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酸纤维的鉴别

合集下载

1-3海藻酸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1-3海藻酸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1.43 6.00 14.51
高 M 纤维 约 1.8 560.0
1.87 5.69 15.89
由于高 M 纤维中的钙离子很容易和溶液中的 钠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当钠离子进入纤维后,大量 的水分也进入纤维,使纤维在吸水后溶胀,形成一
2012, 41(4)
秦益民. 海藻酸纤维的性能与应用
21
种纤维状的胶体。表 1 的结果显示,高 M 海藻酸
表 2 不同金属离子对海藻酸钠的离子交换因数
金属离子
Cu2+ - Na+ Ba2+ - Na+ Ca2+ - Na+ Co2+ - Na+
海藻酸中 M/G 的摩尔比
1.60
0.45
230.0
340.0
21.0
52.0
7.5
20.0
3.5
4.0
由于钙离子与海藻酸的结合力低于重金属离
子,当海藻酸钙纤维与含重金属离子的水溶液接触 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与纤维中的钙离子发 生离子交换,使金属离子在纤维中富集。工业上可 以利用该性能把海藻酸钙纤维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 微量重金属离子,也可以加工成过滤材料后用于酿 酒、制药等行业中。 1.4 海藻酸纤维的阻燃及防辐射性能
图 2 高 G 海藻酸钙纤维遇水后的结构变化
图 3 高 M 海藻酸钙纤维遇生理盐水后的结构变化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海藻酸钙纤维是以纤维 状态存在的一种海藻酸的钙盐。在海藻酸钙中,钙 离子与临近的两个海藻酸单体结合而形成一种鸡蛋 盒状的结构 [6]。由两个古罗糖醛酸组成的 GG 链段 可以和钙离子形成一种很稳定的结构,因此,由古 罗糖醛酸含量高的海藻酸制成的高 G 海藻酸钙纤 维难以和溶液中的钠离子发生离子交换,纤维在与 生理盐水接触后的成胶性能比较差。相反,甘露糖 醛酸和钙离子的结合力弱,所以在与伤口渗出液接 触时,由甘露糖醛酸含量高的海藻酸制成的高 M 海藻酸钙纤维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胶体。从图 2 和图 3 可以看出,高 G 海藻酸钙纤维在润湿后稍有膨 胀,而高 M 海藻酸钙纤维的结构在与生理盐水接 触后有很大的变化,纤维直径明显增大,形成一种 纤维状的胶体。

海藻酸是如何鉴别的?

海藻酸是如何鉴别的?

海藻酸是如何判别的?海藻酸是一种自然多糖,其化学构成为卢一D一甘露糖醛酸(M)和a—L一古罗糖醛酸(G)经过1,4键合形成的线型共聚物,G和M在海藻酸中的含量对纤维的成胶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海藻酸在自然状态下存在于胞质中,起着强化细胞壁的作用。

海藻酸与海水中各种阳离子结合成为各种海藻酸盐。

从海藻中得到的提取物通常是海藻酸钠。

海藻酸钠具有增稠、悬浮、乳化、稳定、形成凝胶、形成薄膜和纺制纤维的特性,在食品、造纸及化妆等工业有悠久及广泛的用途,特别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现有紧要用途。

判别方法:(1)取本品约30mg,加氢氧化钠液(0.1mol/L)5ml,振摇使溶解,加氯化钙试液1ml,用玻璃棒搅拌,产生胶状沉淀物粘于玻璃棒上。

(2)取本品约30mg,加氢氧化钠液(0.1mol/L)5ml,振摇使溶解,加稀硫酸1ml,即产生胶状沉淀。

(3)取本品约10mg,加水5ml,加新制的1%1,3—二羟基萘乙醇溶液1ml与盐酸5ml,摇匀,煮沸5分钟,放冷,转移至60ml分液漏斗中,容器用水5ml洗涤,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异丙醚15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同时做空白对照,样品管的异丙醚层与对照管比较,应显深紫色。

【检查】酸度取本品1.5g,加水50ml,振摇5分钟淀粉取本品0.1g,加氢氧化钠溶液(1→2500)100ml,振摇使溶解,取5ml,加碘试液1滴,不得产生瞬变的蓝色。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5.0% 炽灼残渣取本品0.5g,遗留残渣不得过5.0%。

