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

合集下载

材料物性与结构关系解析

材料物性与结构关系解析

材料物性与结构关系解析【引言】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各行各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深入了解一种材料的性能表现,我们需要关注其物性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物性是指材料的各种力学、热学、电学、磁学等性质,而结构则是指材料内部的微观组织和晶体结构。

本文将对材料物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探讨材料的性能如何由其结构所决定。

【主体】1. 物性和结构的基本概念物性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热学性能(如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电学性能(如电导率、介电常数)等。

结构则是指材料的内部组织,包括晶体结构、晶格参数、晶体缺陷和微观组织等。

物性与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物性的表现与材料的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

2. 结晶材料的物性与结构结晶材料的物性是由其晶体结构所决定的。

晶体结构的各种参数如晶格常数、晶胞对称性、晶面指数等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能。

例如,在金属材料中,晶体的晶格常数决定了其摩尔体积和密度,从而影响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晶胞的对称性决定了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和热导率等热学性质。

因此,通过对晶体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和解释材料的物理性能。

3. 非晶材料的物性与结构与晶体材料相比,非晶材料的结构较为复杂。

非晶材料由于缺乏长程有序性,其结构更加随机和无规则。

然而,非晶材料仍然具有一定的物性,并且其物性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非晶合金中,原子的近邻配位数和原子之间的键长可以决定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虽然非晶材料的结构不太规则,但通过对其微观组织的研究,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材料的物理性质。

4. 影响物性的结构因素物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影响物性的结构因素也多种多样。

除了晶体结构或非晶材料的微观组织外,晶界、晶体缺陷(如晶点、晶体面缺陷)、晶粒大小等因素也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金属材料中,晶界的存在会使晶体内部的位错移动受阻,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晶体缺陷则可以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晶粒的尺寸也会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变形性能等。

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讲解

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讲解

4.0
C2H6
3.0
C3H8
2.7
C4H10
2.5
2)不同系列间
烷烃 H/C
环 烷 H/C 烃
C6H14 2.33
C6H12 2.00
芳烃 H/C C6H6 1.00
C10H22 2.20
C10H18 1.80
C10H8 0.80
C14H30 2.14
C14H24 1.71
C14H10 0.71
上述数据表明: a.同系列中M ↑ H/C ,但差别逐渐缩
CR 4RT 2
CP Cn CR
CN n CA CP
5) % CN ? %C N %CR %CA
6) % CP 7) RN
? %CP 100 %CA
RN RT R A
三、间接法(物性关联)
直接法实验条件苛刻,加氢及元素分析要求准确度高, 不是一般实验室能达到.因此一般采用间接法,即从物性 (n、d、A、M分子量、v粘度、苯胺点等)来关联化学结 构。由表及里。

b、芳香环系缩合程度高。
二、石油的H/C比
1.原油的H/C:石蜡基H/C高 大庆 任丘 胜利 孤岛 H/C 1.86 1.81 1.79 1.66
2.馏份重, H/C小
大庆 145~200℃ 250~300 ℃ 350~400 ℃ >500 ℃
H/C
2.03
1.96
1.91
1.73
3.渣油H/C也各不一样 大庆 > 胜利 > 单家寺
H/C 1.74
1.63
1.50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三、石油加工中的H/C比平衡
原油 ~1.8
产品

材料结构与物性

材料结构与物性

一、 量子力学假设假设1:波函数和微观粒子的状态对于一个微观体系,它的状态和有关情况可以用波函数ψ(x, y, z, t)来表示。

ψ是体系的状态函数,是体系中所有粒子的坐标函数,也是时间函数。

ψ(x, y, z, t)决定了体系的全部可测物理量.假设2 :物理量和算符微观体系的每个可测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轭算符。

如 Âu(x) = v(x) 。

 就称为算符或算子。

假设3:本征态、本征值如果某一力学量A 的算符Â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后,等于某一常数a 乘以ψ。

 ψ = a ψ为本证方程,处于本征态的力学量A 具有确定的值a假设4:态叠加原理若ψ1,ψ2… ψn 为某一微观体系的可能状态,由它们线性组合所得的ψ也是该体系可能的状态。

假设5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至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

或者说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不能占据相同的轨道。

二、 分子对称1、 分子对称性是指:分子中所有相同类型的原子在平衡构型时的空间排布是对称的2、 操作:不改变分子中各原子间距离使分子几何构型发生位移的一种动作。

3、对称操作:每次操作都能产生一个和原来图形等价的图形,通过一次或几次操作使图形完全复原。

3、 对称操作包括:旋转、反映、反演、反转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个对称元素可以对应多个对称操作。

