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合集下载

2017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与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与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名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线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A.单一课B.综合课C .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

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

A.好的教育就是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B.升学就是成才,成才就要升学C.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2.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位老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于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们头也不抬,随口回答。

“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们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 )。

‘A.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点B.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C.侮辱了学生的人格D.维护了教师的权威3.特级教师宁渴彬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允许”的原则:允许犯错,允许改错,允许提出不同意见。

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D.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4.一位教师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上一阵骚动。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予理睬,擦掉画,开始上课B.平静而真诚地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班上做画报。

”C.立即查找作画人D.批评教育学生5.学生向学校后勤主管李老师反映学生宿舍的热水器总漏水,但李老师置若罔闻.几天后某学生使用热水器时被热水严重烫伤。

关于李老师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意外事故.与李老师无关B.应该依法追究李老师的刑事责任C.应该依法追究李老师的民事责任D.应该依法追究李老师的行政责任6.小敏毕业了,学校要求其支付50元毕业证费用才答应颁发给她毕业证书,小敏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述,小敏的行为( )。

2017年下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下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下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瞎捣乱”,将其拒之门外。

作为指导老师应()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B.指责门卫素质差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D.埋怨学生能力差2.张老师在用天平秤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秤100克,第二次秤8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A.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原因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的误差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

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百米赛冠军。

对此,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A.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必在意文化成绩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

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A.同伴互助B.自我反思C.自我研修D.脱产进修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实施这一战略性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C.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措施D.均衡配置老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钱某()A.应由乡人民政府给予治安管理处罚B.应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C.应由该中心校给予教育行政处罚D.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拘留7.教师杨某对学校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被申诉人应为()A.校长B.教育行政部门C.学校D.教职工代表大会8.教师徐某经常上课迟到、早退,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损失。

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规划教材:小学综合素质教材

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规划教材:小学综合素质教材

教材目录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考纲标准要求 复习导航 要点速览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小学素质教育的构成★ 四、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五、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谢谢观看
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规划教材: 小学综合素质教材
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主要内容
03 作者简介 05 教材目录
目录
02 出版背景 04 内容展示
《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规划教材:综合素质(小学)(2017)》不仅为广大考生的备考提供复习范本,而且为 各级教师资格考试组织部门的考前辅导和教师培训中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 试规划教材:综合素质(小学)(2017)》结构构建合理,内容选取得当,概念阐述清晰、准确,逻辑性、科学性强, 考查内容符合《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符合各层次教师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能力要求,具有较 高本套教材由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规划教材编写组依据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编纂。本套教材从考试 大纲所涉及的基本的、重要的知识点入手,包括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及 基本能力等考纲必备的考点内容。本着**考试,服务考生的理念,本套教材在栏目设计上充分贯彻了此理念。其 中教材在每章开始,设置了考纲标准要求、复习导航,帮助考生理解考题方向,同时设置了要点速览帮助考生宏 观把握各章内容及重要程度,并且在重点内容部分配有经典考题及牛刀小试环节,以便考生将理论与考试有机结 合。每个章后面配有重点整理及考点过关测评,帮助考生巩固知识。
内容展示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4)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5)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6)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 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7)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8)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9)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1笔试科目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证有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门科目。

考生符合《教师法》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后,即可按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规定时间完成小学教师资格证报名,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面试科目介绍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科目中,考生可选择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信息技术等11门学科。

3普通话考试在小学教师资格认定中,普通话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证书,考生通过笔试考试、面试考试、取得规定的普通话证书,才能申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除了语文学科要二甲,其他学科的小学教师资格证只要取得二乙等级的证书即可。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科目代码列表及科目说明序号科目名称科目代码备注(一)幼儿园1综合素质(幼儿园)101 2保教知识与能力102(二)小学1综合素质(小学)2012综合素质(小学)(音体美专业)201A2017年下半年新增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24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202A2017年下半年新增(三初中)1综合素质(中学)301初中、高中相同2综合素质(中学)(音体美专业)301A初中、高中相同3教育知识与能力302初中、高中相同4教育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302A初中、高中相同5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36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47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58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69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710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81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912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013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114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215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316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417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518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619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7(四)高中1综合素质(中学)301初中、高中相同2综合素质(中学)(音体美专业)301A初中、高中相同3教育知识与能力302初中、高中相同4教育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302A初中、高中相同5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36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47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58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69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710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81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912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013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114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215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413能力(高级中学)16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417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518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8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说明如下: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2017年上半年(小学)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2017年上半年(小学)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2017年上半年(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58.00)1.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她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篮球打得很好,庄老师就鼓励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动员。

对庄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善于因材施教B.注重学生的全面性√C.善于激发学生自信D.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解析:庄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的差异性,善于有的放矢地激励学生扬长避短,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信。

题干内容并未体现庄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2.小成脸上有一块较大的胎记,小磊经常嘲笑他,还给他起不雅的绰号,小成很伤心。

