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3篇

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3篇如何管理小学课堂纪律1第一点,及时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对于上课铃声的反应还不是很**,往往铃声响过了,教室里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
所以,我往往在上课前几分钟就进教室,一是为教学做好准备工作,二是暗示学生快上课了。
铃声响过后,若是仍有大部分学生吵闹的现象,我会明确指出哪一组、哪一位学生表现好或表现不好,这比大声命令“静下来”更有效。
第二点,课堂中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上的纪律是一种艺术,课堂上要想使学生的纪律好,教师有一定的威严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每堂课教师都用自己的威严来****,看上去学生个个端坐如钟、认认真真地结束了一堂课,但学生的表现的积极性、创新思维的发展等会受到无形的约束。
对于课堂纪律的整顿,我之前一直有看到这样的现象,我自己也尝试过,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那就是当学生在情绪高涨很难**住自己时,老师很想让学生静下来,就高声说:“一、二、三!”学生往往会配合说“请坐端”。
但是这方式有时只有几秒钟的效果,不久又热闹起来。
第三点,根据低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课堂纪律问题上,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一方面也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把他们的***吸引到学**去,因为良好的课堂纪律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最终还好要用课堂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注意表情,动作,让学生产生凝聚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都用心地去思考、反思,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引导教学,让学生的***集中在我所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快乐、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学得知识。
第四点,在教学中,我适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听讲:1.神情关注法,即采用注视的方式引起该学生集中***,以达到**课堂的目的。
上课违反纪律总结

上课违反纪律总结引言在学校的课堂上上课期间,遵守纪律是每个学生的基本素养。
然而,总有一些同学违反课堂纪律,给教学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上课违反纪律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常见的上课违纪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上课违纪行为:1.迟到: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达教室。
2.旷课:学生经常缺席或无故不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3.睡觉:学生在上课期间打瞌睡,无法集中注意力。
4.聊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桌或周围的同学交谈,干扰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5.使用手机或电子设备: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转移注意力。
6.缺乏尊重:学生对教师发表不尊重的言论或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
7.做其他事情:学生在上课期间做与课程无关的其他事情,如玩游戏、看书等。
8.耍小聪明:学生故意做出小动作、传纸条等行为,干扰教学秩序。
上课违纪的影响上课违纪行为对教师、学生以及整个教学环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的上课违纪行为会干扰教师的授课,使教学秩序变得混乱。
教师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的讲解和互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下降上课违纪行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内容。
这将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学生成绩的不稳定性,甚至对学业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上课违纪行为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教师可能感到失望和沮丧,对教学产生挫败感,影响其教学效果和甚至抑制其教学热情。
影响和破坏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上课违纪行为对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造成严重影响。
这些违纪行为可能导致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友好的同学关系。
解决上课违纪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课违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纪律教育学校应加强纪律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和自觉性。
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纪律的重要性,加深他们对课堂纪律的认识。
制定严格的规定和惩罚措施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惩罚措施,明确上课违纪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
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

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定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明确的纪律规定,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不打扰他人、不随意离座、不使用手机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底线,并且知道自己的违纪行为将受到何种处罚,从而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师生沟通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诉求。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行班会、做好心理辅导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堂纪律。
三、设立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对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这样既能激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也能树立正面榜样,提高全体学生的纪律意识。
四、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应承担起对学生的纪律管理责任,对于纪律行为的发现和处理要能及时有效,既要严肃批评,也要善于引导。
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纪律水平,因此学校应该给班主任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班级。
五、注重家校合作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纪律管理工作,与学校共同制定纪律规定,并对孩子的违纪行为进行教育引导。
六、建立课堂秩序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于违纪行为要能及时制止和处理。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七、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组织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八、加强督导与管理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督导机制,对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生纪律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学生纪律管理制度范文是指学校为了维护校园秩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学生纪律管理制度的内容:1. 课堂纪律:学生要按时到校、准时上课,不得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要注意听讲,不得打瞌睡、走神;不得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使用手机、玩游戏等;要尊重教师,不得打断、扰乱教学秩序。
2. 宿舍纪律:学生要保持宿舍的整洁和安静,不得乱扔垃圾、擅自改变宿舍布局;要遵守宿舍的规定作息时间,不得过度噪音、打扰他人休息;不得在宿舍吸烟、酗酒;不得私自带外人进入宿舍。
3. 社交纪律:学生要遵守公共道德,互相尊重;不得欺负、恶待他人;不得参与欺骗、抄袭等不正当行为;不得传播谣言、造谣生事;不得参与赌博、吸毒等违法活动。
4. 服装纪律:学生要按照学校的着装要求穿校服或者制定的统一服装,不得穿着不整洁、不得体的服装;不得穿着裸露、暴露身体的服装;不得携带或展示不健康、不适宜的标语、图案。
5. 遵守考试纪律:学生要诚实守信,不得作弊、抄袭;不得带任何与考试有关的违规物品;不得干扰他人考试。
6.校园保卫纪律:学生要遵守校园的安全管理规定,不得进行危险、违法的活动;不得带刀具、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不得随意乱扔物品,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这些规定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的,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学校将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学生纪律管理制度范文(二)一、总则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而制定的。
全体学生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二、学生责任1. 学生应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诚实守信,遵循道德规范。
2. 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
3. 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擅自离开教室,不得迟到早退。
教师如何应对课堂纪律问题

