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021年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欧阳光明(2021.03.07)21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
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
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
而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
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
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
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
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
北京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北京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清华水利系工程硕士班张秋建引言生态一词(Ecosystem)由希腊文oikos衍生而来的,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的意思,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的动态平衡就称为生态系统,顾名思义,水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之间以水为媒介所形成的动态平衡。
阳光和水是生物生存的根本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复杂而简单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使生物之间形成的上述动态平衡不断的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平衡,生命的进化、新物种的产生、旧物种的消亡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水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最根本的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或恶化,将会引发包括生命进化或消亡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因此,致力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水务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北京市当前的水资源现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然而自然条件的使然、政策的不完善、不科学的发展观、人们节水观念的淡薄等等也造成了目前北京空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用“水危机”来形容这些问题已不再是危言耸听了。
1、水资源的极度紧缺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都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300m3,是全国人均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大城市和首都中名列百名之后。
北京水系属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06.5mm,自1999年起,海河流域连续7年大旱,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少2~3成,多条河流断流,同时地下水位也随之大幅降低,据观测京东的潮白河水源地地区地下水以平均每年3~4米的速度下降,目前埋深已达20米左右。
截至2003年5月底,整个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8.8米,比1999年下降了4.7米,储量减少24亿立米;城区地下水位下降更为严重,石景山地下水埋深已达34米,西部山前地区浅层水已经干涸……作为北京主要供水水源的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近些年来水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密云水库经过从河北、山西多次调水后目前储量仅10亿立米,除去死库容,实际可供水已不足5亿立米,若按常年供水负荷实际可供水时间不足1年,而官厅水库由于污染严重,从1997年起就已经退出了饮用水供水系统。
水资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水资源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许多国家已经面临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导致生态和社会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问题首先,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
人们用水冲洗衣物、洗澡、消毒、生产和农业等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温度上升导致的干旱、洪水和其他极端气象事件已经越来越频繁。
这些气候变化导致了土地干旱和水资源的短缺,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问题。
最后,污染问题,特别是非点源污染,在水资源问题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肥、农药、家庭废物和工业污染物进入了河流和水源,污染了水资源。
水污染不仅会影响采水,还会导致健康问题和重大环境问题。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的水资源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第一,加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应用现代通信、处理技术和教育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浇灌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或半干旱废弃物利用等方式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同样,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技术来改进工业和城市用水效率。
第二,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我们需要建立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体制。
比如,我们需要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力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样,对于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非常重要。
第三,加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发展更多的水资源。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和环保的方式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地下水和子表水资源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放现有的水源,提供更多的可用水源。
第四,加强反污染和减少污染。
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影响,我们需要强化防污染、治理和处理的工作。
比如,我们可以制定可持续管理计划,并加强治理非点源污染。
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与途径

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分析与途径摘要:北京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而骤增,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文章通过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造成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显性原因和深层原因,并对现有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缓解供需矛盾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论证作者认为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本身公有私益的特殊物品属性,切合实际,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并在制度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有效缓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
关键词: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公共政策分析;政策建议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不足300m3 ,仅为世界人均的1/30 ,为全国人均的1/ 8 ,属重度缺水地区。
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因此,要保持北京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
1 北京水资源供需状况在20 世纪50 - 60年代,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不突出,70年代以后,缺水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骤增。
目前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在郊区城镇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水量骤增,用水量大大超过规划指标。
与1949 年相比,北京市常驻人口增加了3 倍,工业用水增加了31 倍,自来水售水增加了85 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北京水资源的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下降。
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m3 左右。
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测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m3 ,其中工业用水13.49亿m3 ,城市生活用水13. 35m3 ,农业用水21.91亿m3 ,河湖环境补充水3.20亿m3 ,损失量约为2亿m3。
与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相比北京市2010 年将缺水12162亿m3。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激化2 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成因2.1 自然因素造成先天水资源严重缺乏从时间面看,北京处于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演变的过渡台阶台,是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受地形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间变化悬殊。
北京市解决水质、供水问题的措施

未来三年北京市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本站讯(记者刘立志)3月2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各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就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通报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的内容,并就水污染治理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斌说,未来三年,改善首都水环境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常规工程建设和临时工程措施两大类。
