翅蛾为害。
关键词: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属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为害杨树幼树,苗圃及2~4a生幼树发生较重。
笔者2012年在桑树台林场调查,杨树幼龄林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260hm2,有虫株率达10%。
幼虫蛀入树干后,使受害处输导组织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流通,形成瘤状虫瘿,遇风极易折断,严重影响幼树正常生长,是杨树幼龄林一大害虫。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外观似胡蜂,青黑色。
触角栉齿状;头胸之间有橙黄色环带;胸背黑青色,两侧有橙黄色鳞片;前翅狭,黑褐色,翅基部有黄色鳞毛,中室与后缘透明;足细长,跗节五节,有1对爪。
雌成虫体长12~22mm,翅展22.5~38.5mm,腹部覆盖黑色鳞片,在第2、4、6腹节有3条橙黄色环带,尾节有两条橙黄色纵带。
雄虫体长11.5~20mm,翅展22~36.8mm;腹部鳞片黑色,在第2、4、6、7腹节有4条橙黄色环节。
1.2 卵
椭圆形,表面稍凹入,长径0.6~0.8mm,短径0.5~0.6mm。
1.3 幼虫
似玉米螟,圆柱形,黄白色,胸足3对;腹部1~8节两侧有气门。
1.4 蛹
为动蛹,褐色,纺锤形,长15~22mm,腹部2~7节周围生有环状倒刺两排,9~10节有倒刺1排,腹末有围臀刺14根,尖端有刚毛,肛门两侧有两刺。
2 生物学特性
1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里越冬,次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见成虫和卵,6月中下旬孵化出新幼虫,6月下旬和7月上旬是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是幼虫孵化盛期。
2.1 成虫羽化
成虫羽化前借助蛹体各节的环刺蠕动,顶破羽化室到羽化孔,蛹体露出羽化孔外,待头胸背缝破裂后,伸出头部,前足抓住蛹壳向上攀登,全体出壳。
蛹体长期留在羽化孔上,是识别白杨透翅蛾的主要特征。
成虫羽化均在白天进行。
上午6:00~8:00时为羽化高峰,据对46头成虫羽化的观察,上午6:00~8:00羽化出成虫36头,占羽化数78.2%。
成虫羽化后,如天气晴,气温高,当日性即成熟,一般在下午13:00~15:00雌成虫外生殖器伸出后,分泌性信息素,引诱雄成虫飞来交尾,交尾持续平均176min。
据对22个雌雄交尾观察,白杨透翅蛾1生只交尾1次,每雌平均产卵为289粒。
成虫没有趋光性。
2.2 成虫寿命
雄成虫不交尾的平均活7d,交尾的雄成虫从羽化到死亡平均活76小时25分,(交尾后活33小时44分)。
雌成虫不交尾的活7~9d,交尾后的雌成虫从羽化到死亡活175小时30分。
(交尾后活72小时21分)。
2.3 成虫性比
据对室内270头羽化成虫的统计,雌雄比为12:13。
2.4 卵
散产在叶柄基下或叶腑处或新梢部,卵期最短8d,最长17d。
据对311粒卵的孵化试验,孵化率为97.4%。
2.5 幼虫
幼虫五龄,初孵化幼虫头部褐色,虫体淡红色,胴部红褐色,被有柔毛,幼虫脱出卵壳后,即开始上下爬动,寻找适宜的侵入部位。
据观察,初孵化的幼虫,从当年新梢蛀入枝干,入侵处常见碎木屑及粪便。
幼虫10月中旬停止取食,在隧道末端做薄茧越冬,越冬幼虫大多数是三龄,个别的也有二龄和四龄的幼虫。
幼虫蛀入新梢隧道直达髓心,新梢极易干枯和折断,这时幼虫常因水分等条件的影响而转移,一般幼虫转移是由上往下爬,在原寄主或爬到另外寄主上另蛀一孔再进入树干。
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幼虫在化蛹前转移到幼树根茎部,同时发现幼虫在化蛹前或雨后,有爬到孔口的现象。
白杨透翅蛾幼虫由于有转移虫瘿现象,所以虫瘿有虫率很低。
分别对50个和100个当年新虫瘿的调查有虫率分别为63.6%和35%。
白杨透翅蛾的生活史不整齐,5月中旬就见寄生在枯死枝梢幼虫化蛹,化蛹前在排粪孔附近木质部凿一蛹室和羽化孔,并喷薄丝将道壁做成光滑的羽化道,蛹室下部用碎木屑成横隔吐丝封闭隧道口,多数蛹是头向下,脱皮化蛹于其中,蛹期最短12d,最长29d,平均20d。
据对122个蛹的观察,成虫羽化率为88.5%。
3 发生与环境关系
白杨透翅蛾的发生与树种的关系。
据调查,因树种不同,白杨透翅蛾的为害也有显著的差别,从对小叶杨、小青杨、双阳快、北京杨、小黑杨、白城2号、小×美+旱等7种杨的调查,小叶杨受害率为1.1%,而小×美+旱受害率则为18.7%。
白杨透翅蛾的为害与树龄的关系。
据调查该虫的为害随树龄的增加而减轻,2~4a生的幼树受害较重,7a以上的树木受害较轻。
4 防治技术
加强苗木检疫,严格控制虫源,既不引祸入境,又不染灾于人,是控制白杨透翅蛾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药剂防治,6~7月份,每隔7~10d往树枝干处喷1次50%辛硫磷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3%高效氯氢菊酯600~800倍液,毒杀新孵化幼虫;对转移到根部的幼虫,在化蛹后羽化前进行土埋树根,把成虫闷死在里面,简便易行,效果较好;在蛹期用适当的木棍插进羽化孔,把成虫堵死在羽化孔内;应用性诱剂防治透翅蛾,实验证明,白杨透翅蛾雌虫性成熟后,外生殖器伸出体外分泌性信息素,引诱雄虫前来交配;应用性引诱的方法防治白杨透翅蛾可以采用“活体”或“粗提物”引诱消灭雄虫;保护和利用天敌。
据调查,白杨透翅蛾幼虫期有二种寄生蜂,应加以研究和应用。
作者简介:刘权德,男,公主岭市环岭林业站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