铁盐取本品1g,缓缓炽灼至炭化,在500~600℃炽灼至灰化,加盐酸3ml,使残渣溶解后移入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ml,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5%)。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四十、砷盐取本品0.5g,加无水碳酸钠0.5g,混匀,加水少量湿润,用小火缓缓炽灼至灰化,放冷,加少量盐酸至残渣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加盐酸5ml,与水23ml使溶解,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三、粘度在20℃时,取本品1%水溶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用旋转粘度计测定(选2号转子。

海藻酸和纤维素

海藻酸和纤维素

海藻酸和纤维素都是重要的生物分子,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生命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海藻酸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海藻和其他海洋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医药价值。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中起着支持和保护细胞的重要作用。

海藻酸是一种聚半乳糖醛酸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由α-葡聚糖和β-葡聚糖组成。

它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免疫系统、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等。

海藻酸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和减肥等作用,因此在医疗保健和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海藻酸可以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胃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便秘等肠道疾病。

此外,海藻酸还具有很强的保湿性能,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保持皮肤光滑细嫩。

因此,海藻酸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护肤品和药物制剂中,具有显著的美容和护肤效果。

海藻酸还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由β-葡聚糖单元组成的线性聚合物。

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如木材、纸浆、水果和蔬菜等,是一种重要的食物纤维。

纤维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和减肥等功能。

研究表明,纤维素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以吸收水分膨胀,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减肥。

此外,纤维素还可以吸附和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如胆固醇、毒素和重金属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坚果等,有助于预防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总的来说,海藻酸和纤维素都是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医学价值。

海藻酸以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保健作用而闻名,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工业中;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健康、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和减肥,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藻酸医用敷料神奇的奥秘,海藻酸纤维在医用敷料上的应用是什么? ...

海藻酸医用敷料神奇的奥秘,海藻酸纤维在医用敷料上的应用是什么? ...

海藻酸医用敷料神奇的奥秘,海藻酸纤维在医用敷料上的应用是什么? ...海藻酸纤维在医用敷料上的应用起源于“湿法疗法”的发明。

1962年英国Winter发现,当处在一种潮湿的环境下,伤口愈合速度比在干燥的情况下快。

潮湿的环境加快了表皮细胞从健康的皮肤像伤口的涌移,从而加快了伤口的愈合速度。

海藻酸(Alginic acid)是另外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单糖醛酸线性聚合而成的多糖,单体为β-1,4-D-甘露糖醛酸(M)和α-1,4-L-古洛糖醛酸(G)。

M和G单元以M-M,G-G或M-G的组合方式通过1,4糖苷键相连成为嵌段共聚物。

这两个单元的存在使得海藻酸具有良好的凝胶阻塞性,即海藻酸医用敷料在与伤口渗出液接触时,使海藻酸纤维吸湿膨化,呈凝胶状附着在伤口表面。

海藻酸高分子结构以海藻酸盐为原料开发的敷料还具有高吸水性、高透氧性、高生物相容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因此,常被加工成纤维、织物、泡沫、胶体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应用于伤口的愈合过程中。

此外,海藻酸的来源广泛,常见的褐藻如海带、马尾藻、泡叶藻、巨藻都是海藻酸的主要来源。

用于提取海藻酸的马尾藻海藻酸医用敷料的制备由于纯的海藻酸纤维比较硬脆,强力较低,影响了纤维的应用。

通过大分子共混改性,可以结合各种高聚物的优点,改善纤维的各种性能。

制备共混纤维的过程中,海藻酸钠的含量一般为70%到95%,其他组分为5%到30%。

目前海藻酸钠与其它高分子材料混合后制备的共混纤维主要有: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海藻酸钠/蛋白质共混纤维、海藻酸钠/甲壳素类共混纤维、海藻酸钠/PVA共混纤维等。

海藻酸医用敷料根据用途的不同,市场上的海藻酸医用敷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表面敷料和伤口填充物。

表面用敷料一般由非织造布工艺制成,伤口填充物既可以把非织造布切割成长条,也可以在梳棉后把纤维加工成毛条,经切割包装而形成最终产品。

模拟人体组织液浸润海藻酸医用敷料功能性海藻酸医用敷料为了提高海藻酸医用敷料的止血效果,研究人员试图把一些中草药、凝血药物、抗菌药物、或其它能增加敷料力学性辅助止血的物质与海藻酸盐复合在一起,制备出各种高效的敷料。

