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多边形(讲义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2024年中考数学考点(全国通用)(解析版)

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2024年中考数学考点(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高分指南】数学(选择+填空)【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考点总复习】(全国通用)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一、三角形有关概念及性质1.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①一般三角形:三边都不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2.三角形的边的关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特别地,当有一个内角是90° 时,其余的两个内角互余.(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3)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的中线(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5.三角形的高(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上,还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它区别于一个角的平分线在于它是线段,而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点也是这个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7.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一个三角形有3条中位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3)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多边形1.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外角和为360°.2.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内角都相等,各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在多边形中,连接互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考点1】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与计算【例1】(2024·山东模拟)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两两相交拼成如下图形,则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三条线段没有首尾顺次相接,不合题意B.三条线段没有首尾顺次相接,不合题意C.三条线段没有首尾顺次相接,不合题意D.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是三角形,符合题意【例2】(2024·山东模拟)下列图形中具备稳定性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解:A、图形不具备稳定性,不符合题意;B、图形具备稳定性,符合题意;C、图形不具备稳定性,不符合题意;D、图形不具备稳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解题的关键.【例3】(2023·湖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3,4B. 2,2,7C. 4,5,7D. 3,3,6【答案】C【解析】解:∵1+3=4,∴1,3,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2+2<7,∴2,2,7不能组成三角形,故B不符合题意;∵4+5>7,∴4,5,7能组成三角形,故C符合题意;∵3+3=6,∴3,3,6不能组成三角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别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4】(2023·天津)如图,在△ABC中,AB=AC,AD,CE是△ABC的两条中线,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A. BCB. CEC. ADD. AC【答案】B【分析】连接PC,由已知可得AD垂直平分BC,所以PB=PC,从而BP+EP=PC+PE,显然E,P,C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解析】解:如图,连接PC,∵AB=AC,BD=CD,∴AD⊥BC,∴PB=PC,∴PB+PE=PC+PE,∵PE+PC≥CE,∴当P、C、E三点共线时,PB+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CE,故选B.【例5】(2024·四川模拟)如图,△ABC≌△ADE,∠BAC=40°,∠E=115°,则∠B的度数是( )A. 40°B. 30°C. 45°D. 25°【答案】D【分析】【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115°,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析】解:∵△ABC≌△ADE,∠E=115°,∴∠C=∠E=115°,∵∠BAC=40°,∴∠B=180°−∠C−∠BAC=25°.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应用(1)在实际应用中,只需检验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可说明能组成三角形.(2)在实际应用中,已知两边,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3)所有通过周长相加减求三角形的边,求出两个答案的,要注意检查每个答案能否组成三角形.1.(2023·湖南)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1cm,2cm,3cmB. 3cm,8cm,5cmC. 4cm,5cm,10cmD. 4cm,5cm,6cm【答案】D【解析】解:A、∵1+2=3,∴长度为1cm,2cm,3cm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3+5=8,∴长度为3cm,8cm,5cm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4+5<10,∴长度为4cm,5cm,10cm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4+5>6,∴长度为4cm,5cm,6cm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2024·全国模拟)已知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且a,b满足√ 2a−3b+5+(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8B. 6或8C. 7D. 7或8【答案】D【解析】解:∵√ 2a−3b+5+(2a+3b−13)2=0,∴{2a−3b+5=02a+3b−13=0,解得:{a=2b=3,当b 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3,周长为7;当a 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3,3,则周长为8,∴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8,故选:D .首先根据√ 2a −3b +5+(2a +3b −13)2=0,并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得a 、b 的值,然后求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关键是根据2,3分别作为腰,由三边关系定理,分类讨论.3.(2024·河北模拟)设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10,则其周长为( )A. 15B. 20C. 25D. 20或25【答案】C【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和10,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解析】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5时,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10时,5+10>10,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0+10+5=25.故选C .【考点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例1】(2023·四川)如图,在△ABC 中,∠CAD =90°,AD =3,AC =4,BD =DE =EC ,点F 是AB 边的中点,则DF =( )A. 54B. 52C. 2D. 1【答案】A【解析】解:∵∠CAD =90°,AD =3,AC =4,∴DC =√ AD 2+AC 2=√ 32+42=5,∵DE =EC ,DE +EC =DC =5,∴DE =EC =AE =52,∵BD =DE ,点F 是AB 边的中点,∴DF =12AE =54.故选:A .先在直角△CA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C=5,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E=52,最后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DF=12AE=54.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准确识图并且熟记相关定理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2】(2024·陕西模拟)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5,AC=4.若△ACD的周长为10,则△ABD的周长为( )A. 8B. 9C. 10D. 1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解题关键是求出AD+DC的长.