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物性期末复习
结构与物性

答:石墨是平面层形分子,每个碳原子都是按照平面正三角形等距离的和3个碳原子相连,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和周围3个C原子形成3个σ键后,在垂直于层的方向上尚剩余一个p轨道和一个价电子,它们互相叠加形成贯穿于整个层的离域π键,石墨是导体内部结构根源就在于这种离域π键,由层型分子堆叠形成石墨晶体
6.汞熔点低而相邻的金的熔点很高。“真金不怕火炼”,是什么原因。
答:电子结构:
由于6s轨道收缩,能级显著下降,与5d轨道一起形成最外层的价轨道。这时金具有可类似于卤素的电子组态,有些性质和卤素相似。汞具有类似于稀有气体的电子组态,单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其第一电离能和稀有气体相似;不能形成稳定强的共价单键,只能以单原子分子存在于气相之中,其原子间的结合力所以其熔点较低。
7.简述分子中存在离域π键对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答:参加形成离域π键的原子趋于平面,键长均匀化,即按经典的方法写出单双键交替排列的结构式时,单键要比典型值缩短,双键比典型值长,在苯分子中6个C-键长相等,分不出单键双键的差别;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丁二烯倾向于1,4加成;苯分子取代反应比加成反应容易进行,具有特征的吸收光谱和电性等。这些性质和共轭π键中的电荷分布,分子轨道能级的间隔等均有密切关系,可统称为共轭效应。
16.疏水效应的本质并非由于非极性分子间有较高的吸引力,而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力很强,把非极性分子或者非极性基团挤压在一起的结果。
17.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以sp3方式杂化;在石墨中具有三种不同的作用力,除了共价键,其中范德华力(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大,结合力(范德华力)小,各层可以滑动)可以解释石墨的滑腻感;离域π键(离域π键的电子能自由流动)可以解释导电传热性质。
材料结构与性能题库答案2014

m
m
422
4
4mm(完全)4mm(简略);
(完全) mm(简略);
mmm
m
4 (完全) 4 (简略); 4 2m(完全) 4 2m(简略)。
三方晶系点群有 3(完全)3(简略)
32(完全)32(简略);3m(完全)3m(简略);
3(完全)3(简略); 3 2 (完全) 3m(简略)。 m
六方晶系点群有 6(完全)6(简略);
3、试述晶体的微观对称元素及其含义。 1)平移轴:为一直线,图形沿此直线移动一定距离,可使等同部分重合,亦即 整个图形复原。 2)螺旋轴:为晶体中一条假想直线,当晶体结构围绕此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并 平行此直线平移一定距离后,结构中的每一质点都与其相同的质点重合。螺旋轴 可分为 21,31,32,41,42,43,61,62,63,64,65 等共 11 种。 3)滑移面:又称影像面,是晶体结构中一假想的平面,当结构沿此平面反映, 并平行此平面移动一定距离后,整个结构自相重合。滑移面有 5 种,分别为 a, b,c,n,d。
在[100]方向有对称轴 2 及与之垂直的对称面 m。
422
I4/mmm 所对应的点群为 4/mmm,其完整形式为
,晶体的点阵为体心
mmm
四方结构。
在[001]方向有对称轴 4 及与之垂直的对称面 m;
在[100]方向有对称轴及与之垂直的 2 对称面 m;
在[110]方向有对称轴 2 及与之垂直的对称面 m。
当激光通过点群为432,622,422以外的非中心对称性晶体时,其波长会缩 短一倍,即频率增加一倍。检测透过晶体的激光透过频率,若有倍频效应则该晶 体没有中心对称性。 压电效应 答:
压电效应只会发生在没有中心对称的晶体中。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复习题及答案解析《聚合物结构与性能II 》复习题修改以下是每位⽼师给出的复习题,每位⽼师会从⾃⼰给的复习题中抽出1-2道作为最终考题考试时间:12⽉4⽇(第⼗四周周五)晚 6:00武德珍⽼师1、简述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基本结构:基本性能:1. 耐⾼温(Tg300℃以上,热分解温度500 ℃以上)和超低温(-269 ℃);2. 优异的⼒学性能:拉伸强度:100MPa 以上,杜邦公司Kapton(均苯型)、 PMDA(均苯四甲酸⼆酐)/ODA (⼆胺基⼆苯醚)-PI 为250MPa ,⽇本宇部Upilex (联苯型)为530MPa ;3.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有机溶剂,耐稀酸,不耐⽔解,可⽤于回收。
4.其它性能:⾼阻燃性,为⾃熄性聚合物,低热膨胀系数,很好的介电性(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耐辐照,⽆毒。
2、简述制备聚酰亚胺⽆机纳⽶复合材料的⽅法(两种以上)及其特点(1)原位⼀步法(in situ single-stage )a .表⾯镀银:将制备好的PI 母体溶液-聚酰胺酸溶液(PAA) 和银盐溶液混合成均相的溶液,浇铸成膜后,在薄膜进⾏热处理固化形成PI 过程中,银离⼦可以在没有外加还原剂的情况下,通过热诱导作⽤⽽⾃动还原,并且银粒⼦迁移到聚合物的表⾯,在聚合物的表⾯形成银层。
b .制备PI/Fe2O3纳⽶复合材料薄膜(2)离⼦交换法⾸先将已经固化完全的PI 薄膜在碱液的作⽤下进⾏表⾯化学刻蚀,使表层⼀定厚度的PI 开环形成聚酰胺酸盐,再将其与⾦属盐的⽔溶液进⾏离⼦交换,形成⾦属离⼦掺杂的聚酰胺酸层,然后在氧⽓存在的情况下进⾏热固化。
在热固化的过程中聚酰胺酸发⽣环化反应重新⽣成聚酰亚胺,同时⾦属离⼦在热和氧的作⽤下通过⾃动⽣成⾦属氧化物纳⽶粒⼦并聚集在PI 薄膜表⾯,从⽽得到PI/⾦属氧化物复合薄膜。
例如:a.直接离⼦交换⾃⾦属化制备表⾯镀银的pib.化学处理离⼦交换法在pi 表⾯制备⾦属或者⾦属氧化物薄膜。
材料结构与物性

一、 量子力学假设假设1:波函数和微观粒子的状态对于一个微观体系,它的状态和有关情况可以用波函数ψ(x, y, z, t)来表示。
ψ是体系的状态函数,是体系中所有粒子的坐标函数,也是时间函数。
ψ(x, y, z, t)决定了体系的全部可测物理量.假设2 :物理量和算符微观体系的每个可测物理量都对应着一个线性自轭算符。
如 Âu(x) = v(x) 。
 就称为算符或算子。
假设3:本征态、本征值如果某一力学量A 的算符Â作用于某一状态函数ψ后,等于某一常数a 乘以ψ。
 ψ = a ψ为本证方程,处于本征态的力学量A 具有确定的值a假设4:态叠加原理若ψ1,ψ2… ψn 为某一微观体系的可能状态,由它们线性组合所得的ψ也是该体系可能的状态。
假设5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至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而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
或者说两个自旋相同的电子不能占据相同的轨道。
二、 分子对称1、 分子对称性是指:分子中所有相同类型的原子在平衡构型时的空间排布是对称的2、 操作:不改变分子中各原子间距离使分子几何构型发生位移的一种动作。
3、对称操作:每次操作都能产生一个和原来图形等价的图形,通过一次或几次操作使图形完全复原。
3、 对称操作包括:旋转、反映、反演、反转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个对称元素可以对应多个对称操作。
三、 晶体结构1、固体分类(按结构)(1)晶体:长程有序(单晶、多晶)(2)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3)准晶体:有长程取向性,而没有长程的平移对称性。
2、晶体的共性1、长程有序: 至少在微米量级范围内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
2、自限性: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3、各向异性: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项异性的。
