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改性涤纶的品种较多,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类。
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化学改性主要以增加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的非结晶部分,提高这一部分的分子间活动性能,即在聚酯纤维的大分子链中引入不对称的第三单体或极性基团。
因此出现了不同改性纤维,如CDP,ECDP和ADP纤维。
CDP纤维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通常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包括α—磺酸基—1,3—苯二甲酸,4—磺酸基—1,3—苯二甲酸和5—磺酸基—1,3—苯二甲酸。
目前,CDP纤维多数采用间位第三单体,有时也用对位第三单体或同时加入此两种单体。
CDP纤维根据所用改性剂的不同又分为高压型(高温型)即CDP纤维和常压型(低温型、易染型)即ECDP纤维。
前者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团及酸度较小的磷酸基团化合物,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但染色必须在110~130℃。
后者除采用上述相同的第三单体外,还应加入第四单体如脂肪族二羧酸、二醇等改变纤维的非结晶区和扩大其分子活动性,同时降低玻璃化温度,因此可用阳离子染料在常压沸染下染色。
涤纶改性纤维除上述酸改性外,还有阴离子染料可染型(anionicdyeable polyester)简称ADP纤维,ADP纤维主要是在聚酯大分子链中引入碱性极性基团,疏松纤维内部结构,从而可使酸性染料上染。
分散阳离子染料:具有阴离子性特性。
因此很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染色。
与阴离子染料相容性好,可一浴法染色。
染料的溶解:用适量的50℃以下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染色:用冰醋酸调节pH=4-4.5,30分钟升温至120℃,保温30分钟。
可染阳离子染料:部分阳离子染料也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的染色:如:阳离子金黄X-GL、红X-2GL,红X-GRL、翠蓝X-GB、蓝X-BL、黑FDLT等。
涤纶纤维种类

涤纶纤维种类涤纶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它具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我们来谈谈聚酯涤纶纤维,它是最常见的涤纶纤维之一。
聚酯涤纶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皱性能。
这使得它成为制作衣物和家居用品的理想选择。
聚酯涤纶纤维还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可在高温下保持形状和性能稳定。
我们来说说改性涤纶纤维。
改性涤纶纤维通过对聚酯涤纶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处理而得到。
改性涤纶纤维具有更好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这使得改性涤纶纤维成为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的首选材料。
还有空芯涤纶纤维。
空芯涤纶纤维是通过在纤维内部注入空气形成中空结构而得到的。
这种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有效地隔离外界温度。
空芯涤纶纤维还具有轻盈、柔软的特点,适合用于制作保暖服装和睡衣等。
还有超细涤纶纤维。
超细涤纶纤维是指直径小于1微米的纤维。
由于其细小的直径和高比表面积,超细涤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舒适度。
它广泛应用于面料、过滤材料和医疗用品等领域。
我们来说说无纺布涤纶纤维。
无纺布涤纶纤维是将涤纶纤维通过热熔、喷射或化学方法结合而成的纺织品。
无纺布涤纶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建筑等领域。
涤纶纤维具有多种不同的种类,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不同种类的涤纶纤维,我们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涤纶的改性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涤纶的改性方法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章绪论1.1引言涤纶纤维是工艺最简单的合成纤维,涤纶也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如弹性模量好,回弹性适中、断裂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抗有机溶剂性能好,耐酸、耐碱等许多优良性能[1]。
基于以上优点,涤纶结实耐用,价格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虽然涤纶纤维有诸多优点,但是涤纶纤维往往上色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在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缺少与染料能够结合在一起的活性基团,分子结构紧密。
同时涤纶纤维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染色过程中阻碍了染料的扩散与吸附,结构中没有强极性基团,因此亲水性较差,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与染料结合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可染性。
虽然涤纶纤维大分子中的酯基能够与分散染料在高温下结合形成氢键的,但是涤纶大分子的分子链结构相对紧密,不易让染料分子进入道涤纶纤维的内部,导致染色困难,因此涤纶染色的色泽比较单一,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其他各式花色品种的开发[2]。
传统的涤纶染色主要采用高温高压法、载体法、热熔法、超临界CO2法等对涤纶进行染色[3-4]。
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设备复杂、能源消耗较多、生产效率低,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等。