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先求得AD+DC=6,然后求出△ABD的周长为AB+AD+DC,进而即可得到答案.【解析】解:△ACD的周长=AD+DC+AC=AD+DC+4=10,∴AD+DC=6,∵AD是ΔABC的中线,∴BD=DC,∴△ABD的周长=AB+AD+BD=AB+AD+DC=5+6=11.故选:D.【例3】(2024·河南模拟)如图,CD⊥AB于点D,已知∠ABC是钝角,则( )A. 线段C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B. 线段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线C. 线段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D. 线段A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判断即可.【解析】解:A.线段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高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 .线段CD 是△ABC 的AB 边上的高线,本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 .线段AD 不是△ABC 的边上高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 .线段AD 不是△ABC 的边上高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4】(2024·全国模拟)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 =AC ,∠CAD =20∘,则∠ACE 的度数是( )A. 20∘B. 35∘C. 40∘D. 70∘【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CB =70°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 =2∠CAD =40°,∠B =∠ACB =12(180°−∠CAB)=70°.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ACE =12∠ACB =35°.【解析】解:∵AD 是△ABC 的中线,AB =AC ,∠CAD =20°,∴∠CAB =2∠CAD =40°,∠B =∠ACB =12(180°−∠CAB)=70°.∵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CE =12∠ACB =35°.故选B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CAD ∠BAC EC=½BC∠AFC=90°1.(2024·河南模拟)若线段AM,AN分别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和中线,则( )A. AM>ANB. AM≥C. AM<AND. AM≤AN 【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垂线段问题,关键是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解析】解:因为线段AM,AN分别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和中线,所以AM≤AN,故选:D.2.(2024·河北模拟)如图,将△ABC折叠,使点C落在BC边上C′处,展开后得到折痕l,则l是△ABC的( )A. 高B. 中线C. 中位线D. 角平分线【答案】A【解析】解:∵将△ABC折叠,使点C落在BC边上C′处,展开后得到折痕l,∴l⊥BC,即l是△ABC的高,故选:A.根据折叠性质可知,l⊥BC,由三角形高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本题考查折叠性质及三角形高的定义,熟记相关性质及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024·广东模拟)如图,△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AC=9cm,BC=3cm,那么△AC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A. 3cmB. 6cmC. 12cm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解:∵CD是AB边上的中线,∴AD=DB,∴△ACD的周长−△BCD的周长=(AC+CD+AD)−(BC+CD+BD)=AC−BC=9−3=6(cm),故选:B.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得到AD=DB,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4.(2024·福建模拟)如图所示,AD,AE分别为△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且∠B=76°,∠C=36°,则∠DAE 的度数为( )A. 20°B. 18°C. 38°D. 40°【答案】A【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高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AE的度数是解题关键.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BAD=14°,∠BAE=34°,进而得出∠DAE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解析】解:∵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BAC=180°−∠B−∠C=68°,∠BAD=90°−76°=14°,∴∠BAE=12∠BAC=12×68°=34°,∴∠DAE=34°−14°=20°.故选A.【考点3】三角形的内心、外心【例1】(2024·河南模拟)如图,将△ABC折叠,使AC边落在AB边上,展开后得到折痕AD,再将△ABC折叠,使BC边落在AB边上,展开后得到折痕BE,若AD与BE的交点为O,则点O是( )A. △ABC的外心B. △ABC的内心C. △ABC的重心D. △ABC的中心【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得:∠BAD=∠CAD,∠ABE=∠CBE,∴O为角平分线的交点,则点O是△ABC的内心.故选:B.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点O为角平分线的交点,可得结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O为角平分线的交点.【例2】(2024·全国模拟)如图,在△ABC中,点D和E分别是边AB和AC的中点,连接DE,DC与BE交于点O,若△DOE的面积为1,则△ABC的面积为( )A. 6B. 9C. 12D. 13.5【答案】C【解析】解:∵点D和E分别是边AB和AC的中点,∴O点为△ABC的重心,∴OB=2OE,∴S△BOD=2S△DOE=2×1=2,∴S△BDE=3,∵AD=BD,∴S△ABE=2S△BDE=6,∵AE=CE,∴S△ABC=2S△ABE=2×6=12.故选C.利用O点为△ABC的重心得到OB=2OE,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BOD=2S△DOE=2,再利用AD=BD得到S△ABE=2S△BDE=6,然后利用AE=CE得到S△ABC=2S△ABE=12.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由△的三线组成的几个“心”:△三边中线交点—→重心—→性质:△的重心到一中线中点的距离=重心到这条中线定点距离的一半;△三条角平分线交点—→内心—→性质:△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垂线段)相等;△三边中垂线交点—→外心—→性质:△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连接)相等;1.(2024·河北模拟)如图,在4×4的正方形格纸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BC边与网格线交于点D,AC边过格点E,连接AD,BE相交于点O,则点O为△ABC的( )A. 重心B. 外心C. 内心D. 以上结果均不对【答案】A【解析】解:由图可知,点D、E是BC、AC的中点,∴AD、BE是△ABC的中线,∴点O是△ABC的重心,故选:A.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进行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熟练掌握三角形重心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024·山东模拟)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小明的作法如图2所示,则他作出的两条线的交点O是△ABC的( )A. 中心B. 内心C. 外心D. 重心【答案】C【解析】解:按如图作图痕迹可知,AD为∠BAC的角平分线,∵AB=AC,∴AD也是BC边的中线、高线,即BC边的垂直平分线,∵另一痕迹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点O为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点O为外心,故选: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可得,AD是垂直平分线,由另一痕迹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得点O为外心.本题考查了外心的判断,由痕迹判断尺规作图是解题关键.3.(2024·安徽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等边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②三角形的重心到一边的距离等于这边上中线长的三分之一;③三角形的重心到一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上中线长的三分之一;④三角形的重心到一边的距离等于这边上高的三分之一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解:①等边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既是它的垂心,也是重心,故正确;③三角形的重心到一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上中线长的三分之一,故正确;如图,O为重心,过点O和点A分别作BC的垂线,垂足为E,F,则OE//AF,则△ODE∽△ADF,∴ODAD =OEAF=13,即三角形的重心到一边的距离等于这边上高的三分之一,故②错误,④正确;故选:A.