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 学案

合集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2.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区分三种运输方式。

(重难点)问题探讨:结合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思考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提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有何区别)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思考:脂溶性小分子如甘油能够通过自由扩散出入膜的原因是什么?二、物质Array出入细胞方式的图例比较三、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1、完成图像(一)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二)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

2、(三)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

2、四、主动运输的意义:五、大分子物质以和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有关,属于/不属于跨膜运输。

1.胞吞:大分子或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_______________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如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2.胞吐: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________,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___________,将大分子排出,如: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思考:1.胞吞、胞吐作用是否需要载体及能量?2.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等,这是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3.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关键应该抓住那些方面?六、物质穿膜层数的归纳总结——简图法1.葡萄糖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肌肉细胞,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A. 4层B. 7层C. 9层D. 6层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的线粒体参与反应,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A. 4B.5C.9D. 11练习:3.细胞核中转录而成的RNA要与核糖体结合来翻译相关蛋白质,需穿过几层膜?()A. 0层B. 3层C. 8层D. 6层4.胰腺合成分泌的消化酶到十二指肠消化食物需穿过几层膜?()A. 1层B. 4层C. 0层D. 8层答案问题探讨思考1.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小分子能通过,离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1)图示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甲为主动运输,乙为自由扩散,丙为协助扩散,丁为协助扩散。

(2)图中物质a为载体蛋白,b为通道蛋白,c为载体蛋白。

它们都属于转运蛋白。

(3)影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甲为载体蛋白和能量,乙为浓度差,丙、丁为浓度差和转运蛋白。

1.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2.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3.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4.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5.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6.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7.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1.膜上的两种转运蛋白比较3.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1)影响因素。

(2)曲线分析。

4.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5.归纳概括同一物质的不同运输方式考向1|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下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C .图中a 和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D .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 +等物质的运输B 解析:动物细胞内的K +浓度远高于细胞外,会通过主动运输将K +运到细胞内(图中K +进细胞耗能),而Na +正好相反,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Na+运输到细胞外(图中Na+出细胞耗能),据此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A正确;图中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图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不同,B错误;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葡萄糖、Na+等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破坏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而影响到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D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2.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1. 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

2. 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和机制。

2. 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扩散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扩散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扩散的影响。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和机制。

2. 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渗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渗透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渗透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渗透的影响。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主动运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主动运输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

教学目标: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2. 鼓励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并提出问题。

第六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教学目标:1. 理解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前导学案【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渗透作用(预习课本60页问题探讨部分,填空)1.扩散:指物质分子从____浓度区域向____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初中知识)2.渗透作用实质上是水或者其他溶剂分子跨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3.半透膜:一些小分子能通过,一些大分子不能通过的多孔性薄膜。

4.渗透作用定义:水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___(高/低)浓度的溶液进入___(高/低)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5.如果用一层纱布(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可以自由通过,即具有全透性)液面则不会升高;如果烧杯内不是清水,而是等浓度的蔗糖溶液,液面也不会升高。

由此可知,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______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______时,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红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细胞的结构2.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_________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_______。

3.水分子从细胞液中出来需要穿过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植物细胞膜外还有一层_________,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细胞壁具有________性,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

5.细胞膜、_______以及两层膜之间的__________,称为原生质层。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生物《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和特点;能够判断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学习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分析图表的能力。

3.调动自觉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提问:细胞膜的作用?学生思考作答: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环境分隔开来,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

继续提问:细胞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从外界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什么活动。

那么物质怎样通过细胞膜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跨膜运输的物质分类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回顾一下初中物理学过的扩散现象。

2.被动运输教师演示蓝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实验,提问:这种现象叫什么?学生观察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出:这是简单的扩散现象。

提问:人体内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学生思考回答:二者原理相同。

教师列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提问: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直接穿过细胞膜脂双层。

教师明确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示意图。

并且教师绘画示意图在副板书上。

提问:离子和大分子葡萄糖无法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它们是怎样跨膜的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借助载体蛋白,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

教师明确协助扩散概念,多媒体展示协助扩散示意图,并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对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doc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doc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忻州二中高一生物学科学案(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1课时)(主编:冯宇娟审核:常双亮终审:编号:19018 启用:)【学习目标】1、理解记忆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