4晶体的均匀性:晶体中任意两点(在同一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
5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在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可以异向同性,这种相同的性质在不同的方向上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称为晶体的对称性。
传感器期末考试复习

(填空题)1、按照传感机理,可将传感器分为结构型和物性型两种型式。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 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3、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理想曲线的斜率4、将导体或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并通入电流,若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正交,则在与磁场和电流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会出现一个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5、在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中为改善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和提高输出灵敏度常采用差动半桥或全桥电路。
6、电涡流传感器是基于电涡流效应原理进行工作的,可以进行厚度测量、位移测量、振幅测量、转速测量和涡流探伤等应用。
7、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按制造材料可分为①金属导体材料和② 半导体材料。
它们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发生变化,其中①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形变形成的,而②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压阻效应造成的,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的灵敏度较大。
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2、温度测量方法有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两大类。
3、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电涡流效应进行工作的,主要有低频透射式和高频反射式两种类型。
4、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中,加热是为了有助于氧化反应进程,材料中加入催化剂是为了改善传感器的选择性。
5、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两大类。
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一般处于反向工作状态,没有光照时,暗电阻很大暗电流很小;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形成的电流为光电流。
6、采用差动式结构的自感传感器利用铁心线圈的参数变化带动线圈的自感变化来进行测量;差动变压器是利用线圈间的互感变化进行测量的。
7、常用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耦合式电感电桥、双T 二极管交流电桥、脉冲调宽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电路。
1、按照传感机理,可将传感器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两种型式。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3、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静态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动态指标。
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绪论高分子材料:指由许许多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4量很高(10~107)的化合物.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高分子材料分类:按用途分类---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涂料按主链的元素组成分类---碳链、杂链、元素有机和无机高分子按聚合物受热时的不同行为分类---热塑性和热固性聚合物英文缩写PE 聚乙烯 PP 聚丙烯PS 聚苯乙烯 PTFE 聚四氟乙烯PVC 聚氯乙烯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PA 聚酰胺 POM 聚甲醛PAN 聚丙烯腈 PC 聚碳酸酯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PE 氯化聚乙烯PF 酚醛树脂 EP 环氧树脂BR 聚丁二烯橡胶 PU 聚氨酯SBR 丁苯橡胶 NBR 丁腈橡胶CR 氯丁橡胶 NR 天然橡胶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第二章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聚合物分子量有两个基本特点:(1)分子量大:一般而言,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
①如玻璃化温度,拉伸强度,密度,比热容等,刚开始时,随分子量增大而上升,最后达到一极限值。
②如粘度,弯度强度等,随分子量增大而不断提高,不存在极限值。
(2)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①塑料:分子量分布窄时对加工和性能有利;②橡胶:分子量分布宽一些好,可以改善流动性而有利于加工;③薄膜及纤维:分子量分布窄时对加工和性能有利。
聚集态结构:是指在分子间力的作用下,大分子相互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组织结构。
晶态结构:结构规则、简单的以及分子间作用力强的大分子易于形成晶态结构。
非晶态(无定形)结构:结构比较复杂、不规则的大分子则往往形成无定形即非晶态结构。
结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晶使高分子链规整排列,堆砌紧密,因而增强了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使聚合物的密度、强度、硬度、耐热性、耐溶剂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得以提高,从而改善塑料的使用性能。
传感器期末考试复习