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分别判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断相应推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是解题的关键.【考点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例1】(2023·云南)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A,B,C三点不共线.设AC,BC的中点分别为M,N.若MN=3米,则AB=( )A. 4米B. 6米C. 8米D. 10米【答案】B【解析】解:∵点M,N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AB=2MN=6(m),故选: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例2】(2023·四川)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E为边BC的中点,连结OE.若AC=6,BD=8,则OE=( )A. 2B. 52C. 3D. 4【答案】B【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OC=12AC,OB=12BD,AC⊥BD,∵AC=6,BD=8,∴OC=3,OB=4,∴CB=√ OB2+OC2=5,∵E为边BC的中点,∴OE=12BC=52.故选:B.由菱形的性质得到OC=12AC=3,OB=12BD=4,AC⊥BD,由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即可求出OE的长.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勾股定理,关键是由菱形的性质求出OC,OB的长,由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即可求出OE的长.【例3】(2023·辽宁)如图,AC,BC为⊙O的两条弦,D、G分别为AC,BC的中点,⊙O的半径为2.若∠C=45°,则DG的长为( )A. 2B. √ 3C. 32D. √ 2【答案】D【解析】解:如图,连接AO、BO、AB,∵∠C=45°,∴∠AOB=2∠C=90°,∵⊙O的半径为2,∴AO=BO=2,∴AB=2√ 2,∵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12AB=√ 2.故选:D.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OB=2∠ACB=90°,则可判断△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2√ 2,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DE=√ 2.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关键是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2023·四川)如图,在Rt△ABC中,AB=6cm,BC=8cm,D、E分别为AC、BC中点,连接AE、BD相交于点F,点G在CD上,且DG:GC=1:2,则四边形DFEG的面积为( )A. 2cm2B. 4cm2C. 6cm2D. 8cm2【答案】B【解析】解:连接DE,如图:∵D、E分别为AC、BC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12AB=3cm,DE//AB,∴△DEF∽△BAF,∴S△DEF S△ABF =(DEAB)2=14,EFAF=DEAB=12,∴S△BEF S△ABF =EFAF=12,∴S△ABF=23S△ABE=23×12AB⋅BE=23×12×6×12×8=8(cm2),∴S△DEF=14S△ABF=2(cm2),∵S△DEC=12DE⋅CE=12×3×4=6(cm2),DG:GC=1:2,∴S△DEG=13S△DEC=2(cm2),∴S四边形DFGE=S△DEF+S△DEG=4(cm2),∴四边形DFEG 的面积为4cm 2, 故选:B .连接DE ,由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可得DE =12AB =3cm ,DE//AB ,即得△DEF ∽△BAF ,故S△DEF S △ABF=(DE AB)2=14,EF AF=DE AB=12,可得S △ABF =23S △ABE =23×12AB ⋅BE =8(cm 2),故S △DEF =14S △ABF =2(cm 2),又S △DEC =12DE ⋅CE =6(cm 2),DG :GC =1:2,可得S △DEG =13S △DEC =2(cm 2),从而S 四边形DFGE =S △DEF +S △DEG =4(cm 2),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2.(2023·内蒙古)如图,⊙O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OD ⊥AB ,OE ⊥BC ,OF ⊥AC.垂足分别为D ,E ,F ,连接DE ,EF ,FD.若DE +DF =6.5,△ABC 的周长为21,则EF 的长为( ) A. 8 B. 4 C. 3.5 D. 3 【答案】B【解析】解:∵OD ⊥AB ,OE ⊥BC ,OF ⊥AC , ∴AD =BD ,AF =CF ,BE =CE , ∴DE ,DF ,EF 是△ABC 的中位线, ∴DE =12AC,DF =12BC,EF =12AB ,∴DE +DF +EF =12(AB +BC +AC)=12×21=10.5, ∵DE +DF =6.5, ∴EF =10.5−6.5=4, 故选:B .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D =BD ,AF =CF ,BE =CE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DE +DF +EF =12(AB +BC +AC)=12×21=10.5,于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垂径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考点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例1】(2023·湖南)七边形的内角和为( ) A. 540°B. 720°C. 900°D. 1 08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解: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7−2)×180°=900°.故选C.【例2】(2023·甘肃)如图1是我国古建筑墙上采用的八角形空窗,其轮廓是一个正八边形,窗外之境如同镶嵌于一个画框之中,如图2是八角形空窗的示意图,它的一个外角∠1=( )A. 45°B. 60°C. 110°D. 135°【答案】A【解析】解:∵正八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每一个外角为360°÷8=45°.故选:A.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直接可求出结论.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定理,掌握外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3】(2023·北京)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 360∘B. 540∘C. 720∘D. 900∘【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的有关知识,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先求出这个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析】解:由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知,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知内角和为180∘×(6−2)=720∘.故选C.(1)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多边形的外角和:360°.1.(2023·湖北)五边形的外角和为( )A. 180°B. 360°C. 540°D. 72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比较简单,只要识记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多边形外角和都等于360°,则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解析】解:∵多边形外角和=360°,∴四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选:B.2.(2023·广东)如图,直线AB//CD,∠EFA=30°,∠FGH=90°,∠HMN=30°,∠CNP=50°,则∠GHM的大小是.【答案】40°【解析】如图,延长PM、EG K,PM延长线交AB于点L.∵AB//CD,∴∠ALM=∠LND=∠CNP=50°,∴∠MKG=∠BFG+∠ALM=80°.∵∠HMN=30°,∴∠HMK=150°∵∠FGH=90°,∴∠KGH=90°,∴∠GHM=360°−∠HMK−∠MKG−∠KGH=360°−150°−80°−90°=40°.3.(2023·江苏)如图,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l1//l2,若∠1=20°,则∠2=_____°.【答案】5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利用内错角相等建立等量关系.连接AC,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等式∠2+∠ACB=∠1+∠CAE,据此可得∠2的度数.【解析】解:如图所示,连接AC,∵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BAE=108°,∠ACB=∠CAB=36°,∴∠CAE=108°−36°=72°,∵l1//l2,∴∠2+∠ACB=∠1+∠CAE,即∠2+36°=20°+72°,解得∠2=56°,故答案为56.4.(2023·山东)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答案】五【分析】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边数即可.【解析】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540°,解得n=5,故答案为五.。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多边形之一,由三个连在一起的线段组成。

