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经皮内外引流及胆道内支架的临床应用-精品文档
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及支架置入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

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及支架置入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4-06-27T15:34:58.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张刘军白中红(通讯作者) 梁鹏飞许软成张建伟[导读] 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是肝内外胆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组常见疾病,病因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及转移性肿瘤等。
张刘军白中红(通讯作者) 梁鹏飞许软成张建伟(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肿瘤中心河南焦作 454000)【摘要】目的:探索一条胆道活检新途径,并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阻塞性黄疸。
方法:1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行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中,进行胆道活检。
此技术通过经皮经肝穿刺通道送入8F动脉血管鞘,将活检钳经鞘内送入并对病变段行胆道活检,获取多个组织标本,然后置入金属网眼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结果:18例胆道钳夹活检病人中16例获得组织标本,技术成功率为88.9%。
金属网眼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100%,术后7d总胆红素由(425±204)μmol/L降至(89.3±45.3)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64.4±56.2)μmol/L降至(34.2±23.4)μmol/L,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最长的1例达到了29个月(至今仍存活),中位生存时间为11.7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PTC下经胆道活检及金属支架置入对于晚期、高龄、不能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阻塞性黄疸肿瘤胆道活检支架置入【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77-01 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是肝内外胆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组常见疾病,病因包括胰腺癌、肝癌、胆管癌及转移性肿瘤等。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作者:李文良,陈坤前,李发旺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李文良陈坤前李发旺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该院51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对比手术前和手术后肝功及黄疸的改善情况。
结果 51例患者,31例放置支架(37枚),19例单纯外引流。
手术成功30例(98%),1例穿刺失败。
1例气胸,3例胆汁性腹膜炎,3例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3.7%。
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有明显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治疗过程中,疗效可靠,创伤小,症状缓解速度快,且并发症少,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黄疸;支架置入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00-03[作者简介] 李文良(1966-),男,曲靖富源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阻塞性黄疸的治疗。
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出现一般是因为胆管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转移性肿瘤而诱发的,病情持续加重会引发肝、肾衰竭[1]。
所以,临床对黄疸症状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临床研究证实,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及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姑息性介入手术治疗方式[2]。
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1例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开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和支架植入术,取得了较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1例该院接收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2例。
年龄在44~82岁之间,平均年龄(62.5±15.9)岁。
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消瘦、无力和肝区胀闷等。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及疗效分析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以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术后,B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
同时,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的60.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A组的40.00%(P<0.05)。
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和临床症状,从而促使患者获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梗阻性黄疸;胆红素梗阻性黄疸又被称之为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脏内外胆道发生梗阻,胆汁流不到肠道里而导致。
