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完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的通知电办[1993]113号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根据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技[1988]12号文批准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现予发布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自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起实行原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SD16985(试行)同时作废。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为本规程今后的修订提供依据并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993年6月2日1总则1.0.1初步设计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编制本规程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1.0.2本规程适用于大型及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类型的工程根据工程任务的特点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有所取舍和侧重特别重要的大型或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可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条件简单的大中型工程可以适当简化经主管部门批准初步设计报告可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进行扩建改建及加固工程可参照使用1.0.3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密切结合实际节约投资注重经济效益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有论证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文字简明扼要图纸完整清晰1.0.4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复核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确定工程规模选定水位流量扬程等特征值明确运行要求(2)复核水文成果(3)复核区域构造稳定查明水库地质和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土壤特性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4)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轴线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工程数量(5)确定电厂或泵站的装机容量选定机组机型单机容量单机流量及台数确定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和输电方式及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选定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的型式选定泵站电源进线路径距离和线路型式确定建筑物的闸门和启闭机等的型式和布置(6)提出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7)选定对外交通方案施工导流方式施工总布置和总进度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提出天然(人工)建筑材料劳动力供水和供电的需要量及其来源(8)确定水库淹没工程占地的范围核实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及工程占地范围的实物指标提出水库淹没处理移民安置规划和投资概算(9)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10)拟定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提出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主要管理设施(11)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利用外资的工程应编制外资概算(12)复核经济评价1.0.5初步设计文件应根据需要将下列资料列为附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专题报告的审查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2)有关工程综合利用水库淹没对象及工程占地的迁移和补偿铁路公路及其它设施改建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协议书及主要有关资料(3)水文分析复核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土壤调查等报告及有关专门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5)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6)工程永久占地处理报告(7)水工模型试验报告及其它试验研究报告(8)机电金属结构设备专题论证报告(9)其他专题报告1.0.6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规程第2章至第13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2综合说明2.0.1绪言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兴建缘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有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2.0.2水文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水系地形等情况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及地下水的资料情况说明各项主要特征值及分析成果2.0.3地质简述区域地质水库及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性意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参数天然及人工建筑材料调查试验的主要成果2.0.4工程任务和规模简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所在河流开发概况本工程在流域治理开发中的任务和主次系统担负防洪灌溉治涝城镇和工业供水通航过木垦殖等任务的工程应说明其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发电效益的工程应说明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状况以及本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简述工程规模水利水能和泥沙计算成果各项特征值的确定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综合利用效益以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2.0.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简述本工程的地址(坝轴线闸轴线厂址站址渠线堤线等)和总体布置方案的比较选定主要建筑物的规模等级标准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运行和泄洪方式及基础处理措施等2.0.6水力机械电工金属结构及采暖通风简述机组和其它主要机电设备的选型和布置水电站(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电气主接线方案金属结构选型和布置采暖及通风的主要设备和布置2.0.7消防简述工程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2.0.8施工简述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导流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主要施工工厂设施总工程量施工进度及工期施工强度所需劳动力建筑材料主要施工设备用风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和来源以及施工占地数量等2.0.