纤维鉴别常用的5种方法

纤维鉴别常用的5种方法

纤维鉴别常用的5种方法导读随着纺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纤维成为纺织品的原料,由此带来了对纺织品用纤维进行鉴别的问题。

常用的纤维鉴别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试剂显色法、染色法、溶解法等。

一、显微镜观察法制作纤维的纵向片子和横截面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向及横向形态,根据形态特征差异来鉴别纤维,见表1。

表1 各种纤维的形态特征纤维种类纵向形态截面形态Tencel纤维光滑较规则圆形或椭圆形,有皮芯层Modal纤维纵向有1~2根沟槽不规则类似腰圆形,较圆滑,有皮芯大豆纤维表面有不规则沟槽和海岛状凹凸呈扁平状哑铃型和腰圆形竹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甲壳素纤维表面有明显沟槽边缘锯齿型,芯层有明显的细小空隙粘胶纤维表面有沟槽锯齿型,有皮芯层棉纤维有天然转曲腰圆形,有中腔蚕丝表面平滑不规则三角形毛纤维表面有鳞片圆形涤纶纤维棒状表面光滑圆形二、燃烧法不同的纤维在燃烧的过程中,火焰、烟雾、气味、残渣等会有所不同,因此根据纤维燃烧时和燃烧后的特征可以区分纤维种类,见表2。

表2 各种纤维燃烧时和燃烧后的特征纤维种类接近火焰火焰中离开火焰燃烧气味残渣形态Tence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Modal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大豆蛋白纤维收缩燃烧不熔融,有黑烟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竹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纸味灰黑色的灰烧甲壳素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灰黑色的灰粘胶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棉纤维不熔不收缩迅速燃烧继续燃烧烧纸味少量灰白色的灰蚕丝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毛纤维收缩逐渐燃烧不易延烧烧毛发味松脆黑灰涤纶纤维收缩熔融先熔后烧,有溶液滴下能延烧特殊芳香味玻璃状黑褐色硬球三、试剂显色法由于各种纤维的结构不一,对碘、碘化钾溶液的着色反应不同,可以通过观察试剂作用后纤维的色泽、膨润情况,来对纤维进行鉴别。

基于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海藻纤维鉴别分析

基于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海藻纤维鉴别分析

基于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的海藻纤维鉴别分析作者:王晓晴等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9期摘要:采用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FTIR-ATR)对新型功能性纤维——海藻纤维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比对了散纤维和无纺布两种外观形态下的海藻纤维红外光谱图,并根据其分子结构深入探讨分析了谱图中各特征峰归属。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纤维形态的海藻纤维化学本质相同;FTIR-ATR技术可以有效鉴别海藻纤维,该分析方法具有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

关键词:海藻纤维;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鉴别分析海藻纤维是以海藻植物(如海带、海草)中分离出的海藻酸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纤维,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性、高透氧性、阻燃性等特殊功能[1],已在纺织领域[2]和医学领域[3]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着强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实力。

但目前国内外对海藻纤维的各方面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其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更是鲜见报道[4],因此与海藻纤维相关的检测标准尚处于空缺状态,这与其快速发展极其不相匹配。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它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纺织品的定性[5-6]。

本文所采用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配有锗晶体的衰减全反射ATR附件和OMNI采样器[7],这种采样器用一个球形的极为坚固的锗晶体作为采样表面,对样品提供点对点接触,实现了对不可破坏的、表面的以及难以处理的微量样品进行直接测定。

已有研究[8-9]表明,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FTIR-ATR)因样品无需前处理,直接放在ATR附件上进行测定,成为一种纺织纤维样品无损鉴定和快速的检测方法。

本文采用该技术对海藻纤维进行分析检测,并通过对谱图进行深入解析,确定相应特征峰,从而建立海藻纤维的傅立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鉴别分析方法,为今后建立海藻纤维相关检测标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1 试验1.1 试验准备试验材料:海藻纤维(散纤维形态,无纺布形态,均为浙江越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中纺院医用海藻酸盐纤维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中纺院医用海藻酸盐纤维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中纺院医用海藻酸盐纤维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作者:暂无来源:《纺织报告》 2012年第9期近日,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医用海藻酸盐纤维的研究及应用开发”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专家听取了中纺院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审核了各项技术资料,认为该项目在原液制备、纺丝过程、纤维后处理及医用产品制备等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开发的海藻酸盐纤维自然卷曲、物理机械性能及医用性能良好。

