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的人物再现法是让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只描述这个人物的一段生活历程,连串起来即形成该人物全部生活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看到人物的生活全景,更能将《人间喜剧》连串为一个艺术整体,其中《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用“人物再现法”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2、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3、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4、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
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
体裁以小说为主。
5、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
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1、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庆典活动。
内容基本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
今天谈论的古希腊悲剧实际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人幸存的33部作品。
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美狄亚》。
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
2、《俄狄浦斯王》:(情节、经历)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神谕说他会杀父娶母。
因此,他一出生,国王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但牧羊人将婴儿送给了科林索斯王的仆人,科林索斯王将其养大成人。
俄狄浦斯长大知道自己可怕的命运,在逃亡途中偶杀生父。
在忒拜城郊猜中斯芬克斯之谜被拥立为王,娶前王后为妻生儿育女。
当瘟疫流行后求神谕,神说:必严惩杀前国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
俄底浦斯王认真追查,发现凶手是自己,找到了当年的牧人,事情的真相大白,应了神的预言,俄底浦斯便以戳瞎双目和自行流放做自我惩罚。
(性格):俄狄浦斯王是个英雄,他在邪恶的命运面前努力抗争,并且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
诗人通过情节描写表现了他诚实、正直、善良、坚强的优秀品质和敢于直面严酷、勇于承担责任的刚毅精神。
3、柏拉图:其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范,也即“模仿的模仿”,文艺是不真实的。
文艺是有害的,会培养人性中低劣的东西。
强调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
代表作:《理想国》(二)古罗马1、最伟大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维吉尔著,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史。
前6卷写主人公的漂泊生活,后六卷写特洛伊人与拉丁姆人的战争。
采用追叙形式,使用了“荷马式”的比喻、对比、重复等手法。
2、古罗马悲剧(代表人物):塞内加《疯狂的赫拉克勒斯》、《特洛伊妇女》、《腓尼基少女》、《美狄亚》、《菲德拉》、《俄狄浦斯》、《阿伽门农》、《提埃斯忒斯》等九部。
3、亚里士多德理论及代表作:继承柏拉图的模仿说,认为文艺的本质是模仿现实,但认为现实世界本身是真实的,不是柏拉图说的是理念的摹本,因而文艺是真实的。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荷马式比喻:荷马史诗中有很多比喻,它们可以长达数行,往往可以扩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画面,表现一个自成一体的景观,这种富有特征性的比喻方式,被称为荷马式比喻。
2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骑士精神。
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3福斯塔夫式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一个破落骑士,他没有任何道德情操,无所不为,是封建关系解体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形象。
剧本通过他恩格斯和平民社会各种生活场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社会生活,将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这种背景称为“福斯塔夫式背景” 。
4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作的新文体。
这类小说具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而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者关于哲学、政治、法律、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天真汉》、《爱弥儿》、《智者纳旦》是哲理小说的代表作。
5 拜伦式英雄: 1813 年至 1816 年,拜伦创作出一组通常称之为“东方故事诗” 的传奇作品,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 6 部。
作品的故事都发生在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主人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
他们是单枪匹马的复仇者,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但结局都是悲剧性的,最后都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因为这些人物都具有拜伦的精神色彩,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6 多余人: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
一批有才华的贵族青年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和国内进步思潮的影响,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不满和厌倦,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惯和偏见,不能与这个社会彻底决裂。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4个,共20分)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教会文学在公元5至10世纪,这是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
主要为当时的教士与修士写作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创作目的在于阐释、普及基督教教义,使之深入人心。
形式体裁主要有:祷文、颂歌、赞美诗、梦幻故事、奇迹剧等。
在艺术表现上,则多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而且带有浓厚的劝惩说教气息。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
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
为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表现骑士精神。
法国的骑士制度最发达,所以骑士文学也最兴盛。
骑士文学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是:从思想倾向上说,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代表作有《小癞子》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代表作家有约翰*李利,罗伯特*格林,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
其中以马洛成就最为突出。
巴罗克文学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欧洲的非主流文学思潮。
巴罗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同时还影响到德国、英国。
