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

加盟的费用 主要包括三部分 。 第一 , 首期加盟费 ( 差别较大 , 平均 约为 2 ~ 0万 ) 一 次性支 付 , 当于品牌许 可 的入 门费 , O3 , 相 与酒 店具体经 营 隋况无关 ; 第二 , 年度加盟 费 , 一般与酒 店经营收入 挂 钩, 相当于品牌许 可的提成 费 , 不 同品牌收取 的标准不同 , ( 常
陈 春 产业 国际竞 争力综 合评价 的基本层 次概 根 括 为 电子信 息产业 国际竞争 力评 价指标
戴 层次结构模型。 震 2 .综合评价模 型及综合评价值 的确 敏 定。 综合评价值选择加权求和多指标综 合 评价模型求得 , 即把各评价指标的权 重值
见, 运用层次 分析法 ( H )将 电子信 息 A P ,
新加 坡 、 中国、 台湾地区、 国、 德 英国和法国
信息产业的研究
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 的确定 。 依 据 波特 的产 业 国际竞争力 国家钻 石模 型 理论 , 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因素概 括为 将 生产要素状况 、国内电子信息产 品需求 、 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及辅助产业 的状况 、 电 子信息产业企业 的战略 、结构 与竞 争 、 机
和分值 , 分别代人数学模 型 E ∑Q i E = i ( P
为电子信 息产业产业 国际竞 争力综 合评 估结果值 , ; Q 为第 i 个评 价指 标的权重, i P 为第 i 个评 价指标的分值 , n为评价指标 的数 目) 最终得 出某 国家 电子信 息产业 , 国际竞争力的总评价值 。
立起 了 自己的酒店管理 系统 , 并成立酒店管理学 院培养人 才。 该
间发展 了 10 0 0家连锁店 , 随后 又用 1 O年发展到现在 的 2 0 10家
首先从产业的生产要素 中的生产管理 、 高 新技 术 、 产业信息 等指标 的竞争力评价值

我国电子及通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我国电子及通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b h mb l c fid s h i. rsn, u o ytei a n eo ut can Atpee t o rcmmu ia o s n f tr ge trr e rman d tefl wigl e i eh oo c . a n r y nct n i ma u c i nepi s e ie l n v lntc lg a au n s h oo e n i1
际竞 争力进 行 评 价 。研 究 结论认 为 :虽然 中国 电信设 备 和技 术领 域 中 已经 出现 具 有较 强 的 国 际竞 争 力 的龙 头企 业 .但 产 业链 发展 不均衡 将 制 约行 业 的整 体发 展 。 目前我 国通讯 制 造企 业在 技 术 方
面 仍 然 处 于 跟 随 地 位 。 由 于 中 国 整 体 劳 动 力 成 本 的 不 断 上 升 , 以及 在 通 讯 基 础 专 利 技 术 占有 较 少 的 情 况 难 以 在 短 时期 内 改 变 ,使 得 中 国 通 讯 产 业 的 国 际 竞 争优 势 面 临挑 战 。 关 键 词 :装 备 制 造 业 ; 国 际 竞 争 力 ; 电子 及 通 讯 产 业
El c r is an Te e omm un c a i ns Eq pme t e t on c d l c i i to ui n
Q NL I 略
J a H N a 2 A G Qa - n un ,Z A G N n ,Y N i l n
(. stt f —b s eso UI 1 ntueo E ui s f BE,Beig 00 9 I i n in 10 2 ,Chn ;2S c o f noma o c n lg j ia .h o l ifr t nTeh oo y& Maa e n f BE,Beig o i n g me to UI in j 10 2 0 0 9,Chn ;3C iaaa e f c ieysine eh oo ,B rn 10 4 ,Chn ) ia .hn cd myo ma hn r e c&tc n lg c y e ig 0 0 4 ia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摘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迅速。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SWOT分析,揭示了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包括市场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等,而劣势主要体现在中低端产品占比较高、自主知识产权不足等方面。

机会则体现在政策扶持、智能制造等方面,而挑战包括外部竞争激烈、自主创新不足等。

文章总结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劣势与挑战的对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挑战、整体分析、总结、解决、展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之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创新、科技进步的政策。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而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需要面对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竞争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SWOT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产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领域。

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转型,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位,成为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国。

在未来的15年,我们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本文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努力实现由信息产业大国向信息产业强国的转变,提供良好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趋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2-0199-01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己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经济、军事乃至政治竞争的焦点,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