(填空题)1、按照传感机理,可将传感器分为结构型和物性型两种型式。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 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3、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理想曲线的斜率4、将导体或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并通入电流,若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正交,则在与磁场和电流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会出现一个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5、在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中为改善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和提高输出灵敏度常采用差动半桥或全桥电路。
6、电涡流传感器是基于电涡流效应原理进行工作的,可以进行厚度测量、位移测量、振幅测量、转速测量和涡流探伤等应用。
7、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按制造材料可分为①金属导体材料和② 半导体材料。
它们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发生变化,其中①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形变形成的,而②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压阻效应造成的,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的灵敏度较大。
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2、温度测量方法有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两大类。
3、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电涡流效应进行工作的,主要有低频透射式和高频反射式两种类型。
4、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中,加热是为了有助于氧化反应进程,材料中加入催化剂是为了改善传感器的选择性。
5、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两大类。
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一般处于反向工作状态,没有光照时,暗电阻很大暗电流很小;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形成的电流为光电流。
6、采用差动式结构的自感传感器利用铁心线圈的参数变化带动线圈的自感变化来进行测量;差动变压器是利用线圈间的互感变化进行测量的。
7、常用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耦合式电感电桥、双T 二极管交流电桥、脉冲调宽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电路。
1、按照传感机理,可将传感器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两种型式。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3、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静态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动态指标。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复习

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复习资料材研1002 殷光中部分题目答案仅是个人意见,还望大家辩证地看!1.论述人类所经历的历次手工业革命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概况;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八大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
四大材料如何相互促进发展?有哪些主要途径,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思想。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意义: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其进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进步;其发展将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
材料发展的历史:材料应用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
人类所有的文明进程都是以他们使用的材料来分类的。
(1)五次产业革命○1石器时代○2青铜器时代:以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为标志,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3蒸汽时代: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
○4化学工业兴起时代:以煤炭工业为代表,煤炭化得到煤焦油等有机物,从而进行各种反应。
○5电器和微电子产业时代:20世纪下以美国为中心,计算机、半导体等的出现。
○6生物技术经济产业时代: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包括纳米材料在内的新型材料的发展。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五次产业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以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为起点的,而新材料的应用又依赖于人们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不断认识与研究。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人类必将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航行。
我们的思维工作方法应该有一个飞跃,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应大胆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八大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
○1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脑科学和生态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开发多功能材料成为当务之急。
生物材料、仿生材料、生物芯片等多功能材料是研究的重点。
○2信息科学近半个世纪以来,信息与通信服务的迅速崛起对材料领域提出了特殊的挑战。
包括微电子、光电子技术和新型元器件所用材料在内的电子信息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常用不含时间的定态波函数(x, y, z), 在原子和分子体系中分别称作原子轨道 (atomic orbital,AO)和分子轨道(molecular orbital,MO);及其共轭复数*的乘积* (或2)称作电子云,它是空间(x, y, z)点附 近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度;*d为(x, y, z)点附 近体积元d(=dxdydz)中电子出现的几率。
4
一个合格的波函数必须满足单值性、连续性和 有限性(即平方可积)等条件。 单值,即在空间每一点ψ只能有一个值 ; 连续,即ψ的值不会出现突跃,而且ψ对x,y, z的一级微商也是连续函数 平方可积,即波函数的归一化,也就是说,ψ 在整个空间的积分必须等于1
5
2.