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有炎症、结石或肿瘤,同时梗阻部位主要在肝门、肝外胆管或十二指肠[1]。
该疾病的发生会在较大程度上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需及早进行有效治疗。
恢复胆道通畅是治疗该疾病的原则所在,因此临床多通过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来治疗该疾病。
基于此,本文以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患者30例,均分成A、B两组,其一般资料对比情况如下。
男女比例比较:A组 vs B组为9:6 vs 10:5;年龄区间比较:A组 vs B组为40-71岁 vs 41-72岁;平均年龄比较:A组 vs B组为(56.5±0.5)岁 vs(57.5±0.5)岁。
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可比。
1.2方法A组以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加以治疗,而B组则以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加以治疗,手术方式如下:常规铺设消毒铺巾,并进行局部麻醉。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穿胆道 内外引流术治疗 , 中胆管癌 7 , 其 例 胰头癌 1 例 , 2 胆囊癌 2 , 门淋 巴结转移癌 7 ; 例 肝 例 胆总管结石 1 , 例 肝血管瘤介入 术后 1 例 。内引流 8例 , 引流 2 例。结果 P C 外 1 T D成 功率为 9. %。血清总胆红 素及转氨酶均 明显 下降 , 67 临床症状 明显改 善。无 严重
c e wt os ut e an i n e et T D T Dw s e o dud r S udne T e n ra da aew s oei 8c e s h a s i bt ci udc ud r n P C .P C a p r r n e D A gi c. h t n ri g a n a s r vj e w f me a ie l n d n s
PTCD o r a m e fbi a y o tuci n f r te t nto l r bsr to i
Wa g M gq a n —o g Ja Juq n —u n Wa Ai n i i—i g h
( h fltdh si l f aa nvri , aa hn 0 0 T eaia opt nnU ie t Y nnC i 7 60 ) ie ao Y sy a 1
ov ul l i m t s sc udc n rru kn e lvdgau l o ee o pi tn ee bevd o - b i s .Ci c s po , u h s an i a dpui s i r r i e rda y o y na y l m aj e t s w e ee l .N vr m l ao s r o sre.C n s c ci w c s nP C r bt ci u d eihgl e eteadrlie ipei te prt n Ii a el o i ai et et i l i T D f sut e an i i y fci n a vl s l n h e a o . ts li a nnn s e r m n wt uo oo r vj c s h f v et y m o i ld v v ta h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2 结 果
经 皮肝 穿胆 道 引 流术及胆 道 支架 植入 术成 功 的
基 金项 目: 赣州市科 技局立项课题
---— —
2 7 —— 2 — —
赣 南 医 学 院胆 道 梗 阻 症 状缓 解 , 清 胆 红 素 降低 。8例 血 恶性胆 道 梗 阻患者 中 , 患者 中有 3例 患者植 入 2 6例
认 支 架 引流通 畅 , 除引 流管 , 除时 可通过 导 管在 拔 拔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对8 例恶性胆道梗阻 的患者进行
肝实质内用明胶海绵条封堵引流管 留下的窦道 , 以 防止渗 漏 ; 如果 单 纯肝 总管 或肝 总 管梗 阻 , 置一 枚 放 支 架 即可 , 架下端 尽 量不 超过 壶腹 部 , 支 以免 胆道 内
并 经 造影 证实 , 出针 芯 , 留外套 管 , 人 导丝 , 退 保 送 在
癌、 壶腹部癌、 胆囊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 管压迫所 致, 此类 患者应 首选 手术 治疗 。但 由于肿 瘤部 位 、 分 期 及 患者 的 自身情 况 , 在 黄 疸 基 础 上 合 并严 重 的 多 胆管炎 , 病情凶险, 全身情况差 , 手术切除率很低 , 甚 至 姑息 胆道 减 压手 术 也 不 能 接 受 。针 对 上 述 情 况 , 经 皮肝 穿胆 道 引流术 及胆道 支 架植 入术 是 目前 治疗
陈友佳 , 谢士彪 , 宋于 生 , 邹 嵩 , 田云 飞
( 赣州市人 民医院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摘
要: 目的 :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道引 流术及 胆道 支架植 入术后 的治 疗效果 。方法 : 回顾 性分 析 8
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 道支架植入术 的治疗效果 。结果 : 8例患者均 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 引流术 或胆 道支架植入术 , 中实施外 引流术 1 , 架植 入术 7例 , 其 例 支 术后 黄 疸均 得到 不 同程度改 善 , 发胆 汁性腹 膜炎 1 并 例。结论 : 经皮肝穿胆道 引流术 及胆道支架植入术 疗效 可靠 , 创伤 小 , 缓解 症状快 , 明显提高 患者生 活质 量 , 可 延
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胆道阻塞,肝内胆汁淤积,造成胆红素异常。
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解除,梗阻时间长,会导致严重心、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损伤。
以往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行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减黄治疗。
但仅5~20%的患者可接受外科手术,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生存期较短。