2、会区分三种跨膜运输方式,会识别相关图表。

【文本研读】研读要求:1、读课本P70第1段,掌握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2、读课本P70第2段,掌握自由扩散的概念、特点以及实例。

第 2 页共 10 页3、读课本P70第3段,掌握协助扩散的概念、特点以及实例;并思考分析P71“思考与讨论”。

4、读课本P71最后两段,掌握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实例以及意义。

5、观察课本图4-7,图4-8,比较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6、读课本P72小字部分,掌握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的过程及特点。

【思维导图】第 3 页共 10 页【尝试探究】DC复述识记题:列表比较物质(小分子、离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特点(方向、是否消耗量、是否需要载体)、实例。

第 4 页共 10 页第 5 页 共 10 页DC 阅读思考题 :课本P73基础题1、2,拓展题DC 针对练习题:1、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 ]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细胞信息交流有关的是[ ] 。

(2)流动镶嵌模型与三层结构模型的相同点是。

(3)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用荧光标记细胞膜融合的实验表明。

(4)K+、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 __、___ 、_____。

(5)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2、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通过膜的一组物质是()A.O2、CO2B.H2O、K+ C.葡萄糖、氨基酸 D.胆固醇、脂肪酸3、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与其功能相第 6 页共 10 页适应,在细胞内还有较多的细胞器是()①核糖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如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情景导入:“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茅厕不闻其臭。

”是何原因使然。

二、学习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标数据的解读。

二、学习任务:(一)、完成课本P70页问题探讨: 1、2、3、(二) 1、阅读课本 P并结合教材图4— 7,尝试总结:70(1)自由扩散运①特点:输②在(图 1 中)画出曲线图速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率③描述曲线变化原因:④实例:浓度差(2)协助扩散(图 1)运①特点:输②在(图 2 中)画出曲线速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③描述曲线变化原因:率④实例:浓度差2. 阅读 P71 页并根据书中材料分析:(图 2)(1)分析教材表 4— 1,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实验发现如果采用蛋白酶或呼吸抑制剂处理丽藻细胞后,丽藻对池水中各种离子的吸收量明显下降,这说明什么问题?(3)主动运输①特点:②在下列图中画出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曲线图运运运运输输输输速速速速率率率率能量载体量氧气浓度外界浓度影响主动运输速率因素:③思考各曲线变化原因。

思考各曲线不再上升时的限制因素分别是什么?④实例:3.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______;5、大分子的运输。

阅读P72页,完成下列填空:(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上分离下来,形成进入细胞内。

(2)胞吐:细胞需要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处,并与细胞膜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3)思考:胞吞和胞吐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多少?,然后移动到三、反馈应用: 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 ATP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载体的数量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粘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 .水分子进入细胞3.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大分子物质)和半乳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一、被动运输1.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3.辨析比较 (1)渗透与扩散的比较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可以是气体、溶剂分子,也可以是溶质分子;而渗透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需要半透膜,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2)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在被动运输中,物质运输的速率除取决于浓度差外,还与该物质分子的大小以及脂溶性有关。

一般而言,分子越小、脂溶性越强,运输速率越大。

对于协助扩散,还与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如图所示,自由扩散随外界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可持续增大;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当超过一定限度时,随着外界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不再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即具有载体饱和效应。

【活学技巧】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力都是浓度差。

2.二者都不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知识点二、主动运输1.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

(2)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3)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2.影响因素(1)载体: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①⎩⎪⎨⎪⎧不同物质的运输载体不同不同生物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②载体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已达饱和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2)能量:凡是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如图。

(3)温度:温度可影响有关酶的活性和生物膜的流动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提醒】 三种物质运输方式是小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不包括大分子物质;三种物质运输方式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运输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通道运输)。

知识点三、胞吞和胞吐1.过程(1)胞吞:大分子物质――→与膜上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内陷、分离囊泡―→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 (2)胞吐:大分子物质――→与膜上蛋白质结合细胞膜外凸、分离囊泡―→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外 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3.条件:二者都需要消耗能量。

【例1】 下列生理功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多选)( ) A .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B .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 +C .鲨鱼将血液中多余的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易错点提示 牢记主动运输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运输;②需载体蛋白的协助;③需消耗能量。

