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推进拼装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移动模架的拼装与施工

移动模架的拼装与施工

移动支架系统的组装与施工1. 1移动支架系统的组装⑴牛腿的组装:牛腿拼装时应先将牛腿预先放在满足行进小车挂起牛腿并带动牛腿行走的地方;当小车行走到位时,借助手拉葫芦将牛腿提起与小车连接(通过挂板),然后由小车带动牛腿行走到墩身并将牛腿下口穿入墩身预留孔。

当墩身两侧的牛腿均已穿入墩身预留孔后,再将两只牛腿有精扎螺杆拉紧定位,并用水平仪将牛腿上滑动面抄平以便使推进平车在牛腿顶面上顺利滑移。

重点与难点:牛腿与小车连接的安装及对拉精扎螺杆预紧力的控制.⑵主梁安装: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的方法有:(1)主梁在桥下组装完毕后,通过设在墩顶的临时桁架,通过液压油缸及吊杆整体吊装就位。

(2)可以通过借助吊机在搭设的临时支架上,逐节依次完成主梁与鼻梁的拼装。

重点与难点:高强螺栓按所需实际扭矩值紧固的控制与主梁整体拼装完的的线性.⑶C型梁:拼装时将C型梁上半部分预先拼装并吊装至桥面上方,然后借助吊机拼装C型梁与主梁连接的下半部分。

重点与难点: 高强螺栓按所需实际扭矩值紧固的控制、C型梁与主梁连接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开模是否顺利及已浇注完毕的箱梁预留开空位置的准确性.⑷吊点横梁:拼装时只需在桥下拼好并将其一次性吊装到位即可。

重点与难点:已浇注完毕的箱梁预留开空位置的准确性.⑸前支撑横梁:拼装时在桥下拼好并将其一次性吊装到位完成与鼻梁的连接。

⑹横梁及外模板的拼装:主梁拼装完毕后,借助吊机接着拼装横梁,待横梁全部安装完成后,主梁在液压系统作用下,横桥向、顺桥向依次准确就位。

在墩中心放出桥轴线,按桥轴线方向调整横梁,并用销子连接好。

然后铺设底板和外腹板、肋板及翼缘板。

重点与难点:模板的平整度和线性.(7)枕梁的拼装:在已浇注完毕的箱梁顶面埋设预埋钢筋与枕梁螺栓孔进行连接.重点与难点:枕梁拼装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模架的行走.(8)各构件拼装顺序:移动模架系统按如下工序进行拼装:小车的就位,临时支架的搭设及有关施工设备、机具的就位主梁的组装鼻梁的安装横梁安装铺设底板、安装模板支架安装外腹板及翼缘板、底板吊点横梁安装组装牛腿安装C 型梁。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2)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2)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移动模架施工工法一、前言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兴的施工方法,它在传统施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移动的模架来完成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难度和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移动模架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移动方便:采用轮式或履带式移动模架,可灵活移动到施工现场的任意位置,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

2. 精确定位:移动模架通过预制定位设备,能够实现准确的位置控制和定位,提高了施工精度和准确度。

3. 快速安装:移动模架采用标准化设计和组件化生产,安装简便快速,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4. 提高工作效率:移动模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工序的施工,避免了传统模板拆除和搭设的时间浪费,提高了施工效率。

5. 减少人力投入:移动模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难度和风险,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适应范围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等工程。

它可以满足快速建设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适应复杂结构和特殊要求。

四、工艺原理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通过模架的移动来完成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将模架定位于指定位置,并进行支撑和调整,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或其他工序的施工。

在每个施工阶段结束后,移动模架到下一个位置继续施工,直至全部工序完成。

五、施工工艺移动模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模架安装:将移动模架组装好,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支撑。