而中位线则是三角形内的一条特殊线段,它连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中点。

一、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中位线是三角形的一条线段,连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和中点。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连接顶点A和线段BC的中点D所形成的线段AD 就是这个三角形ABC的中位线。

中位线有一些重要的性质:1. 中位线的另一端也是三角形的中点。

即线段AD的另一端点是线段BC的中点。

2. 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即中位线AD、BE和CF的交点G就是三角形ABC的重心。

3. 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中位线的2/3。

即AG:GD = BG:GE = CG:GF = 2:1。

二、中位线的应用由于中位线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所以它在几何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应用。

1. 三角形的重心重心是指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的交点,常用G表示。

重心具有以下性质:(1)重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即AG = BG = CG。

(2)重心将三角形划分成六个小三角形,且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

(3)重心是三角形内部离每条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

2. 中位线的长度关系对于任意三角形ABC,由中位线的定义可知,线段AD、BE和CF 都是三角形ABC内部的线段,而且它们的终点都是对边的中点。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可知,AD = BC/2,BE = AC/2,CF = AB/2。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等边三角形,由于AB = BC = AC,所以中位线的长度都相等。

(2)对于等腰三角形,由于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所以中位线的长度也相等。

(3)对于一般的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各中位线的长度不相等。

三、中位线的构造方法根据中位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构造中位线的方法:1. 根据已知边长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边长,可以通过求线段中点的方法来构造中位线。

例如,对于已知边长为a、b、c的三角形ABC,可以先求出BC、AC和AB的中点D、E和F,再连接AD、BE和CF,即可得到中位线。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讲义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讲义

第02讲_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图谱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精讲一.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DE ∥BC , 12DE BC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边的中点,则线段DE 是△ABC 的中位线.求证:DE ∥BC , 12DE BC =证明过程:延长DE 到F ,使EF = DE ,连接 FC 、DC 、AF 1)证明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2)证明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DE// BC 且DE=EF=12BC 2.任意两点的中点坐标公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意两点()11A x y , ,()22B x y ,,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为121222x xy y ++⎛⎫ ⎪⎝⎭,.ABCD EABCDEF出现两个中点,无三角形→构造三角形如图,四边形ABCD 中,点E 、F 、G 、H分别为四边中点连接对角线AC 、BD ,则HG 为△ADC的中位线,HG ∥AC 且HG =12AC 。