其中,常规工程建设,主要分为再生水厂建设、配套管线建设、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三种。
在常规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前,我市还将采取一系列的临时治污工程措施,应急改善河道水环境。
这些临时措施的重点是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4条河流的干支流以及五环内的排水管网。
在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将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是多部门协调,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相关工作,市相关委办局和水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各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本地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
二是落实责任,把污水治理责任分解到每个区县、每个排污口。
通过逐一分解,把每个排污口的治理措施、责任主体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投入。
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建设。
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及配套管线项目的拆迁资金,市、区两级政府将给与重点支持,对临时治污工程建设,也将给与一定倾斜和补贴。
四是严格监管。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查处城乡结合部和河道两岸违法、违规排污行为。
同时创新跨区县河道流域管理模式,形成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政府、沿河单位、社会组织和市民代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近十年北京市供水状况关于供水、水质方面问题的解决措施一、供水数据1、全市公共供水厂61个,总供水能力411万立方米/日。
管网总长1.4万公里,2012年供水总量11.4亿立方米。
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一、前言中国是世界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2.8124万m2,占全球径流资源的6%左右。
仅次于巴西、前苏和加拿大,居第四位。
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人均占有水资源只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1993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255亿m3。
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2%。
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m3的1.1倍。
由于用水量不断加大,近些年来中国淡水供应不足已见端倪,缺水呼声此起彼伏。
华北平原缺水据北京市水利局资料,北京地区由于地表水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采。
全市平原区累计超采40亿m3,超采区面积占平原区面积的41%,其中一半为严重超采区,形成1000多km2的水位下降漏斗区。
东效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达40m。
西效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已近疏干。
城市供水亦出现不足。
1994年6月,低压低水时间累计长达52天,共计400小时,低压区面积近300km2。
城市边缘地区不得不靠开采深层地下水来维持。
西北缺水黄河断流日甚一日。
70年代黄河平均断流河长为242km,80年代为256km。
90年代达到392km。
90年代以前,断流一般在河口地区。
1992~1994上延到山东济南附近;1995年发展到河南夹河滩以上,断流河长达683km;1997年延伸到河南开封以上,断流河长超过700km,占黄河下游干流长的90%以上。
不仅如此,黄河入海水量不断减少,1990年至1994年,年平均入海水量只有184亿m3,相当于80年代年平均入海371亿m3的59%、60年代平均入海水量492亿m3的37%。
黄河断流和水量的减少已经豫鲁两省带来深重的灾难,而且影响了华北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云贵高缺水据贵州省水利厅资料,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可供水量不足(开发量仅占资源量的7.5%),灌溉面积受到极大的限制。
全省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3亩,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全省农村还有400万人饮水困难。
对缓解水危机的建议

吕淑萍: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非常地突出,当然水污染也确实存在,并日趋严重,比如说,中国90%以上的地表水都是受到污染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知道,去年国务院发表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规定,水利部结合各个地区也做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整个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的改善绘出了蓝图,并开创性地指出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这让我们感觉到应对水危机非常有希望。不过,我认为,只有政府做这个工作可能还远远不够,希望我们全国的人民都要有节水意识,要有水资源不是免费的意识,要有“谁用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的概念,使水的最终价值得以全面体现,才能和政府一起更好地应对水匮乏、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为缓解水危机,我们应该努力开发新的水资源,并且在新的水资源开发方面,比如在水的淡化方面,使用更为高效的技术,以降低能耗,同时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性。有效管理现有的水储备和开发新的水源是威立雅水务技术的核心业务之一。公司在海水淡化领域也有100多年的经验,并有一些比较大的实践范例。热法方面,在中东已建成采用MED技术、规模8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膜法方面,反渗透技术也已在多个项目中运用,以色列规模33万吨、澳大利亚悉尼规模25万吨的海水淡化厂都已稳定运营多年。我也非常希望中国能够采用威立雅比较前沿的膜技术来进行海水淡化处理。
水资源管理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

水资源管理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管理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水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
首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通过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优化工业流程,降低用水量。
此外,加强水资源定量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考核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其次,改善水环境也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
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对水资源的利用造成影响,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净化水体,保护水源地,防止水污染。
这包括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等。
同时,深入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氛围。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
水资源具有跨国流域性特征,解决水危机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国际社会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水资源管理政策、标准和机制,并支持贫困国家改善水资源管理能力。
同时,推动国际间分享经验与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强科学研究,共同应对全球水危机。
最后,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管也是解决全球水危机的核心举措之一。
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应承担主导责任,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制定、监管执法等方面加强力度。
同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防洪和供水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形成多元参与、全民共治的水资源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解决全球水危机需要综合施策,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
这些举措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中国软科学8/2000收稿日期:2000-06-0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K951-A1-203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其排位约在世界110位左右,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脆弱的国家。
当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2030年左右),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缺水的挑战。
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之一,水问题将成为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本文的探讨希望有助于首都应对21世纪水资源危机的挑战,有助于首都在下个世纪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首都水问题的现状1.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目前,北京市现状可利用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300m 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
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北京市年可供水量为34-41亿m 3(一次水资源平衡),平水年将缺水11.82亿m 3。
即使在最新的规划中,计划在2010年以前安排若干工程和政策措施,总投资176.18亿元(不含环保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市政规划自来水厂的费用),也只能在平水年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偏枯水年仍将缺水3.92亿m 3,枯水年则缺水达7.68亿m 3。