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未来前景(一)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日益集中化。

众所周知,电子信息产业有着广泛性和国际性,也具备全球经销和全球生产性,产业的梯度性非常明显。

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资金和技术的优势,打压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大量销往发展中国家。

另外,产业区域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寻求合作不断增强,各国政府都力争电子高科技这个制高点,在财政上大力给予支持,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和外交斗争中给予保护。

(二)竞争核心变成了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而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跨国公司在电子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的主导作用,特别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

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出现了大型的跨国公司。

(四)各种技术相互渗透,产品、产业的区别逐渐模糊。

电子技术与各种行业技术相互融合,例如汽车、交通、纺织品、建筑、冶金、能源等技术,另外,涉及的产品门类更广阔,比如电信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1.引言1.1 概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不断壮大和壮丽。

本文旨在系统地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要点进行介绍,指引读者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描述整篇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正文部分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全球竞争力;结论部分包括总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竞争力、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最终结论。

同时,也可以在文章结构部分提醒读者在阅读正文部分时,重点关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位置和挑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文章目的部分内容如下: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行业的特点、优势和挑战,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也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行业发展方向,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1.4 总结总的来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从硬件制造到软件研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然而,也要看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仍面临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研发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的基础上结合 产业 和 区域 特征 , 分清产业 竞 争力
的来 源 与结 果 , 理 清 产 业 竞 争 力 的影 响 因素 , 对 于
提升 中国区域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具 有重要的理
论 和实 践意 义 。
基金项 目: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 目《 基 于信息化 视角的 陕西 “ 四化” 同步发展机 制 、 实现路径 及政策 优化路径 研
力研 究 的 文 献 逐 渐 增 多 , 但 主要 着 重 于 对 中 国 电
2 O 世纪 9 0年代 , 世界经济 论坛发 表 的《 全球 竞 争力 报 告 》 和洛 桑 国 际 管理 发 展 学 院 出版 的《 世 界竞 争 力 年 鉴 》 引起 了世 界 各 国 的 高 度 重 视 , 许 多
本 文在 借 鉴 相关 研 究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结合 区域 电子信 息产 业 的特 点 , 从创新 水平 、 生 产水 平及 市场 化 水平 3 个 方面 , 共选取 1 3个 指 标 , 构 建 了区域 电 子 信息 产业 竞争 力评价 指标 体 系 ( 见表 1 ) 。
第2 9卷第 3期
Vo 1 . 2 9 No . 3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t a t i s t i c s 8 L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u m
2 0 1 4年 3月
Ma r ., 2 0 1 4
【 统计 应 用研 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二、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 系构建
( 一) 评 价指标 的选取
域。在信息论 中, 熵是对不确定性 的一种度量 , 信息 量越 大 , 不确 定性 就越 小 , 熵 也越 小 ; 反之 , 不 确 定性

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要素研究

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要素研究

能够迅速形成环渤海产业集 群的动力之一来 自于美 国、 日本 和韩国的跨 国公 司。许多 大型 的跨 国公 司 出于 提升 自身核心竞争力 的考虑 , 将一 些产业链 中非核心 的 环节 , 寻找外包商从事生产和制造 , 由于东北天津一带劳 动力成本便宜 , 区位 独特 , 基础 设施完 善 ,缶 高校和科 I近 I
【 关键词 ] 电子信息产业 ; 资源; 国际竞争力
[ 中图分 类号 ]F 9 4
引 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2—2 8 (00 0 02 0 8 0 2 1 )7— 0 8— 3
自身的实力 , 步形成 了以“ 核 ” 结构 的生产 模式 , 逐 单 为


电子信息产业 已成 为我 国新 兴 的重要产 业 , 逐步形
力 成 本 优 势 在 一 定 时 期 内将 会 长 期 存 在 , 为 我 国 电 子 这
产业集群 中“ 单核 ” 的核心是跨国公 司。
( 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模式 三)
成了长三角地区 、 环渤 海地 区和珠 三角地 区 的区域产业 集群模式 。
( ) 三 角 产 业 集群 模 式 一 长
从2 0世纪 8 代末 以来 , 0年 利用沿 海开 放 的优惠政 策, 珠三角一带 由于 自然气候条件好 , 通和基础设施 环 交 境 比较完善 , 靠近香港 和澳 门地 区, 拥有 土地和廉价劳 动 力成本 比较优势 , 以及香港 自由港的 区位 优势 , 使得 台湾 很多电子信息生 产厂商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转移 。台 商通过成功的产业转移 , 节约 了开资和成本 , 在东莞一带 进行生产制造 , 产 品依靠 香港 出 口, 事“ 将 从 三来 一补 ” 加工贸易 , 形成 了典 型的卫 星平 台式产业集群结构 。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
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公布日期】2004.08.13
•【文号】国统字[2004]84号
•【施行日期】2004.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的
通报
(国统字[2004]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
经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终审,并公示通过,本届成果奖共评选出获奖课题论文类成果9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4项。