用海藻酸盐纤维开发的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成胶性、止血性、吸液性和易去除性等,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本项目开发出医用海藻酸盐纤维生产的成套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建成了10吨/年的医用海藻酸盐纤维规模化生产线,并实现连续化生产。

产品附加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可再生海藻资源,将生物医学与纺织科技有机结合,研究成果对推动生物质纤维材料产业化开发及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嵊峰集团开发独特珍珠纤维产品浙江诸暨的嵊峰集团将珍珠纤维应用于内衣、袜子、衬衫等服饰,不仅开辟了针织行业发展的新空间,而且填补了珍珠深加工的国际空白。

这项技术由嵊峰与东华大学合作研究,已取得国家专利。

珍珠纤维是由棉短绒提取,因此不含任何化学性产品之有害物质,加之工艺的独特性,能与人体肌肤紧贴一起,有其他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功能。

同时,纳米珍珠纤维中的超细珍珠微粒与纤维素混丝,具有永久性。

珍珠耐碱不耐酸,碱性洗涤不伤毫发。

所以采用纳米珍珠纤维为原料制作的针织产品在长期的洗涤穿着中,不会造成珍珠微粒的脱落或部分变化,可以说是“洗不掉的珍珠,穿不完的营养”。

根据嵊峰集团委托东华大学和上海南方测试中心的各项功能检测结果表明,珍舒肤纳米珍珠纤维中所含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活性钙等成分,可增强人体内SOD的活性,其远红外线发射率高达81%,可发射人体易于接受的远红外线,改善人体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其他各项物理性能如吸湿、透湿、耐磨、抗起毛球及顶破强力等指标,也均能符合市场的消费标准。

海藻纤维

海藻纤维

海藻酸纤维是采用天然海藻提取物纺丝加工而成。

该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性,而且通过对纤维的功效性加工,赋予了它更优良的阻燃、电磁波屏蔽等性能。

因而作为纱布、敷料等在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适用于制造内衣,运动衣、床单等纺织品。

海藻酸盐对伤口新生有好处。

海藻纤维在医疗和防护纺织品中的应用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21世纪 "绿色服装"、"绿色消费"将主导世界纺织品和服装潮流。

合成纤维主要原料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生产中的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使得合成纤维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各国都在花大力气开发可生物降解,集自然与美观、舒适与健康于一体的天然环保型新纤维品种。

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将进入更深的领域,预计到21世纪末人类从海洋蓝色农牧场中收获的"蓝色食品"将超过陆地"绿色食品"。

在纺织产业以诲洋生物虾、蟹等甲壳为原料的甲壳质和壳聚糖纤维,因其各种优异的性能已在纺织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几年海藻纤维因其各种优异性能在医用领域得到了关注。

1 医用海藻纤维的性能与制备1962年,英国人Winter发现[4],当处在一种潮湿的环境下,伤口的表面愈合比在干燥的情况下要快。

潮湿的环境加快了表皮细胞从健康的皮肤向伤口的涌移,从而加快了伤口的愈合速度,在"湿疗法"的原理指导下以海藻酸纤维为基础的医用敷料、纱布、绷带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 海藻纤维作为医疗用材料的特点1·1·1 高吸收性可以吸收大量的渗出物,致使换绷带的时间间隔延续一段较长时间,减少换绷带的次数,减少护理时间,降低护理费用。