显然,21世纪初,首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缺水局面。
2.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全市每年约有10亿m 3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渗井、渗坑,加之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垃圾的不合理堆放,使得河湖水体和地下水受到严重影响。
据对81条2150km 的河段监测,有56.4%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下游河道多为超Ⅴ类水体,基本没有生物存活;河道长期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城近郊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和极差(Ⅳ级和Ⅴ级)的占测点总数的47.31%,郊区地下水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也仅占一半;地下水超采超过40亿m 3;东郊地面沉降面积已达800km 2,累计最大沉降量850mm ,并仍在扩展之中。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地面沉降又制约了深部地下水的开发。
3.水管理体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浪费严重北京市的水管理体制表现为条块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差、权属不清、行政关系复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1世纪首都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张寿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首都水问题的现状,指出: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尖锐;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水管理体制不顺、水价不合理、浪费严重;产业布局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不相适等是目前首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提出应实施节流-制污-开源-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管理体制等全方位解决水问题的战略思路;提出应进一步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强民众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自觉性等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流域系统;治污;开源;管理中图分类号:TV 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9753(2000)08-0014-05Countermeasures and Su gg estions on Ca p ital Water Issues in the 21Centur yZHAN G Shou -q uan(I nstit ute o f Geolo gy an d Geo p h y sics ,Chi nese A cadem y o f S ciences ,Bei j i n g 100029,Chi 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 uation of ca p ital water issues were s y stematicall y anal y zed in t his p a p er.The main issues 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are as follows :intense cont radiction between su pp l y and demand as a re 2sult of water resource shorta g e ,water p ollution resultin g in water environment increasin g l y worsen ,ineffective wa 2ter administ rative s y stem and unreasonable water p rice leadin g to serious waist of water ,unfit ness of water re 2sour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wit h indust rial dist ribution and st ruct ure.A st rata g em t hou g ht :increasin g income and reducin g ex p endit ure -p ollution cont rol -ad j ustin g indust rial st ruct ure was a com p rehensive solution to t he above p roblems.Ten counter measures are :settin g u p idea of flow s y stem ,sense of sustainable develo p ment and marketin g econom y ,reinforcin g science research and technical develo p ment ,enhancin g p ublic consciousness of wa 2ter conserv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p rotection.K e y words :flow s y stem ;p ollution cont rol ;increase income and reduce ex p endit ure ;administ ration和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水价长期偏低不利于节水,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供水企业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管理和输用水器具质量问题,公共设施中自来水的滴、冒、跑、漏现象严重;用饮用自来水喷灌园林、花木、绿地以及洗车等,一些高级宾馆人均日用水量高达1500升以上,浪费严重。
4.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不相适应50年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已成为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有较发达的冶金、化工、机械、电力、纺织、钢铁、石油化工等,并且大都集中在城近郊区,工业的高度集中和过度发展,不仅是造成供水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制约着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北京的农业与华北其它地区无异,均以种植业为主,用水量占全市年总用水量的50%以上,而且化肥施用量较大,不符合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人口的增长和过度集中也进一步增加了城区的供水压力。
二、对策与建议笔者认为,要缓解北京市缺水状况,进一步增强应对21世纪初水资源危机挑战的能力,应以立足本地为主,采取综合措施。
应进一步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实施节流-制污-开源-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管理体制等全方位解决水问题的战略。
具体建议如下:1.树立流域系统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每一个河流从源头到河口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应统筹考虑,把水土保持、防洪、灌溉、供水、水环境保护、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以及森林、草地、湿地和生态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协调多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及环境保护体系,才有可能实现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属海河流域,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是北京市地表水主要供水水源,占北京市总供水量的25%。
但在流域中,北京市上有山西、河北,下有河北、天津,北京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既受制于上游又对下游产生影响。
如官厅水库,不仅入库水量由五十年代的12亿m3减到九十年代的4亿m3,而且因上游大量的污水排入水库,迫使官厅水库1997年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
而北京市每年约10亿m3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出,同样会对本区乃至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密云水库的水质目前虽然良好,但朝白河上游是河北省滦平、丰宁、赤城三个贫困县,经济尚处起步阶段,其未来的发展模式将直接影响密云水库的水质水量。
显然,北京要保住密云水库这盆净水,就必须处理好同上述三县的关系;要想改善官厅水库的水质就必须得到上游区域的合作,而且可能还需要中央政府的协调。
据我们的初步分析,下个世纪的前25年,我国流域内不同区域间因水问题引起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尤其北方地区。
因此,建议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尽快制定跨区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协调流域内不同行政区(省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流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2.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经济体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的需求和造成的生态环境后果是截然不同的。
从首都的水资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工、农业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北京市的农业是用水大户,1995年用水量为20.10亿m3,但80%用在种植业上。
同时,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628.6公斤,是美国的近6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7倍,生产的成本很高。
而且,北京作为首都,作为迈向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农业没有必要“以粮为纲”。
因此,应该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降低用水量和化肥施用量,并根据首都的特点、优势和市场需求,依靠科技,逐步形成符合首都城市功能的有别于周边地区的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的节水高效农业结构。
同时,应考虑将低产和部分耕地还林还草,把蓄水、涵养水土、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北京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北京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这与首都的城市性质和功能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不相适应的。
1995年,北京市工业用水量为10.48亿m3,市区工业用水量为5.644亿m3。
其中,电力工业用水量1.9274亿m3,占市区工业用水总量的34.2%、但其产值仅占市区工业总产值的1%、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7%。
市区工业,按万元产值取水量大小排序的前五位是:电力(1989m3/万元)、冶金、煤焦、化工、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