也有一些研究是先对涤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紫外光接枝改性等[5],然后再采用阳离子染料、酸性染料等进行染色。
紫外光辐射具有很好的穿透力,而且接枝聚合反应可以只在材料的表面或者亚表面发生,不会损坏材料的原来所具有的性能。
紫外光不但可以通过对纺织材料进行接枝改性实现各种优异的性能,而且紫外光技术属于清洁节能技术。
紫外光具有很高的能量,并且技术简易、效率高,常压空气中就可以操作,易于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6-9]。
这一生态染色方法既缓解了传统染色污染环境的现状,同时节约了能源,缩短了染色时长,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腐 蚀性 好 , 弱 酸 、 等 稳 定 … , 等 。 由于 以上种 对 碱 等
种优点 , 在纺织及 其他工、 农业领 域具有广泛 的应 用。但是 , 聚酯分子结构对称 , 结晶度较高 , 结构中 又没有 高极 性 基 团 , 此 亲 水 性 较 差 j这 就 在 很 因 ,
(. 1北京服装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北京 10 2 , 00 9 10 2 ) 00 9 2 北京服装学 院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 北京
摘要 : 介绍了近年来 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 的原理 、 方法 、 应用 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 。对等离子体 处理方 法的 3个方面 的应
1 等 离子体处理
等 离子体 表 面改性 是通过 等离 子体 处理 以及在 材料 表 面等离 子体接 枝来 改变 材料 表面 结构 的一种 表 面改性 方 法 J 。低 温 等 离 子 体在 纤 维 改 性 方 面 的应 用 研究 始 于 2 0世 纪 6 0年 代 , 后 美 国进 行 了 此
一
化 。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珞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
子 体对 涤纶 表 面进 行 处 理 , 面 张 力评 价 的解 析结 表 果 表 明 , 等离子 体处 理后 的涤纶 表面 自由能增大 。 氧 x射 线光 电子 能谱 ( P ) 析 表 明 , 纶 表 面 被 引 XS 分 涤
些 研究并 有 应用 该技 术 处 理加 工 的聚酯 纤 维 ( 商 等离子 体 对涤纶 的表 面改性 主要 有 以下几 个方
用做 了详细 阐述 ; 介绍 了紫外光接枝方法 的原理 、 应用 , 以及近年来对 该方法 的改进 ; 阐述了碱 处理的原理 、 应用及 近年来的 发展趋势。 关键词 : 涤纶; 表面改性 ; 方法和原理 中图分类号: Q 4 . 1 T 3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886 ( 07)60 0 -3 10 -2 1 20 0 -0 50
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与应用引言:涤纶纤维作为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在纺织行业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涤纶纤维存在着一些限制,如低表面能、易吸附污染物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涤纶纤维的性能,表面改性研究和应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涤纶纤维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前景。
一、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实现涤纶纤维表面改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其中,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方法,可以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来增加涤纶纤维表面的极性。
等离子体处理不仅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活性官能团,还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涤纶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例如,通过在纤维表面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如酸碱官能团、疏水官能团等,可以改变涤纶纤维的极性和亲水性。
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涤纶纤维的耐热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二、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应用1. 纺织行业高性能涤纶纤维在纺织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表面改性方法,涤纶纤维的极性和亲水性得以增加,从而提高其染色和印花性能。
此外,表面改性还可以提高纤维的耐磨性和耐光性,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2. 医疗领域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也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医用敷料和医用纺织品中,通过表面改性可以增加涤纶纤维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从而提高敷料的吸湿排汗能力和抗菌效果。
3. 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有助于提高其油水分离性能。
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可以使涤纶纤维具有较高的油返水率和水返油率,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有助于治理水污染。
4. 运动领域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也在运动领域得到应用,如运动服装、运动鞋等。
在运动服装中,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纤维的透湿性和吸湿性,从而使运动者保持干爽和舒适。