2. 模板设置:在移动模架上设置木模板或钢模板,为混凝土浇筑提供支撑。

3. 混凝土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可以采用泵送或自卸车进行输送。

4. 模板拆除:等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准备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六、劳动组织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的分工和配合,以及施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要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移动模架施工工法需要一些特殊的机具设备,包括移动模架、模板、混凝土泵送设备等。

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探究

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探究

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探究1. 引言1.1 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探究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是近年来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它将传统的合模施工工艺与移动模架技术相结合,通过移动模架的调整和搭建,实现了施工过程中模板的快速转换和调整,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传统的合模施工中,模板搭建需要经过繁琐的工序,且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移动模架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移动模架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使得合模施工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通过对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的探究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对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是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

在进行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前,必须首先完成以下几项准备工作:1. 方案设计: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包括合模方案设计、移动模架的设计等。

设计方案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 材料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合模材料、移动模架材料等。

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工程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3. 人员配备:在进行移动模架合模施工时,需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

人员的配备必须合理,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

4. 环境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评估和准备,确保施工区域符合安全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通过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提高移动模架合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前期准备工作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2.2 移动模架的搭建移动模架的搭建是整个移动模架合模施工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和稳固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障。

移动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移动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移动模架专项施工方案
一、背景介绍
移动模架是一种常用的施工工具,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移动模架专项施工方案,以期指导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

二、施工准备
1.确定施工地点,保证地基平整、承重能力强。

2.准备好移动模架搭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安排施工人员,确保每个工人都了解施工流程和安全措施。

三、搭建移动模架
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搭建位置和高度。

2.搭建模架主体结构,确保连接牢固、稳定。

3.根据需要添加横梁、侧围等辅助结构,保证整体稳定性。

四、安全检查
1.检查模架搭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模架各部件是否牢固,松动处及时加固。

3.检查施工现场周围的安全设施,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五、施工操作
1.按照工程要求,将所需材料运送至模架上。

2.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避免超载等安全隐患。

3.完成各个工序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避免杂物堆积影响施工进度。

六、施工结束
1.完成工程后,进行最终检查,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2.拆除模架时,按照逆序进行,保证安全准确。

3.清理施工现场,交回给相关部门。

七、总结
移动模架专项施工方案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希望本文的方案能为工程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达到项目顺利推进目标。

以上为移动模架专项施工方案,希望对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

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2)

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2)

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一、前言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是一种高效、安全、节能的施工方法,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了其在工程施工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法特点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质量控制好、特殊工况适应性强等。

三、适应范围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各类工程,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和大跨越结构的施工更加适用。

四、工艺原理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移动式模架的搭设和高位拼装,实现结构的快速建设。

其技术措施包括模架设计和制造、施工方案设计、材料选用、施工顺序等方面。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基础处理、模架安装、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拆除模板等一系列施工阶段。

每个阶段的施工细节都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六、劳动组织为保证施工工法的良好实施,需要严格组织施工人员,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模架系统、钢筋加工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等。

每个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都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

八、质量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计划,并通过合理的检测和测试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

九、安全措施施工中,需要重视安全工作,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特别是对于高位施工和起重作业,需要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十、经济技术分析通过对施工工法的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可以评估该工法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为实际工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十一、工程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工法的应用,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工程实例,包括高层建筑、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等。

简述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

简述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

简述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哎呀,您这不就是让我们说说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嘛!那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话题可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哦,得有点儿文采才行。

那就让我来给您讲讲吧!咱们得了解一下移动模架法是什么。

简单来说,移动模架法就是在建造桥梁、大型建筑物等结构时,使用一种可以移动的模板,让混凝土在模板上浇筑成型。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不占用太多地面空间的情况下,完成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提高工作效率。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是怎样的呢?咱们一步一步来说吧!1. 准备工作在开始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址、选材、设计等等。

选址要考虑到地形、交通等因素,选材要保证质量,设计要合理。

这些都是施工的基础,不容忽视。

2. 搭建移动模架接下来就是搭建移动模架了。

这个过程需要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模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搭建好之后,还要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模架能够正常使用。