最后可证四边形HEFG 为平行四边形三.易错点(1)注意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分 (2)中位线的辅助线构造三点剖析一.考点:1.中位线定理.二.重难点: 构造中位线,解决相关的角度线段问题.三.易错点:中线与中位线的区别.中位线定理例题1、 如图,▱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是BC 的中点.若OE=3cm ,则AB 的长为( )A.3 cmB.6 cmC.9 cmD.12 cm【答案】 B【解析】 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OC ;又∵点E 是BC 的中点, ∴BE=CE ,∴AB=2OE=2×3=6(cm ) 故选:B .例题2、 如图,在Rt △ABC 中,△A=30°,BC=1,点D ,E 分别是直角边BC ,AC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A.1B.2C.D.1+【答案】 A【解析】 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 △AB=2BC=2.又△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DE 是△ACB 的中位线, △DE=AB=1.例题3、 如图,在Rt △ABC 中,∠B =90°,AB =5,BC =12,点D 在BC 上,以AC 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H GFEA BCD中,DE 的最小值是( )A.5B.6C.12D.13【答案】 A【解析】 ∵在Rt △ABC 中,∠B =90°, ∴BC ⊥AB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 ∴OD =OE ,OA =OC .∴当OD 取最小值时,DE 线段最短,此时OD ⊥BC . ∴OD 是△ABC 的中位线,∴12.52OD AB ==,∴ED =2OD =5.例题4、 已知:如图,△ABC 中,∠ACB=90°,点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DE ,求证:∠CDF=∠A .【答案】 见解析【解析】 证明:∵D 、E 分别是AC 、AB 的中点, ∴DE ∥BC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 ∴DE ∥CF , ∵DE=CF ,∴四边形CEDF 为平行四边形, ∴DF ∥CE ,∴∠CDF=∠ECA ,∵∠ACB=90°,E 为AB 的中点, ∴CE=21AB=AE , ∴∠A=∠DCE , ∴∠CDF=∠A .例题5、 (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分别与BA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M 、N ,则BME CNE ∠=∠,求证:AB CD =.(提示取BD 的中点H ,连接FH ,HE 作辅助线) (2)如图2,在ABC ∆中,且O 是BC 边的中点,D 是AC 边上一点,E 是AD 的中点,直线O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若5AB DC ==,60OEC ∠=︒,求OE 的长度.【答案】 (1)见解析(2)52【解析】 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FH .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H AB ∥,12EH AB =,FH CD ∥,12FH CD =BME CNE ∠=∠,∴HE HF =, ∴AB CD =;(2)解:连结BD ,取DB 的中点H ,连结EH 、OH , AB CD =,∴HO HE =,∴HOE HEO ∠=∠,60OEC ∠=︒,∴60HEO AGO ∠=∠=︒, ∴OEH ∆是等边三角形, 5AB DC ==∴52OE =随练1、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则以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A.6 B.12 C.18 D.36 【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示, 点D 、E 、F 分别是AB 、AC 、BC 的中点,∴DE=12BC ,DF=12AC ,EF=12AB ,∵AB+CB+AC=36,∴DE+DF+FE=36÷2=18. 故选C .随练2、 如图,△ABC 中,已知AB=8,△C=90°,△A=30°,DE 是中位线,则DE 的长为( )A.4B.3C.D.2【答案】 D【解析】 △△C=90°,△A=30°, △BC=AB=4, 又△DE 是中位线, △DE=BC=2.故选D .随练3、 如图,已知ABC △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M △和CAN △,D 、E 、F 分别MB 、BC 、CN 的中点,连结DE 、FE ,求证:DE EF =.【答案】 证明见解析【解析】 连接MC 、BN ,ABM ∵△和CAN △是等边三角形,60BAM CAN ∠=∠=︒∴,MA BA =,AN AC =, BAM BAC CAN BAC ∠+∠=∠+∠∴, 即MAC BAN ∠=∠, 在MAC △与BAN △中 MA BA MAC BAN AN AC =⎧⎪∠=∠⎨⎪=⎩, MAC BAN ∴△≌△, MC NB =∴,D ∵、E 、F 分别是MB 、BC 、CN 的中点,12DE MC =∴,12EF BN =,DE EF =∴.随练4、 如图所示,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若AB=14,AC=19,则MN 的长度为__________.【答案】 2.5【解析】 延长BN 交AC 于D ,∵AN ⊥BN ,AN 平分∠BAC ,∴AN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点M 是BC 的中点,∴MN 是△BCD 的中位线,111 2.5222MN CD AC AD AC AB ==-=-=()() 随练5、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延长AD 、EF 和BC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M 、N 两点,求证:AME BNE ∠=∠.ABCMN ABC D EFMNNMFD C BA【选项】【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连接BD,取BD的中点G,连接EG、FGE、F、G分别是AB、CD、BD的中点//FG BC∴,//EG AD且1=2FG BC,1=2EG ADAME FEG∴∠=∠,BNE GFE∠=∠AD BC=FG EG∴=FEG EFG∴∠=∠AME BNE∴∠=∠.拓展1、如图,在△ABC中,从A点向∠ACB的角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D,E是AB的中点,已知AC=4,BC=6,则DE的长为()A.1B.43C.32D.2【答案】A【解析】如图,延长AD交BC于F,∵CD是∠ACB的角平分线,CD⊥AD,∴AD=DF,AC=CF,(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又∵E是AB的中点,∴DE是△ABF的中位线,∴12DE BF=,∵AC=4,BC=6,∴BF=BC-CF=6-4=2,∴1212DE=⨯=.2、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A.2B.3C.52D.4【答案】 B【解析】 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 ∴DE ∥AB∴∠EDC=∠ABC ∵BF 平分∠ABC ∴∠EDC=2∠FBD在△BDF 中,∠EDC=∠FBD+∠BFD ∴∠DBF=∠DFB∴FD=BD=12BC=12×6=3.3、 如图,已知△ABC 中,AB =10,AC =8,BC =6,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连接CD ,则CD =________.【答案】 5【解析】 ∵AB =10,AC =8,BC =6, ∴BC 2+A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 =EC =4,DE ∥BC ,且线段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3, ∴225AD DC AE DE ==+=.4、 如图,点A ,B 为定点,定直线l △AB ,P 是l 上一动点,点M ,N 分别为PA ,PB 的中点,对下列各值: ①线段MN 的长;②△PAB 的周长;③△PMN 的面积;④直线MN ,AB 之间的距离;⑤△APB 的大小. 其中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的是( )A.②③B.②⑤C.①③④D.④⑤【答案】 B【解析】 △点A ,B 为定点,点M ,N 分别为PA ,PB 的中点, △MN 是△PAB 的中位线, △MN=AB ,即线段MN 的长度不变,故①错误; PA 、PB 的长度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所以,△PAB 的周长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故②正确;△MN 的长度不变,点P 到MN 的距离等于l 与AB 的距离的一半, △△PMN 的面积不变,故③错误;直线MN ,AB 之间的距离不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故④错误; △APB 的大小点P 的移动而变化,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的是②⑤. 故选:B5、 如图,分别以Rt △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为边向外作等边△ACD 、等边△ABE ,EF ⊥AB ,垂足为F ,连接DF ,当ACAB=______时,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32【解析】 当ACAB =32时,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ACAB =32,∴∠CAB=30°,∵△ABE 为等边三角形,EF ⊥AB ,∴EF 为∠BEA 的平分线,∠AEB=60°,AE=AB , ∴∠FEA=30°,又∠BAC=30°, ∴∠FEA=∠BAC , 在△ABC 和△EAF 中, ACB EFA BAC AEF AB AE ∠=∠⎧⎪∠=∠⎨⎪=⎩, ∴△ABC ≌△EAF (AAS ); ∵∠BAC=30°,∠DAC=60°, ∴∠DAB=90°,即DA ⊥AB , ∵EF ⊥AB , ∴AD ∥EF ,∵△ABC ≌△EAF , ∴EF=AC=AD ,∴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6、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 BC <,F ,E 分别是对角线AC ,BD 的中点.求证:()12EF BC AD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AE 并延长,交BC 于点G . AD BC ∥,∴ADE GBE ∠=∠,EAD EGB ∠=∠,又E 为BD 中点,∴AED GEB ∆∆≌.∴BG AD =,AE EG =. 在AGC ∆中,F ,E 分别是对角线AC ,BD 的中点∴F 、E 是AGC ∆的为中位线,∴EF BC ∥,()()111222EF GC BC BG BC AD ==-=-,即()12EF BC AD =-。