在运动鞋中,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纤维的耐磨性和抗菌性能,增强鞋子的使用寿命。
涤纶表面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DAI Gu o l i a n g ,XI AO Ho n g 。 SHI Me i wu ,
,
( 1 .C o l l e g e o f T e x t i l e s ,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2 0 , C h i n a ; 2 .T h e Q u a r t e r m a s t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t h e G e n e r a l L o g i s t i c s D e p a r t m e n t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2 ,C h i n a )
几种主要方法 : 表面形态结构改性 、 表 面 接枝 改 性 和 亲 水 整 理 剂 的 涂 覆 整 理 。着 重 介 绍 了表 面 接 枝 改 性 方 法 , 尤 其
是辐射接枝改性 , 分 析 了 辐 照 诱 导 接 枝 的 机 制 和 改 善 涤 纶 辐 射 接 枝 率 的 措 施 。 基 于 对 这 些 改 性 方 法 优 缺 点 的 分
h y d r o p h i l i c f in i s hi ng a g e n t . Th e mo di f i c a t i o n o f s u fa r c e g r a ti f ng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e mph a t i c a l l y, e s p e c i a l l y i r r a d i a t e d g r a t mo f d i ic f a t i o n, a n d t h e me c h a ni s m o f i r r a d i a t i o n i n d u c e d g r a ti f n g i s a n a l y z e d, a nd t h e
涤纶织物表面改性及其对水中Cu 2+的吸附研究

l增重率, I2 4 5 1 7 4 1. 1. 4 2 l % . I . l . l 1 lI 2 3 I1. 7 5 8 1 8 5
表 2 不 同增 重 率 织 物 对 C “ 吸 附 效 果 u的
()经试验证 明 ,整 理后 织物上含有 J C , 2 B D — 还含有 部分未参与反应的羧基 ;整理后织物对 C u
有 一定 的吸附能 力。此外 ,还 可 以利用织物 上的 8C 一 D包合部分有机分子 ,物
+ “ ; cu
Co 0H
织物: \
/
CO 0
C“ H u +2 一
,
Co O
3 结 语
() 以柠檬酸作为交联剂 ,次亚磷酸钠作为催 1
化剂 ,将 』 C B D整理到涤纶织物上。最佳整理工 艺 ~ 为 : — D9 /、柠檬酸 10g 、催化剂 3 L C 0gL 0 L / 0g 、 e 焙烘 时间 2 i、焙烘 温度 10℃。 0r n a 8
— 。。
()织物增重率的测定 1
整理前后的试样在烘箱 中 ( 5℃)烘 3 i, 1 0 0m n 放入干燥器中 ,待冷却后称重 。
增 重 率 ( :一 × 0 %) M;Mo 1 0% -
一
磷C HO HO  ̄-  ̄- - -C '。 O 。 C O C D
二 次交联
图 l - D 与柠 檬酸反 应式 p C
I附量( , .3l .8 I .2J06 l .5I .7I 吸 /g) l0 6 63 .5 8 93 m g 3 28 4 19 96 7 i
浅谈增深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浅谈增深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作者:罗正忠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4期罗正忠[广州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62]【摘要】将采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织物用增深剂处理,发现增深剂对不同颜色的涤纶织物增深程度不同。
通过对染色深度和增深剂用量与增深效果的关系,以及增深前后色相的变化情况,增深处理后的染色牢度等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红色和黑色增深效果明显,黄色效果不佳;增深剂用量在30g/L效果最佳;增深处理不影响皂洗、摩擦、耐水和汗渍牢度。
【关键词】染色;分散染料;增深剂;涤纶织物中图分类号: TS193.2+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4-0028-020引言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
增深剂根据使用方法不同大体可分两类: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增深剂和染色后使用的增深剂。
前者增深的原理实际上是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改变或改善纤维表面性质,提高纤维对涂料、染料的亲和力,使着色材料被更好地吸收、固着;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染料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能,或者轻微改变染料结构等方法,以改善染色性能。
试验主要探讨涤纶染色后使用的增深剂。
其增深原理是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光学性质,从而获得表观深色效果。
这类增深剂对于染色后涤纶成品的染色深度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染料用量较大的深色产品,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试验中,针对增深剂对涤纶织物上分散染料的增深作用程度、增深前后色相的变化情况、增深剂的用量与增深效果的关系,以及用增深处理后的染色牢度等进行了研究。
1试验1.1织物涤纶织物。
1.2试剂分散染料LSF红、S2R黄、GFF黑(德司达公司);增深剂H;醋酸、醋酸钠。
1.3试验仪器国产小轧车、电脑测色仪DatacolorSF-600plus(美国Datacolor公司)、ATLAS洗水牢度机、ATLAS摩擦仪、MERMMERT恒温箱和JamesH.Heal汗渍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11 涤纶纤维涤纶纤维自从其问世以来,就凭借着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其也成为合成纤维中发展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