教师如何应对课堂纪律问题课堂纪律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当课堂纪律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并且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应对课堂纪律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供教师参考,以便更好地处理这一挑战。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体系良好的课堂管理体系是解决课堂纪律问题的基础。
教师应该在开学之初就明确并传达自己对课堂纪律的要求和期望。
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课堂规则,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规则的原因和重要性。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的发生。
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互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将更有动力参与课堂活动,减少了分心和打扰的行为。
三、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任何一个人。
当学生感到被公正对待时,他们将更有动力遵守课堂纪律并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
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行为引导。
四、提高鲁棒性教学方法使用一些鲁棒性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课堂纪律问题。
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灵活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维护课堂纪律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及时回应和解决他们的疑虑。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关怀。
六、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与纪律制度教师在开学之初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课堂行为规范与纪律制度,并进行适当的讨论和解答。
学生清楚了解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和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确立明确的规范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期待,并有助于减少纪律问题的发生。
七、灵活运用奖惩措施在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时,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奖惩措施。
表扬和奖励可以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遵守纪律;而惩罚则应该公正公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学生课堂纪律监督措施

学生课堂纪律监督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问题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环境,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督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课堂纪律。
一、依法教育教育是改变学生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校与教师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准则。
这些规章制度应与国家法律相一致,并被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和接受。
只有依法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遵守纪律。
二、明确纪律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明确课堂纪律的要求,例如,迟到、早退、不听讲、吸烟等不当行为都应在学生目标中体现,并告知学生相关后果。
只有明确纪律要求,学生才能清楚自己的行为标准。
三、加强师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是解决纪律问题的关键。
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定期举行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课堂行为观念,增强纪律意识。
四、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促使学生积极遵守纪律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评优表彰、记功扣分等制度,对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和处罚,以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动力。
五、培养自律能力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是保持课堂纪律的长久之计。
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开展学生自治组织、个人发展计划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六、提供学习支持一部分学生的纪律问题源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足。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学习支持措施,如让学生参与有趣的课堂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减少纪律问题的发生。
七、家长协同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教育场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纪律情况,共同制定纪律要求,并予以监督和执教。
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

