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7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word版)
初中名家现代文阅读——孙道荣专题(word版)

初中名家专题——孙道荣作家简介孙道荣,男,1966 年生,安徽和县人,现居杭州。
主任编辑,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作品集《在麦尖上跳舞》、《细节》、《你有多重要》、《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三次获得安徽新闻奖,五次获得浙江新闻奖,小小说《你有多重要》获得第12 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杂文《颈椎病的非医学因素》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有十余篇文章被选为各地中考阅读题。
中考试题2009 年湖北省天门市初中毕业考试卷:《听一场电影》(15 分)2010 年河南省中考试卷:《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5 分)2010 年浙江省东阳市中考试卷:《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14 分)2010 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试卷:《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17 分)2010 年重庆市中考试卷:《每朵花本应芬芳》(20 分)2011 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试卷《花朵本应芬芳》(20 分)2011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试卷《命运可以随时拐弯》(14 分)2011 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试卷《瞄准》(14 分)2012 年湖北仙桃等四市中考试卷《改变世界的力量》(14 分)2012 年云南大理丽江等八市中考试卷《倾斜65 度的阳光》(13 分)2013 年湖北襄阳市中考试卷《转角遇到爱》(13 分)2014 年上海嘉定二模《婆媳微博过招》2014 山东青岛中考《城中河上的“清道夫”》2015 年江苏淮安中考试卷《最美的对视》2015 年安徽中考三模《你的满足让我疼痛》2016 年贵州毕节中考语文试卷《谁关注你的背影》2017 年上海浦东中考二模《我的善良与他人无关》2017 年江苏苏州中考二模《我在你身边想你》2018 年高密二模《天上飘下来的礼物》2019 年江西高安九年级一模《每朵花本应芬芳》2019 年江苏南通中考二模《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作品赏析一、关注现实,辛辣讽刺孙道荣的小说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现实,把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用寥寥几笔勾勒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给予辛辣的讽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15)科普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科普文阅读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开隧道的矿蜂——斑纹蜂[法]法布尔矿蜂是细长形的蜜蜂,腹部的底端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着一根刺,遇到敌人来侵犯时,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以保护自己。
红色的斑纹蜂是矿蜂的一种,雌蜂的斑纹是很美丽夺目的,细长的腹部被黑色和褐色的条纹环绕着。
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塌的危险。
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
每个蜂群数量不一,最大的差不多有上百只。
每只蜜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巢。
这个巢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
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蜜蜂想闯进别人的巢里,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
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一到四月,它们的工作就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唯一可以显而易见地证明它们在工作的,是那一堆堆新鲜的小土山。
至于那些劳动者,我们外人是很少有机会看到的。
它们通常是在坑的底下忙碌着,有时在这边,有时在那边。
我们在外面可以看到,那小土堆渐渐地有了动静,先是顶部开始动,接着有东西从顶上沿着斜坡滚下来,一个个劳动者捧着满怀的废物,把它们从土堆顶端的开口处抛到外面来,而它们自己却用不着出来。
五月到了,太阳和鲜花带来了欢乐。
四月的矿工们,这时已经演变成勤劳的采蜜者了。
我们常常看到它们满身披着黄色的尘土停在土堆上,而那些土堆现在已变得像一只倒扣着的碗了,那碗底上的洞就是它们的入口了。
它们的地下建筑离地面最近的部分是一根几乎垂直的轴,大约有一支铅笔那么粗,在地面下约有六寸到十二寸深,这个部分就算是走廊了。
在走廊的下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巢,大概有四分之三寸长,呈椭圆形。
小巢内部都修葺得很光滑,很精致。
可以看到一个个淡淡的六角形的印子,这就是它们做最后一次工程时留下的痕迹。
它们用什么工具来完成这么精细的工作呢?是它们的舌头。
我曾经试图往巢里面灌水,看看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水一点儿也流不到巢里去。
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努力加油,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⑴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⑵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⑶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⑷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⑸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完整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开段的作用:开篇点,全文;引出下文,或下文作;衬着气氛,确定基。
尾段的作用:全文,主旨;呼开,首尾,使文章然一体;卒章志,点明旨;化作者感情,深入或升主旨;言有尽而意无,引者思虑;宛转宛转,意在言外,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某语句或段落有什么作用1、段落A、开段:开篇点:衬着气氛;埋下伏笔;置念;下文作;下文;全篇;开山;上下文形成照;衬着气氛;确定基;揭穿主。
B、中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下文;上文;埋下伏笔;蓄;略合;充内容C、尾段:点明中心,深入主;照开;呼前文;画点晴;升感情;卒章志;宛转有余味;寄望作者感情。
使构首尾合;言已尽而意无。
2、句子或句子自己也许其中有一个或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手法或是表达方式。
将之揭穿出来解涵再系文章内容即可。
A、修辞手法的作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人、偶、夸、反、、反(或反)、借代、、屡次等。
修辞手法自己的作用+合句子境比、人:生形象地写出了+所指象 +特点排比、屡次:增气,加气,了+所指象 +特点夸——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感情更烈,引起者的烈共。
偶——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引人注意,启思虑,突出收效。
引起者趣,引起者思虑。
反——目的是加气,起、化作用。
借代——生活、使言形象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词句意,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完收效,增服力。
B、表现手法的作用常用的表手法有:比、象征、想、想象、托物言志、、比、烘托、白描等。
手法 +解析(例)+作用象征:引申事理,宛转形象明,使抽象事物详尽化,激想,感染力。
抑:使文章曲折有波,突出喜、美或批、刺的感情。
比:突出特点,揭穿本,人深刻启迪。
或使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相辅相成,和托对照,比没有主次。
托:突出所要表的事物持点,化思想感情。
有主次之分。
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答题模式终极版