3. 填充混凝土准备工作做移动模架也搭建接下来就是填充混凝土了。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厚度。

在填充过程中,还要不断调整模板的位置和角度,以便让混凝土均匀分布。

4. 养护和拆模混凝土填充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时间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来确定。

养护结束后,就可以拆模了。

拆模的过程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混凝土结构。

5. 后续处理拆模之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工作,比如清理现场、修复损坏的部分等等。

这些工作都要做好,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梁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搭建移动模架、填充混凝土、养护和拆模、后续处理。

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

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施工方法已无法满足快速、高效、安全的建设需求。

因此,新的施工工法——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

二、工法特点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施工方法。

其特点主要有:模架移动,高位拼装;工序连续,效率高;模块化设计,工艺重复;施工周期短,速度快;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施工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包括高层建筑、桥梁、市政工程、厂房等。

工法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不同结构和施工场地的需求。

四、工艺原理移动模架高位拼装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模架的移动和高位拼装完成建筑结构的搭设。

工法采用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解释。

通过卓越的结构设计和优化的工艺流程,工法能够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基础施工、模架安装、高位拼装、内外装修。

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施工步骤和要求,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六、劳动组织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合理的劳动组织是必不可少的。

工法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合理分配劳动力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模架系统等。

这些设备有着先进的技术和功能,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工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材料质量检验、工艺流程控制、施工过程监测等,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九、安全措施安全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工法明确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人的安全。

如合理布置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

十、经济技术分析通过对施工工法的分析,可以得出它的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命。

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一、前言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大型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法,采用先期悬浇具有一定自重的模块,在逐步拼装过程中推进至最终安装位置的工法。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个工程实例,以便读者理解和应用该工法。

二、工法特点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工法灵活性高,适用于各种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

2. 施工效率高,可以将施工时间缩短至最小,提高工程进度。

3. 模块化设计,易于加工和拼装,节省工人和材料成本。

4. 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施工。

5. 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充分的结构计算和安全措施。

三、适应范围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工程,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例如,高层建筑的吊装工序可以通过该工法实现,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保证施工质量。

四、工艺原理移动模架逐段悬拼推进就位安装施工工法的原理在于对施工工法和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先在建筑底部悬浮吊装一部分自重的模块,然后通过吊装和支撑装置逐段将各模块推进至最终安装位置,并通过临时固定装置进行固定,最终形成整体建筑结构。

这种工艺原理结合了模块化设计和渐进推进的施工方法,确保了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1. 预备工作:包括施工图纸的准备、施工场地的准备等。

2. 模块制造:根据设计要求制造模块,并进行质量检查和标记。

3. 悬挂吊装:将模块通过吊装装置悬浮吊装至适当的高度,保证稳定和安全。

4. 推进安装:逐段将模块推进至最终安装位置,并通过临时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5. 结构调整:根据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校正,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模架推进拼装施工工艺Analysis the Construction Craft of Moving Formwork Propulsion Assembling■石雅水李家平■Shi Yashui Li Jiaping[摘要] 在某些特殊的地形位置,采用支架拼装和整体吊装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无法满足现场需求。

本文结合范和港大桥工程,对移动模架的拼装工艺进行了改进,并拓展成为能够在特殊位置直接利用未拼装完成的移动模架进行现浇的推进拼装施工工艺。

[关键词] 特殊地形移动模架拼装工艺[Abstract] In some special terrain position, using the constructioncraft of bracket assembled and the overall lifting movingformwork can not satisfy the deman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bases on the Fan Hegang Bridge engineering, improve the movingformwork assembling process and expand to directly usingassembled unfinished moving mode to promote assembli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special position.[Keywords] special terrain, moving formwork, assembly craft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的范和港大桥全长为2 741 m。

