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吐真言诗情乃达观——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合集下载

【晋】陶渊明《饮酒》全诗原文、注释和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全诗原文、注释和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全诗原文、注释和赏析【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结庐:筑宅院。

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

尔:如此,这般。

偏:偏僻。

这两句说:为什么能这样呢?原因是自己有心避开世俗社会(也就和自己疏远了),因此更显得僻静。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还:结伴归家。

真意:指作者理想的生活意趣。

这两句大意是说:作者从大自然得到启发,悟到了人生的真意,但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无须明白地说出来的。

【鉴赏导示】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初期的作品,是陶渊明最为传诵的名篇之一。

这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之五,一向被人推为陶诗代表作之一。

诗风静穆淡远。

从字面上看,无甚难解之处,然而其中滋味耐人细嚼,而意境之高超,尤使人瞻仰莫及。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悠游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了离开污浊的上层社会和黑暗官场,进入纯朴的田园生活后诗人心情的愉悦与宁静。

诗的头四句,写隐居的乐趣之一,是摆脱了喧闹虚伪的官场生活,得到了清静与安宁。

“心远地自偏”一句,是说因为自己的情趣与达官贵人毫无共同之处,所以来往的人就很少,住处也就显得偏远。

一问一答,把诗人那种厌恶官场,蔑视权贵的态度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隐居的乐趣之二,是平静悠闲,自由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为人所称道。

它将诗人高雅脱俗的情趣、恬淡闲静的心境、忘怀世务的襟怀,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似乎毫不着力而形象生动,信笔点染却韵味悠然。

最后四句写诗人抬头见山,傍晚时山中气象越发可爱,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诗人从眼前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归隐,悟出了返璞归真、任性自然的哲理,并为自己选择了符合这一哲理的生活道路而感到无限欣慰。

诗人为眼前这种景物、哲理、情趣和谐统一的情境所陶醉,感到这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于是他巧妙地以“欲辨已忘言”作结,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去想象,既免去了繁冗的说理,又显得含蓄有味。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的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

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也是隐居后生活的写照,现在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也是都希望过这种日子吗?。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

忽焉复醉③。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④,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⑤,聊命故人书之⑥,以为欢笑尔⑦。

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8。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9!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0。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1;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12。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13。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14!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15。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16。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19?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21!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2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24。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2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2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27。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2。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33。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4。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35。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36。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7。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8。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39。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40。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1。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42。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4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4。

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饮酒其二十》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其二十》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其二十》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酒其二十》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其二十》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3]。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

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

【其一】[8]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13]。

【注释】[1] 兼:加之,并且。

比:近来。

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

独尽:独自干杯。

[3] 忽焉:很快地。

[4] 辄:就,总是。

[5] 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 聊:姑且。

故人:老朋友。

书:抄写。

[7] 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 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10]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

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12]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其三】[1]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2]。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3]。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5]。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6]!【注释】[1] 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

【饮酒陶渊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

【饮酒陶渊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

【饮酒陶渊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表达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共享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一起来看看吧!-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诗人一下笔,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个冲突现象: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可谓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首阳山)。

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互让君位。

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被饿死。

诗人紧接着义正严词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圣先贤要讲那样的空话呢?诗人又举出荣启期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是空话。

荣启期是一个安贫乐贱的人,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善人。

孔子说荣启期:“善乎,能自宽者也。

”但这位善人九十岁还是以鹿皮为衣裳,以绳索为衣带,过着饥寒生活,像他青壮年时一样。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

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靠的就是固守穷困的节操。

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愿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方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担心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

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

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愿远去。

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4期Vol.10,No.42019年7月Jul.,2019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饮酒》吐真言诗情乃达观——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王艺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摘要:陶渊明生活在魏晋至宋初充满了战乱与灾荒的时代里,他的内心经历了一个从满怀沉郁深重的感慨与悲哀到心灵与身体都获得了宁静与平衡的心路历程,形成精神的绝对自由,并最终达到“达人大观”的境界,其思想内涵就是人生的意义在于精神上要自由,既不为肉体形体欲望所拘束,也不要为后世的名声或者为别人的赞誉所拘束。

陶渊明的达观,可以归结为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儒家思想给予陶渊明内心一种定力与持守,使其身处于乱世不会随波逐流;而佛家和道家思想则使诗人在经历荣辱浮沉之后,能够看透世间的一切,名利荣辱、乃至生死。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儒释道;达观思想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4-088-04龚自珍曾在《舟中读陶潜诗》中这样评价陶渊明“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 “梁甫”出自于张衡的《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泰山,欲望从之梁甫艰”,“梁甫”代表的就是阻碍贤臣进用的邪恶力量。