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简述水库淹没所涉及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水库淹没标准淹没范围及实物指标移民安置规划专项设施迁建规划及概算简述库底清理措施及库区综合开发规划(2)简述工程永久占地的范围和实物指标移民安置和专项设施迁建的规划及补偿投资2.0.10环境保护简述环境保护设计的依据和对主要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2.0.11工程管理简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及保护范围主要管理设施工程调度运用方式及工程监测等2.0.12设计概算简述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及依据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和年度投资投资构成2.0.13经济评价简述经济评价的主要成果及结论2.0.14结论及今后工作意见综述本工程建设总的结论意见提出今后工作意见2.0.15综合说明附图附表2.0.15.1附图(1)河流流域和工程地理位置图(2)工程总体布置图(或透视图的照片)(3)工程地质图主要建筑物区地质剖面图(4)枢纽工程总布置图和主要建筑物剖面图(5)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及电站电气主接线图(6)施工导流布置图(7)施工总布置图(8)施工总进度图(9)库区淹没范围图2.0.15.2附表(1)工程数量汇总表(2)总概算表分年度投资表(3)工程特性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见附录A)3水文3.1流域概况3.1.1简述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性工程上游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概况3.2气象3.2.1简述流域内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3.2.2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复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3.3水文基本资料3.3.1简述流域内水文站分布及主要测站的测验情况3.3.2水文资料整编及资料复核情况(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整编和复核情况对新出现的大洪水需详加说明(2)根据新增加资料并结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和要求检验前阶段基本资料是否需要修正3.4径流3.4.1复核径流系列及代表性分析成果3.4.2说明增加资料后的径流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径流成果比较3.5洪水3.5.1简述暴雨洪水特性3.5.2复核历史洪水3.5.3设计洪水(1)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洪水成果相比较(2)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增加新资料后设计暴雨和产汇流参数设计洪水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比较3.5.4入库洪水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入库洪水成果3.5.5可能最大洪水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5.6分期设计洪水说明分期原则及时期划分峰量选择原则参数计算和采用成果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3.5.7洪水地区组成和遭遇说明洪水地区组成的规律性及干支流洪水遭遇特性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推求方法参数计算和洪水过程线成果3.5.8涝区设计涝水流量说明增加新资料后涝区的设计涝水流量并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比较3.6地下水3.6.1复核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可开采资源量3.7泥沙3.7.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来增加新资料后的悬移质推移质和输沙量计算成果复核泥沙特征值及颗粒级配3.8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3.8.1根据可行性研究后的实测资料对原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复核检验并提出成果3.9水文泥沙测验站网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3.9.1说明施工期水(雨)情测报站网规划确定报汛通信方式3.9.2在多泥沙河流上根据需要编制库区水文泥沙测验站网规划3.9.3提出运行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总体设计专题报告3.10其他3.10.1水质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天然状态下的水质情况3.10.2冰情简要说明工程所在河段冰情性质当水库区或坝下游邻近河段冰情严重时分析说明特殊冰情(冰塞冰坝等)对工程施工运行的可能影响情况3.10.3潮汐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潮汐规律及其特征水位说明潮汐与洪水遭遇特性3.10.4水面蒸发说明观测情况与蒸发量特征值3.11水文附图附表3.11.1附图(1)流域水系图(标准水文气象站及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位置)(2)径流洪水泥沙有关插补关系图(3)峰量关系图(4)主要站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频率曲线图(5)主要站年暴雨量洪峰洪量频率曲线图(6)典型与设计洪水(潮水位)过程线图(7)工程场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9)悬移质推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3.11.2附表(1)年月径流系列表(包括区间径流)(2)旬平均径流系列表(3)代表年逐日平均流量表(4)洪峰洪量系列表(5)典型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6)年月输沙量系列表(包括区间输沙量)(7)年月含沙量系列表4工程地质4.1概述4.1.1概述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建库条件坝(闸站)址选择和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说明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4.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4.2.1地质概况说明水库区工程地质概况4.2.2水库渗漏对有渗漏问题的水库特别是喀斯特地区的水库说明渗漏地段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说明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预测渗漏损失水量提出防渗处理的意见4.2.3库岸稳定说明库区(特别是近坝和靠近城镇及重要经济对象地段)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地质结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预测近期和远期的滑动崩坍方式和规模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2.4水库浸没说明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意见4.2.5固体径流说明水库区有无大量固体径流的来源和范围4.2.6水库地震说明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和震级4.2.7防护工程如库区需采取防护工程措施时说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3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4.3.1挡水建筑物(1)说明选定坝(闸)址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2)说明各比较坝(闸)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影响坝(闸)基和坝(闸)肩稳定的软土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状及组合情况各含水层水位分布及水力联系等特别是顺河断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和特征提出坝(闸)型坝(闸)线的选择意见评价选定的坝(闸)基岩土体的变形抗滑渗透稳定性渗漏量和坝(闸)肩土体的稳定条件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的意见4.3.2泄水建筑物(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意见(2)说明选定泄水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堰基边坡和洞室围岩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3引水建筑物(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2)评价选定的引水建筑物线路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围岩分类对深埋引水洞还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4厂房(泵站)和开关站(变电站换流站)(1)说明各比较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深埋大跨度地下厂房应说明地应力等情况提出方案选择的意见(2)评价选定建筑物地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建筑物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建筑物应着重评价进出口洞脸和围岩的稳定性对大跨度的地下洞室应根据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和地应力情况提出轴线选择的意见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5通航过木建筑物概述通航过木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4.3.6施工临时建筑物说明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4.4输(排)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4.4.1输(排)水渠道(1)分段说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近代地震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分布和性质对傍山渠道应着重说明山坡岩土体的稳定性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