三、 晶体结构1、固体分类(按结构)(1)晶体:长程有序(单晶、多晶)(2)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3)准晶体:有长程取向性,而没有长程的平移对称性。

2、晶体的共性1、长程有序: 至少在微米量级范围内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

2、自限性: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3、各向异性: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项异性的。

4晶体的均匀性:晶体中任意两点(在同一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

5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在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可以异向同性,这种相同的性质在不同的方向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称为晶体的对称性。

分子结构参量及其与物性关联规律

分子结构参量及其与物性关联规律

分子结构参量及其与物性关联规律中国古语有一句话叫“药到病除”,意思是要根据病情和物质性质来选择药物。

这句话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科学观念,那就是物质性质与物质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到底是什么影响物质性质?需要深入研究其内容,这也是科学家们所致力的工作。

一般而言,物质结构参量是指分子结构的具体参数,如原子位置、构象、节点等等,这些参量将影响物质的性质,从而与其他性质发生关联。

例如,热导率可以用来衡量物质对热能的传导能力,这与分子构型有着密切关系,而热导率与分子构型之间的关系又是由原子位置、构象、节点等参数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分子构型与物性的相互作用也可以通过物质的基本结构特征来描述。

基本结构特征是物质一系列结构参量的凝练描述,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复合结构参量,从而更清晰地描述分子结构。

例如,基本结构特征可以描述一种材料的尺寸和形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具体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可以用来描述材料的物性。

此外,关于分子结构参量与物性关联的规律还可以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这些实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分子结构参量与物性关联规律。

例如,通过实验数据测定的材料的热稳定性,就可以让我们建立定量的热力学理论,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材料的性质。

总之,分子结构参量与物性之间的关联规律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它与物理化学、热力学、力学和其他部门科学都有密切联系。

所以,要深入探究它,必须结合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加以研究,联系实验数据,辅以理论计算,最终才能深入地揭示分子结构参量及其与物性关联规律的内容。

只有这样,科学家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内在结构,并且给我们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物质的性质。

结构与物性-引言

结构与物性-引言

讲课结束后,将ppt放入邮箱: Student_ecnu@ 密码:physics
4.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和化 学结构的分析方法及其有关理论的学科。
分析化学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谱分析 波谱分析 质谱分析 热谱分析 色谱分析 光度分析 放射分析 状态分析和物相分析 化学计量学 ………
5.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研 究对象的科学。包括合成方法、反应机 理、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加工成型及 应用等。
结构与物性
姜继森
物理系原子分子及低维物质研究所 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中心
绪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的 不断深入,要想真正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中有所作 为,将现代的科技知识真正的融会贯通,就必须掌握 一些现代化学的基础知识。 • 本课程已是国内主要综合性大学物理系的必修课。解 决物理系课程“有理无物”的问题,改善物理系学生的 知识结构。
物理学的新理论、新方法 使化学的理论研究 得到了飞速发展 (如量子力学 量子化学) 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新的物质的合成 为物理学的研究不断提供新的研究对象,促使物 理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化学与生命科学 生命的基础是化学物质,化学的研究工作 早就渗透到生物学的领域。
二、化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全方位的,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到高科技发展的各 个领域,到处都留下了化学研究的足迹,享受着 化学发展的成果。 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是:能源、信息和材料。 而这三者都和化学密切相关。 如新材料被视为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先导。 而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基本上都属 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聚合物系的物性(共103张PPT)

聚合物系的物性(共103张PPT)
原因
❖剪切速率小时,大分子不取向或取向甚微,呈牛顿性.
❖剪切速率渐增,大分子随剪切速率逐步取向,显示假 塑性.
❖剪切速率很高时,大分子来不及取向,或已充分取向,
流体黏度不再随剪切速率变化,流体又表现出牛顿性.
工业聚合反应装置
第29页,共103页。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
0 0, Const,
牙膏、泥浆、 血浆等
n 1
顿 假塑性
橡胶、油漆、
流 流体 体 胀塑性
0 0, 0,
n1
尼龙等 生面团、浓
流体
淀粉糊
0 0, 0,
工业聚合反应装置
第23页,共103页。
n 1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
非牛顿流体实例
牛顿流体( Newtonian fluid) 气体、水、酒、醋、低浓度牛乳、油等
江苏26大学材料学院
聚合物的粘性流动
h0
第一牛顿区
幂律区(假塑区)
工业聚合反应装置
第27页,共103页。
h
第二牛顿区
江苏27大学材料学院
实际聚合物熔体分三个区域 (缠结理论)
1、第一牛顿区 低切变速率,曲线的斜率n=1,符合牛顿流动定律。该区的粘度通 常称为零切粘度h,即切变速率的粘度。低剪切速率时,缠结与 解缠结速率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表观粘度保持恒定,类似牛顿流体。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服从牛顿黏 性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τ
剪切速率