获奖专著5部,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

获奖信息技术应用类项目22项,其中,软件类成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论文类成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获奖优秀博士论文类11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9篇。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通报。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
二○○四年八月十三日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 2007年09月30日16:52 新浪财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组组长安筱鹏2005年9月9日厦门一、课题研究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以高于国民经济3倍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565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销售收入为2.6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大国。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占全国的出口的1/3左右,约占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15%。

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但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着产业高速增长与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并存、产业规模扩大与效益低下并存、外资大量进入与本土大企业缺失并存,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

加入WTO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围绕着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增多。

近年来,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已出现了关于彩电、集成电路、DVD、光纤、光盘等产品的贸易争端,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贸易争端。

积极应对可能产生的各种贸易争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政府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已成为政府及时、有效应对贸易争端的重要途径,开展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是产业损害预警工作的前置和延伸,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促进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本课题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体是国内生产制造电子信息产品企业(包括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国有及民营企业),主要研究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视听、电子元器件等四个电子信息子行业。

对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是采用波士顿矩阵法来分析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视听、电子元器件等四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构建产业竞争力模型分析评价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视听、电子元器件等四个行业的内部竞争力差异;三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视听、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本土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差距。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课题首先采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了我国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视听、电子元器件等四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如下:计算机产业:中国计算机产业在明星产品区,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的计算机类产品处在明星产品区内,产品出口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大,出口势头强劲。

美国、日本、新加坡的计算机类产品处于金牛产品区内,产品在全球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增长乏力。

英国、法国、加拿大、南非、墨西哥和以色列的计算机类产品处于瘦狗区,产业竞争力比较弱。

德国、瑞典和韩国的计算机类产品处于儿童区,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所占份额较小,但增长较快。

由此可见,中国的计算机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产品出口竞争力很强。

但同时,我国也正受到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德国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挑战。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计算机类产品出口波士顿矩阵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刚从儿童区进入明星区,出口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韩国、德国和法国的通信产品处在明星产品区内,美国、日本、英国的通信产品处于金牛产品区内,瑞典、加拿大、南非、墨西哥、马来西亚和以色列的通信产品处于瘦狗区,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通信产品处于儿童区。

由此可见,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产品出口竞争力很强。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虽然我国通信产品目前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出口增长速度较高,但从儿童区过渡来的痕迹仍较为明显,从儿童区进入明星区的时间也不长(1999年的中国通信产品尚处于儿童区),通信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上升空间很大。

在这一阶段,韩国、德国、法国、台湾地区、日本、瑞典等国家或地区将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展开激烈竞争。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通信产品出口波士顿矩阵视听产业:中国视听产业在明星产品区,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

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和墨西哥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处在明星产品区内,日本和马来西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处于金牛产品区内,英国、法国、美国、新加坡、以色列、瑞典和台湾地区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处于瘦狗区,南非、加拿大、德国、韩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处于儿童区。

总体看来,中国的视听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产品出口竞争力很强。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消费类电子产品出口波士顿矩阵元器件产业:中国元器件产业处在儿童区,出口竞争力较弱。

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的元器件产品处在明星区内,日本和美国的元器件产品处于金牛产品区内,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墨西哥和以色列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处于瘦狗区,中国和南非的元器件产品处于儿童区。

由此可见,中国的元器件产业处于起步期,产品出口竞争力还很弱,但极具增长潜力。

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将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展开激烈竞争。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元器件产品出口波士顿矩阵小结:从波士顿矩阵法分析来看,我国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制业、视听产业等都处于明星区,产品出口在全球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仍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

但是应当看到,这一评价是把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反映出计算机、通信设备制业、视听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整体上是以外资为主,所以我国计算机、通信设备制业、视听产业较强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的贡献。