对此,教师不恰当的做法是______。

A.要求小磊向小成道歉B.教育小磊要尊重同学C.告诉小成尽量远离小磊√D.帮助小成学会悦纳自己解析: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因势利导,对行为错误的学生帮助其改正错误,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因此,对于小磊,教师应该指出其错误,教育他要尊重同学,并要求他就嘲笑和起外号的做法向小成道歉。

对于小成,教师应该保护其自尊心,帮助其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进行化解,“告诉小成尽量远离小磊”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团结,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是不恰当的。

3.肖老师正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杰大声问道:“老师,床前怎么能看到月光呢?”对此,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______。

A.批评小杰不经许可就发言B.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C.告诉学生不要钻牛角尖D.组织学生就此开展讨论√解析:题干所述为典型的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该运用教育机智有效化解。

面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疑问,虽然与教师的课堂预设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关性高,教师应该适时调整教学,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结果。

(精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及解析

(精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及解析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卷(小学)(科目代码: 201)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热点推荐》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及讲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小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教师应()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B.指责门卫素质差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C.埋怨学生能力差参考答案: A2、张老师再用天平称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

第一次称重为100克,第二次为5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A.让学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本身的误差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参考答案: A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

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

对此,老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A. 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原因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参考答案: D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讲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A.同伴互助B.自我反思C.自我研修D.脱产进修参考答案:C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C.建议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D.均衡配置教师,设备,校舍等资源参考答案: B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钱某()A. 应当乡人民政府给予治安管理处罚B.应有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C.应有该中心给予教育行政处罚D.应有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参考答案:B7、教师杨某对学校提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被申诉人应为()A.校正B.教育行政部门C.学校D.教职工代表大会参考答案:B8、教师徐某经常上课迟到、早退,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学校可依法给予徐某()A.民事制裁B.行政处罚C.行政处分D.刑事处罚参考答案:C9、某农村小学使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的机关是()A. 乡镇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考答案:C10、11岁的小学生琳琳因信件被妈妈陈某私自拆阅感到不悦,可妈妈说这样做是为了关心她,陈某的做法()A.合法,父母拥有监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B.合法,父母具有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C.不合法,父母不得擅自拆阅孩子的信件D.不合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参考答案:D11、小学生秦某某欺凌同学,学校希望家长配合对秦某的教育,他的父母认为法制教育是学校的事,对此不予理会,该家长的做法()A.正确,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B.正确,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C.不正确,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义务D.不正确,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参考答案:D12、某公立小学塑胶跑道不达标,导致有些学生身体不适。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单选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单选试题及答案

2017 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单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 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某一数学题,小李用不同于教师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

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当众训斥小李,该老师的做法违背了( )。

A.关注学科的教育理念B.关注人的教育理念C.教会学生知识的教育理念D.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课文《掌声》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获得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

孙老师在学生朗读体悟后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对学生的说法,孙老师并没有给固定的答案。

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与孙老师的初衷不一致的是( )。

A.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淡化B. 自主学习中学生被期待形成自己的知识C. 自主学习要避免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D.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会分析、综合和评价3.王老师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该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B.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4.某小学一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矛盾。

起因是教师在认真上课时,一高个子男生在下面起哄、打闹,教师前去制止。

结果,教师在受到言语和人身攻击之后,用凳子打伤该生。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学生应该尊敬老师,不应该扰乱课堂B.教师应该爱护学生,不应该对学生动手C.学生应该遵守课堂纪律D.老师对学生的教训是对的.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5. ( )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A.学术研究权B.指导评价权C.教育教学权D.报酬待遇权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 )与( )相分离。

A.教育政治B.教育经济C.教育文化D.教育宗教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西方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重军事、产勇士,雅典重文学、产女神。

②中世纪:教会学校传七艺;骑士学校教七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③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④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⑤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简答(已考):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

3、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

4、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社会:①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点:课程内容上注入科学知识,增加新学科;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口号(德国);班级授课制取代个别教学制。

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所有,注重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小学”是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

简答: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已考):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概念●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①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营和习俗的水平。

②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形成完整的体系。

③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为主。

●《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论语》:孔子,东方启发法第一人。

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循循善诱。

●产婆术:苏格拉底,西方启发法第一人。

第一步是讥讽,第二步是助产术,第三步是归纳,第四步是定义。

●《理想国》: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和谐全面发展。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三、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①教学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②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③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①教育性教学原则。

②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③传统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④“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②学校即社会。

③从做中学。

●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斯宾塞:《教育论》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批判,提出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制定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

●佩斯泰洛奇:慈爱的儿童之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四、教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①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

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①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②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

③瓦根舍因:创立范例教学理论。

④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提倡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⑤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简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答: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简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简答(已考):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简答: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①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分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②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③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④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第四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学校在国家对教育者的总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育的具体要求。

●地位: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作用:导向、激励、评价简答:教育目的的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简答(已考):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宗教本位论:培养宗教所需的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本位论: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

●个人本位论: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罗斯福、卢梭、福禄贝尔、佩斯泰洛奇。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杜威。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已考):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简答(已考):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简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起着保证方向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