中考数学三角形之中位线和中线常见考题题型教学案(模型辨析+例题讲解+练习题)

中考数学三角形之中位线和中线常见考题题型教学案(模型辨析+例题讲解+练习题)

中考数学三角形之中位线和中线常见考题题型在中位线的学习,很多同学掌握不到位,遇到题目中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经常视而不见,从而想不到斜边中线处理线段之间数量关系时的妙用;而有时出现多个中点,想不到再找中点,从而也就看不见隐藏的中位线了,本讲就精选几道例题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一、想不到的斜边中线例1: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 =6,BC=8,则EF的长为________.分析:根据DE是中位线,可知DE长是第三边BC长的一半,点D是AB的中点.由∠AFB=90°,则Rt△ABF中,可知DF作为斜边中线,长度等于斜边AB长的一半,将DE的长减去DF的长,即可得到EF的长.解答:例2: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F=∠DEF.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DE∥AC,EF∥AB,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D,F分别作为Rt△ABH,Rt△ACH斜边AB,AC上的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H=AD,FH=AF,∠BAH=∠AHD,∠CAH=∠AHF,即∠BAC=∠DHF,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可得∠DEF=∠BAC,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证明:(1)∵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DE、EF是△ABC的中位线,∴DE∥AC,EF∥AB,∴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AH是边BC上的高,D,F分别是AB,CA中点∴Rt△ABH中,DH=AD,Rt△ACH中,FH=AF,∴∠BAH=∠AHD,∠CAH=∠AHF,∴∠DHF=∠BAC,∵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DEF=∠BAC,∴∠DHF=∠DEF.本题也可连接DF,证明△DEF≌△FHD。