我国的元器件产业处在儿童区,尽管这几年增长较快,但在全球的所占的份额十分有好,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整机产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业、视听)竞争力较强,而元器件产业竞争力较弱的格局也客观上反映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加工组装阶段的现实。

(二)电子信息产业内部跨行业竞争力评价及分析课题组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包括:1、资源转换能力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销售利润率指数、增加值率指数、国内市场规模占有率指数),2、国际贸易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指数),3、发展潜力指数(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指数、产业关键技术水平指数、新产品指数)4、产业发展环境指数(投资环境、产业集群、贸易环境),构建了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特尔菲法和评判矩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经过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在资源转换能力方面,4个产业的资源转换能力强弱依次为通信(0.922)、计算机(0.73)、视听(0.50)、元器件(0.45);在国际贸易方面,按国际贸易竞争力强弱排序依次为视听(0.35)、计算机(0.27)、通信(0.17)和元器产业(-0.26),其中元器件国际贸易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其他3个产业;在产业发展潜力方面,4个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差不大,发展潜力大小依次为视听(0.61)、通信(0.60)、计算机(0.48)和元器件产业(0.47);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4个产业的发展环境差别不大,按发展环境好差排序依次为计算机(0.84)、视听(0.79)、元器件(0.78)、通信(0.77)。

总体来看4个产业竞争力大小排序依次为:通信(0.58)、计算机(0.54)、视听(0.53)、元器件(0.30)。

其中,通信、计算机、视听3个产业竞争力比较接近,但元器件产业竞争力远远低于其他3个产业。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之上,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跨国公司,但从主要行业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来看,与跨国公司仍有较大的差距。

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企业的规模远低于国外跨国公司,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和研发投入方面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

在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6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但没有1家中国企业。

在营业收入方面,2005年我国电子百强企业2004年营业收入总和为985.7亿美元,略高于IBM公司同年水平(963亿美元),是2005年世界500强中的前10家电子百强企业营业收入(7196.2亿美元)的1/7。

2005年电子百强前10家企业营业收入仅占世界500强电子前10家企业的6.8%。

2005年我国百强企业中排首位的海尔集团,2004年营业收入122.8亿美元,仅为IBM公司同期的1/8。

在营业利润率方面,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前10位的营业利润率,除深圳华为和中兴通讯外,都不到5%,且其中有4家企业的利润率在2%以下,而微软、英特尔、三星电子、诺基亚、戴尔2004年的利润率分别为28.0%、21.9%、18.8%、14.7%和8.8%。

在研发投入方面,2005年我国电子百强企业在2004年研发投入总计37.6亿美元,而同期IBM、英特尔、三星、微软、诺基亚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超过50亿美元。

在计算机领域,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销售收入差距较大,销售利润率差距较小。

选取世界500强的惠普、戴尔,以及中国2005年电子百强排名最前的计算机企业联想、方正进行对比分析。

在营业收入方面,联想2004年销售收入50.7亿美元,分别相当于惠普和戴尔的1/16和1/10。

在销售利润率方面,国内企业基本与跨国公司相当。

在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销售收入差距较大,销售利润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基本相当。

选取华为、中兴与诺基亚、摩托罗拉进行对比。

在销售收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华为2004年销售收入38.1亿美元,分别相当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1/10和1/8。

在销售利润率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间的差距较小,华为公司2004年销售利润率高达15.9%,超过了两家跨国公司,中兴公司2004年销售利润率也超过了摩托罗拉公司1.4个百分点。

在研发投入方面,4家中外企业研发占销售收入比例基本相当,特别是国内华为公司的研发投入高达12.6%,仅落后诺基亚公司0.1个百分点,超出摩托罗拉公司近3个百分点。

在视听产业领域,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销售收入和研发经费差距很大,但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差距较小。

选取国内的海尔、TCL、上广电与松下、索尼2家跨国公司进行对比。

在销售收入方面,内资企业与松下、索尼相比差距很大,国内最大的视听企业海尔2005年销售收入仅占松下的15.6%。

在研发投入方面,国内视听类企业中的海尔、TCL、上广电的研发经费远远落后于松下、索尼,而在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方面差距比较小,我国视听类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强。

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中国企业的销售收入远远低于跨国公司。

在制造企业方面,2005年我国十大半导体企业2004年的销售收入总和为20.9亿美元,尚不足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INTEL2004年销售收入的1/14,占2004年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销售收入的总和(1093.8亿美元)的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