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教师师德之内涵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
平凡意味着务实。
当今中国已经走过了唱高调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老百姓都变得越来越务实。
务实就意味着从实际出发确定目标,意味着脚踏实地做事和实实在在地做人,也意味着实事求是地论人论事。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也就是对社会尽了份,行了义,从而理所当然地从社会获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应得的报酬。
这是师德的物质基础。
师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任何职业,教师也不例外,都首先是生存的手段和谋生的方式,只要从业的人不是尸位素餐,而确实兢兢业业,老老实实,辛辛苦苦,那么就可以说是个不错的人或不错的“角儿”了。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
”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
二是淡泊名利。
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
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礼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
”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
教师师德师风综述

教师师德师风综述导语: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师风则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实践风格。
教师师德师风的确立和落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重要性、培养途径以及师德师风在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师德包含了积极向上、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方面的品质,而师风则主要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做事风格。
二、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培养教师师德的途径教师师德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师范教育和长期的实践锻炼。
师范教育应该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提高教师师德的意识和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四、教师师风的养成良好的教师师风需要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养成。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工作中的挑战。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工作方法的规范化和规范工作流程的推行,形成高效的教学风格。
五、师德师风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深远。
教师积极向上的形象可以激励学生自律自强,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教师诚实守信的品质可以教育学生培养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
六、师德师风对教学过程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诚实守信的行为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责任心强、敬业奉献的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师德师风对教学成果的影响教师师德师风的良好弘扬可以提高教学成果。
教师良好的师德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典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同时,教师规范的师风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的原则和内涵(一)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的原则和内涵教育是培育国家未来的重要环节,而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不仅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的原则和内涵。
原则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行为言行。
教师需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始终保持良好的师德。
2. 勤奋敬业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不断学习进修,提升专业水平,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3.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交往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
4. 永不满足持续改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教师应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追求,不断提升自我,反思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师风。
内涵1. 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师德师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遵守职业操守、言行正派、勤勉敬业、诚实守信等方面。
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 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陶冶。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成长。
3. 素质提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包括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方面,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
4. 与时俱进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熟悉教育政策、拓展教学手段,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前行,不被时代淘汰。
5. 团队合作加强师德师风要注重团队合作,教师间要互帮互助、开展教研,共同进步。
团队合作能够促进师德师风的集体建设和提升。
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完善师德师风,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共同致力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的实践中。
新时代 师德师风

新时代师德师风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逐渐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而作为教育工作
者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师德的内涵和作用
师德是指教师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良好的
师德,能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三、师风的塑造和体现
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一种整体风貌与修养表现。
优秀的师
风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成长。
四、新时代下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更显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1. 推进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2. 大力倡导尊重、关爱、宽容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3.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
4. 加强学校组织和管理,营造和谐的师生成长环境,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向上。
五、结语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事关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
共同努力。
只有教育工作者不断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希望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皖界首市第一小学杨峰教师是立校之本。
教师之本,在于“师德”。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
是指教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面的前提下,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并立志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教师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还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为显著特征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时期的师德,我认为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师爱,德高为师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
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
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
”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
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
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这是每个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教师崇高的威望。
新时期人民教师师德的内涵和特质

关键词 : 新时期 ; ; 师德 特质
中图分 类 号 : 5 G2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6394(000—020 A 17—8121)5 1—4 0 ( ) 二 师德 的 内涵
师 德 , 名 思 义 , 是 教 师 的 道 德 或 教 师 的 职 业 顾 就
之 说 。在 社 会 上 , 技 能 的 能 人 , 知 识 的学 者 常 给 日 :君 子 进 德 修 业 ” 二 是 指 与 “ ” 有 有 “ ; 道 相对 的 哲 学 范 畴 ,
他 人 传 授 技 能 或 知 识 , 有 “ 者 为 师 ” “ 高 为 师 ” 对 于“ ” 认 识 修 养 有 得 于 己 , 称 “ ” 故 能 、学 道 的 亦 德 。与 此 同 之 说 。但 上 述 的“ ” 不 是 职 业 性 的教 师 。他 们 的 时 , 我 国 的古 籍 中 , 有 把 “ ” “ ” 用 或 连 用 师 并 在 也 道 与 德 并
( ) 德 的产 生 一 师
师 德 , 随着 教 育 的 产 生 和发 展 而逐 渐 形 成 和 发 “ 听 而 途 说 ” 二 是 指 法 则 、 律 。《 非 子 ・解 老 》 是 道 ; 规 韩 展 的 。一 般 而 言 , 育 是 指 学 校 教 育 , 也 泛 指 社 会 日 :道 者 万 物 之 所 然 也 , 理 之 所 稽 也 。 认 为 道 是 万 教 但 “ 万 ” 上一 切 有 教 育 作 用 的 活 动 。如 , 庭 教 育 、 会 教 育 , 物 遵循 的 总规 律 和 总原 理 ; 是 指 一 种 世 界 观 或 一 种 家 社 三
.