三角形中位线、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知识梳理】1、三角形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注意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AC的中点,则,且DE∥BC.3、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平分第三边.4、多边形有关概念在一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这里所指的多边形是指凸多边形.即多边形总在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的同一旁.如图(1)是凸多边形,图(2)是凹多边形.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多边形有几条边就叫几边形,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5、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各内角也都相等,那就称它为正多边形.研究多边形的问题经常转化为研究三角形的问题.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的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7、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8、注意: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二、重难点知识归纳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方法,关键在于添加辅助线.除课本上的证明方法外,还有如下几种方法参考:(1)如图,延长中位线DE到点F,取EF=DE,连接DC、FC、AF.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判定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D CF.以下步骤同教材.(2)如图,作CF∥AB,与DE的延长线交于点F,通过证明△ADE≌△CFE,得 AD FC,以下步骤同教材.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在同一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表明位置关系,即平行关系,另一个结论是表明数量关系,即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应用时按需选用.3、经过探索式推理得到的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平分第三边,可以作为中位线的判定方法.4、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判定顺次联结各种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形状,它取决于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位置与长短,一般可归结为: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中点四边形互相垂直矩形相等菱形互相垂直且相等正方形既不互相垂直也不相等平行四边形5、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推得的结论(1)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一半.(2)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3)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可以从原三角形中划分出面积相等的三个平行四边形.6、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几种证法(1)在n边形内任取一点,并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起来,共构成n个三角形,这n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n·180°,再减去一个周角,即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2)过n边形一个顶点连对角线,可以得(n-3)条对角线,并且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恰好是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3)在n边形一边上取一点与各顶点相连,得(n-1)个三角形,n边形内角和等于这(n-1)个三角形内角和减去所取点处的一个平角,即(n-1)·180°-180°=(n-2)·180°.注意:以上各推导方法体现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基本思想.7、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证明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是邻补角,所以n边形内角和加外角和等于n·180°,外角和等于n·180°-(n-2)·180°=360°.8、多边形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1)内角和与边数成正比,边数增加,内角和增加;边数减少,内角和减少.每增加一条边,内角和就增加180°.(反过来也成立)(2)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9、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设n边形为A1A2A3…A n则以A1为端点的对角线有A1A3,A1A4,…,A1A n-1共(n-3)条.同理以A2,A3,…,A n为端点的对角线都有(n-3)条.但每条对角线都重复计数了一次,故n边形对角线的总数为.【典型例题】知识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EG、FH互相平分.例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接CD和EF.(1)求证:DE=CF;(2)求EF的长.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EGFH是菱形;(2)若AB=,则当△ABC+△DCB=90°时,求四边形EGFH的面积.知识点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例1、已知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和为1980°,且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之比为2︰3,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例2、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的和为2750°.则这一内角是()A.130°B.140°C.150°D.120°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BE的周长是6,则△ABC的周长是()A.8B.10C.12D.142.如图,点D、E、F分别为△ABC各边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DF B.EF=AB C.S△ABD=S△ACD D.AD平分△BAC3.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的长为()A.12cm B.9cm C.6cm D.3cm4.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8B.9C.10D.115.如图,△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O,连接OA,点G、F分别为OC、OB的中点,BC=8,AO=6,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为()A.12B.14C.16D.186.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长为10cm,连接各边中点E,F,G,H得四边形EFGH,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为()A.20cm B.20cm C.20cm D.25cm7.若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A.6B.8C.18D.278.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以上都不对9.如图,点A,B为定点,定直线l△AB,P是l上一动点,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对下列各值:△线段MN的长;△△PAB的周长;△△PMN的面积;△直线MN,AB之间的距离;△△APB的大小.其中会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的是()A.△△B.△△C.△△△D.△△10.如图,在△ABC中,CD是高,CE是中线,CE=CB,点A、D关于点F对称,过点F作FG△CD,交AC 边于点G,连接GE.若AC=18,BC=12,则△CEG的周长为.11.己知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45°,则从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可以作条对角线.1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恰好是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内角和是.13.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如果EF=2,那么菱形的周长为.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cm,△OAB的周长是18cm,则EF的长为.15.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若EF=5cm,则AB=cm;若BC=9cm,则DE=cm;中线AF与DE的关系.1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cm.17.如图,D,E,F分别是△ABC的AB,BC,CA边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8cm,则△DEF的周长为.18.如图,已知直线l1:y=k1x+4与直线l2:y=k2x﹣5交于点A,它们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点B,C,点E,F 分别为线段AB、AC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度为.19.已知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4条对角线,其周长为56,且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求这个多边形的各边长.20.已知,如图,E、F分别是AB、AC的中点,△ACD是△ABC的外角,延长EF交△ACD的平分线于G 点,求证:AG△CG.21.探索与证明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M、N分别是BO、CO 的中点,顺次连接E、M、N、D四点.(1)求证:EMND是平行四边形;2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F分别在线段BC,AB上,连接FC,AD,DE△FC,EF△DC (1)若D,F分别是BC,AB的中点,连接FD,求证:EF=FD;(2)连接AE,若BF=CD,求证:△AED是等边三角形.23.如图1,点P是线段AB的中点,分别以AP和BP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PC和等边三角形BPD,连接CD,得到四边形ABDC.(1)在图1中顺次连接边AC、AB、BD、CD的中点E、F、G、H,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菱形;(2)如图2,若点P是线段AB上任一点,在AB的同侧作△APC和△BPD,使PC=PA,PD=PB,△APC=△BPD,连接CD,得四边形ABDC,则(1)中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3)如图3,若点P是线段AB外一点,在△APB的外部作△APC和△BPD,使PC=PA,PD=PB,且△APC=△BPD=90°,请你先补全图3,再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巩固练习】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接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6B.8C.10D.122.如图,点D、E、F分别是△ABC中AB、BC、AC边上的中点,点M、N、P分别是DE、EF、DF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24,则△PMN的周长为()A.6B.8C.10D.12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连结两直角边中点的线段的关系是()A.相等且平分B.相等且垂直C.垂直平分D.垂直平分且相等4.从一个多边形的任何一个顶点出发都只有5条对角线,则它的边数是()A.6B.7C.8D.95.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它的内角和的比为1:3,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9B.8C.7D.66.如图,在△ABC中,AB=5,BC=6,AC=7,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DEF的周长为()A.9B.10C.11D.12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2015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D.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 上从点B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C.线段EF的长不变D.线段EF的长先增大后变小9.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A.3B.2C.D.410.如图,C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是AC、DC的中点,EF=1,则BD=.11.如图,H是△ABC的边BC的中点,AG平分△BAC,点D是AC上一点,且AG△BD于点G.已知AB=12,BC=15,GH=5,则△ABC的周长为.12.如图,在△ABC中,AB=AC=13,DE是△ABC的中位线,F是DE的中点.已知B(﹣1,0),C(9,0),则点F的坐标为.13.如图,在△ABC中,△ACB=52°,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点F在线段DE上,且△AFC=90°,则△FAE的度数为°.14.(1)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个三角形.(2)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将五边形分成个三角形.(3)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将六边形分成个三角形.(4)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15.由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不重叠的个三角形,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12边形共有条对角线.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此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条,可以将此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17.如图,D是△ABC的BC边的中点,AE平分△BAC,AE△CE于点E,且AB=10,AC=16,则DE的长度为.1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CF=1,DF交CE于点G,且EG=CG,则BC=.19.如图,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已知AB=6,AF=4,则AC=.20.已知,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BD、CD、AC的中点,求四边形EFGH的周长.21.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F=△DEF.22.如图1,已知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连接EF、FG、GH、HE.(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提示:可连接AC或BD);(2)在电脑上用适当的应用程序画出图1,然后用鼠标拖动点D,当点D在原四边形ABCD的内部,在原四边形ABCD的外部时,图1依次变为图2、图3.图2、图3中四边形EFGH还是平行四边形吗?选择其中之一说明理由.。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几何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从而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相关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一些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位线定理相似多边形位似经典例题及练习题

中位线定理相似多边形位似经典例题及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三)◆三角形、梯形中位线1.三角形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注意:三角形的中位线有3条。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推论: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必平分第三边。

3.梯形的中位线是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4.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推论: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作底边的平行线,必平分另一腰。

例1 △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的中点,AD 、CE 相交于G 。

求证: 31==ADGD CEGE小结:在右图,取AC 的中点F ,取BC 的中点D,假设BF 与AD 交于G ′,那么同理有31='='BF F G AD D G ,所以有31='=AD D G AD GD ,即两图中的点G 与G ′是重合的。

于是,我们有以下结论: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31。

例2中,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试判断线段GH 与DC 的关系。

例3.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中点,E 、F 为AB 的三等分点。

求证:GE BG 3=。

A BDCFE BDC例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B=CD ,EF 为中位线,EG=10,GF=4,AB=10。

