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体育与健康教案NO.17
(整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7 课时(八)易犯错误:(1)两臂摆动幅度小且肘外展。
(八)易犯错误:(1)侧上举、上举、平举动作不规范。
第8课时(八)易犯错误:(1)振臂时,上肢未抬平,振动幅度大小。
第9 课时第10课时第11 课时第12 课时第13 课时(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第14 课时第15课时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课的任务:1、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
2、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临床表现。
3、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办法。
课型:新授教法: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1,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一课我们讲了非典型性肺炎,它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一种疾病。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什么病呢?它就是……二、讲授新课1、板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2、提问: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什么病源引起的呢?3、板书: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钩端螺旋体的形状。
(幻灯片)(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钩体病有什么症状(幻灯片)1、潜伏期:7~13天。
①钩体血症,起病急。
②发热畏寒,体温升至39摄氏度左右。
③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腰背肌痛为主。
2、早期④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⑤眼结膜充血。
⑥淋巴结肿痛,咽喉痛,咳嗽。
⑦食欲有振。
3、中期:起病后3~10天,它分为四种类型。
①流感伤寒型:延续初期中毒血症状,轻似感冒,易误诊或漏诊。
此型较多见。
中期②肺大出血型:可致死。
病后3~5天出现。
先出现面色苍白,心慌烦躁且逐渐加重,可有血痰或咯血。
直至昏迷口鼻大出血,呼吸心跳停止。
③黄疸出血型:严重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神志不清,瘫痪等脑水症状4、恢复期:经治疗后一般不留后遗症。
(三)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和传染方式。
(看幻灯片)(四)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1、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钩体病的病因和传染源及传染方式,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预防钩体病的发生呢?(开始讨论)2、总结:(看幻灯片)(五)总结:浏览所有幻片。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17

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2.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3.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4.有心理不平衡的学生的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四)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因
2.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身体:锻炼能改善有氧能力、强健骨骼、强健关节、增强柔韧性、改善睡眠质量
锻炼能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结肠癌患病率。
(2)心理:
锻炼能提高自信心、情绪稳定、独立性、良好心境、做事果断、智力水平
过程
学习内容及教师指导要求
次数
时间
组织措施及学生学习方式
导
入
与
热
身
掌握技术
提高能力
身心恢复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处理见习生。
二.慢跑
绕田径场一圈
三。游戏
“贴膏药”
方法:学生面向圆心站成双层圆形,前后2人对齐为一组,距离一步,各组左右间隔两步,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做领头人,一人追,一人逃,逃者与追者均可在圆圈内外及各组之间穿插。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录像材料、学生手册、计时器、健康问卷调查表。
2. 学生准备:运动装备和饮水器。
二、导入(10分钟)1. 教师使用PPT展示一段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录像材料,激发学生对健康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体育和健康之间的联系,什么是健康?为什么体育活动对健康有益?三、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和综合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2. 介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
3. 教师分享一些关于健康的统计数据,如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疾病预防等。
四、健康问卷调查(20分钟)1. 教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份健康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2. 学生填写完毕后,教师收集问卷调查表并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在健康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五、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活动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体育活动进行锻炼。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锻炼技巧和指导。
3. 学生进行活动后,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和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健康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体育活动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
3.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坚持锻炼。
七、作业布置1. 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以及每天的饮食情况。
2. 提醒学生携带饮水器,养成良好饮水习惯。
八、课堂延伸1. 教师可安排一次户外健身活动,鼓励学生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个人健康计划,包括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满足你的需要,祝你教学顺利!。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概念。
2.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3. 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体育活动。
2. 讲解:讲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和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的看法。
4. 总结: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体育与健康重要性的短文。
2. 制定一个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计划。
第二章:身体锻炼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锻炼的好处。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的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身体锻炼的好处。
2. 正确的锻炼方法。
3. 身体锻炼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身体锻炼的好处和正确的锻炼方法。
3. 示范:示范正确的锻炼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锻炼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身体锻炼的好处的短文。
2. 制定一个每周参与身体锻炼的计划。
六章:营养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营养对健康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营养对健康的影响。
2. 基本营养物质的作用。
3. 健康饮食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2. 讲解:讲解营养对健康的影响和基本营养物质的作用。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健康饮食的看法。
4. 总结:强调健康饮食的原则。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营养与健康的短文。
2. 制定一个每周的健康饮食计划。
七章:心理健康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影响。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初一体育与健康教案集第十七课

和桥二中初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案第17课教师沈伯娟
体育与健康小贴士:
运动前后饮食需注意什么?为什么不应在饭后立即进行运动
运动前:在运动前你最好是前1到2小时之间吃些高纤饼干,葡萄干,或是新鲜的水果。
运动后:运动过后大约一小时后再吃东西,运动后比较容易接受各式饮料或是流质的食物,而且同时可以补充水分,若是在运动后两小时还没有吃正餐的话,可以再吃固体状的食物补充醣类和蛋白质。
运动后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例如咖啡、汽水、和茶。
因为咖啡因也有利尿的作用,会令你体内水分的补充不足。
虽然汽水也可以提供水分糖类,但不是适合的运动后饮料。
注意不要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同时也应避免在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待休息30—60分钟后,可以进食。
食物应清淡,营养丰富,不要进食过凉,过硬或过于油腻的食品。