引桥总长2 130 m.引桥跨径组合最长为4×50 m 一联,共有九联,一联(40+2×50+40)m,一联3×50 m。

引桥箱梁采用MSS50 移动模架系统造桥机进行施工,移动模架的拼装施工在47#墩及48#桥台处进行,由于地形的特殊性,现场采用安设临时支撑来进行移动模架的推进拼装。

拼装施工场地见图1。

图1 移动模架拼装施工场地一、 50 mMSS 移动模架系统概述MSS
移动模架系统(move su。

ort system)是世界桥梁施工的先进工法,施工时无需在桥下设置模板支架,采用支承在桥墩侧向牛腿上的 2 组钢桁架主梁承重,在上面安装可调式底模和侧模,并配置专用内模,在桥墩上原位制造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的大型桥梁施工机械系统。

二、拼装场地布置 1. 场地平面布置移动模架拼装场地为47#墩至48#桥台范围场地,以48#桥台背后及坡前平地作为移动模架构件堆放及吊装主要场地。

48#桥台背后场地位于南岸高地,先期钻孔桩施工时已经整平夯实,将该场地浇筑15 cm 厚C20 砼进行硬化,作为模架主梁及导梁的临时存放场地,布置四道砼台座,模架主梁及导梁即可搁置于枕梁上。

场地布置时留置履带吊及汽车吊行走通道及作业空间,高地场地布置一条10 m 宽的便道,便道采用C20 砼浇筑,浇筑厚度为20 cm。

48#桥台下方为通往栈桥的施工便道,可满足吊车作业要求。

2. 拼装场地剖面布置47#墩柱及48#桥台之间距离为50 m,其间存在高坡,地势高差大,为便于移动模架的拼装,须在山坡上设置三道枕梁,即枕梁A、B、C。

枕梁A 为3HN500×200H 型钢枕梁,施工钢管桩作为其基础,钢管桩之间设置工25 的剪刀撑,在枕梁A、B 间设工25 拉杆,用以抵抗移动模架顶推拼接产生的水平力;枕梁B 为1.4×1.2 m 的钢筋砼梁;枕梁C 为1.2×1.2 m 的砼枕梁。

另外,首跨砼箱梁的浇筑将利用拼装好的移动模架完成,因此需在48#桥台前方的15 cm 处浇筑一道1.4×1.2 m 的钢筋砼梁作为移动模架的基
础梁。

B 枕梁的设计标高较A、C、D 梁低1.7 m(小车高度),且在B 枕梁施工时于砼梁两侧均预埋钢板,便于后期焊接小车横移装置的支腿。

拼装之前在B枕梁、47#墩牛腿上方设置小车,移动模架前导梁与主梁5 的拼接在A 枕梁的上方完成,其余各主梁及后导梁的拼接均在B 枕梁的小车上方完成。

小车设置千斤顶液压装置,当每段主梁拼接紧固后,启动液压千斤顶顶升已拼装梁端位于B 枕梁的一端,必要时位于47#墩的小车同时顶升,使梁端离开A 枕梁顶面,在B 枕梁处采用液压千斤顶顶推已移动模架安装梁段前行至适当位置,顺次吊装拼接各段梁体构件,直至完成所有梁段的拼接施工。

三、移动模架推进拼装工艺第一步吊装牛腿、小车采用临时固定牛腿所需要的钢丝绳两端各吊挂一个10 T/5 m 的手拉链条葫芦起吊,由墩顶人员配合将钢丝绳挂在抗震挡块预留的凹槽内,两个棱角用垫料垫好,尽量保证两边对称。