巴罗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的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辞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它要求一出戏演的事件只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方,而且只许有一条情节线索。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填空:1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
2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之父”。
3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明显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以“湖畔派”为代表的老一代诗人的创作,后期是以“恶魔派”为代表的年轻诗人的创作。
十二主神:宙斯:雷电、集云之神,天上地下的统治者。
赫拉(朱诺):婚姻和生育之神。
波塞冬(罗马又称尼普东):海神,海洋和水域的一切主宰。
德墨忒尔(赛尔斯):大地女神,司丰收。
哈得斯(普鲁通):冥王,司掌冥界,统治阴暗的世界。
雅典娜(密涅瓦):女战神、智慧女神。
阿瑞斯(玛尔斯):战神。
阿波罗(阿波罗):太阳神、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
阿耳忒弥斯(狄安娜):月亮神、狩猎之神,女性纯洁的化身。
赫耳墨斯(墨丘利):风神、信使之神。
赫淮斯托斯(乌尔肯):火神。
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爱神、美神,随从为Eros(丘比特)。
名词解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人认为吟诵人为荷马,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一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福安个传说整理加工,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
宗教文学:是中世纪欧中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
文学体裁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的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修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
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致可以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时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
后期英雄史诗的中体是爱国主义。
市民文学:也成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1 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2 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是后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他们的创作延续了早期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又吸取了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宗教人本,呈现“人”的观念是“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三个方面:原欲、人智、上帝(课本8页)3 以卢梭和歌德为代表的启蒙文学对个性自由、情感自由的理性追求,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课本10页)4 神话的特征:神人同形同性5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三种重要文学样式:史诗、神话、悲剧6 维吉尔是一个具有全欧声誉的诗人,他不仅创造了名噪一时的《牧歌》和《农事诗》,而且推出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伊尼德》。
7《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统称。
《伊利亚特》主人公阿喀琉斯,《奥德修纪》主人公奥德修斯。
8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和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9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剧,被公认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10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亚》,他的创作结束了古希腊的英雄悲剧。
11 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俘的普罗米修斯》。
12中世纪四种文学样式:教会文学、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和骑士文学。
13为社么称但丁是“新时期的第一位诗人,旧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这是因为,但丁生活在14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由很多小邦国、公国、候国还有教皇国等组成的),那个时候还是中世纪(所谓中世纪就是指的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忙以后的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因为地处于地中海,交通便利,所以海运经济特别发达,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思想,即“文艺复兴”。
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
他的《神曲》里面就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1、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是A.普劳图斯B.泰伦斯C.西塞罗D.维吉尔2、古希腊文艺论著《诗学》的作者是A.亚里士多B.柏拉图C.苏格拉底德D.希罗多德3、贺拉斯关于文学的论文是A.《理想国》B.《会饮篇》C.《诗艺》D.《歌集》4、古罗马阿普列尤斯的小说是A.《约伯记》B.《婆母》C.《金驴记》D.《两兄弟》5、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是A.悲观主义者B.集体主义者C.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D.理想化的封建贵族6、古希腊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是A.《伊利昂记》B.《变形记》C.《奥德修纪》D.《埃涅阿斯记》7、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是A.赞美战争的喜剧B.风俗喜剧C.反对战争的喜剧D.爱情喜剧8、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是A.酒神祭祀B.祖先崇拜C.日神祭祀D.英雄崇拜9、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诗人是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10、被誉为古希腊“喜剧之父”的诗人是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11、赫西俄德的作品是A.《神谱》B.《波斯人》C.《婆母》D.《两兄弟》12、《伊索寓言》主要反映的是A.个人情感B贵族与奴隶主的情趣C.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D.市民的思想感情13、亚里士多德文艺理论的代表作是A.《理想国》B.《伊安篇》C.《诗学》D.《诗艺》二、、简答、论述1、名词解释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分为《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由--个叫荷马的人所作。