1·1·2 易去除性海藻酸盐纤维与渗出液接触后,大大地膨化而形成了柔软的凝胶。

高M海藻酸盐纤维可以通过用温热的盐水溶液淋洗来去除;高G海藻酸盐绷带在治愈过程中,膨化较小,可以整片的拿掉,这对伤口新生的娇嫩组织有极大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少,人们开始认识到使用可再生的以及对环境没有危害 的资源生产纤维是解决未来需求的最佳手段。海藻酸类纤维的原料来自天然海藻,产品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性等特殊功能,属可再生资源,是一种良好的环境友好材料 [1]。目前,在可用作制备海藻酸纤维的原料中,最常用的是可溶性钠盐粉末,即海藻酸钠。
先用稀酸处理海藻使不溶性海藻酸盐转变成海藻酸,然后加碱加热提取,生成可溶性的 钠盐溶出,过滤后,加钙盐生成海藻酸钙沉淀。该沉淀经酸液处理转变成不溶性海藻酸。脱 水后加碱转变成钠盐,烘干后即为海藻酸钠。将可溶性海藻酸钠溶于水中形成粘稠溶液,然 后通过喷丝孔挤出到含有二价金属阳离子(Mg2+除外)的凝固浴中,形成固态不溶性海藻酸盐 纤维长丝。
燃烧法是鉴别纺织纤维常用的方法之一[4]。当用酒精灯对纤维进行燃烧测试时,靠近火
焰,海藻酸纤维发生轻度熔融并且变软,燃烧过程缓慢,无火焰产生,有白烟,伴随有轻微
烧纸的气味,离开火焰后即停止燃烧。燃烧灰烬呈灰黑色,松脆,可用手指捻碎成粉末。表
1 中为海藻酸纤维及各类常见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及再生纤维的燃烧状态。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定性鉴别化合物及其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红外光 谱图,利用这种原理,根据以上海藻酸纤维的几个特征吸收,将未知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同 已知的海藻酸纤维的光谱进行比较,即可得知此未知纤维是否为海藻酸纤维或者是否含有海 藻酸成分。
2.4 化学溶解法
用 5%氢氧化钠溶液对纤维进行溶解试验时,纤维不溶解;用 10%氢氧化钠溶液对纤维
维名称 海藻酸纤
维 棉纤维 羊毛纤维
涤纶纤维
甲壳素纤 维
大豆纤维
燃烧性 难燃
表 1 部分纤维的燃烧特性
靠近火焰
火焰中
离开火焰


轻度熔融, 燃烧缓慢,卷曲, 停止燃烧
软化
有白烟
易燃 可燃 可燃 易燃
软化,不 立即快速燃烧,不 继续迅速
熔,不缩
熔融
燃烧
熔并卷曲, 卷曲,熔化,燃烧 燃烧缓
软化收缩
慢,有时
成粉末 灰烬很少,细而柔
软灰黑絮状 灰烬多,松脆有光 泽黑色块状,可用
手压碎 灰烬呈黑而硬的 球状,不易捻碎
灰烬黑色能捻碎
松脆黑色硬 块
-2-

2.2 显微镜法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可对纤维的细节进行更精确的测量观察和判断。图 3 为海藻酸钙纤 维的径向扫描电镜图,观察发现,纤维纹路整齐,粗细均匀,表面有沟槽;横截面的扫描电 镜图如图 4,纤维比较细密,近似圆形,几乎看不到孔洞,无明显的皮芯结构。
2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Shaoxing University,Zhejiang Shaoxing(312000) Abstrac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ginate-fibre was introduc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bre under Combustion method, Microscope method, IR and Solvent dissolve method was studied. Provides an accurat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distinguish alginate-fibre from other textile fibre, has a directive function in the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alginate-fibre. Keywords: alginate sodium,alginate-fibre,differentiate 作者简介: 赵媛媛(1982-),女,山东龙口人,青岛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功能纤 维及功能纺织品。
-4-
[5]王其,冯勋伟.大豆纤维鉴别.北京纺织,2004,4,37-39 [6]刘常威,周衡书,李青山.甲壳素纤维鉴别.苏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2,64-66 [7] Griffiths,ct a1.wound dressing[P].美围专利:USP 6458460,2002-10-01. [8] 展义臻,朱平,董朝红,郭肖青. 海藻酸共混纤维的发展现状.染整技术,2006(12):8~11
海藻酸钠
2930
海藻酸纤维
3410
1030
3500
3000