“骚”是指屈原的《离骚》。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为了抒发内心的悲愤与抑郁,乃赋《离骚》。

因此龚自珍认为,陶渊明诗作表面上平淡恬静,但实际创作风格有三分之二像“梁甫吟”,有三分之一像“离骚”。

陶渊明处在那样黑暗的时代里,诗人究竟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他的内心世界是如何从沉郁深重的感慨与悲哀转变为身体与心灵的平和呢?本文将结合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对此进行分析。

一、达观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原因陶渊明出身于士族之家,曾祖陶侃曾经官至东晋的大司马,因此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从《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真的喜欢读书,“罕”就是稀少的意思,陶渊明的少年时代没有复杂、乱七八糟的事情来打扰,可以专心地念书。

“游好”二字说明对他来说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每天读着圣贤书,学习孔孟 做人的道理。

儒家的思想提倡“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济世的远大抱负。

但无奈的是陶渊明却生错了时代,他生活于东晋至宋初。

东晋是西晋灭亡后,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组织建立起来的一个规模较小的朝廷。

东晋的统治范围非常小,管辖区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江山,而北方的统治权一直由赵国及前秦等统治者掌握,国家分裂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

这段时间社会动荡不安,“篡”、“乱”交替;政治黑暗腐败,为了争权夺利,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腐贿赂之风。

陶渊明在他短短六十三年的生命里,经历了两次篡逆的变乱以及东晋的灭亡,并且曾在篡逆的恒玄和刘裕手下工作过,更是目睹了这些人是如何的狡诈残忍。

作者简介:王艺锦(1995—),女,陕西西安人,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在读硕士,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导师:张保宁教授。

-88-陶渊明身处浊世眼睁睁看着国家的政治一天天败坏下去,虽然欲有所作为,却无从施展,因此他在《饮酒二十首》中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感慨。

比如《饮酒二十首》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是与非。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他以愤怒的口吻斥责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黑暗现实,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或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

《饮酒二十首》其二十“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诗人以历史的思考为基础,感叹 世风日下,思慕远古伏羲、神农的真朴之风,表现了自己对现实强烈的不满。

儒家把历史上最早“三皇五帝”的时代设想为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传说中伏羲氏和神农氏的时代民风善良淳朴,人民生活安乐美好,但羲农时代已经逝去很久了,晋朝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从一 开始就有“八王之乱”,然后北方是“五胡乱华”,南方也一直在战乱的杀戮之中。

“真”就是真淳、朴实的社会风气,但如今“举世少复真”,世风败坏,人们连一点谦退礼让之心都没了,剩下的只是不择手段地争夺、杀伐和欺骗。

在晋宋之间这种斗争漩涡中,许多人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许多人不能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节操,可陶渊明却做到了怡然自得,原因诗人在诗中也说到了,即“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于乱世之中“心远地自偏”,使心远离喧嚣,悠然达观地生存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儒家思想不仅帮助陶渊明在少年时代树立了济世的远大理想,而且也培养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性格,让他处于污泥浊世之中,精神上却仍然有着一种向往和力量。

陶渊明不肯与世俗共浮沉,而要固守穷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历代先贤那里获得了精神力量的支持。

他在《饮酒》诗中反复提到了前代先贤。

女n:孔子颜回、荣启期以及汉朝的杨一伦、张挚等等。

在上述人物里,有的是儒学的始祖,有的是安贫乐道的典范。

女□《饮酒》第十一首:“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这么好的颜回,这么好的容启期,一个很年轻就死了,一个到九十岁还常常挨饿。

但他们并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个好名声而忍受贫困的,他们只是为了“称心固为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因为那样做了 内心会感到平安快乐。

《饮酒》第十二首:“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张挚做官做到大夫就辞职了,他年岁并不老,只是觉得自己与当时的时代不合,就不再出来做官了。

杨伦本来也做过官,但他的理想与那些做官之人的理想不合,于是就辞官不做了,在一片大泽之中教书。

陶渊明和张挚、杨伦的生活经历都有相似的地方,而且他们都不肯出卖自己的理想去迎合当世的官场社会。

诗人为张挚和杨伦辞官归隐,不再复出的高风亮节大唱赞歌,并劝说世人不要再受世俗的欺骗,应当看破红尘,随他一道去隐耕。

陶渊明从这些先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得到了安慰、寄托,获得了精神鼓舞自己,“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这就是他的结论。

陶渊明没有正式皈依佛教,但他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是江州e阳柴桑县人,离他不远处就是庐山,庐山的东林寺上有一位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高僧一一慧远大师。

