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质课一等奖共30页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问题探究,赏析炼字之美:
文章在用词方面,注重词语的锤炼,尤其是 动词的运用,更是精当传神。请仿照下面 的示例,赏析后面句子中加点动词的表达 效果。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孩 子。
“奔驰”与“扑”相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 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 的实感,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的速度之快,也反 映了黄土高原江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拦的特 点。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抗日军民, 也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巾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 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2、阅读第7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 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层层深 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第二 个反问句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 到北方的农民,第三个反问句 进一步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 第四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 神面貌,揭示出它体现了敌后 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 义。(重点)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学习象征手法的 使用。(难点) 3.感受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质朴、 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新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作者开篇即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 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 之情的。
第1段、第4段、第6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 的段落,为成本文的抒惯线素,与标题形成呼应。白杨树生 长的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 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境美;白杨树自身的形貌 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 “绝无 旁枝” “紧紧靠拢”-一形差:白杨树内在的气质不平凡力争上 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一一神美。

《白杨礼赞》优课一等奖课件

《白杨礼赞》优课一等奖课件
!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既“极普通”又“不平凡”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体 现出白杨树“不平凡”的?
黄土高原 正面烘托
境美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 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 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意志?
为何作者在最后一段还 要写到楠木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 “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 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 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茅盾
作家 、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 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作者曾说“《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
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 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预习提示)
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 是树?
象征 托物言志
神美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
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
想到,在敌后广大的土地上,到处有坚强 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
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
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向上的 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 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 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 了一声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礼 赞美——树
由 树


崇敬——人 人
象征
生长环境美 不
平 外部形态美 凡
内在精神美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干、枝、叶、皮
力争上游、坚强挺立、 靠紧团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①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 的背景,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 为白杨树的出场做铺垫、蓄势。
② 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为接下 来写猛然能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 衬托,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 是欲扬先抑。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 抑的写作手法?
合作探究“形神美”
合作探究“意蕴美”
学生活动: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
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 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课堂练笔:
学生活动: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树的语句,写 一首赞美白杨树的诗。 2、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层(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
美白杨树。
精读课文6-8。
学生活动:朗读并背诵课文6-8段,白杨树 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 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旁批在书上)
阅读提示:关注7段中4个“难道”
知识卡片:象征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 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 种手法叫象征。

《白杨礼赞》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

《白杨礼赞》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
④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⑤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⑥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⑦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三、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同时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意思为“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那么,一、白杨树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和赞美的呢?二、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崇敬和赞美白杨树吗?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
二、预习检测及相关资料介绍
4.阅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由树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展开的?
明确:
内在气质美
(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文中由树联想到北方的农民、哨兵。这种联想是层层深入地展开的。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明确:
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三)品析语言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是非常准确、富有感情的,试结合句子品析。(组内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班内总结)

最新《白杨礼赞》一等奖PPT课件

最新《白杨礼赞》一等奖PPT课件

应注意:
• 有些学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 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 “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高分作文技法
•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 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 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 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 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 也只能得35分左右。
9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正直、朴质……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团结、上进
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 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 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 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 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 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审题:“回”字搭平台,“味”字分高下

•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 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 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 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我们的脑海中 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 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 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 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 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 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白杨礼赞》一等奖

《白杨礼赞》一等奖
默读课文,参照课后“思考探 究一”,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 子。
5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 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
美读课文
多形式美读第五段,感受白杨 树的形神之美。
8
研读课文
研读第7段5—8句,揭示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
9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正直、朴质……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团结、上进
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 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 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 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 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 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1
拓展延伸
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描写它 的形态特点,并赋予它象征意义,完 成一次300字左右的片段写作。
12
茅盾(1896——1981)作家,社 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 《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短 篇小说《春蚕》、《秋收》、《残 冬》、《林家铺子》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伟丈夫!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 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 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 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句,进一步明确白杨树 象征着坚强战斗,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 日精神和意志。

杨 礼 赞
外在形态不平凡 (形美)
坦荡如砥 崇 力争上游 敬
笔直向上
、 赞
参天耸立 美
坚强不屈
内在气质不平凡 傲然挺立
(神美)
力求上进
主旨
本文用象征的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 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 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 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 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 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2、我的这种情绪变化用了什么手法?
写“我”看高原的情绪有“雄壮、伟大”到“恹恹 欲睡”“单调”到“惊奇”,为下文小白杨的出现 做铺垫。
欲扬先抑
合作探究:
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①交代白杨的生长环境,“雄壮”、“伟 大”的背景,从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写高原“单调”,从反面衬托白杨树的 不平凡。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3
2021/11/14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4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fāng)伍,甘居榆枣俦(chóu)。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 ”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 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白杨礼赞》一等奖课件

《白杨礼赞》一等奖课件
20
应注意:
• 有些学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 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 “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21
高分作文技法
•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 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 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 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 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 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2
• 2、结构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 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 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 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 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考场上 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 牌,不要胡乱创新。
23
• 3、文体鲜明。这也是作文本身的 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 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 格式。
18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 1、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 “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 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 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 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 内涵。
19
• 2、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 “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 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 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 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 《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短 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 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4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参照课后“思考探 究一”,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5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