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
怎样应对学生课堂上的桀骜行为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静”制“动”。
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大部分是摆弄东西,同学之间说话、逗闹等。
教师在讲课时看见学生这些情况,可以有意停顿片刻,调皮学生虽然注意力在外,但仍在听着教师讲课,只不过没有引起有意注意。
教师突然停止讲课,调皮学生多数会立即向教师望去,引起有意注意,当学生发现教师在盯着自己,也就不再“动”了。
对于特殊请况,可采取下课后找他个别谈心的办法处理。
2、采取友好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如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附近,使学生发现教师已注意自己了,便主动终止不良行为;或有意识叫这位同学回答问题,若回答不上来,教师从多方进行启发,使学生完满作答,这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听课的危害,又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兴趣是最好的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没有不爱听讲的学生,也没有所谓的坏孩子,只有讲的东西没人喜欢听的老师。
教师应设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热爱所学科目。
这样,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也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教师讲课了。
4、利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提高讲课艺术,讲究教学方法,以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纪律既要靠制度,更重要靠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去改善。
如果方法不当或过于激动,往往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使教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作为教师只要用心、用情去体味学生的需要,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使课堂纪律达到理想的效果。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维持课堂纪律是教师管理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策略:
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
起制定一份行为规范,明确课堂期望,包括不准许迟到、不准许打扰他人、不准许使用手机等。
2.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鼓励、表扬和奖励优秀表现来激励学生。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保持学生的兴趣
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4. 教师示范和引导: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展示良好的行
为和纪律。
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和期望,并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5. 提供清晰的指令和时间管理:教师应该提供清晰明确的指令,确保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要求。
同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课堂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减少学生的厌烦和分神。
6. 处理纠纷和冲突:当有学生违反纪律或发生冲突时,教师应
及时采取行动,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处理。
可以采用私下对话、警告、批评等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其他纪律处罚。
7. 与家长的沟通: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
的表现和纪律情况。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维持课堂纪律起到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持续关注和评估课堂纪律的情况,并根据
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管理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新教师,上好一节课除了要充分备好课外,控制好课堂纪律非常重要。
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的,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不如人意。
搞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但是,新老师在经验有限,教学水平尚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控制好课堂纪律呢?经过一年半来的教学摸索,我得出以下看法:
第一,敢于嬉笑怒骂,树立教师威信
刚任课时,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种相互观察期,这时候的课堂纪律问题不大。
但很快就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出来挑战新教师的权威,这时新教师一定要冷静处理,因为其他的学生都在看老师会如何处理。
处理得好,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对于树立威信很有帮助。
处理不好,学生可能群起围攻,新教师就要疲于应付。
对待老师,学生的趋向是欺弱怕强,所以新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硬朗的角色。
这可从细节作起,例如声音要响亮,表情比较严肃等。
对于公然挑战权威者,新教师不可软弱、逃避,并且一开始就要敢于正视、教育,体现自己的原则。
否则等到学生都欺到头上才发难,已经很难再扭转不利局势了。
但是这要求新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大部分学生外强中干,大声斥责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有些学生自尊心特别强,如果屡次公开批评,有可能导致师生的对立。
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就算是批评了课后也要及时安抚;对于特别难对付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与其对峙,一者教师没风度,二者容易使自己下不了台。
暂且冷淡处理,待下课后将其叫到办公室慢慢教育,必要时候还可联系家长共同做思想工作。
第二,以爱感化,以情动人
当然,新教师如果一味硬朗,学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
所以还应该多关心学生,以爱感化学生,以情打动学生。
平时上课善于察言观色,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课,可先找学生了解情况。
有时学生不认真听课,是由于某段时期思想出现问题或是情绪比较低落。
如果学生真有问题,能解决的帮忙解决,不能的再向班主任反映。
就算明知学生没有问题的,也可找学生谈谈,让他知道老师很关心他重视他。
对于关心重视自己的老师,学生就算是不想听也会给面子。
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沟通多接触。
和学生沟通最好是在教室里,办公室里的师生对话容易给学生造成压力。
上完课不要马上离开,在教室里多呆一两分钟,就课堂内外的话题聊聊,这样使师生关系融洽,也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除了多关心学生还要多关心所任教班级的事务。
由于分工的不同,任课老师不是班主任,对于班里的事务关注较少。
但是从搞好课堂纪律的角度出发,新教师作为任课老师这一点应该要做好。
我所教的某个班级,桌椅总是摆放不整齐。
上课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他们做好这些事。
班里面得了荣誉我及时鼓励,出现问题我提出建议或帮忙解决。
学生感觉得到老师不是只关心所任教科目的成绩,对自己班级也很关心,情感上就愿意接近老师、配合老师。
这个班有几个学生确实比较爱讲话,但是很多时候不用我出声其他的学生会马上帮忙制止。
第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新教师在控制课堂纪律时普遍遇到的问题是“一放就乱”。
根据课改精神,课堂必须注重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难免会人多口杂,而一些爱讲话的学生也往往趁机捣乱。
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现象极可能愈演愈烈,课堂纪律放了就收不回来。
针对这种情况,新教师要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具体而言,就是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发言纪律,有秩序地发言,不随意插嘴和打断别人的发言。
操作时按照年龄特点,初一举手发言。
只要教师鼓励得好,刚上中学的学生还是爱举手发言的。
初二、初三的学生积极性较差一点,可用点名或轮流发言的方式。
全班讨论时,则要求新教师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发现有不符要求的苗头就要及时处理。
尤其是刚任课的时候,更要如此。
久而久之,学生自自然然就形成了尊重他人的意识并强化为习惯。
而学生一旦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课堂纪律就有保证。
第四,省时度势提问,灵活处理回答
提问,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控制好课堂纪律的需要。
如果是教学需要,提问肯定要精心设计,而在课堂上如果纪律出现问题,也可随机提问。
对于爱走神的学生,提问是提醒;爱讲话的学生,提问是警告;爱睡觉的学生,提问是惩罚。
利用好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巩固课堂纪律。
学生的回答正确的要给予肯定、表扬,但要暗示其专心听讲。
对于回答不知道或者回答不正确的,不要轻易放过学生,否则达不到警告或惩罚的目的。
对策是可以循循善诱,从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提问,或是给予提示,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学生都要开口。
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离题的情况,离题万里肯定不好,但是如果可以借题发挥的话,新教师不要怕影响课堂纪律或教学进度而一棍子打死或者马上将学生引回主题。
这种情况下,引导得好能够激发更多的智慧火花,还能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优化课堂纪律。
例如在讲述八年级关于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我提问为什么国家禁止使用童工,有学生回答的是为什么社会上会有童工。
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讨论,进而再抛砖引玉提出应如何解决童工现象的问题。
学生围绕这个话题积极发言,教育效果显著,课堂纪律也优良。
第五,与班主任建立亲密的“联盟”关系
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
新教师可与班主任建立亲密的“联盟”关系,借助班主任的力量来搞好课堂纪律。
可经常向班主任反映该班上课的情况,包括好的和不好的。
只反映不好的情况,别说学生不爱听,就是班主任也反感。
发现好的现象及时反馈,班主任更乐意帮忙。
一些棘手的问题,可让班主任帮忙解决。
当然,并不是说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出面,这样反而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无能,适得其反。
学生看到这个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关系不错,怕老师随时会告状,上课时候就不敢捣乱。
可以说,每一个新教师都要经历一段磨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工作。
所以新教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地提高业务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