再采用履带吊和葫芦配合将牛腿吊起并将牛腿下节深入预留孔洞,然后穿束精轧螺纹钢,进行张拉。

用50 mpa/60 T 的空心千斤顶进行精轧螺纹钢的张拉,对称张拉,每根张拉21 mpa/25 T。

用一个锚盒和垫板以及一个螺母配合空心千斤顶进行张拉,用来张拉的螺母不要拧的太靠近千斤顶,预留一个活动位置便于张拉完成后螺母的拆除。

每次张拉的时候稳住压力,然后进行螺母的拧紧。

先张拉牛腿下节的两根,再张拉上节的24 根,并且由内向外对称张拉。

按顺序张拉两次,确保每根螺纹钢预受力25 T。

张拉完成后要观察四个牛腿撑子是否抱紧墩身,没有抱紧的地方要用
薄钢板进行填塞。

在B 枕梁及47#墩上安装4 套推进小车,并在牛腿及B 枕梁上涂抹黄油,来回横移几次小车保证小车在牛腿和枕梁上运行正常,为移动模架的推进拼装做好准备。

第二步吊装主梁5260T 履带吊坐于坡脚填平场地将主梁 5 吊装搁置于枕梁A 与枕梁B 的小车上;且保证主梁5 与前导梁拼接位置在A 枕梁中心,便于主梁5 与前导梁的拼装。

对称拼装主梁5 上的桁架横梁、三角横梁及螺旋千斤顶。

第三步吊装前导梁将前导梁于坡前空地完成拼接,采用260T 履带吊将其整体吊装搁置于47#墩柱牛腿小车与枕梁A上,并在枕梁A 处与主梁5 完成拼接。

第四步推进拼装主梁4使用B 枕梁上的推进小车平行顶推已安装好的梁段,直至主梁5 末端行至枕梁B, 260 T 履带吊坐于48#桥台高地将主梁4 吊装搁置于枕梁B、C 上,并在枕梁B 上完成与主梁5 的拼接。

主梁拼接完成后进行对称拼装主梁4 上的桁架横梁、三角横梁及螺旋千斤顶。

第五步推进拼装主梁3、主梁2、主梁1按同样的步骤推进已拼装好的梁段至B 枕梁位置,采用260T 履带吊吊装主梁使两节主梁在B 枕梁处进行拼装。

然后进行相应主梁的桁架横梁、三角横梁及螺旋千斤顶的拼装。

第六步移动模架预压由于系统纵向支撑跨度大,且系统须多次重复使用,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满足箱梁线形的要求,模架在正式
投入使用前,进行堆载预压及实施监测。

压载试验目的有:一是消除系统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实测移动模架各处挠度变形量,与理论值进行对比,为设置施工预拱度提供依据;三是检验模架系统承载情况。

为了便于操作,本工程采用砂袋加海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荷载预压。

将移动模架合模,拼装移动模架底板、侧板、肋板、翼缘板的外模板;在枕梁D 上主梁1 支点位置处设计4 个卸载沙盒,将B 枕梁位置的小车主顶下落使其不受力,使移动模架受力于47#墩两个牛腿及48#桥台4 个卸载沙盒上,进行砂袋和海水的堆载预压。

第七步混凝土浇筑根据预压结果设置移动模架预拱度并测量放线调整移动模架位置,使移动模架位于现浇梁的位置;进行钢筋绑扎、内模支立、预应力的设置,最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第八步拼装后导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待龄期七天达到,张拉压浆完毕后进行移动模架落模、开模、前行,至主梁 1 末端落于枕梁B,50 T 汽车吊吊装后导梁第一节,于枕梁B 处完成与主梁1 的拼接;再往前推行至后导梁第一节至枕梁 B 的位置,进行后导梁第二节的拼装。

完成拼装后即可整体前行顺次移孔浇筑后续各跨箱梁砼。

四、结语移动模架推进拼装工艺在特殊地理条件下与传统的支架拼装和整体吊装施工工艺相比,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场地受限制、平面高差大、整体拼装困难的问题,体现了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参考文献
周文.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拼装技术[J].桥梁建设,2008(03).
朱树坤.下行式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方法[J].山西建筑,2009(12).
胡安祥,曹三鹏,刘钊等.移动模架造桥机在苏通大桥引桥PC 连续梁的应用[J]. 中国港湾建设,2005(04).(作者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67)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