对渠道的影响(2)评价地基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渗透性预测产生浸没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4.2输(排)水隧洞(1)分段说明选定线路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过沟和浅埋地段应着重说明岩土体的组成结构强度和透水性对深埋地质构造复杂的洞段应着重说明地应力地温情况及有无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等情况(2)评价进出口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发生涌水涌砂的可能性进行围岩分类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4.3渡槽倒虹吸涵闸和桥梁说明渡糟倒虹吸涵闸和桥梁布置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评价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5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4.5.1堤防(1)分段说明堤防沿线的地形地貌堤基岩土层的组成和结构应着重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不良地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和渗透性等对已建堤防应说明堤基岩土的组成和性质堤身的填筑质量过去溃口和改道的情况以及有无潜在隐患等(2)评价堤基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和抗冲能力在地震基本烈度大于度(含度)的地区应评价堤基土在振动条件下产生液化的可能性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处理措施的意见4.5.2河道(1)分段说明河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应着重说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地下水位补给排泄关系和渗透性等(2)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提出处理措施的意见4.6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调查4.6.1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说明灌(排)区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富水程度水质特征地下水位及其动态预测灌(排)水后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可能变化等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提出灌(排)水方式的意见4.6.2灌(排)区土壤调查说明灌(排)区地形地貌土壤的组成结构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含盐量毛细水饱和带高度给水度以及产生浸没的地下水临界深度等对已建灌(排)区要说明盐碱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预测灌(排)水对土壤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进行土壤分区提出土壤改良措施的意见4.7天然建筑材料4.7.1概述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详查天然建筑材料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和无效层等以及开采运输条件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4.7.2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提出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评价4.7.3当利用施工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进行调查提出质量评价4.8结论4.8.1扼要综述该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及结论4.8.2提出本工程技施设计阶段勘察工作的意见4.9工程地质附图附表4.9.1附图(1)区域地质图(2)水库区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3)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4)主要建筑物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5)坝(闸)址基岩地质图(包括基岩等高线图)(6)坝(闸)址渗透剖面图(7)喀斯特区水文地质图(8)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9)灌区水文地质图(10)灌区土壤分布图及土壤改良分区图(11)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12)典型钻孔柱状图及坑槽洞井展示图4.9.2附表岩石土壤土料砂料水质试验成果表5工程任务和规模5.1综合利用水库及水力发电工程5.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5.1.1.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1)概述本工程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土地矿产水资源能源等项资源各种自然灾害情况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计划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和该地区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势和方向水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和供应状况(2)说明有关国民经济部门近期和远景计划对本工程的要求修建本工程的必要性5.1.1.2电力发展要求(1)概述本水电站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的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网络结构电源组成及水火电站的特性调峰要求供电经济指标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确定本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和作用(2)论证确定本水电站供电范围设计负荷水平和设计保证率等基本依据5.1.2综合利用要求根据工程任务分别对各项综合利用要求加以说明(1)防洪防洪对象洪灾状况现有防洪工程设施及其标准和对本工程的要求防凌及减淤和对本工程的要求(2)灌溉上下游灌区现状和规划灌溉发展面积引水方式引水高程引用流量设计保证率及需水量年内分配和对本工程的要求(3)治涝有关地区的治涝现状和标准及对本工程的要求(4)城镇和工业供水现状和规划需水量需水量年内分配保证率要求取水口的位置和高程(5)通航及过木航道及运输量现状和规划(包括流向)通航和过木(竹)季节流量船只(船队)及木筏的型式尺寸和吃水深度对水库放水时上下游水位变化和变率及保证率的要求施工期间及初期蓄水期间通航和过木(竹)的要求(6)渔业有关鱼类的种类习性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必要的解决措施以及库区养殖要求(7)旅游利用水电站或综合利用水库结合附近的名胜古迹风景区发展旅游事业对本工程的要求(8)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对本工程的要求5.1.3水利和动能5.1.3.1径流调节计算(1)说明所采用的基本资料计算用的水文系列径流调节时段和代表年的选定用水过程及其对各部门用水的满足程度(2)说明本水库及有关水库群径流补偿调节方式和成果兴利与防洪共用库容的分析成果汛后回蓄的分析成果(3)抽水蓄能电站尚需说明水源可靠性调节周期上下库水量平衡若水源不足时尚应落实补水措施5.1.3.2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1)说明所采用的不同频率洪水及典型过程线地区洪水组成下游河道和梯级水库电站的防洪标准安全泄量或安全水位等情况的选择和论证成果(2)说明本工程洪水调节方式洪水调度原则和泄洪方式(3)选定泄水建筑物尺寸防洪库容及相应特征水位(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及校核洪水位)5.1.3.3正常蓄水位的选择(1)说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必要时予以复核(2)必要时对分期提高蓄水位进行论证5.1.3.4死水位选择(1)说明选择死水位所依据的水利动能计算成果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渔业旅游及生态环境水库淤积条件及排沙措施等方面对最低水位的要求水库淤积条件及排沙措施提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成果结论以及对进水口布置方式和高程的意见(2)如近期与远景需分别采用不同死水位应进行论证5.1.3.5装机容量选择(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装机容量选择成果和审查意见如设计条件无明显变化可按审查意见进行复核确定装机容量(2)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容量与上下库的蓄能库容一并复核说明底谷剩余电量和负荷特性可能的变化对装机规模的影响及其分析结论。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1总则1.0.1我国幅员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大,小型水电站类型多,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没有可遵循的相应标准,长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大中型规程),尺度难以掌握。