3.
4. 5.
由量子力学处理微观体系可获得有关受一定势能场束 缚的微观粒子的一些共同特征: 粒子可以存在多种运动状态,可由1,2,… n 等描 述 相应于每个状态能量有确定数值,即粒子的能量只能 为E1、E2 、 E3 … En等分立的数值 存在零点能,不论什么体系处于基态时仍有一定的动 能 粒子的运动不存在经典的运动轨道而出现几率分布 粒子分布呈现波性, 可为正值、负值,也可为零。 =0的点称为节点,节点多对应的状态能量较高。 上述这些微观粒子的特性,统称为量子效应。
23
俄歇电子能谱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
h
俄歇 电子
WXY俄歇过程示意图
24
俄歇电子的激发源通常是电子束或X射线。一般俄歇电 子能谱指电子束为激发源,但是光电子能谱除了具有 光电子峰以外,也有俄歇电子峰。激发态离子M+去激 发有两种可能性:
M M h(特征X射线) '
Z a Zb 1 n 2 m n Za 1 H i 2 i=1 Rab a i rai i j r a b ij
29
与讨论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方法一样,仍采用单电子 近似(轨道近似)将体系总的 Hamilton 算符及波函数 拆分成单电子的 Hamilton 算符及单电子波函数。分子 中单电子的 Schrö dinger 方程为:
能量相近原则
最大重叠原则
32
(4)电子构造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电 子 排 布
Pauli不相容原理
Hund规则
33
分子轨道的分布特点和分类
★ MO分类:
σ 绕键轴为柱状对称 _ +
H2的LUMO: σ
u
H2的HOMO: σ
g
34
键 级:
16
电子能谱
电子能谱常用能量确定的光子或电子作激发源, 照射样品使之电离,发射出电子,这些电子带有 试样表面的信息,也具有特征能量,分析电离产 生的电子的数量和动能(Ek),求得电子在样品 中的结合能(Eb):
利用结合能(或动能)为横坐标,被激发电离产 生的电子数目为纵坐标,所得的图谱称为电子能 谱。
j ci i c11 c2 2 cn n
i 1
n
n个原子轨道的参与组合,组成n个分子轨道。一般地,
n n n为偶数时,其中 个为成键轨道, 为反键轨道(也可能 2 2 出现非键轨道); n为奇数时,肯定会出现非键轨道。
31
(3)成键原则
对称性一致原则
成 键 三 原 则
19
紫外光电子能谱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UPS)
h
20
利用紫外光作光源测量样品中电子的结合能 或电离能,以求得分子或原子中价层电子所 处能级及其分布情况。UPS可用来研究表面 上分子或原子的轨道能级的高低和性质以及 化学键的情况。由于光源能量较低,线宽较 窄(约为0.01eV),只能使原子的外层价电子、 价带电子电离,并可分辨出分子的振动能级, 因此被广泛地用来研究气体样品的价电子和 精细结构以及固体样品表面的原子、电子结 构。
的电子抽调到两个原子核之间,增加了核间区域的电子
云。聚集在核间的电子云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吸引,
即核间的电子云把两个原子核结合在一起,这就是 H 的 2 成键本质。
28
分子轨道理论 (1)单电子近似
对 m 个核和 n 个电子组成的分子体系,体系总的波函
数为 (1, 2 n) 。在 B-O 近似并采用原子单位后,体 系的 Hamilton 算符为:
14
原子的电负性
在许多反应中,并非单纯的电子得失,单纯的形成离 子。而是电荷的部分转移,或者说是电子的偏移。因 而应该有一个量,综合考虑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可 以表示分子中原子拉电子的能力的大小。用它来正确 判断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电负性是用以量度原子对成键电子吸引能力相对大小 的结构参数。分子的极性越大,离子键成分越多,电 负性也可看作是原子形成负离子倾向相对大小的量度。
方式,以一定的组成构成分子。因此,分子中
原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把分
子或一些晶体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 或离子)
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 强的结合力) , 称为——
化学键。
26
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性质 A和B的电负性 结合力性质 金属键 A 电正性 B 电正性 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 间吸引 离子键 A 电正性 B 电负性 A+B-间静电吸引 共价键 A 电负性 B 电负性 成键电子将A、B 结合在一起