求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练习】: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CD=CA ,CF 平分∠ACB ,AE=EB ,求证:EF=12BD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3.已知:△ABC 的中线BD 、CE 交于点O ,F 、G 分别是OB 、OC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DEFG 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梯形ABCD 中,AD//BC ,中位线EF 分别与BD 、AC 交于点G 、H ,若AD=6,BC=10,求GH 的长。

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

知识全讲:1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例题精解:1.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特殊图形(可认为是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则这个图形一定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结论 结论 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结论 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D.梯形2.如图,在 11 ABCDK AD=8, 点E 、F 分别是BD CD 的中点,则 EF =▲3.如图,AB// CD E , F 分别为 AC BD 的中点,若 AB=5, C&3,则EF 的长是【A. 4B. 3C. 2D. 15. ( 2013年黑龙江绥化3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AC , BD 相交于点0,7. (2013年广东省4分)如图,将一张直角三角板纸片 ABC 沿中位线DE 剪开后,在平面上将△ BDE 绕着CB 的中点D 逆时针旋转180°点E 到了点E'位置,则四边形ACE E 的形 状是 ▲巩固练习:1.( 2013年青海西宁3分)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C .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这个新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又组成一个小三角形,这个小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又组成一个新小三角 形,则最小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111 1A. — (a+b+c )B. — (a+b+c )C. — (a+b+c )D. — (a+b+c )2 6 8 43 .如图, △ABC 中,如果 AB = 30cm, BC = 24cm, AC = 27cm, AE = EF = FB , EG/DF^BC ,点E ,F 分别是边AD ,AB的中点,EF 交AC 于点H ,则Am 的值为【】6.如图,丨ABCD 的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0, 点E , F 分别是线段AO , BO 的中点,若AC+BD=24厘米,△ OAB 的周长是18厘米,▲ 厘米.4,那么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 【】D .则 EF=FM/EN//A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周长之和为()A.70cmB.75cmC.80cm4.如图,DE是^ ABC的中位线,F是等于()DED.81mc的中点,BF的延长线交AC于H,则AH :HE6.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7 .三角形各边分别是3cm、是.EF= 3」BC=5cm、6cm, 则连结各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8.如图,△KBC中,AD BE是中线且交于那么$△ BDG10•如图所示,在△ ABC中,1EF=—BD.211.如图所示,已知在□ ABCD中, E, F分别是AD, BC的中点,求证:MN/ BC.B 2 : 第3题2 D . 3 :第4题S A ABC第8题9.如图,EF是^ ABC的中位线,BD平分/ ABC交EF于D,若DE = 2,则EB =12.已知:△ ABC 的中线BD 、CE 交于点0, F 、G 分别是0B 、OC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 DEFG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 E 为口 ABCD 中DC 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 CE = DC ,连结AE BC 、BD 于点F 、G ,连结 AC 交BD 于0,连结 OF .求证:AB = 20F .△ ABC 中,D 为AC 的中点,E 、F 为AB 的三等分点,CF 交BD 于G .求证:15.如图, =6,求MN 的长度. △ ABC 中,BM 平分/ABC13.已知:分别交 r>14.如图,BG = GD .16.如图,△ABC的/ABC的平分线BE与BC边的中线AD垂直且相等,已知BE= AD= 4,求△ABC三边之长.17.已知:如图,在□ ABCD中,E是CD的中点,F是AE的中点,FC与BE交于G.求证:GF = GC .18.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 = BC, E、F分别是DC、AB边的中点,FE的延长线分别与AD、BC的延长线交于H、G点. 彳求证:/ AHF =/ BGF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知识全讲:1多边形及正多边形(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2)、多边形的分类: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为三边形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由n 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叫做 n 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多边形
➢ 知识点睛
1. 三角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接三角形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M C
B
A
2.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
3. 平面图形的镶嵌: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就是平面图形的镶嵌.
➢ 精讲精练
1. 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AC 的中点,若△DEF 的周
长为10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
E
B
D
A
F C
A
B
R
F E
P D
C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点C 向点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保持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G 分别是AB ,CD ,AC 的中点.若
∠ACB =66°,∠CAD =20°,则∠EFG =____.
A
C D F
E
G
A E
B C
G
F D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如图,B D ,C E 分别是∠A B C 和∠A C B 的角平分线,已知
AG ⊥BD ,AF ⊥CE .若BF =2,DE =3,CG =4,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 5. 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若AB =10,
BC =15,MN =3,则△ABC 的周长为( )A .38 B .39
C .40
D .41
N
B
A
C
A
D
C
B E
F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AB ∥CD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若AB =5,CD =3,则EF 的长为____________.
7.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分别与EF 的延长线交于点H ,点G ,则∠AHE ______∠BGE .(填“>”,“=”或“<”)
B A
F
D
C
G
H
8. 如图,在一个足够大的操场上的点M 处,小明沿直线向前走10米后,向左
转30°,再沿直线向前走10米,又向左转30°,……,如此继续下去.则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M 处时,一共走了_________米.
9. 如图,以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AB 为边,在六边形内作正方形ABMN ,连
接MC ,则∠BCM 的度数为___________.
N M
F
E D
C B
A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 如图是由3个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
则这种多边形是_____边形.
11. 如果要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图案进行镶嵌,那么至少需要( )
A .3个正三角形,2个正方形
B .2个正三角形,3个正方形
C .2个正三角形,2个正方形
D .3个正三角形,3个正方形
【参考答案】
1.20cm
2. C
3.23°
4.30
5. D
6. 1
7.=
8.120
9.75°
10.正六
1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