因此,编制本规程的目的是适应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的需要,统一报告编制的标准,提高报告编制的质量。

本规程作为大中型规程的姐妹篇,总体内容、结构保持与大中型规程基本一致,并着重体现小型水电站的特点。

本规程作为推荐性标准,规定了普遍适用的要求,为报告编制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型水电站工程允许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1.0.2本规程所界定的适用范围侧重以发电功能为主的小型水电站。

对于灌溉、供水、通航、过木等水利设施比重较大的工程,编制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侧重。

对大中型综合利用工程所属的小型水电站,应根据工程的用途、规模、特点对照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分析,正确选用合适的编制规程,例如枢纽工程总体上按大中型规程编制,而其中的发电系统参照本规程。

1.0.3基本要求所列各项是对各专业的共性要求,各专业均应遵循。

1.0.4鉴于小型水电站工程通常相对简单,可不作可行性研究,因此本规程按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合并制订,包含两个设计阶段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有的工程根据需要按两个阶段设计,已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那么,采用本规程应作适当取舍,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解决的部分,可从简或省略。

条文中所提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只是主要要求的概括,各专业应按各章节的具体要求编制。

1.0.5主要附件按小型水电站的需要附列,其中“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可根据各工程具体情况取舍,“环境影响报告”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新增的;试验和科研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可根据各工程的实际需要附列。