不要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因为(1)胃内容物在运动过程中震荡颠簸牵拉肠系膜,引起腹痛;(2)运动时血液主要供应肌肉,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消化活动的进行。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知识:介绍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运动技能:跑步、跳绳、投掷、篮球、足球等基本运动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运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2.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竞赛法:组织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学习跑步、跳绳的基本技巧。
2. 第二课时:学习投掷、篮球的基本技巧。
进行小组练习。
3. 第三课时:学习足球的基本技巧。
组织小型比赛。
5. 第五课时: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运动技能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知识的了解。
2. 定期进行体育测试,了解学生的运动水平。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
七、教学资源:1. 体育器材:篮球、足球、排球、跳绳、投掷器材等。
2. 教学课件:体育运动知识、健康教育资料。
3. 参考书籍:体育与健康相关教材、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资料。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介绍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学习跑步、跳绳的基本技巧。
2. 第二周:学习投掷、篮球的基本技巧。
进行小组练习。
3. 第三周:学习足球的基本技巧。
组织小型比赛。
5. 第五周:复习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九、教学总结:1.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运动技能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知识的了解。
2. 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拓展:1. 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第一课: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讨论、图表展示、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对运动的重视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2.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讨论和理解。
四、教学手段1.板书、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视频播放或图片展示运动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呈现教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3.引导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做什么运动?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并在小组内形成讨论结果。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和重要性。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庭成员平时的运动情况,并写一份观察报告。
第二课:运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运动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图表展示、小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喜好。
二、教学重点1.了解运动的分类。
2.培养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和喜好。
三、教学难点1.运动的分类的理解和归纳。
四、教学手段1.图表、图片展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兴趣。
2.呈现教师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运动的分类。
3.引导讨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运动可以分为哪些大类?每个类别有哪些具体运动项目?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运动的分类,并在小组内形成讨论结果。
5.结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强调运动有多种分类。
7.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调查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第一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注重健康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的定义与功能2.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3.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体育的功能。
2. 教学难点:健康标准的理解,体育与健康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分析体育的功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体育的定义与功能,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分析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4. 总结: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第二章:运动生理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提高运动能力。
3. 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运动,避免运动损伤。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运动生理反应3. 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运动生理反应。
2. 教学难点: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科学运动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运动生理反应。
2.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动,体验运动生理反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分析运动生理反应。
3. 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动,观察和体验运动生理反应。
4. 总结:强调科学运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动。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运动营养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理解营养对运动表现和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技巧(3)游戏---小小建筑师
重点:组合练习的创编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性
教
学
目
标
1:学生能复述前滚翻的动作,了解保护与帮助方法
2:80%以上的学生前滚翻作到团身滚动,,能创编多种姿势的前滚翻,发展滚翻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开朗的心境体验成功的快乐
2: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
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1:体育委员带领练习
2:鼓励指导学生练习
♀♀♀♀♀♀♀♀
♀♀♀♀♀♀♀♀
♀♀♀♀♀♀♀♀
♀♀♀♀♀♀♀♀
★
四例横队练习
练习图形如下:
基
本
部
分
1:技巧(3)复习
1: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2:要求学生能自我摸索
1:动脑筋自主尝试练习
2: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思考
3:自由结伴相互观察并乐于接受教师指导
2:能客观评价
1:闭好双眼,展开丰富想象
2:能自评互评
3:师生再见
1-3
1:导入情景
2:小组组织自评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学生成四例横队练习
场地器材
操场
负荷
1:密度:32%
2: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课
后
记
录
课后作业
1:复习广播操
2:立定跳远10次
4:学生按要求练习5: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自我评价
6:学生自选练习
7:展开想象力创造力并勇于实践
1:启发诱导学生尝试练习
2:提问讲解示范
3:发口令指导练习
4:巡视纠错,提示学生相互观察,致意保护和帮助
5:请学生出列表演,集体讲评
6:分层次练习,增加辅助手段
启发诱导学生做不同姿势的滚翻,培养滚翻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7:教师评价
★
2游戏——小小建筑师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2: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1:认真听明确游戏规则
2:听口令进行游戏练习
3: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展示个性
5——9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发口令指挥练习
3:启发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散点
结
束
部
分
放松及课后评价
1: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放松
4:学生练习密度为5-8次/人.
顺序
教学内容
达成领域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活动
次数
教法指导
组织要求及预感
准
备
部
分
1:课堂常规
2:明确学习目标
3:学生有体育委员带领慢跑400米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学生能按要求练习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见习生随堂听课
1:,明确要求
2:听口令练习
1~3
5~9
1:指定集合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