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认识生活垃圾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优秀8篇)大班生活《垃圾分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垃圾桶、图书、照片等。

(四)活动流程:讨论活动——查找资料——交流表述——延伸活动(五)活动过程:1、讨论活动出示垃圾筒,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2、查找资料(1)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看一看处理这些垃圾有什么好办法?等会儿来告诉大家,好吗?(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

3、交流表述(1)请每组的代表来交流自己一组找到的处理垃圾的方法。

(2)播放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对垃圾分类有进一步的了解。

4、延伸活动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大班垃圾分类优秀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乐意参与垃圾分类游戏,激发其环保意识。

2、会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3、初步了解各类垃圾的循环再造。

重点难点重点:会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活动准备:FLASH课件、PPT课件、iPad若干、自制体育器械。

活动过程一、播放视频动画,提问:1、地球妈妈为什么哭?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健康起来?2、教师小结:只有我们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桶,他就会健康起来。

二、了解垃圾分类1、巩固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2、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自由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3、观看PPT,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4、教师小结:(1)可回收垃圾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再利用的物品。

(2)厨余垃圾是指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饭剩菜、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

(3)有害垃圾指生活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4)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大班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大班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大班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教案五篇懂得垃圾分类,是从小培育幼儿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需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大班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教案,欢迎查阅!大班垃圾分类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的三种分类及其标志。

2、不任凭乱扔垃圾,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能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志区分可回收、不行回收、及有害垃圾。

4、能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仔细,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儿歌的视频,一些图片(干净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图片、垃圾分类的图片)。

2.学问预备:请幼儿观看居住小区及四周的环境,和父母一起争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活动重难点能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志区分可回收、不行回收、及有害垃圾。

活动过程一、开头部分播放垃圾分类小儿歌导入活动,使幼儿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氛围。

二、基本部分(一)了解垃圾的来源,熟悉其危害。

1.老师出示两个对比鲜亮的的图片:干净漂亮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飘舞的小区景象,组织幼儿对比观看、争论。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喜爱哪个小区,为什么? 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二)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1.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和幼儿一起争论师: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2.在幼儿初步争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

师:你们熟悉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什么颜色的?不行回收垃圾的标志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的标志又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行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三)送垃圾回家1.让幼儿亲身尝试送垃圾回家。

老师把事先预备好的各种垃圾混放在一起。

然后,把三个标志以及代表他们的三个垃圾桶依次排开,让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嬉戏。

小伴侣们现在我们开头嬉戏了!嬉戏结束后,请没有参加嬉戏的幼儿进行推断,看看这些垃圾分得对不对。

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通用6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1活动目标: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垃圾的危害。

4、学会爱护环境,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1、布置脏乱的小熊家和洁净的小兔家。

2、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废电池回收垃圾箱各一个。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个小动物家的不同。

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

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3、帮助小熊整理垃圾。

4、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5、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活动反思:“垃圾”是环保教育中首选的教育资源,教师抓住了垃圾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帮助幼儿体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对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周围生活中的资源,我们加以巧妙利用都能成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生活处处是教育。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幼儿园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学方案2一、活动背景由于农村幼儿垃圾分类意识薄弱,乱扔垃圾现象频出,为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培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意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特制订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作者分享了6篇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大班垃圾分类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幼儿园大班《垃圾分类》教案篇一孩子们要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垃圾去哪了》是小唐老师分享的一节班艺术领域教学设计,包含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等,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等等,完整礁往下阅读设计意图一次,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班硷的一名幼儿(呼呼)有些流鼻涕,擦完鼻涕的纸正准备把纸扔到垃圾桶里,可是发现有好几个垃圾桶,不知仍在哪个好?旁边的小朋友说到:“纸应该扔到这个可回收垃圾里!”另一名幼儿说:“不对,应该扔到不可回收垃圾桶里。

”两人争论了起来,抓住这个契机,我们班开展了《地球环保小卫士》这个主题;另外现在随着人们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结合本幼儿园是“家文化”的背景,班幼儿更是以爱国为基本活动。

地球是我们宝贵的家园,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将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生活在地球上的美好,认识自然里各种植物、动物的存在。

地球小卫士们将从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环境开始,作为一名地球小卫士,我们的孩子们还要学习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懂得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捡起每一点儿垃圾,并进行合理的垃圾分类,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活动目标1.知道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哪几类,并能将垃圾准确地进行分类。

2.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3.愿意从自身做起,做到垃圾分类,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难点:能够准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垃圾分类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精选12篇)

垃圾分类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精选12篇)

垃圾分类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精选12篇)垃圾分类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精选12篇)1教学目标:1、认识垃圾箱上垃圾分类的标记,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知道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

3、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小卡片、垃圾桶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引入话题。

2、出示“整洁优美环境图”和“脏乱差环境图”,学生观察并交流。

(1)小组交流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2)学生交流:这些垃圾哪里来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3、出示学校垃圾箱上相关板贴,交流含义。

师:同学们,这是在学校的垃圾桶,同学们把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放到一个垃圾桶里合适么?(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二、小组讨论,垃圾分类。

1 、小组讨论,生活中我们怎么给垃圾分类?2 、观看短片,区分垃圾分类。

区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讨论垃圾分类。

(1)出示卡片:废纸、果皮、塑料袋、剩饭、废旧报纸、树叶、口香糖。

(2)小组讨论。

(3)学生上台分类版贴。

4 、交流补充,认识垃圾分类。

(1)还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2)还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三、活动延伸,深入了解。