工业聚合反应装置
第15页,共103页。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
牛顿流体 流动曲线实例 (Newtonian Fluids)
, 0.1 Pa
100

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讲解PPT课件

第一讲 物性关联结构组成讲解PPT课件

%CA,fA-芳碳率 %CN,fN-环烷碳率 %CP ,fP-烷基碳率 %CR
RT 总环数 RA芳香环数 RN环烷环数
C5H11
例:平均分子为
RA=1, RN=1, RT=2, CT=15 % CA =(6/15)×100=40% % CN =(4/15)×100=26.7% % CP =(5/15)×100=33.33% fA=0.400 fN=0.267 fP=0.333
2.数据处理 1)% CA(无假定) (芳香环 环烷环) a.加氢前:M、 C%、H% CnHm
差别大。
2.表示化合物的芳香化程度
1)解释芳香化程度 :以C20为例
fA
CA CA CS
H/C
fA
C20H42 2.1
0
C14H29
C20H34 1.7
0.3
C10H21
C20H28 1.4
0.5
C6H7
C2H5
C20H16 0.8
0.9
3.表示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
芳烃 H/C
液化气:2.1~2.4 汽、煤柴油:1.9~2.1
燃料油:1.4~1.7 沥青:1.2~1.6 比原油低
石油焦:0.4~0.6
石油加工两大途径:
1.脱碳,得到
H/C高的轻质油品
H/C低的产物
焦炭、沥青、渣油
2.加氢 可以全部轻质化(但耗氢,氢从脱碳得到,
故需分析加氢的经济效益)
1.3结构族组成
基本构想 直接法测定润滑油(级柴油)馏分结构
石油化学
主讲教师:
王宗贤 教授
联系电话:86981851O)
师生共勉格言:
穷理致知 宁静致远
主要内容
按物性关联的重质油化学结构研究 方法

第一篇 第2章晶体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概述2010

第一篇   第2章晶体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概述2010
17
(2)晶面指数的标定 a 建立坐标系:确定原点、 坐标轴(棱边)和度量单位(点 阵常数) 。 b 量截距:x,y,z。 c 取倒数:h’,k’,l’。 d 化整数:h,k,k。 e 加圆括号:(hkl)。
18
说明: a 指数意义:代表一组平行的晶面; b 0的意义:面与对应的轴平行; c 平行晶面:指数相同,或数字相同但 正负号相反; d 晶面族:晶体中具有相同条件(原子 排列和晶面间距完全相同),空间位向不同 的各组晶面。用{hkl}表示。 e 若晶面与晶向同面,则hu+kv+lw=0; f 若晶面与晶向垂直,则u=h, k=v, w=l。
质点的周期性排列是否贯穿整个物体。
有些物质,如玻璃、石蜡、沥青等,其
内部构造只具有短程有序的排列,这类
物质称为非晶体,或称玻璃体。

1957年出现的液晶材料,其性质介于液 体和晶体之间,它们表现出液体的流动 性,但又不像真正的液体那样是各向同 性的。液晶具有一维或大部分情况下具 有二维有序,而真正的晶体则呈现三维 有序。
材料结构与性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大利
引言
材料的结合方式
1 原子结构 2 原子结合键 (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原子结合:电子转移,结合力大,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离子晶体;硬度高,脆性大,熔点高、导电性差。如氧化 物陶瓷。
2
(2)共价键与原子晶体
原子结合:电子共用,结合力大,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原子晶体:强度高、硬度高、熔点高、脆性大、导电性 差。如金刚石、Ge、Si;H2、O2 、N2;Ⅲ-Ⅳ族化合物和 多数Ⅱ-Ⅵ族化合物的晶体 。