新时代师德规范的内容(一)

新时代师德规范的内容新时代师德规范是指在当代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当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是社会的灯塔和引领者,在日常教学、教育管理和社会交往中都应当发挥着表率作用。
新时代师德规范的内容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保持教育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师德规范的内容。
弘扬爱国主义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新时代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应当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白爱国就是爱岗敬业,爱国就是爱人民。
教师本身也要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尊重学生个性新时代师德规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最好。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当以平等、尊重和理解为前提,不歧视任何学生,不侮辱或羞辱学生,倡导尊重学生、尊重差异的文化氛围,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要以身作则,以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同时,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与学生发生不当关系,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伤害学生的人身和精神健康。
只有建立起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勤勉敬业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勤勉敬业的精神。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善于学习和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真正的育人。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内涵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在新的时代下,小学教师们面临着师德和师风的新修炼。
“师德”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师风”是教师发挥自身榜样作用的表现,是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的标杆。
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纯真可爱、向往知识、有着多样化梦想的学生。
在这一阶段需要构建良好的师德与失锋,通过与学生心灵的交流,让小学教育为小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春雨一般浸润他们的心灵。
一、师德和师风为新时代教育之本小学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担负着培育国家未来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教师,更是要注重践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增强师风和师德建设,以此强大师资力量,成为学生满意和学生愿意主动亲近的教师。
师德和师风对小学生们的身心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更加强调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即小学生除了需要获取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提升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自身的师德与师风也是素质教育的教科书,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能够让小学生终身受益的。
比如,当小学生进入五年级或者六年级之后,他们已经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今后初中学习的衔接,需要适应学习难度上的改变。
这一阶段的学生,时常会出现学习节奏,跟不上班级队伍的情况,从而表现为学习成绩有显著下降,在学习一直上也有所消沉。
如果此时教师能够真诚的和学生谈一谈,用语言鼓励他们,用自身的专业教学帮助学生重拾希望,便会为小学生的心灵带来阳光,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
而对于教师来说,这样做,也能够让自己问心无愧,做到全心全意奉献。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育需要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传统意识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以此推行新课程改革。
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由此,诗风师德是目前小学教育之本。
小学教师应该以新的教学眼光、站在新的教学平台,用更高的职业道德和风范规范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2期
2009年4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12,No.2Apr .2009
一、前言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它作为教师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要想育人,必先正己,古今亦然。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却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新时期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二、师德—责任之爱
作为教师,责任感是教师工作的基石,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国家责任,中国是一个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教师职业是社会中各种职业中的一种,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教育的最终目标决不是知识本身,而在于对人来说更内在更本质的生命与智慧,唤醒和点燃学生的生命和心灵。
教师要担当这一使命,必须借助责任来完成。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也确实感受到“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是什么支撑着教师甘做红烛,宁为人梯,是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学校、教师都负有神圣的责任,而教师的责任最终体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
身上。
责任心促使我们上好每一堂课;责任心促使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责任心促使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毕业后毅然放弃读研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去了遥远而贫穷的贵州;他为了自己的那份牵挂,毅然放弃了那舒适的城市生活,甚至于自己光明的前程,做了山区孩子的知心大哥哥。
这一切,在常人看来难以割舍的艰难选择,在他看来,是如此的坦然而欣慰,如此的自信而坚定。
他就像是角落里的一盏孤灯,默默的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将知识的种子播洒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徐本禹的爱让学生体验了人对人的友善、慷慨、宽容的品质,激活了学生个体生命中爱的种子,而且还能够播洒爱的种子于生命中,并促发爱的种子萌芽、成长,从学生生命的“外部”,走入了他们生命的“内部”,为他们的生命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希望,让生命充满爱。