现代文答题模式一、艺术手法题(一)艺术手法类型1修辞手法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可以令人: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文的修辞类型比喻譬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时间、空间、物象、人情、数量;互文;对偶──单句对、句中对、隔句对、三句对;双关;顶真;移觉通感2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映衬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以实衬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静\以静衬声、正侧、欲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点面以点代面\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像、引用用典\化用、白描、留白等;(二)答题模式是什么点出手法;为什么解释手法;怎么样作用以比喻为例答:①比喻;②把……本体比作……喻体;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以拟人为例答:①拟人;②把……人所特有的动作/形态用到了……描写对像上面;③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描写对像的……特点/使得……描写对像人格化;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二、作用题一知识积累这是答“作用题”的依据,必须熟记在心,答题时按照题干要求选择合适的术语作答结构主题类:A、词句出现在开头段:开篇点题,揭示主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B、词句出现在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C、词句出现在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呼应;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感情;D、线索:文章中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线索在文中表现为:时间、空间、人物、事物、事物的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线索在文中往往有语言标志;表达技巧类:1.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拟物——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带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开头有引起思考的作用,用在中间段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一般都是为了能够强调突出某种意思;用于写人,强调人物心理状态或思想感情用于写事,强调事件结果或意义用于抒情,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用于议论,强调作者观点和看法间隔反复的作用除能表达强烈的情感之外,还能起到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的作用;用在抒情文字中能达到反复咏叹,回环起伏抒情效果,充满语言美;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2表现手法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着,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烘托衬托;烘托与衬托本来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不要求中学生分清,烘托是不正面刻画主要对象,而通过描写主要对象周围的环境、人物来加以映衬,以突出主要对象;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从正面衬托主体事物;反衬是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如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乐景写哀情等;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3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记叙描写: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及其形态、特征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能把事物具体生动、鲜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有很多种类,按用语的繁简可分为渲染和白描;渲染:是浓墨重彩的铺陈、烘托事物,使形象鲜明突出,生动传神;白描:与渲染相反,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又称风俗画,自然环境描写又称风景画;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还可以烘托人物的志趣、情操等性格特征;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环境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和性格,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突出主题;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曲折有致,耐人寻味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议论记叙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说明:主要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等;表达作用是:举例子:举例的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实在,化深奥为浅显易懂,使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缩短作者和读者,或者“我”与被叙述者之间的距离,有如促膝谈心,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三人称: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可以不受特定的时空的限制,叙述者如冷眼旁观,显得客观冷静,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叙述方法各有长短,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文章常常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叙述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二具体操作1、如果问题与文章结构有关,从词句对文章结构的作用来作答;例如:2007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2、如果问题与表达技巧有关,从词句所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的效果来作答;例如2007年全国卷1第16题: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3、如果问题与主题有关,从词句对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来作答;例如2007全国卷1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①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②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答题时要关注文章的重点语句,注意每段的段首和段尾,承上启下的,反复出现的,抒情和议论类的,这些句子往往对中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么深化,要么升华如上题原文中的倒数第二段,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概括文章主旨的主旨句,即“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4、如果问题与情感有关,从词句本身流露出的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作答;例如2007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Ⅰ第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5.如果问题与人称有关,从人称表达的作用回答;例如2000年卷第22题第1小题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三、理解题与含义题(一)核心定义难以理解的的句子出理解题,有多层含义的出含义题(二)解题思路理解题:找出隐含的矛盾并解决之;此类题目往往是表面上有矛盾,但结合上下文却没有矛盾;含义题: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七年级 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Word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瑶池马湖川湄①看图片,马湖不是一泓水,是一块碧玉;看镜头,马湖不是一块凝脂似的琥珀,而是烟雾苍茫的一方静水。
②抵达四川凉山马湖边三面环山的小镇,车子停在马湖朋友家院子里的时候,我还没有窥见马湖的一丝眼神,而灵魂深处的马湖已是呼之欲出,光芒万丈了。
③马湖在我心上沉睡已久。
走过万水千山,我终于将拥有一个真切动人的马湖。
④马湖湖面开阔,整体上随两岸的山而逶迤流转。
太阳下,它有静水深流的碧波之纯净;晨昏间,它有浓情蜜意的云雾之丰满。
马湖的湖光山色,日夜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我的心、我的眼、我的皮肤所触摸的马湖。
对于美丽的马湖,除了感受内心潜滋暗长的爱,除了耽于爱而消磨的时光,还有什么好说?⑤在马湖广大湖面和森林里,一个人的幸福是无法言传的,到处都是美景。
