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最新范文_0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背景该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花木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2.掌握词语:铜钱,细嫩,榜眼,插标卖首,前途,遥不可及3.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花木兰》2.学习新词语3.小组探究、细读课文4.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自主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新出现的生词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探究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文章时注意细节2.学生自主思考文章的深层意义1. 导入(5分钟)1.通过简要讲解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突出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性并开展热烈的讨论。

2.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经验和故事中联想到女性的优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如焕发自己的女性魅力,担当家庭生活妙手令,胜任社会工作等。

2. 学习新词语(5分钟)1.铜钱: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用铜打造而成。

2.细嫩:细小而柔软。

3.榜眼:科举考试中的优点称号,指得是科第二名。

4.插标卖首:形容出卖自己。

5.前途:事业或人生的发展方向。

6.遥不可及:距离非常遥远,无法达到。

3. 小组探究,细读课文(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文,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做到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细节。

2.整合小组问题,展开阅读全文并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反映的深层国情和社会价值观,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和潜在的情感和思想。

2.让学生结合文本展开个人阐述,切实理解和实践文学的魅力与意义。

5. 作业(5分钟)安排学生写感想,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男女平等,探索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课程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分析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故事背后的道理;2.理解人物性格、态度和行为,并能体会其思想感情;3.掌握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4.能初步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和思想,并运用字、句、段细节解释文意;2.培养学生对主题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评价性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识别文本意图,分析评价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手法;2.掌握精确的文本理解方法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 1.一句话介绍本节课内容;2.以“花木兰”为切入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花木兰形象。

第二步:讲解 1.背景介绍:讲述故事的背景和历史情境;2.故事情节:让学生粗略听一遍故事,回答基本问题;3.情感启示:对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进行解读,告诉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哪些情感启示。

第三步:练习 1.导入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形象和性格,了解她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道理;2.应用练习:提供小组讨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3.制定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根据故事中人物形象、剧情、语言,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

第四步:总结 1.回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2.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五、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通过模拟小组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材料进行写作表达;2.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3.互动讲授法:通过Q&A和其他互动方式,加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doc文件格式的文本材料;2.教学PPT文档。

七、教学评估1.对课堂的互动、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2.对学生书写和口语表达的文字素质、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难点解答1.评价性语言是指在述评中,通过具体的描述或评价,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观点或态度。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k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k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百花园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百花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习作”。

本课的教学注重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去发现、掌握识记字形的规律,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2.掌握表示递进关系关联词语的运用。

3.理解《劝学》的诗意,体会诗歌主旨,并且读熟、背会。

4.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

5.能结合口语交际中说的内容,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节课。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古诗词积累。

2.口语交际。

3.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r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r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感动画面或场景,营造表达氛围。

二、抛砖引玉1.谈话,拨动“琴弦”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你曾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这些情感是什么造成的呢?你若能把这令你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出来,定能感动听众。

老师我也有种种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我亲爱的学生最让我感动。

观看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的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妈妈洗脚。

看一部电影简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

2.阅读87 页口语交际内容提示,说说你通过阅读明白了什么?想一想你喜欢选择什么内容来和同学交流?3.学生整理自己的材料。

4.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感动的事。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v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v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5 古诗词三首《牧童》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美好的童年《舟过安仁》小童:淘气可爱、天真顽皮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e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e

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 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
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 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二、浏览课文,再次认识剧本
(一)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文 章相同?(如: 《 阿凡提的故事》 、 《 快乐王子》 、 《西门豹》 、 《 孟母劝学》……) 复习旧知,学会归类,认 (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浏 识剧本。 览课文,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全文都是人 物对话、 文章要分幕、 文中有说明性的文字等。 ) (三)教师小结剧本特点:像这种类型的 文章就属于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剧本有: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剧 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1.故事内容 2.重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受春雨的声音美和精神美; 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结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学习作者对春雨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 子的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迁移练习表达方法。
1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二)抄写两遍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 谈话导入,使学生在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春天里的小雨那优美动 读课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 听的旋律,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雨中,享受春雨 的美丽情境中和阅读期待 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谐、生机和乐趣。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感悟春雨的声音美 (一) ( 展示课件第六屏) 。 配乐朗读,让学生整 认真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 么?看到了什么?找出描写雨声的句子、 段落, 想想: 体感受春雨的声音美和形 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对话 1:哪几段是描写雨的声音的? 对话 2:作者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屋前听雨、林中听雨) 象美,以听觉带动学生的 思想,激活其思维。 的兴奋中。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j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j

(二)交流。 (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
爱祖国) (三)全文有几个人物?这些人物各有什 么特点? (四)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四、全班评价 五、 课外拓展: 有兴趣同学可以下来读《
变换形式,巩固课文,加 深理解。
木 兰诗》 。
3
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 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 又伤身体。 。 。 。 。 。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人物,谈话导入 设计说明
(一)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 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5*花木兰
今天,我们的课堂又来了一位客人,她是家喻 户晓的巾帼英雄。看看她是谁?(展示课件第 三屏)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
2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5*花木兰
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文章 围绕花木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二)指名学生回答。
二、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
(一)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 学能力。 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画出相应句子,做批 注。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
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 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
3、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4、学生自由结组,先取其中一幕进行表演.
五、布置作业
1、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读一读《花木辞》
六、板书设计
替父从军
花木兰巾帼英雄
机智英勇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巾帼”“赫赫战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花木兰—一位()
三、再读剧本,走进花木兰
(一)木兰从军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2、当花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心里会怎么想?
3、指名学生轮读第一幕,其余学生思考后回答.
4、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个性爽朗,性情善良,孝顺父母)
(二)从军中路上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七.全班评价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2、从军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相遇,花木兰与刘大哥的对话说明了什么?(用具体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
3、你能想象她在战场上是怎样作战的吗?(交流后指名回答)
4、出示《花木兰》动画片断
5、战场上的花木兰你觉得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她?(英姿飒爽、英勇机智、武艺高强……)
2、学生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剧本,感知内容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三幕剧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剧本,思考:剧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
(2)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
教学思路:
一、诗句引入,简介背景
1、谈话:同学们,花木兰是个人名,她代父从军的故事成了千古美谈.有一句诗是这么形容她的“马似龙,电闪雷动,枪和虹,刺破苍穹;风长啸,少年英雄;云长歌,万古留名!”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相信学了课文后,一切都明了.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5、指导朗读,齐读.
四、归纳特点,表演巩固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花木兰》是一个三幕剧的剧本,请同学们回顾内容,结合四年级学过的《快乐王子》讨论讨论,看看剧本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生生补充.
3、教师归纳剧本特点.(①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③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位巾帼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两全的精神.作者借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将其忠孝两全的精神,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位于下:
【三维目标】:
1、知能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等词.
(三)木兰回乡
1、男女生赛读第三幕
2、过渡:战争胜利了,花木兰回到家乡,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这才发现朝夕相处、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个女子.
假如你是她身旁的一位将士,你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讶、不敢相信……)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3、齐读战士甲、乙、丙、丁的话.
4、“忠孝两全”指什么?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最新范文
【导语】课文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位巾帼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两全的精神.作者借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将其忠孝两全的精神,展现在了读者眼前.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