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提纲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提纲

生态系统的概念
【例1】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
组是
( )。
①公园中的全部树木;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的幼年的和成熟
的棉蚜;③一个果园中所有的苹果树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 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③⑥ B.②④③ C.②⑤⑥ D.①⑤③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即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答案 C
④该生态系统中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细菌属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 答案 C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中
四种成分的判断
(1)图示
(2)析图
①先据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

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确定A为消费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C.分解者不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解析 消费者也可能是原核生物,如寄生型细菌。 答案 B
2.右图所示属于生命系统 的结构层次是 (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解析 该系统不仅包括各种生物,还包括水分、太阳能等 非生物物质与能量,故应属于生态系统。 答案 C
解析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 于分解者;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 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有的生物在不同生态系 统中占据不同的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 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 答案 C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基础知识整理生态系统是高考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掌握生物学的整体框架和应对高考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梳理一下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生物部分(1)生产者:生产者是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比如蓝藻等。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各种动物。

根据食性的不同,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对于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3)分解者:分解者是指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还包括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至关重要。

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就是一条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在传递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教学案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教学案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网络构建】【重点、难点剖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误区类型,举出相应的特例予以纠正2.分析并填充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一种群。

(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图中鹰可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五和第六营养级,这就是说鹰在该食物网中可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食虫鸟与蜘蛛,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6)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

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

三、碳循环的过程和信息传递【特别提醒】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生态系统的结构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27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频考点解读】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热点题型】题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 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 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答案:B【提分秘籍】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如下:2.各种成分相互关系【高考警示】(1)生产者≠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核生物和蓝藻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分解者≠细菌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举一反三】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 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 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 丙不属于食物链答案:B题型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例2、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 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是最大的B. 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这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C. 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在该生态系统中,C的有机物总量一般比B多但肯定比A少答案:B【提分秘籍】1.食物链类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

2.食物链(网)结构分析(1)表现形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生态系统,这一在高考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知识点,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大家庭”,其中包含着众多成员和相互关联的“关系网”。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这里共同演绎着生命的故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首先是生产者,它们就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厨师”,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物是最常见的生产者,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菌,比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消费者则是“食客”,它们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只能依赖于生产者或者其他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等。

食草动物通常是初级消费者,而食肉动物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或更高等级的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清洁工”,它们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给环境,让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像细菌、真菌和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都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而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就好像一张牢固的大网,不容易被轻易破坏。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约 10% 20% 的能量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

这意味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5 个,不然能量传递到最后一个营养级时就所剩无几了。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都是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

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重新回到大气中。

生物科高考一轮复习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科高考一轮复习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科高考一轮复习生态系统教案标题:生态系统高考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掌握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生物区系。

4.熟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通过提问和示意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a.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介绍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系统。

b.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圈、生态区、生态位、生态群落和生态区系等层次。

c.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太阳输入,通过食物链传递,从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物质则通过食物链和循环链,进行循环利用。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以下问题: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如何进行的?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如何实现的?c.生物群落和生物区系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4.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如湿地的修复、植被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

让学生理解保护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总结与扩展(10分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扩展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态学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案例分析的答案,进行综合评价。

2.以课堂测试、作业和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层次结构,掌握其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方法。

新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新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核心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分析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根本不可能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是沟通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

②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

③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

(3)消费者——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但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

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无机环境,然后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1)根据双向箭头A 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①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②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③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易混易错】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误区错误说法特例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细菌都是分解者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动物都是消费者物属于分解者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考法一(2015·天津高考真题)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

近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3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课后提能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稳定性和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2.(2018年广西桂林中山中学检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答案】C【解析】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B 正确;孔雀开屏,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3.(2018年黑龙江大庆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错误;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第五-六章高考真题集训一、选择题1.(2016·课标全国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 C解析鹰迁入前,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迁入后,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故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

题干所述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该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流向生产者的能量是太阳能,B项错误。

鹰的迁入使得最高营养级由第四营养级增加到第五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可能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对生态系统适度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

3.(2016·江苏)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 B解析该菌剂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中的微生物分解残留农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可避免农田动物受毒害,能有效地增加其种类,同时也增大了害虫的环境压力,降低了其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存在相应的基因,这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

4.(2016·北京)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 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解析“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所以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目的是提高出生率,在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豹后代的性别比例应基本不变,B项错误;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题目中未涉及其他物种,无法判断丰富度的变化,C项错误;根据题中信息F 区豹种群数目由25只增至百余只可知,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项错误。

5.(2015·课标全国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6.(2015·福建)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其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31 920 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3 780+4 200)=7 980J·m-2·a-1,则第一到笫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 980/3 1 920×100%=25%;图中没有标出太阳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太阳鱼未被利用的能量,则不能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该食物网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7.(2015·海南)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 C解析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自养型的生产者,即泥巴中的藻类。

8.(2015·海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 D解析各个营养级的生物储存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残骸、遗体等形式流向分解者;由于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会逐渐减少,因此,要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不断地给生态系统输入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的能量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而这些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还有一部分随着枯枝落叶等流向分解者。

9.(2015·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 A解析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环境条件长期选择的结果,故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由于缺乏其天敌而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比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更易发生病虫害。

10.(2014·天津)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人工生态系统相关问题。

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故A项正确;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都有若干种,这些动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故B项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故C项错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所需能量均来自本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其他生态系统,故D项错误。

11.(2014·江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 D解析蓝藻水华现象与水体中N、P增多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有关,体现了物质的利用,未体现出能量流动的特点,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包括太阳能(光合作用固定)和氧化无机物时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B项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项错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D项正确。

12.(2014·海南)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答案 C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生存所必需的,A项正确;鱼呼吸产生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项错误;长期黑暗条件下,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鱼会因供氧不足而死亡,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6·四川)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

答案(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蝉大眼蝽的密度减少解析(1)豌豆蚜属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