1.0.6本规程提出编缉和表述要求,目的在于提高报告编制的标准化水平。

总体编排中的工程鸟瞰图一项可根据具体条件取舍。

综合说明的附图除了将蓝图与其他附图另编一册外,还需另制成小图附在综合说明前面,其目的是便于阅读报告时能较直观地了解工程全貌。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要求

一、总体定位(一)三阶段划分根据国家前期工作管理要求,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等3个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为满足项目的立项决策要求;初步设计阶段时,项目已纳入基建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设计报告是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各阶段决策审批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是规定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的重要技术标准。

(二)与以往有关规程规范的关系1993年,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颁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1996年,水利部颁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

上述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和暂行规定的实施,对规范和指导三个阶段设计工作、提高水利建设项目设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科学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对水利前期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满足国家投资决策和投资计划管理的要求,并使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了修(制)订。

(三)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的主要作用1.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投资建设方针进行编制,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项目建议书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编制。

2.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对其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建设项目、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编制。

3.初步设计报告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必要而准确的设计资料,对设计对象进行通盘研究,阐明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规定项目的各项基本技术参数,编制项目的总概算。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 水利水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水电工程中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

因此,按照国家规定,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旨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编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规范范围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和水资源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要求。

二、主要内容
(1)文件编制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和水资源发电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确定设计任务,编制相应的文件:设计报告、设计技术及工程量清单、经费预算、施工图纸及规范要求书等。

(2)设计任务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分析应以用水、发电目标和水资源发电项目开发及水电利用的效益为依据,运用水文学、流体力学、水工结构力学、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等科学原理,合理设计水利水电工程设施。

(3)专业技术和管理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应遵循国家各项规范,符合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确保工程各项技术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三、主要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2021》旨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编制,为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使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财务规范,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1、报告编制目的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是为了为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设计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址、竣工规模、建设内容及技术措施、工程经济评价等内容。

2、编制标准
(1)编制要求符合《国家关于新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规范》(SL165-09),应
秉承“绿色、低碳、清洁、合理、安全、经济、科学、技术可行”的要求;
(2)编制说明性文件、设计内容、建设条件以及设计依据、技术方案、工程经济评
价及其他附属内容时,把握“细致、精准、及时”的要求;
(3)施工报告中,新建工程的项目内容、工程预算编制方法、施工预算中的财务管
理和会计及专业技术要求等内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行业技术标准执行;
(4)在编制报告时,应按照设计范围、工程预算的投入、工程施工及管理方案,确
保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完善设计体系。

(1)编制说明性文件,包括项目介绍、设计内容范围及设计规模和建设条件;
(2)项目计划,包括建设技术规模及建设情况;
(3)设计内容,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拟建项目技术及技术措施、工程预算、工程施
工及管理方案;
(4)工程经济评价,包括工程经济效益分析以及量化评价;
(5)附属内容,包括建设条件、主要设计图、设备设备及技术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编制等内容;
(6)其他。

SL 449-2009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报批稿)1

SL 449-2009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报批稿)1

SL UICSP备案号:××××-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449-2009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Compilation rules on 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 of soil and waterconservation project(报批稿)2009-05-21发布2009-08-2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根据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水利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的通知》(水规计[2007]411号),在《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试行的基础上,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11章33节103条和4个附录,对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深度、章节安排及主要技术内容作了规定,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综合说明、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基本情况、工程总体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11个部分。