2、简述: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①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③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3、名词解释:《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文人史诗,歌颂凯撒和屋大维的功绩,肯定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使命。
4、简述希腊神话的特点。
①希腊神话中的神使高度人格化的,神、人同形同性。
②希腊神话体现出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外国文学史 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但丁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神曲》用意大利俗语写成,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并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早期:《新生》,抒情诗集,纪念贝阿特丽采流放初期:《飨宴》、《论俗语》流放后期:《帝制论》代表作品:《神曲》《神曲》分为三部:《地狱》、《天堂》、《炼狱》主题思想:作品的主要内容取材自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有强烈的现实性,极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神曲》艺术特色:(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
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理想境界。
作品的结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运用意大利语写成,采用意大利的民歌形式,打破正统的拉丁文写法。
但丁思想在《神曲》中的两重性: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所具有的神学世界观和作为新时代第一个诗人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既受中世纪神学观念的影响,又表现出的深刻批判精神和新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从14世纪至17世纪初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用人性反对神权。
(2)用个性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流行着一种独特的小说。
一般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的流浪为线索,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并且从城市下层人民的视角观察与分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威塞克斯小说:哈代以其故乡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所创作的小说的总称,又称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农村的生活,特别是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之后所激起的剧烈社会变动,农民的破产、农村经济、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教育制度等多有批判,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悲剧气氛,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2、托尔斯泰主义:指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
3、忏悔贵族:他们是托尔斯泰笔下的理想主人公,贵族知识分子,作家的自传性人物。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关于进行精神探索,探索宇宙,人类,阶级,个人的出路和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俄国民族的反思精神和作家本人的精神探索,寻找俄国出路。
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4、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易卜生写的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
这些剧本分为两类:一类处理社会问题,如《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群鬼》等。
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
“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5、迷惘的一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迷惘的一代“并非文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盛行过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代表作家有海明威。
6、冰山原则: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
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它的特点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7、超现实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超现实主义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它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
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临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代表作家有威廉·福克纳等人。
8、黑色幽默派: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
因弗里德曼1965年所选编的《黑色幽默》短篇小说集而得名。
该派沿袭了存在主义关于“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思想,突出描写社会的荒谬和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现象加以放大、扭曲、畸变,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故称黑色幽默。
该派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言行影射社会现实。
代表作家有海勒等。
10、境遇剧: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种戏剧类型,强调对情境的刻画,把人物逼入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种戏剧极为有效的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的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观:立足于个人本能,而又不失良心、正义。
简答1、屠格列夫对俄国长篇小说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①他的长篇小说属于俄罗斯文学中最浓缩、最紧凑的长篇小说之列。
作品情节简单,篇幅不长,人物不多,故事都发生在不长的时间里。
②在内容上,屠格列夫喜爱将爱情故事与政治问题联系起来,把抒情性与社会性紧密结合。
③女性崇拜倾向。
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她们被研究者风趣地称之为“屠格列夫家的姑娘”。
④擅长写景,能够刻画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有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之称。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表达了人物的心理。
⑤语言是朴素的,优美的。
他的作品被视为俄罗斯语言的典范之一。
2、十九世纪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①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则是化丑为美,丑中见美。
象征派笔下的丑是实在的丑,它只作为艺术形象才具有美感。
②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在艺术上则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