1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小组合作讨论,并写在卡片上面。

2、讨论卡片上面的垃圾属于何种分类?并贴到黑板上面。

3、集体讨论。

4、全班总结,集体畅想。

5、发起号召,在保证树上贴上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保证书。

垃圾分类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精选12篇)2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培养把垃圾分类放进废物回收箱的习惯。

3.合作制作并装饰可回收垃圾箱,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性。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事先在小塑料瓶上贴上五官和手脚。

2.妈妈和男孩手偶。

3.风车。

4.大纸箱。

5.不同的美工材料。

大班垃圾分类教案3篇《垃圾的产生》+ 《垃圾分类,生活需要》《垃圾回收我知道》

大班垃圾分类教案3篇《垃圾的产生》+  《垃圾分类,生活需要》《垃圾回收我知道》

大班垃圾分类活动教案3篇第一篇:大班垃圾分类活动:垃圾的产生[活动由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正遭受着垃圾的危害。

据最新资料显示,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约1千克,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烦。

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广大市民的重视,我们经常能见到有人到处乱扔垃圾,没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本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垃圾的产生,懂得垃圾的危害,知道垃圾的处理方法,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意识。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关心社会、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热情。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调查研究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活动使幼儿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知道垃圾的产生过程。

[活动准备](1)幼儿将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垃圾带到幼儿园。

(2)一段垃圾产生的录像。

[活动过程]一、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教师播放录像。

1.幼儿讨论:(1)什么是垃圾?(2)常见的垃圾有那些?(3)垃圾是怎样产生的?(4)垃圾有那些危害?2.说说自己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有哪些?3.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讲解▲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大概有五六个我们那么重。

▲我们国家目前垃圾的产生量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包装造成的。

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

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全球每年产生450亿吨垃圾。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使垃圾量增大。

▲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给森林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3.说说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4.做一做(1)拿出自己家用里带来的家庭垃圾,幼儿观察并说出名字,教师帮忙记录垃圾名称。

(2)统计垃圾的数量。

5.想一想(1)除了家庭生活垃圾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2)想想这些垃圾如果不去治理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的?6.分一分(1)幼儿尝试为垃圾分类。

幼儿园大班生活垃圾分类教案 幼儿垃圾分类教学

幼儿园大班生活垃圾分类教案 幼儿垃圾分类教学

幼儿园大班生活垃圾分类教案一、前言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垃圾分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话题。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儿童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教学,启发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区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 能够正确地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至相应的垃圾箱中。

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三、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识别。

3. 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正确地识别和分类生活垃圾。

五、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和分类垃圾。

2. 视听教学法:播放垃圾分类相关的动画或视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示范教学法:老师示范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激发幼儿的模仿欲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观赏图片、听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垃圾分类的话题,唤起他们的兴趣。

2. 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老师介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方法,向幼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3. 游戏互动环节:设计垃圾分类游戏,比如“垃圾分类接力赛”、“找找垃圾”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愉快地体验垃圾分类的乐趣。

4. 视听学习:播放相关的动画或视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

5. 情境体验:在幼儿园设置垃圾分类场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

6. 示范操练:老师示范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并指导幼儿一起进行实际操作,纠正幼儿错误的分类方法。

7. 总结复习:通过歌曲、谜语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复习,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1. 实物道具:可准备各种干净的废纸、瓶子、塑料袋等。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5篇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5篇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出示ppt)
(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
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送回家!"
我们小朋友和家长一起,从我做起,少产生垃圾,不乱扔垃圾爱护周围环境,将我们的地球变的更加美好。
活动延伸
回家手机废旧物品,和爸爸妈妈一起变废为宝制作手工。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5篇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我们班的主题活动在——环保的主题上,因此一开学我们就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家长资源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空气变脏了”等主题活动。在本月主题“垃圾越来越多”时,在丰富孩子们前期的经验时,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纷纷都在说“垃圾的来源”“垃圾的种类”“垃圾的用处”等话题。在本主题的第二次课后,我们都弄清楚了垃圾的来源时,他们的兴趣还颇浓,我想着也许是这个主题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孩子们的经验较丰富,当然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操作学习,在孩子们身边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教育活动《垃圾分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来提升原有的经验,从而获得智慧和成长。
垃圾回收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不要乱扔垃圾(尝试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出示ppt),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那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做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主题教案:认识生活垃圾
目的:
1.知道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2.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准备:
1.做好去公园的各项准备。

2.录像带、摄像机。

3.绘画用纸、笔。

4.小实验材料。

过程:
活动一
一、到公园寻找美
1.你们看,公园里美吗?请大家一起找找公园里的美,好吗?
2.幼儿自由活动,教师摄下公园美景及幼儿活动的情景。

3.幼儿集中坐在草地上,教师请他们说说:公园里的什么很美丽?为什么?
4.教师小结。

二、激发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1.在幼儿休息、吃点心时,教师有意识地拍摄幼儿随意丢瓜皮、果壳、包装盒的行为。

2.启发幼儿现场比较:吃点心前后,草地上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做?
3.让幼儿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突击清除垃圾活动”。

4.引导幼儿数一数公园里有几只垃圾箱,观察公园里的游人是否把瓜皮、果壳、包装盒自觉地丢到垃圾箱里。

5.观察回园路上有没有瓜皮、果壳、路边有没有垃圾箱。

延伸活动:
参与家庭及幼儿园所在小区的环境整洁活动。

活动二
一、看录像谈话
1.播放自摄录像,请幼儿说说看到美丽的公园时的心情。

2.播放一组环境脏、乱、差的公共场所的录像,请幼儿说说看了这组录像心情如何。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讨论: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3.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

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但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

有的垃圾会被送到焚化炉焚化,但这又会排出有害烟雾。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对商品的外包装作一次调查,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