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胆道的介入治疗因具有安全、创伤小及成功率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黄疸,更适合一些年老体弱患者,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的方法应用,被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是将内支架放置在胆管梗阻部位,使肝内淤积的胆汁沿生理通道流入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恢复胆道系生理功能,解除胆汁淤积,恢复了肠肝循环及肠道微生态,患者不必长期携带引流袋,降低了感染的几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文旨就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 胆道支架的种类及其特点1.1 塑料胆道支架自1974年Molnar等报道经皮经肝穿胆管外引流术以来,此种方法已成为解除胆管梗阻,特别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治疗方式。
但需长期携带引流袋,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1978年Burcharth和Pereirasy通过经皮经肝穿胆管植入内涵管(塑料支架)引流胆汁,通过物理支持的方式,成功地解除了胆道系的梗阻,建立了正常的胆系解剖结构,使胆汁得以沿胆道生理通道顺利流入肠道,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经皮经肝穿胆管外引流术的不足,这种方式植入的塑料支架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胆道支架。
该种手术方式所用的塑料支架,其材料主要有:聚氨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塑料支架具有价格低廉,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显著的短期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更换性的优点。
但塑料支架具有自身明显不足之处:(1) 塑料支架生物组织相容性差,容易刺激胆管炎症发生,细菌滋生率高,易导致胆泥沉着,增加了支架再次阻塞的发生。
(2) 塑料支架有效引流管径较小,置入后阻塞率高,需要定期更换,根据文献报道塑料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3-4个月。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附18例报告)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附18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及支架置入术对恶性阻黄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菲利普Allura Xper FD大型C臂DSA引导下对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实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并置放内外引流管或同时放置支架。
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18例,17例同时置入内外引流管,5例置入内外引流的同时置入支架,1例因胆总管完全阻塞导丝不能通过,置入外引流管。
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3年。
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及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不能外科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胆道手术前的治疗或放疗创造机会。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恶性介入治疗内外引流支架置入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我院从2004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8例,对其实施了PTCD和内支架置入治疗,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48~78岁,平均61岁。
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全身瘙痒、白陶土样便。
全部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或病理证实,其中恶性阻塞性黄疸17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
2.方法18例患者中17例患者采用CT或MRI片定位,在无菌技术下右侧腹壁局部麻醉,穿刺右肝内胆管, 1例采用剑突下穿刺左肝管。
首先常规消毒铺巾,在DSA机引导下嘱患者闭住呼吸,于肋骨上缘用穿刺针向胸11椎体快速刺入,距椎体3.0cm处退出针芯,边退边注入造影剂,胆管显影后确切了解阻塞部位、程度后选择与胆道成角较大的扩张肝内胆管进行穿刺,引入微导丝并退出穿刺针,跟进三件套,再引入超滑导丝和4F VER导管通过阻塞部位到达十二指肠内,交换加硬导丝并沿导丝送入内外引流管,如导丝不能通过阻塞部位则沿导丝送入外引流管,将引流管盘曲在扩张的胆管内。
剑突下入路穿刺点选择在剑突下2.0cm,针体向下向右倾斜15-20°,置管成功后将引流管外接引流袋。
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 云 南 昆钢 医院放 射科 ,云 南 昆 明 6 5 0 3 0 2 )
[ 关键词]恶性梗 阻性黄疸 ;胆道支架 ;介入 治疗
[ 中图分类号]R 6 5 7 . 4 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 0 9 5 -6 1 0 X ( 2 0 1 5 )0 2 —0 1 4 4 —0 3
治疗 梗 阻性 黄 疸 的临床 应 用 报道 .笔 者 自 2 0 0 9年 1月 至 2 0 1 4 年 1 月 在 云 南 昆钢 医 院 接 受 胆 道 支 架 植人的 3 5 例 患者 ,现报告 如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 资料
持治疗 ,每天使用 甲硝唑 1 0 0 m L行引流管 冲洗 , 保 持 胆 道 支 架 内 引 流 通 畅 .1~4周 后 造 影 复 查 , 若 支架 膨胀 良好 、胆 道通 畅 ,将 外 引流 管夹 闭 ,若 患 者无 不适 即可 将外 引流 管拔 除 ,见 图 1 ~3 . 1 . 3 随访 观察方 法记 录术 前 3 d 、术后 1 —4周血清 胆 红 素 、谷丙转 氨 酶等血 清 生化指 标 ,根据 临床 表现 进 行综合评价 ,本文病例评价标准为 1 月复查血清胆 红素 、谷丙 转 氨酶 .
经 皮 经 肝 胆 道 内支 架 引 流 术
( e x p a n d a b l e
退 针 同时 ,用注 射器 回抽胆 汁 流 出 ,缓慢 注射 造影
剂见胆 道显 影 .经 千叶针 送人 导丝 ,确 定进入 胆 道
m e t a l l i c b i l i a r y e n d o p r o s e h e s i s ,E MB E ) 是 在 胆 道 内 引 流 术 和 胆 道 扩 张 术 及 可 扩 性 金 属 内 支 架 ( e x p a n d a b l e m e t a l l i c s t e n t ,E MS ) 植 入 术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一 项 新 的非 血 管 介 入 治 疗 技 术 .E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设备