它注意到语言的某种结合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这就是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
③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诗画结合,在音乐和韵律上精益求精,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辟、工整优雅。
④认为诗歌是神秘的,本应晦涩难懂,读者要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认为诗歌就是要暗示,不要明白道出,要求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去解读,找出诗歌的真义。
3、简述波德莱尔的艺术观。
①第一,他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
他不认为丑恶事物就是绝对的丑,而是认为丑中有美。
②他提出了通感理论,指出不同感觉之间有通感,诗歌同别的艺术相同,亦即可以用色彩和声音去表达感情。
③以象征手法去表现通感,他认为诗人能破译象征符号,穿越象征的森林。
④波德莱尔力图解放诗歌的形式,注意到散文诗这种刚出现的文学样式,认为散文诗是介于诗歌和小说的一种文学体裁。
,能将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与小说反映真实的自由结合起来,兼有两者之长。
它的主要目标同样是要发掘内心世界。
4、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①一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故事,《羊脂球》②二是描写小资产阶级和某些公务员的不良品质,《项链》③三是描写莫泊桑青年时代生活的诺曼底乡村,《诺曼底人的玩笑》④四是怪诞故事,《一个疯子的信》⑤五是描写爱情和婚姻家庭生活,《遗产》《月光》5、葛力高里悲剧的成因。
①历史悲剧:特殊的你死我活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战争年代,造就了葛力高里抉择的迷惘、人生的悲剧。
身处那个年代的人们必须选择其政治倾向,没有第三条路可行,而没有政治信仰引导的葛力高里的选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随意性、动摇性。
②阶级悲剧:中农这一独特的阶层,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列宁认为中农“它的理智使它倾向无产阶级,它的偏见使它倾向资产阶级”。
葛力高里所属的这个具有二重性的、动摇不定的阶级,决定了他的政治立场是摇摆不定的。
③哥萨克的悲剧:哥萨克作为俄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崇尚自由、独立不羁的性格特征。
“哥萨克自治”一直给他们美好的梦想。
葛力高里的迷惘、动摇实际上反映了全体哥萨克的共同心态。
葛力高里在红军与白军之间的游移徘徊,实际上是企图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走“哥萨克独立”的第三条道路的一种努力。
而任何一种企图以一个阶层对抗强大的政治权力意志的幻想,都是幼稚的、悲剧性的。
④性格悲剧:“性格即命运”葛力高里的矛盾冲突的悲剧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勤劳质朴又愚昧无知,勇敢善良又粗野残暴,富于正义又身怀偏见,崇尚荣誉又高傲虚荣,这种“亦此亦彼”的矛盾因素奇特地统一于葛力高里身上,决定了他在情感上、政治立场上的徘徊动摇。
6、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
①频频出现以一个家族或者家庭为线索的“长河小说”以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如《卢贡-马卡尔家族》;②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明显表现出内向化、主观化特征,对现代主义的表现技巧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象征手法都有所吸取,并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借鉴方法丰富了艺术表现技巧与手段。
③越来越淡化情节,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描写更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而不是情节的曲折。
7、如何理解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
“地狱”指荒诞现实,指身处精神困境的人对现实的感受,其真实意义指:①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既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
剧中三人都是罪人,都是败坏与他人关系的罪魁祸首,生前都给他人造成过痛苦,死后仍不悔改,继续自私、冷酷、邪恶、残忍,又制造了新的地狱。
②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被他人意见左右,“他人即地狱”。
意指如果一个人丧失自我,丧失自己的立场,价值判断,屈从于他人的评价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他人的判断固然重要,但也只能参考不能依赖,不可看做最高裁决,更不是自己行为的最终目的。
凡以追求他人对自己赞美为目标的人,必定陷入精神困苦之中。
③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人生旅途,每出差错,人们很容易去找社会原因、客观原因,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原因,正确对待自己常为我们所忽略。
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自身原因,最终也会落入自己制造的地狱。
论述题1、论述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及其意义。
一、爱幻想、不现实(不切实际、想入非非)。
艾玛长期生活在幻想中,幻想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常常不如人意,艾玛就是在幻想与现实的关系中找不到方向,毁灭在了自己对爱情的幻想中。
她的爱情观是一种不健康的价值观,为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完全不顾现实生活,她忘记了爱情存在的现实基础,忘记了道德操守,忘记了她的责任。
为了所谓的贵族生活,为了和心目中“优秀”的情人厮混,她借高利贷,最后爱情破灭,现实要了她的命。
艾玛对美满的爱情与婚姻的幻想,使她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激情和冲动,她不知道豪华安逸的生活和浪漫传奇的爱情需要物质基础。
二、向往贵族生活、上流社会,爱慕虚荣。
艾玛在舞会上亲眼目睹了上流社会浪漫的暧昧调情,附庸风雅的她不甘心,既然身份上她成不了一个贵妇人,那么要在其他方面看齐:给女儿取名白尔特——她在上流社会中听到的一个贵妇的名字;自己无所事事也要把女儿交给奶妈抚养,因为上流社会是这样的;给情夫写情书买礼物,无一不是按照上流社会的标准来操作,这样大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2、论述《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及其意义。
(1)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妇女形象。
(2)她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热爱劳动,为人善良,较为容易满足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
婚前听命于父亲,好似父亲的“泥娃娃”;婚后听命于丈夫,成了丈夫的“泥娃娃老婆”,对于这个现状,她在过去是心满意足的。
她同情他人,关爱家人。
善良而多情的娜拉,的确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合乎理想的妇女。
(3)刚强勇敢,勇于追求人格的独立。
借钱和假签字的是反映出了她的刚强和勇敢;对柯勒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乞求,而是勇敢承担责任,正视现实,并且尖锐的谴责资本主义的法律的荒谬;当丈夫虚伪丑恶的面目暴露时,她并没有因为经济不独立而屈辱地留下来继续当他的玩偶,这都反映了她强烈的独立反叛精神。
(4)觉醒的新女性形象。
作品通过娜拉前后态度的变化,不仅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夫妻关系的虚伪和妇女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状况,而且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等等都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