在陶渊明二十一岁的时候,慧远大师来到东林寺,结了“白莲社”,在此宣扬佛法,当时很多诗人、文人都与他有来往。

慧远大师很喜欢陶渊明,两人之间有密切的交往。

我们可以从陶渊明的诗中看出,他明显受到了佛教的影响,特别是佛教思想的生死观。

女□《饮酒二十首》其三“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这句话是说,身体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有几十年的生命,但人生很快就过去,就像一道闪电,转瞬即逝,所以不要把一生的得失、名利、荣辱都看得很重要,那些都是空幻,没有价值的。

还有《饮酒二十首》其八“吾生梦幻间,何事缱尘羁”,这句话是说,我们的一生本来想梦幻一样,为什么还要被世俗的事物所羁绊、所约束呢?佛教经典《金刚经》有言:“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陶渊明的 诗句正和佛教的思想契合。

《饮酒二十首》其十一“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对待生死采取了淡薄的态度。

人生短暂,生死犹如季节的迁移。

“客”是寄居的意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过几十年寒暑而已,一转眼就过去了,就像一个过路的客人一样,可是当生死大限到来的那一天,保养再好的身体,也要腐烂,化为泥土。

所以人生在世要修炼的是“称心固为好”,要把自己从名和利中解放出来,达到一种内心的智慧与平和。

此外诗人还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如《饮酒二十首》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衰”是衰败,“荣”是繁荣,陶渊明是用植物、草木来喻人世间的道理,不但草木植物有花开花落、兴盛和衰败的时候,人生也如此。

没有一个人能够永久地荣华或衰败。

而“彼此更共之”不仅是说衰败和荣华相互交替,而且是说当你衰败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种下了荣华的种子;当你繁华荣耀的时候,可能也埋下了衰败的因由。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件祸事,但灾祸往往就是幸福的依托,有时也可以因祸得福。

接下来陶渊明还拿历史上的故事来进行佐证,他说“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邵平在秦 代被封为东陵候,但汉灭秦之后,他的生活便只能依靠长安城东种瓜来维持了。

后来他进一步讲到“寒暑有代 谢,人道每如兹”,他认为“衰荣无定在”的现象普遍存在-89-于宇宙、自然之中,人间的生活。

生命的变化也是如此。

他的《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现了他弃官不做,归田种地的怡然心情。

道家认为,人世间不应该有限制,不应该有约束,应该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可见陶渊明的思想中包含着浓厚的道家思想。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给予了陶渊明内心的一种定力与持守,所以诗人身处于乱世之中不会被引诱,也不会随波逐流。

而佛家和道家思想则使诗人在经历荣辱浮沉之后,能够看透世间的一切,名利荣辱、乃至生死。

在参透了一切之后,诗人能够顺应自然,乐天知命,在那黑暗、混浊、充满战乱、痛苦的时代里忘得失、齐万物,用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世间的一切,“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的达观思想的内涵概括下来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精神上要自由,既不为肉体形体欲望所拘束,也不要为后世的名声或者为别人的赞誉所拘束。

二、陶渊明达观思想的表现(一)辞官归隐之后,默默忍受困苦与孤独却不改初心。

诗人在《饮酒二十首》其十五中,这样描写自己辞官后的生活:“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踪。

”由于家境清贫,人手缺乏,诗人的家门前就长出了许多灌木,呈现出一片荒芜冷落的景象。

陶渊明出身于士大夫家族,亲戚朋友都是做官的人,现在选择了种田,离开了他原来所属的那个社会阶层,没有亲戚朋友来看他,在他门前往来的只是那些飞来飞去的鸟儿,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非常孤独的。

这种贫困的生活在《饮酒二十首》其十六中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悲风”是指秋冬季节那种萧瑟寒冷的风,诗人的草屋处在四面八方的风吹雨打之中,冻得诗人只能坐起来睁着眼等天亮。

诗人也没有暖和的衣服,只能披着一件粗布的衣裳,盼着天亮,可是雄鸡总也不肯打鸣,只能一个人伴着寒冷,孤寂地等待天亮。

可见诗人选择躬耕,是真正付出了饥寒劳苦的代价。

同时弃官归田之后,他的很多思想和感受都是不被别人理解的,不仅外边的人不理解,连他家中的妻子都不能理解。

在《与子俨等疏》中,陶渊明说过“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他遗憾自己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邻居,家中没有老莱子那样的妻子,周围亲近自己的人都不能够了解自己,闲暇之时,甚至没有一个知己可以谈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