25

00
(
c
m
-
1
2
)
0
0
0
1500
图 5 海藻酸钠与海藻酸纤维红外光谱图
1000
与海藻酸钠相比,海藻酸纤维在2930cm-1处的大分子六元环上C-H的伸缩振动吸收明显 减弱,这是因为海藻酸大分子与Ca2+形成“egg-box”结构,限制了六元环上C-H的伸缩振动, 使得偶极矩变化较小,因而吸收峰较弱。并且,由于大分子六元环上部分的羟基参与配位,
进行溶解试验时,纤维微溶,加热后溶解。
用 5%硫酸对纤维进行溶解试验时,加热和不加热条件下纤维都不溶解;75%硫酸溶液
中纤维溶解,溶液呈黄色。
20%盐酸溶液中纤维不溶;37%盐酸溶液中纤维微溶。
用 N-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对纤维进行溶解试验,加热和不加热条件下纤维都不溶解。
棉纤维、羊毛纤维、甲壳素纤维以及海藻酸纤维的溶解特性见表 2。
N-N 二 甲基甲酰胺
I I I I
I
3. 总结
海藻酸类纤维有高吸湿性、易去除性、高透氧性、凝胶阻塞性、可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 金属离子吸附性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使其在医药、纺织等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常见 的主要是大分子共混改性海藻酸纤维,主要有海藻酸与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的共混纤 维,海藻酸与蛋白质共混纤维,海藻酸与甲壳素共混纤维,海藻酸与聚乙烯醇(PVA)共混纤 维以及海藻酸与再生纤维素共混纤维等[8]。一般海藻酸的百分比为 70%~95%,其它组分为 5%~30%[7]。对于此类共混纤维,可以先用红外光谱法确定纤维的组成,然后根据各个共 混组分的性质,采用化学溶解法确定各组分的含量。
The distinction of alginate-fibre
Zhao Yuanyuan1,Zhu Ping1,2
1 Laboratory of New Fibre Materials and Modern Textile,the Growing Base for State Key Laboratory,Qingdao University,Shandong Qingdao,(266071)
参考文献
[1] 刘海洋.由生物制品开发绿色可生物降解纤维.山东纺织经济,2002(6):32~35 [2] Morris E.R., Rees D.A., Thom D., Chiroptical and stoichiometric evidence of a specitic primary dimerisation process in alginate gelation, Carbohydr. Res., 1978,66,143~144 [3] Francisco Llanes, Domenic H. Ryan, Robert H. Marchessault. Magneticnanos tructured compositesu singal ginatesof different MIG ratio aspoly mericma trix[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00(27):35~40. [4] 邢声远主编.纺织纤维鉴别方法.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1
-5-
表 2 棉纤维、 羊毛纤维、甲壳素纤维、海藻酸纤维、涤纶纤维溶解特性
溶剂 氢氧化 氢氧化钠 硫酸(5%) 硫酸
盐酸
盐酸
纤维
钠(5%) (10%)
(75%) (20%) (37%)
棉纤维
I
I
S
S
I
I
羊毛纤维
I
I
I
I
I
I
甲壳素纤维
I
I
S
S
I
I
海藻酸纤维
S
涤纶纤维
I
I
I
I
I
I
注:I-不溶 S-溶解 SS-微溶
-3-

其它羟基相互缔合,在较高波数形成吸收,与低波数峰重叠,最终使位于3410cm-1处大分子 六元环上O-H的伸缩振动峰变宽。在1030cm-1处为C-O的伸缩振动吸收,海藻酸钠分子中C-O 伸缩振动吸收较弱,而海藻酸纤维中由于钙的交联形成的C-O-Ca-O-CO-基团结构,使得C-O 的伸缩振动吸收增强,在谱图中表现明显。
1本研究内容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773032)。 -1-

鳌合作用,使得海藻酸链间结合得更紧密,协同作用更强,最终导致三维网络结构即凝胶的 形成。而在此三维网络结构中,Ca2+像鸡蛋一样位于蛋盒中,与 G 嵌段形成了“蛋盒”结构如 图 2 所示。
自灭
软化,熔融 熔融,缓慢燃烧, 继续燃
卷缩 火焰黄色,焰边呈 烧,有时
蓝色,焰顶冒黑烟 自灭
不熔,不缩 迅速燃烧不熔融 继续燃烧
易 燃
收缩, 熔融
熔融燃烧
继续 燃烧
燃烧时的 气味
稍有燃纸 气味
燃纸气味
烧毛发臭 味
略带芳香 味或甜味
稍有烧毛 发臭味
烧毛 发臭味
灰烬残留物状态
灰黑色松脆絮状 物,可用手指捻碎
2.鉴别方法
图 2 Ca2+与 G 嵌段形成的“蛋盒”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