本规程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工作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治国朱党生王春红纪强蒲朝勇宋伟贾立海张庆琼聂兴山张建波闫俊平孟繁斌田素平付景春段喜明贺康宁张芃胡振华赵廷宁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王文善赵永军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牟广丞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3)3 综合说明 (4)4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5)4.1 项目背景 (5)4.2 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5)4.3 工程设计依据与说明 (5)5 基本情况 (6)5.1 自然概况 (6)5.2 社会经济情况 (6)5.3 水土流失状况 (7)5.4 水土流失防治情况 (7)5.5 附图附表 (7)6 工程总体布置 (8)6.1 土地利用调整 (8)6.2 工程总体布置 (8)6.3 附图附表 (8)7 工程设计 (9)7.1 工程措施 (9)7.2 林草措施 (10)7.3 封育治理措施 (11)7.4 保土耕作措施 (11)7.5 其他措施 (11)7.6 措施数量汇总 (11)7.7 附图 (11)8 施工组织设计 (12)8.1 工程量 (12)8.2 施工条件 (12)8.3 施工工艺和方法 (12)8.4 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12)8.5 施工进度 (12)8.6 附表 (12)9 工程管理 (13)9.1 工程建设管理 (13)9.2 工程运行管理 (13)10 设计概算和资金筹措 (14)10.1 设计概算 (14)10.2 资金筹措 (14)10.3 附表 (14)11 效益分析 (15)11.1 经济效益 (15)11.2 生态效益 (15)11.3 社会效益 (15)11.4 附表 (15)附录A 水土保持总体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16)附录B 附表 (18)附录C 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27)附录D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适用于水土保持) (28)标准用词说明 (32)条文说明 (33)1 总则1.0.1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以小流域(或片区)为单元进行的。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阶段报告编制规程

容简单缩写。

(二)综合说明一般可按设计报告的章节顺序编写,不同设计阶段的综合说明重点内容应有所区别,项目建议书阶段,根据项目立项需要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程度,需重点说明以下内容:1.与项目有关的规划成果及审批意见。

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与制约因素。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任务。

4.工程建设标准与规模、重要设计方案、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

5.淹没和工程占地、环境影响评价。

6.投资估算,经济评价,资金筹措方案。

其它内容可适当简化。

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综合说明可逐步加强技术方案、关键指标的比选论证内容,并要说明前一阶段的主要设计成果和审批意见,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一)项目建设的依据1.根据国家对水利前期工作的管理要求,对于拟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必须具有经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同意的相关规划作为依据,有关规划包括流域(河流)、区域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等,如xx流域综合规划、xx流域防洪规划、xx河流水电梯级开发规划、xx地区水利抗旱水源规划等。

根据有关规划中对流域和区域治理、保护、开发的规划思路和理念、总体格局和重点项目安排等要求,可以明确拟建水利项目在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中的定位。

因此,要说明项目所在流域(河流)和区域的治理、保护、开发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中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与审批意见。

2.项目区的其它有关规划,如xx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战略发展规划、xx城市总体规划等,可作为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任务、规模的支撑性文件和资料。

3.对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要以河流规划、区域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意见为依据,进一步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并将有关规划意见、本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方案比选情况和审批的主要意见作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比选、指标论证的重要依据。

对于未编制项目建议书,而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可参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的有关内容和深度要求,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高标准农田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高标准农田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编制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GB 50265 泵站设计标准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 50625 机井技术规范SL 73.1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T 769 农田灌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DB41/T 958 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

[来源:GB/T 30600—2022,3.2]3.2单项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需要专门设计的工程。

3.3典型工程根据工程的类型、数量、分布等特征,分别在同类型工程中选择出的有代表性的工程。

4 编制原则4.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贯彻国家和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政策,遵循有关规程和规范,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直接开展初步设计的项目,以批准的立项文件、有关规划等为依据。