例如铌酸锂单晶,在不同的方向上其机 电耦合系数、声传播速度、速度温度系 数都不相同,因此在选用材料时就要考 虑这种各向异性。但在晶体内部,凡是 沿相互平行的方向,由于质点的性质和 排列的方式是一致的,其物理性质也必 定是相同的。所以,晶体的各向异性和 均匀性是相互补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法的优缺点
此法的历史作用 思路宝贵:平均分子、结构单元 理论基础:物性-结构关联 实践基础:直接法测定 数据处理严谨:归纳为主,技术 此法的局限性 a.只考虑C、H,不适合于含杂原子过多的 馏分。S≯2%,N ≯0.5%, O ≯0.5% b.假定是渺位所以环数不能太多(不然会 有迫位) RT ≯4, RA ≯2, CR ≯75% CA /CN ≯1.5 c.样品应是馏分油,对减压渣油不适用 原因:由于渣油杂原子多,n不易测定,环数 多不一 定是 渺位。
C6H14 C10H22 C14H30
C6H6 C10H8 C14H10
上述数据表明: a.同系列中M ↑ H/C ,但差别逐渐缩 小 b.不同系列分子量接近的化合物, H/C: 烷>环烷>芳香; 烷、环烷差别较小,芳香与非芳香 差别大。
2.表示化合物的芳香化程度
1)解释芳香化程度 :以C20为例
假如纯C、H结构,H%和H/C一样包含结构信息。 20 d 2)%C, 4 → Mc/d molar Volume per Carbon atom
40
62,491,178,805,851

结构复杂,如:
C8H17
解决办法

从元素组成上了解其结构信息 从物性关联其结构族组成 从近代分析手段所得信息(如 NMR)了解其结构信息
1.2碳氢元素组成

H/C原子数比所含的结构信息 石油的H/C比 石油加工中的H/C比平衡
石油元素组成:C、H、S、N、O。 主要是:C(83~87%),H(10~14%) S、N、O只占百分之几 C、H含量固然重要,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H/C 原子比。
第一讲 按物性关联的重质 油化学结构研究方法
概述 碳氢元素组成 结构族组成

1.1 概述

问题: 为什么要用物性关联方法来研究 重质油化学结构?
原因

异构物数目多, 单体含量少 杂原子含量高,
碳原子数 8 12 18
异构体数 18 355 60,523

O、N、S含量在5%左右; 渣油中,非烃化合物占 一半以上。
2.实验基础 15种渣油的脱沥青质后的可溶质Maltene 或Petrolene
测定其C%,H%,M。测定其NMR,求 fA=CA/CT(0.23~0.34)
借用API RP42 224种纯烃数据进行经验 关联
3.计算方法
20 1)%H→ d 4 经验关联 20 d4 1.4673 0.0431 (%H )
C16
C18
若假定渺位缩合,且均为六 元环
CA 4RA 2
RA CA 2 4
假定迫位缩合
C A 3R A 4
由于考虑到润滑油(柴油)馏分环数少,此处可假定 为渺位缩合
3) RT (没假定) 加氢后, CnHm’,环只有环烷环,是芳香环与环烷环之 和 烷烃 通式 CnH2n+2 单环环烷 通式 CnH2n 双环环烷 通式 CnH2n-2 三环环烷 通式 CnH2n-4 根据烷通式CnH2n+2,每多一环减少两个氢,对环数为 RT者 CnH2n+2-2 RT = CnHm’ 即 m’=2n+2-2 RT= CA+m (CA= m’- m)
20 4
正构烷
20 D4
M m 18 .374 0.8513 M 9.5
正烷基环己烷 正烷基苯
对于折光率
20 D4 0.8513
7.361 M
D
n
20 4
0.750 0.8513 M 50.1
h' 1.4752 M m'
1、2式统称为 斯米乔堡公式
2
20 4


注意! 元素分析要准确,小数点最后一位要测准。
一、H/C原子比所含的结构信息
1.不同烃类H/C的差别 1)同一系列
烷烃
CH4
H/C
4.0
C2H6
C3H8
3.0
2.7
C4H10
2.5
2)不同系列间
烷烃 H/C 2.33 2.20 2.14 环 烷 烃 C6H12 C10H18 C14H24 H/C 2.00 1.80 1.71 芳烃 H/C 1.00 0.80 0.71
三、石油加工中的H/C比平衡
原油 ~1.8 产品 液化气:2.1~2.4 汽、煤柴油: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2.1 燃料油:1.4~1.7 沥青:1.2~1.6 比原油低 石油焦:0.4~0.6 石油加工两大途径: 1.脱碳,得到 H/C高的轻质油品 H/C低的产物 焦炭、沥青、渣油 2.加氢 可以全部轻质化(但耗氢,氢从脱碳得到, 故需分析加氢的经济效益)
四、密度法
以C%,H%及M为原始数据
1.理论基础 不同类型烃类的紧密程度(致密度),紧凑度 是不同的。 定量的用参数Mc=M/C和Mc/d=M/(dC)来 描述。其中Mc/d为molar Volume per Carbon atom, M/d为molar Volume Mc M /C M / d d d C 这是荷兰Van Krevelen研究煤时所用。
美丽的中国石油大学
石 油 化 学
主讲教师:
王宗贤 教授
联系电话:86981851O)
师生共勉格言:
穷理致知 宁静致远
主要内容