传统的涤纶纤维主要应用于服装家具等领域,而随着对其性能的不断研究与应用,其也在向高强度高模量以及尺寸稳定性等领域进行应用和拓展,并且近些年,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涤纶纤维又可以称作是聚酯纤维,其主要是通过精对苯二甲酸或者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通过酯交换和缩聚反应所获得的成纤高聚物。
高聚物通过纺丝以及相应的后处理获得纤维。
由于涤纶的分子结构较为特殊,其中包含了苯环以及脂肪烃基,前者具有较强的刚性,而脂肪烃基具有较强的柔性。
同时在分子结构中,苯环与酯基直接相连,并且构成了具有刚性的共轭体系,因此整个共聚物链无法自由旋转,这也就使得涤纶纤维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其具有较高的熔点较强的刚性,同时其强度高于同类别的纤维聚合物,因此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很多领域。
涤纶分子两端主要以羟基封端,并且整个分子链中都不包含有其它的极性基团,这也使得涤纶纤维具有更高的洁净度。
其表面惰性强,因此无法与树脂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层,并且由于其表面能较低也无法与其他复核材料进行侵润结合,这也限制了在复合材料领域中涤纶纤维的应用。
2 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碱处理是最早使用的方法。
由于涤纶分子结构比较特别,其中具备苯环和两个亚甲基,因此从化学的角度来说该结构较为稳定,而使用碱处理主要是实现了涤纶分子官能团酯基水解,使其在碱性的条件下会发生水解进而断裂。
水解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并且水解作用之后涤纶纤维表面分子脱落,会呈现出很多随机分布的凹坑,这样会使得纤维的比表面积更大。
通过碱处理对其进行改性涤纶纤维的很多性能都会发生了变化。
在碱处理过程中引入其他物质可以增强纤维与织物的回潮率、透湿性以及柔软性等。
碱处理工艺的不同,对于涤纶纤维结构和性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主要集中在涤纶织物的吸湿性染色性等方面。
等离子处理法也是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的方法。
等离子体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使气体中的部分电离而产生相应的非凝聚体系,在等离子体中主要包含中性的原子或者分子以及电离之后达到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
其中也会含有正负离子以及辐射光子,整个体系呈中性,因为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其包含了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
通过等离子体对其进行处理具有更低的成本,同时对于环境破坏也更小,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
通过极其非均衡氧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性能进行改性,会发现涤纶表面的亲水性能增加,因为经过处理之后,涤纶表面会充满更多含氧的官能团,这样会增加整个表面与水接触的几率,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对涤纶的染色性能进行改进,同时借助氧气等离子体可以在涤纶纤维表面接枝丙烯酸,并且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使纤维表面能够与血液相融合,这在生物领域也能够实现广泛的应用。
表面接枝进行改性也是涤纶纤维改性的常见策略,由于涤纶纤维分子本身的官能团已经固定,因此想要纤维具备某些方面的性质就可以在其表面上进行接枝,将含有某些特征的官能团接入到表面实现目标,通过化学方法在大分子中引入可以接枝聚合的活性点,并且再引发单体聚合。
常见的表面接枝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接枝、射线辐照以及紫外光接枝。
化学接枝则是通过传统的化学方法,在纤维表面通过化学键结合新的分子链,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纤维具备新的性能。
射线辐射接枝也可以高效实现分子表面改性。
在涤纶纤维表面接枝丙烯酸乙烯基酮二元共混物,可以使得涤纶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在表面接枝醋酸乙烯酯,然后水解成聚乙烯醇,可以改善整个纤维的亲水性,并且也会使得纤维具有一定的护肤性能。
紫外光接枝则是借助紫外光的能量来引发单体在纤维表面进行聚合,整个反应遵循的是自由基聚合机理,通过该方法可以增强涤纶表面的湿润性和粘着性。
3 表面改性对涤纶纤维性能的影响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强其性能,并且加强其与树脂基体以及纤维之间的界面层作用力。
在改进过后,纤维表面化学物理形态以及侵润性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只有从化学的层面对其官能团表面形态、接触角、质量变化率等进行分析,才能够从微观放大到其改性之后的用途。
对于涤纶纤维表面性能来说,接触角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所谓的接触角就是固体、液体、气体三相分子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也是当前较为容易观察的一种界面现象。
测试涤纶纤维与去离子水之间的固、液接触角,就可以反映出去离子水与涤纶纤维的表面清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处理张逢书 李钊大 宋峰 高宝宁 卢庆峰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247摘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直是当下复合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分支,涤纶纤维具有高强高模、低延伸性、耐冲击性、耐疲劳性等优良的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汽车工程等领域。
因此,针对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处理进行研究,并探究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纤维性能的影响,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整个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涤纶纤维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322润性能。