4.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在认真调查、勘测、研究和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设计深度达到满足招投标、指导项目实施和预期效益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概念
3)工程区 由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研究阶段设计的范围一般称作项 目区,通常有若干小流域域或小片区组成。而初步设计是以 小流域或片区单元进行设计的。因此,为了避免与项目区概 念的混精,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范围称为工程区,是指一个 小于50km2的完整集水区,或由部分或多个集水区组成的片 区。 4)淤地坝 是指是指单坝控制面积3km2以下,总库容1~50万m3 的拦泥淤地设施。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释义
二0一一年十二月
有关概念
1)初步设计报告 根据可行研究报告确定任务与规模、建筑物组成和基本 结构(林草措施配置和树草种初步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 化设计而形成的。其成果实际就是最终成果的前身,相当于 一幅没有定稿的施工图,也就是说最终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 方案时可能还有改动。初步设计审查批复也是政府或投资者 控制投资的最后一道程序。初步设计报告一旦批复,其投资 将作为建设与验收的控制依据,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初步设 计以前的程序称为前期工作,是政府或投资者行为,而此后 则是建设单位或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行为,只要没有大的设 计变更,政府或投资者不在控制。
初步设计报告的总体要求
1 初步设计报告适用范围
明确规定本规程适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程,其它工程应根据 建设任务、规模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进行取舍和补充。 根据国家立项审批部门的要求确需进行总体初步设计的水土保持 工程,总体初步设计报告应以小流域(或片区)为单元按本规程进行
设计并汇总形成。各小流域(或片区)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报告应作
小流域形状系数(K)是小流域平均宽度(B)与平均长度的比值。
流域长度(L)是以沟口为圆心,以不同长度为半径作同心圆与流域 两边分水线相割,各弧线中点及流域最远点间连成的折线长度。 小流域宽度是用小流域面积(F)除以小流域长度:B=F/L
3 基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流域面积可以用求积仪或CAD上直接量算,若知道K、L则可用下列公
规模。
2 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2.3 工程设计依据与说明
1)设计依据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 2)设计说明:
(1)简要说明数据来源设计采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以及相应校核
方法。 (2)调查勘测的技术方法和内业设计主要方法,如是否采用遥感调查
技术、测量方法、洪水调查方法等。
(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说明选定工程布置、树种草种、施工技术等工 程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考虑的限制因素及采取处置方法,如干旱地
测和技术支持设计章节(或专门设计)的,应参照《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编制规程》的规定,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及相关规范进一步 深化。 3)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规程第3章至第11章规定进行 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单项工程编写提纲可参照附录B, 并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删;专项工程应依据本规程,参照相关规范,可对 章节与条文做必要的取舍与调整。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应将前期工作 的审查意见、重要会议纪要等资料列为附件。
治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减轻山地灾害;
防治风蚀,减轻风沙灾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中其中一个或多个任务,并有主有次,初步设计报告应根据本小流
域的特点与需求,复核这些建设任务,比如原来确定的是涵养水源和保护耕地
资源,后来经进一步调查本小流域有泥石流发生的一些条件,需要进行治理, 任务就修改为治理涵养水源、保护耕地资源、预防泥石流等,这对将来的措施
3 基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2)说明工程区主要地貌单元及分布。小流域的特征与形态,主要 包括小流域的面积、流域平均长度、流域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沟道 比降、沟谷裂度、沟壑密度、地面坡度组成等。 大中尺度地貌:主要是地面高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大中地貌
形态。高山、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石质山区、黄土区、土石
用的坡度分级、坡向分级见表3-2和表3-3。
3 基本情况
表3-2 坡度分级表
表3-3
坡向分级表
3 基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小流域(沟谷)特征与形态:是地貌与地形综合构成的一种外在表现。
主要包括:流域面积、流域平均长度、流域平均宽度、流域形状系数和均
匀系数、沟道比降、沟谷裂度(沟占地面积)、沟壑密度(或开析度)、坡度 组成等。
为附件。利用外资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应根据需要对有关内容和深度 做适当调整。
2 总体要求
1)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应在调查、勘察、试验、研究,取得可靠基
本资料的基础上,本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注重实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将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小班,设计应有分析计算,图纸完整清晰。 2)水土保持工程总体初步设计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中涉及水土保持监