解析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此题中的A 属于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B 、C 为主动运输,它既需载体又耗能;D 为协助扩散,只需载体不耗能。

答案BC要识记常见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归纳如下:(1)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H 2O 气体(O 2、N 2、CO 2等)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苯)尿素协助扩散:C 6H 12O 6进入红细胞(2)主动运输:氨基酸、C 6H 12O 6、核苷酸、H +、Mg 2+、K +、Na +、Ca 2+、Cl -、HCO -3。

【例2】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指出A 、B 、C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 是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CO 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提示 误认为主动运输都是逆浓度转运。

解析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3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它总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其扩散速度与物质浓度的高低成正比,表现出A 图所示的曲线;协助扩散亦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但这种扩散必须由载体来转运,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达到饱和时,其扩散速度就会受到限制,表现为B图的曲线;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当外界离子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离子浓度时(顺浓度梯度),主动运输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要快得多。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时,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表现为C图曲线。

当加入呼吸抑制剂后,受影响的曲线是主动运输曲线。

答案(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3)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解答此题应分析每条曲线所对应的方式,特别是对C图曲线的分析:开始时细胞内浓度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说明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该物质,故判定该物质进出细胞是主动运输。

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 )A.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B.需要载体协助C.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D.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答案 A解析根据自由扩散的特点即可回答。

自由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2.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答案 C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是通过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而水分子、CO2和酒精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跨膜运输。

3.下列物质中,只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进入细胞的是( )A.水进入小肠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C.K+进入小肠细胞 D.CO2进入肺泡答案 B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只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

而K+进入小肠细胞是主动运输,既需载体蛋白协助又需消耗能量。

4.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动,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

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 D.逆浓度梯度运输答案 C解析蛋白质活动受限制,葡萄糖的运输速率下降,说明蛋白质影响葡萄糖的运输,而减少能量供应,葡萄糖的运输不受影响,说明葡萄糖的运输不需要能量,蛋白质可作为载体,因此判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5.下图中I~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B.在图Ⅱ和图Ⅲ中有主动运输,在图I和图Ⅳ中有被动运输C.在图Ⅰ、Ⅱ和Ⅲ中有渗透作用D.在图Ⅲ中为主动运输,而在图Ⅰ、Ⅱ、Ⅳ中为被动运输答案 D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1)条件:分子小、脂溶性;顺浓度梯度运输。

(2)特点:简单的扩散。

(3)动力:膜两侧的浓度差。

2.协助扩散(1)条件:载体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运输。

(2)特点: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3)动力:膜两侧的浓度差。

3.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1)除取决于浓度差外,还与该物质分子的大小以及脂溶性有关。

(2)对于协助扩散,还与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二、主动运输1.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2.影响因素(1)载体蛋白(2)能量(3)温度三、胞吞和胞吐1.过程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3.条件:二者都需要消耗能量。

知识点一、被动运输1.人体细胞细胞从细胞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细胞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线粒体中呼吸作用的强度D.液泡中物质的浓度答案 A解析人体细胞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属自由扩散,其吸收量与细胞液中甘油的浓度有关。

细胞液中甘油浓度高时自由扩散快,吸收的多;浓度低时,扩散的慢,吸收少。

2.下列属于协助扩散的是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O2由肺泡进入血液C.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用的尿素溶液D.C6H12O6进入红细胞答案 D知识点二、主动运输3.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高出许多,其原因是( )A.海带细胞膜为全透性膜B.碘的通透性强C.海带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多D.海水中的碘含量高答案 C解析碘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海带细胞吸收,需要载体和能量,并且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细胞膜上运输碘的载体越多,被海带细胞吸收的碘越多,细胞内碘的浓度越高。

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以上三项都正确答案 A解析葡萄糖和木糖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都属于主动运输,各自需要相应的载体运输才可。

因为载体具有专一性。

知识点三、胞吞和胞吐5.新生儿的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答案 B解析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消耗能量。

一、选择题1.胆固醇、苯、尿素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三种方式都有答案 A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B.水分子进入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答案 A解析果脯在高浓度糖水中失水死亡,糖分进入细胞使果脯变甜。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C.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答案 C解析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离子和有些较小的物质(如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协助。

4.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

影响A、B 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答案 B解析A、B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不同,呼吸产生的能量不同,导致NO-3的吸收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