我认为从徐本禹的举动中,我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社会、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它所昭示的一种勇气和良知,体现了人民教师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是对人民教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时代风貌的生动诠释。
他们平凡的举动,谱就了一曲当代教师奉献社会的青春颂歌,高扬了当代教育工作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三、师德—尊重之爱
传统教育方法认为:严师出高徒,只要严格就会有望教育并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但本人在工作中体会到,“严格”并不是万能的,直接的“严格”有时会使教育走向尴尬,而平等地给对方指出缺点,尊重对方,甚至是以无声的行动给予暗示,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一则寓言,说铁棒和钥匙争着去打开挂在门上的坚实的大锁。
身强力壮的铁棒抢先下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无法将锁打开。
而轮到钥匙时,只见它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
*[收稿日期]2009-2-25
[作者简介]张园园(1979-),河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论新时期教师师德之内涵
张园园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471003)
【摘要】在我国道德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师德历来为中国传统社会所推崇,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弘扬良好师德的传
统,爱的基础是责任、尊重和奉献。
在教育理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被视为教育的灵魂和师德的本质。
【关键词】教育,师德,内涵【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09)02-0085-02
85
2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上接第78页)
创造美,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高校实施美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能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要抓住大学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着力实施美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秦太明.大学生美育探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蒋璐.加强美育完善大学生素质[J].惠州学院学报,2007,(01).
[3]施依秀.美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江苏高教,2007,(02).
[4]沈亚玲.论美育的意义与实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陈丹.新时期高等院校美育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5).
[6]王振君.美育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7]张珊莉.论高校美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成功(教育),2007,(06).
轻一转,大锁就开了。
铁棒很不服气地说:“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你该不会有什么魔法吧?”钥匙说:“魔法?我没有。
不过,我比你了解它的心。
”
师德要达到艺术的境界,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共鸣,心灵的沟通与共鸣胜过一大堆说教。
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得尊重和关爱。
教师要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了解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不理解是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因而也就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心灵上是相通的,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从而产生向上的内驱力。
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以接近和信赖的大朋友,这样教师的要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四、师德—奉献之爱
“奉献”的“奉”字,在古汉语中,“奉”是一个象形字,是两只手捧着一个酒杯的样子,因此,“奉”的本意是双手捧着的意思。
由此推断出“奉献”一词的含义就该是“双手捧着把某种东西拿出来”,它道出了教师这种职业的特征,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而自觉自愿牺牲自身利益的精神,是来自思想的深处,是骨子里的一种气质、风度、风格、风范,是一种长期存在、只有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也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一种精神和信念。
正是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的老师们不仅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敬业奉献,作出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在危急时刻也同样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谭千秋,一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承受住了千钧重压,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铸写了一代师魂的高洁,他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中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这位来自湖南祁东县,扎根四川年的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感动了川湘,感动了中国。
只有对学生巨大的爱和对职业的虔诚才能让一个人在面对死亡威胁产生如此大的勇气。
他没有动人的遗言,没有响亮的口号,但他的爱却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师德灵魂。
师爱的伟大在这一刹那展现出来,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
五、结束语
在教师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铭记着:爱心和责任,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新时期师德师魂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象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水晶纯净,没有宝石艳丽,更没有钻石那般光芒四射。
但是教师的事业却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默默的奉献和无私的牺牲。
参考文献:
[1]沈爱琴.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刍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04).
[2]蒋映洪.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7).
[3]黄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师德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4]张芝英.关于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06,(03).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