表面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有很大的关系,而没有处理过的涤纶纤维表面性能较差,因为其具有较少的极性基团,因此展现出较为光滑的状态,无法与水相互侵润,但如果想要对涤纶纤维进行改进,就应当增加其表面的极性基团,以此来增加其表面张力。
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之后,其表面接触角有所下降,也说明碱处理的过程会稍微改善纤维表面的湿润性,但是改善效果不大。
在碱处理过程中温度、质量分数以及处理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经过硅烷偶联剂对涤纶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可以使其接触角降低,并且纤维的表面接枝率也会影响到其接触角的变化。
通过表面改性,会增强涤纶纤维单丝强度。
通过碱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的干湿强度会增强,但是随着纤维的持续水解,其强度也会出现下降现象,因为碱处理会破坏整个涤纶纤维的内部结晶度。
通过硅烷偶联剂与涤纶纤维进行偶联,并且采用等离子体对其进行处理,也会使得涤纶纤维表面强度有所增加,纤维手感变硬,这也是纤维表面产生应力集中的体现。
4 结束语本文主要对涤纶纤维的用途性能进行介绍,并且对涤纶纤维优缺点以及表面改性方法进行阐述,如碱处理、等离子处理、表面接枝改性以及硅烷偶联等。
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特征,通过采用相应的表面改性策略,可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涤纶纤维材料。
参考文献 [1]普丹丹,傅雅琴.涤纶工业丝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2015(7).[2]代国亮,肖红,施楣梧.涤纶表面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J].纺织学报,2015(8).[3]童亚彪,敬凌霄,蒋金华,等.涤纶经编多轴向柔性复合材料复合工艺及拉伸性能[J].上海纺织科技,2014(9).[4]张超,刘明华.X 射线衍射仪在锦纶66纤维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5]吉祥波,鲜晓斌,唐贤臣,等.硅烷偶联剂KH550对ParyleneC 膜与金属铝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3).[6]王鸣义.产业用高性能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发展趋势[J].合成纤维,2010(12).3.4 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原油中的各种杂质也会加深结蜡现象的程度,各种小砂粒以及其他杂质会成为蜡结晶的核心,促使蜡结晶的堆积和聚集,加速蜡结晶的过程。
而水分则是延缓蜡结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水具有比油更大的热熔,因此可以延缓液体温度降低的速度,同时含水量加高的原油会在机械设备以及管道壁等部位形成一层水膜,这就能够降低蜡结晶的效率,同时含水量较低的石油会导致水中溶解的各种盐类颗粒被析出,形成蜡结晶的核心。
4 油井清蜡防蜡措施综述4.1 油井防蜡措施综述4.1.1 涂料油管涂料油管是当前我国油田防蜡技术当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应用具有特殊涂层的管道,将管道与蜡结晶隔离起来,防止蜡结晶的聚集。
在涂层的选择上,表面光滑并且具有较强透水性是比较主要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清蜡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这种涂层管道的耐磨性较差,因此对于杆泵抽油井来说并不是十分实用。
4.1.2 磁防蜡技术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磁力对于结蜡现象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由于磁场的强度、方向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对于石蜡的溶解以及流速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的油田防蜡工程当中,电磁式和永磁式的磁防蜡技术是比较主要的类型,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由于受到资金等要因素的影响,电磁式的防蜡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磁防蜡技术则主要是应用永磁体构成的磁场来发挥作用,因此对于电源等设备要求不高,所以在我国的油田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 清蜡技术综述4.2.1 物理清蜡技术物理清蜡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将蜡从管壁等生产设备当中清除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刮蜡片、热力等都是比较主要的清蜡方式,刮蜡片主要是通过将刮蜡片深入到油井当中,将附着的蜡物质刮下来,实现清蜡的目的;而热力清蜡则是通过升高油井内的温度,来使蜡溶解到油流当中,使其随着油流上升排出。
4.2.2 化学清蜡技术化学清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向油井当中投放一定的试剂,使其与蜡物质产生反应,减少油井中的蜡物质凝结情况,实现清蜡效果,同时应用化学药剂还能够达到一定的防蜡效果,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实现清蜡效果最大化。
5 结束语对于油田的生产来说,结蜡是一种不可避免同时又会带来巨大危害的情况,因此要加强油田的清蜡防蜡技术投入,提高油田的清蜡防蜡水平,促进油田生产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莉,彭娟.试论抽油井热洗清防蜡法的改进措施[J].化工管理,2018(35):256.[2]时晟.油井清蜡防蜡技术及新型技术应用[J].石化技术,2018,25(5):115.[3]冯俊.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技术的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2):76.(上接第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