按物性关联的重质油化学结构研究 方法 重质油的分离方法 重质油化学结构鉴定方法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参数法 重质油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重油的非烃组成及微量金属
RN RT R A
7) RN
三、间接法(物性关联)
直接法实验条件苛刻,加氢及元素分析要求准确度高, 不是一般实验室能达到.因此一般采用间接法,即从物性 (n、d、A、M分子量、v粘度、苯胺点等)来关联化学结 构。由表及里。
低沸点馏分的某些物性与其族组成有关;高沸点馏 分中的某些物性与其结构组成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提出了一种利用物性关联其结构族组成的方法,称为 n-d-M法。(n折射率refrative index,d比重,M分子量) 20 20 D 4 正己烷 0.6594 1.3749 环己烷 0.7786 1.4262
CA fA C A CS
C14H29
C20H42
C20H34
H/C 2.1 1.7
fA 0 0.3
C10H21
C20H28
C20H22
C2H5
1.4
1.1 0.8
0.5
0.7 0.9
C6H13
C20H16
3.表示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
芳烃 C30H22 C22H14 C21H13 H/C 0.73 0.64 0.62 CA 30 22 21 CAP 22 14 13 CI 8 8 8 CF 0 0 1 CAP/C
1.3结构族组成


基本构想 直接法测定润滑油(级柴油)馏分结构 族组成 间接法(物性关联) 密度法
对重质油,其化学组成的研究遇到两大困难: 1.组份极其复杂(分子量相差很大, 异构体极多)
2.出现了大量混合结构分子 于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荷兰 Watermen学派创立了结构族组成的方法, 研究重油的化学结构。
CA m RT n 1 2 2
4)% CR (环上碳百分数) RT CR (有假定:渺位缩合,六元环)
C R 4RT 2
C P Cn C R
C N n C A CP
5) % CN 6) % CP
? %CN %CR %CA
? %CP 100 %CA
2.烃类混合物(石油馏分)平均结构 信息(n-d-M法)
N、d与其分子结构关系: 20 20 1)不同族烃类当M基本相同时,它们的 d 4 nD 趋势为:芳香 > 环烷 > 正构烷。 2)当M无限大时,在碳链一端有一个芳香环或 环烷环或双链等,对分子性质是不会有影响的, 它们之间的n或d均相同。
a %C bd cn M
R a'b' Md c' Mn
式中a,b,c及a’,b’,c’均为常数,R表示环数 ( RT RA)
d d
20 4
0.8513
n n 1.4752
20 D
上法就是n-d-M法 根据已知数据,Van-Nes,Van-Westen找得上述常 数,得到一系列算式。(见《石油化学》) 为了应用方便,作者又将这些算式换算成了诺膜 图(《石油化学》)
b.加氢后:M’、 C%, H% CnHm’ c.加氢时,每一芳香碳加一个氢(转变为环烷), → 所以增加的氢原子数及芳香碳原子数 CA =m’-m 2)RA (有假定)
CA →RA 不是一一对应,需作假定
CA 100 %C A CT
RA CA 1 C6 2 C10 C12
3
C13
C14
C5H11
例:平均分子为 RA=1, RN=1, RT=2, CT=15 % CA =(6/15)×100=40% % CN =(4/15)×100=26.7% % CP =(5/15)×100=33.33% fA=0.400 fN=0.267 fP=0.333
二、直接法测定润滑油(及柴油)馏分结构族组成
d420 乙烷 环己烷 苯
M
Mc=M/C Mc/d 21.78 18.02 14.8
H/C 2.33 2.0 1.0
0.659 86.17 14.36 4 0.778 84.16 14.03 6 0.879 78.11 13.02 0
与H/C一样,Mc/d中包含着结构信息 苯分子最紧凑,Mc/d最小,其次为环己烷较紧凑, 而己烷分子较散。
严格控制加氢条件: a. 预加氢:300 ℃,150~200atm,1~4hr. Cat.氧化钼/活性碳5~10% b.芳烃加氢:300 ℃, 150~200atm,10~40hr. Cat.Ni/硅藻土 20% C.后处理:磺化、吸附脱除未转化的芳烃 4)分析:加氢前后的C%,H%及分子量M(测 得~170套数据)平均分子量 2.数据处理 1)% CA(无假定) (芳香环 环烷环) a.加氢前:M、 C%、H% CnH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