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0701专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为专业特色,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产教研”融合,构建“理论验证实验-项目驱动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培训”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钢铁、煤矿、草原畜牧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从事信息系统、数字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以及制造等方面工作,能胜任相关学科领域技术开发和系统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具体的能力目标如下:目标1.能够运用数理、工程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研究分析信息处理领域和数字系统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了解信息处理和数字系统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规范。
能够利用工程知识对信息处理领域和数字系统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信息处理领域和数字系统工程的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对信息处理系统智能化设计、技术开发、调试及管理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复杂环境下协同工作。
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途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能密切跟踪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及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能主动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变化。
目标5.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备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生产、设计、技术开发及工程施工等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及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深大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深大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1. 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融电子技术和信息工程理论为一体的学科,主要研究数字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信息处理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在电子信息产业、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 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2)熟练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常用的测量、测试、分析和仿真软硬件工具;(3)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了解并掌握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5)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团队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学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积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2)专业核心课程:数字系统设计、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3)专业选修课程:RF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生物医学电子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电子技术等;(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毕业设计:开展毕业设计,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设计或者实际工程项目。
5. 教学资源(1)实验室:学校拥有多个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包括数字电路实验室、通信实验室、微波技术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实验室等;(2)教学设备:学校购置了最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3)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了解行业动态;(4)科研平台:学校建立了多个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0701)(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毕业 5 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培养目标 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身心健康;培养目标 2: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项目负责人作用的潜力;培养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具备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意识与方法、以及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标 4: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宽厚,能够承担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高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培养目标 5:熟悉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以下12 个方面的能力:1.工程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能运用于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求解与数据处理;1-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设备生产与维护、技术管理等问题;1-3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知识,能将其用于解决工程装备设计等工程问题;1-4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设备/器件选型、设备生产与维护等复杂工程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3学科二级类:电气信息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有关说明(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际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与应用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研究、应用与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的工作需要;其二,掌握电子电路的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技能,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其三,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设计、应用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其四,具备跟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其五,具备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其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与传感器、EDA 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课程:工程电磁场、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协议开发及应用、接入网与智能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讯、电信网技术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含机械制造基础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应用设计、电子信息工程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系统与装备、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受到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的基本能力;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主要课程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基本电路、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电磁场与波、矿井监控(特色课)、数字图像处理(特色课)、光电子技术与应用(特色课)、物联网技术(特色课)、射频识别技术(特色课)和多媒体技术等课程。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3-6年2.毕业学分:总学分203.5学分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电信、广播与电视、电子商务、车辆电子、信息物联网等电气信息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电子信息产品开发、系统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表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2. 熟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学习和跟踪新技术的能力;3. 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的工程项目中合作开展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工程技术领域的职责。
三、课程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 电子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电路分析、电子器件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2. 通信原理:涵盖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介绍数字电路设计和逻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4.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6.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7.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相关领域的课程。
四、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立以下实践环节:1. 实习:学生需要参加为期一定时间的实习,深入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际工作;2.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独立或团队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3.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在毕业前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或毕业设计,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工程项目。
五、评价与考核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成绩: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环节成绩:评价学生在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的表现;3. 学术科研成果:对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4.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国防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或能够到军事电子、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国家利益至上;具有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和人们富饶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勤劳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劳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共事,乐于助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美术和社会科学修养;具有良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正确、理性处理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具有文明、民主的意识,善于交流、合作,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专业素质:具有坚实的数理理论基础知识、宽厚扎实的电子信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自学、知识更新、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科学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以及质量、效益和保密观念。
能主动适应国防现代化和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
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成就;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具有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健康心理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奋发向上的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协作;(4)具备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通信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与通信安全等。
这些课程将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习和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实训,让他们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参与实际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毕业设计(1)选题要求:毕业设计选择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
(3)实践能力要求: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需按规定要求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六、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平台。
(2)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信息处理系统、航天专用仪器仪表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通过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现代测量、智能检测、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技术,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和电子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仿真和系统综合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具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电子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具有在工程实际中进行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利用现代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通过电子设计工程师的专业技能训练得到初步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善良诚信,做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积极乐观,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全日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
五、相近专业
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是:通信工程
六、主要课程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基础、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论与编码、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电子测量、检测技术等。
信息处理技术方向课程为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语音处理技术、模式识别及应用;测试技术方向课程为自动测试系统、智能仪器、航天电子产品硬件测试、航天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
七、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79.5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予学位为工学学士学位。
八、教学进程
注:1.符号说明
―:理论教学 E:考试 T:实习 D:课程设计 P:生产实践 F:毕业设计;
A :毕业答辩☆:入学教育与军训
2.新生报到时间安排在第一周周三、周四进行。
九、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图(拓扑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框图(拓扑图)
注:“1”为信息处理方向;“2”为测试技术方向。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
识教育课科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