计; 5)封育治理等措施应根据立地条件类型和植被类型分别做出典型设计
封育治理在国标中有该项目措施,生态修复实际是由好多措施组成,
并不是一项目措施可以说是一种理念或者说是一种特定治理条件下的方案, 本规程没有将其列入措施,可由多种措施组成,如以封育治理为主则节柴灶、
沼气池等措施可以看作封育治理的一种辅助措施。
3 基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3)气象水文
(1) 说明工程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
年内分布,多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年活动积温,极 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
主害风风向,大风日数。
工程区有关降水指标均叙述,北方干旱、半旱、亚湿润地区应对降水量、 蒸发量、植物需水量分析,说明其水分亏缺情况,气温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
区造林的限制因素是水,如何解决水的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农业产业规模化,因此,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1)概述工程区的地理位置及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所属地 貌类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等。 2)地质和地貌 (1)说明工程区地质构造、地表的地层岩性及其分布情况,重要单 项工程的基础地质情况等。 地质条件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大背景或者说是控制性因子。主要包括: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等。地质条件对于 地貌形成、母质及土壤特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也是区域滑坡、崩塌、泥 石流发生主要控制因素。
确定的与之相关的基本情况,特别建设任务、目标、规模、内容、投资等。
2 项目背景与设计依据
2.2 建设任务、目标和规模
1)建设任务
结合己批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或规划)提出的任务,
一般包括: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八库(湖)泥沙;蓄水保土, 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维护饮水安全;防
山区等不同的在中地貌形态,在气候和植被区带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水 土流失类型。如黄土高原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南方石灰岩地区,
则水冲土跑,石漠化严重;青藏高原冻融侵蚀严重。同样在黄土高原,中
地貌尺度的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差别也很大。地貌类型划分 指标见表3—1。
3 基本情况
表3—1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表
有关概念
2)总体初步设计报告 水土保持作为国家项目,发展改革委为了控制投资,有 时要求对整个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有一个控制,但水土保持 涉及的工程规模小且多采用典型设计的方法,因此,要求在 统一的设计大纲指导下,开展多个小流域(片区)或单项(专项) 工程初步设计,并汇总形成的设计报告,称为总体初步设计 报告。总体初步设计报告批复后,总投资和各设计单元(小流 域或小片区)的投资,无特殊情况不能更改,但具体措施的投 资可根据深化设计进行调整。
3 内容和深度要求
6) 确定施工布置方案、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做出进度安排; 7)提出工程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监督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在小流域治理 中不列经费,应由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的一部分。 8)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明确资金筹措方案; 9)分析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制主要内容
1 综合说明
3 基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小尺度地貌:与大尺度地貌相比,小尺度地貌与水土流失关系更为直
接。主要包括:小地貌形态,如塬面、梁峁顶、坡塬、沟坡、沟道、山脊、
山坡、冲洪积扇、阶地、水域、坡麓等。 地形包括坡型、坡度、坡长、坡向、坡位等,是影响水土流失的直接
因素,常作为水土流失预测预报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常规调查时采
北方地区还应分析≥10℃年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年均
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情况,北方风沙区等风蚀地区最好画出风频玫瑰图,说明 主害风风向、大风日数、沙尘日数等,有干热风危害的地区还应说明干热风日
数。
3 基本情况
3.1 自然概况
3)气象水文 特别应注意降水量与植被生长有很大关系,400mm以上地区以森林分 布为主,400mm以下则为森林草原区或草原区。而植被生长越好,流失量 越小。降水与植被共同影响着水土流失。即使在风蚀地区,降水量与植被也 同样是最重要的因子。降水量一方面与大气环流有关,同时也受海拔影响。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确定工程设计标准及工程布置,做出相应设计,
对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确定工程的等级。 水土保持工程没有专门的等级划,一般均为4、5级建筑物或等外工程, 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可根据有关规范执行,如淤地坝执行采用骨干工程技术规 范,塘坝执小型水库有关规定。
3 内容和深度要求
4)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应按立地条件类型选定树种、草种并做出典型设
式估算(不是精确值)F=KL2。
沟道比降是某一长度的沟道的总高差与长度的比值,与布设谷坊、塘 坝、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有很大关系。沟谷裂度是指沟占地面积的比例;沟
壑密度是黄土高原地区、黑土区等土质地区的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具有沟
壑的总长度(km),土石山和石质山区称为开析度,概念是相同的。 地面坡度组成是按一定地面坡度分级调查统计不同坡度级的土地组成 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