结构和物性
期末复习
1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计算题(共2题,18分)
2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质
各种元素的原子按原子核中包含的质子数来 区分,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即为该原子的原子 序数(Z)。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元素是原子种类的概念,原子则是体现元素 的最小微粒。 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分子是物质 中独立地、相对稳定的存在并保持其组成和 特性的最小微粒,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 位。
15
周期表中电负性的特点: 金属的电负性小,非金属的电负性大,=2可作为金 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点;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加,同族从上到下电负性减 小; 电负性差别大离子键为主,电负性相近的非金属元素 以共价键结合,金属元素以金属键结合,还有过渡性 化学键,电负性是研究键型变异的重要参数; 稀有气体在同一周期中电负性最高。Ne的电负性最大 (4.79),几乎不能形成化学键;Xe(2.58)比F和O的电负 性小,可形成氟化物和氧化物,Xe和C的电负性相近, 可形成共价键。
2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h
22
利用单色X射线可使原子内层能级上的电 子电离而发射出电子。原子内层能级的 高低对各种原子具有特征性,不同元素 之间谱线重叠较少,适合于作元素分析, 早期称作ESCA。而分子中或固体中原子 的化学环境不同,屏蔽效应不同,使处 于不同环境中的相同的原子由于屏蔽差 异、能级高低也略有差异,可用以区分 原子周围的环境。
17
E b h E k
M h M
e
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是光电效应 当激发源照射到原子上,把能 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 从原子中发射出去,产生所测 量的光电子信号 内层电子发射后留下空穴,外 层电子会跃迁到空穴并释放能 量,这些释放出的能量有两种 结局: 一种是以荧光X射线的形式发 射出去,一种是传递给另一个 外层电子,激发它发射出去, 18 产生Anger电子。
结合的几何形 式
键强度性质 电学性质
金属原子密堆积
6个价电子最高,大于 6和小于6都逐渐减小 导体
A-B间最大的接近, A-A间、B-B间远离
由离子大小和电价 决定 固态为绝缘体,熔 态为导体
由价电子数控制
由净成键电子数 决定 固态和熔态均为 绝缘体和半导体
27
共价键本质
1 轨道的成键作用,实质上是将分子两端原子外侧
12
稀有气体的I1总是处于极大值(完满电子层),碱金属 的I1处于极小值(原子实外仅一个电子),易形成一价 正离子;碱土金属的I1比碱金属稍大,I2仍较小,所 以易形成二价正离子。 除过渡金属外,同一周期元素的I1基本随Z增加而增 大(半径减小);同一族中随Z增加I1减小;因此周期表 左下角金属性最强,右上角元素最稳定。 过渡金属的I1不规则地随Z增加,同一周期中,最外 层ns2相同。核电荷加1,(n-1)d轨道加1个电子,所 加电子大部分在ns以内,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易失 去最外层的s电子。
据激发源的不同,电子能谱又分为: 紫外光电子能谱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UPS)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俄歇电子能谱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AES)
6
屏蔽效应
第i 个电子受到其余电子的排斥, 相当于有σi电子在原子中心与之相 互排斥,抵消了σi个原子核正电荷 的作用,像是有一定屏蔽作用。
7
由屏蔽常数近似计算原子轨道能 ◇屏蔽常数的Slater估算法(适用于n=1~4的轨道): ﹡将电子按内外次序分组: 1s∣2s,2p∣3s,3p∣3d∣4s,4p∣4d∣4f∣5s,5p∣… ﹡某一轨道上的电子不受它外层电子的屏蔽, =0 ﹡同一组内 =0.35(1s组内 =0.30) ﹡相邻内层组电子对外层电子的屏蔽, =0.85(d和f 轨道上电子的 =1.00) ﹡更靠内各组的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