X线透视:传统,仍然是主要手段。 优点:引导手术全过程,可实施动态监视导管、 导丝的走向。 缺点:辐射损害,需要盲目试穿
B超引导:优缺点与上相反。
B超+透视:
CT:
PTCD分类
胆道外引流术
优点:胆道外引流术是PTCD治疗中开展 最早、应用较多的一项胆道引流技术; 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缺内外引流术——注意事项
6、应选用适宜的引流管,常用5~12F猪尾 导管; 7、引流管固定与否,呼吸时肝脏的活动 很容易使引流管从肝脏脱出,选用猪尾导 管可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8、引流管侧孔的位置:理想的位置是侧 孔正好位于梗阻段的上、下方胆管内能充 分引流
胆道内外引流术——疗效评价
PTCD对梗阻性黄疸,不但减压和缓解炎症而 且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一般引流4~6周后, 酮代谢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将大为改善。
胆道内外引流术——操作方法
当导丝进入十二指肠后,以扩张 管扩张狭窄段,对肝内创道及胆管狭 窄段进行扩张,然后退出扩张管,沿 导丝置入带侧孔的引流管。并引流管 固定于皮肤上,外连引流袋(瓶)
胆道内外引流术——注意事项
1、穿剌进路对置管的影响 :如刺入左叶肝管, 导丝导管多弯曲而呈锐角,似发夹状,操作困难。 因而尽可能穿入右肝管分支,使导丝导管成钝角 而便于插管;
有外科手术适应证患者,术前需行短暂引流降低黄疸, 以改善机体状况。 良性病变所致的一过性黄疸。
禁忌证 1)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2) 脓毒血症或浓毒败血症。 3) 大量腹水 4) 终末期患者。 5) 肝门以上多支肝段胆管阻塞,无法建立有效引流 6) 麻醉药及造影剂过敏者
术前准备
1.完善病人临床检查 1)实验检查 2)术前心电图和胸片检查 3)腹部超声和放射检查
EMBE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以下优点:
1、支架输送器直径小(3mm),支架可膨至 8~10mm,损伤小; 2、EMS具有较好的径向张力,对管壁能起到有 效的支撑作用; 3、支架间隙大,即使跨越胆管分支或胰管也不 会妨碍胆汁或胰液的排出。
EMS的适应症
1、良性狭窄:主要适合于球囊扩张术后或 外科手术等方法难以实施或实施无效及复发 病例,包括术后胆管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 胆管炎和胰腺炎引起胆管狭窄等; 2、恶性狭窄:凡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梗阻 性黄疸,只要能进行内引流的病例都适合于 EMBE
术前准备
禁食4~6小时; 术前镇静药; 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术前1~2天使用广谱抗菌素;
术前一周内可予以血浆、人血白蛋白、维生素 K、维生素C等药物保肝和支持治疗
操作方法——器材
先用细针作PTC,明确诊断并预计PTCD的可 行性; 穿剌点一般选在右侧腋中线第八肋间,患者闭 气,迅速剌入肝包膜 ,同时透视下调整针尖方 向,使其指向第十一胸椎,针尾保持水平,直 接进针到脊椎旁2cm处即止。 以5ml注射器抽取少许造影剂连接于针尾,边 退边注射至胆管显即停止退针。
2、避免直接插入肝外胆管,否则可损伤血管或 发生胆漏;
胆道内外引流术——注意事项
3、避免穿入胆囊,当胆囊显著扩张时,易引 起胆汁性腹膜炎;
4、操作中应不断透视监视,有时导丝导管在 右上肝周间隙内打弯,可引起疼痛而影响插 管;
5、应准备多种规格的导丝,不宜硬性通过, 耐心操作,只要未完全梗阻则有可能通过;
术后处理
N Ima
并发症及处理
胆道内支架术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是在 PTCD和可膨性金属内支架 (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EMS)置入术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一项新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85 年Carrasco率先开展EMS的实验研究后, 相继日本和欧美学者陆续报道有关此项 技术的临床报告,国内93年中国医科大 首次发表EMBE应用的临床报道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No Image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用微导丝沿穿剌针送入胆总管固定导丝并退出穿 剌针,再用PTCD套管针沿微导丝进入胆管; 再沿PTCD套管送入导丝时应尽量使导丝进入胆总 管,肝门部恶性肿瘤所致的狭窄常通过困难,可 采用超滑导丝试行通过,到达阻塞近端时,即可 行胆道外引流。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针尖所在部位的判别:
若管道显影并向其他管道缓慢流动——胆管 内; 若造影剂排空迅速——血管内(肝动脉、门 静脉或肝静脉); 若造影剂呈小团状弥散缓慢——肝组织内; 若造影剂呈长条状或弧形——肝包膜下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外引流通常可选用猪尾导管,若导管沿导丝送 入有困难时可以扩张管多次扩张创道后再置入 引流管。退出导丝,见胆汁从引流管流出后, 用缝线将导管固定于皮肤上,引流管外端连接 引流袋
梗阻性黄疸经皮内外引流 及胆道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医院核心制度学习
放射科
各种良、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 疸的介入治疗主要有:
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
二、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不能手术切除的胆总管下端恶性肿瘤 (胰头癌、壶腹癌、十二指肠癌等)引起的 梗阻性黄疸。 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胆囊癌侵犯 胆管。 胆肠吻合口肿瘤复发; 拒绝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
中晚期肝癌、转移瘤侵犯或压迫胆管,或胆管内癌栓 形成。 各种因素致使外科手术危险大,如年老体弱者,合并 其他脏器严重疾患者,如严重心、肾、肺功能差的患 者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或者手术部位解剖结构复杂, 外科手术困难等。
胆道内、外引流术
单纯的外引流虽能达到减压的目 的,但大量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 肠而丢失,而外置的引流管也易 造成感染或脱出。 内外引流的效果则优于单纯外引 流
胆道内外引流术——操作方法
与单纯外引流大致相同,关键是导丝能否通过 狭窄段,有困难时,可选用可控导丝,操作过 程中导丝如遇阻力时,千万不能强行通过。而 应捻转导丝,调整导丝远端的位置,缓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