⑥山外的人爱马湖,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机缘,你只需要怀着所有的幻想,来到马湖边,看马湖它湖水变幻,看马湖人悠然消夏。
在湖水里游得尽兴了,爬上岸来,你会被招呼进林中空地喝酒吃肉。
朋友的彝人大家族,男女老少几十人围坐在烤炉边,烧烤玉米、土豆、鸡肉、羊肉和牛肉。
这时候,手机音乐响起来,彝族火把节的音乐,原生态的《留客歌》,在马湖如同夏日蝉声,随时会破空而来。
⑦马湖多情的湖水、幽暗的森林、美丽的朝霞和浓雾,并不见得比马湖边上的人情更让我留恋。
也许这样对比是没有道理的,自然而然来到我心里的想法,我不能主观地用任何生活哲学去抹掉它。
感情生活中有一切的生活哲学。
在马湖这令我失去常规意识的超然出尘之地,我有一些很自我的私藏,比如马湖特产舌尖上的美味“西施莼”。
⑧马湖不用语言,用它的纯美告诉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这种大自然所暗示给我们的生活:无畏的生命,在无尽地生长。
马湖有天籁种种:流水潺潺,夏蝉如歌,鸟鸣啾啾,友人絮语。
像山风吹动野草一般,马湖森林和湖水中交响乐一般丰厚的夏之声响,把我心里久久压抑着的灵性、柔软和欢乐,轻轻地唤醒。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经典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7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word版)【2007年】“麦天”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参考答案: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
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
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2008年】“侯银匠”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参考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1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
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纯朴的嗜血者”18.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①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19.“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参考答案:①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反对滥用暴力。
③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杨守敬”18、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6分)参考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6分)参考答案:(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2009】“上善若水”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 参考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分)参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异类”16、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6分)参考答案: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
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17、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6分)参考答案: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
“画家黄永厚”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6分)参考答案: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17、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6分)参考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2010】“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⑴环境描写——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⑵人物描写——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6分)参考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参考答案:深刻意蕴:⑴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⑵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⑶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⑷“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⑴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⑵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⑶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⑷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美。
“谈静”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参考答案:⑴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⑵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⑶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参考答案:⑴“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欲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⑵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的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2011】“这是你的战争!”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4分)提示: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生的不同表现。
参考答案:①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②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做铺垫。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4分)提示:对学生爱国无法表达的赞赏、对学生的爱护、自己的激动的心情、自己爱国的心情。
参考答案: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为表现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学生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理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6分)提示: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进行分析即可。
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
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学生形象:同是高材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陋;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对话情景: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提示:(1)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2)暗示情节的发展;(3)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深刻寓意: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表现人物: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的沉重心情。
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的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印,隐喻坚贞的人格。
“捧与挖”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4分)提示:是什么(压与捧)——为什么(捧的原因、后果)——怎么办(挖)参考答案: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
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