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物理第2.3章试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习题(4)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12.5m B.10m C.7.5m D.5m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任意l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B.第2s内的位移是18m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D.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2m3.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
已知经过ab、bc和cd的时间分别为t、2t、4t,ac和bd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A.B.C.D.4.如图所示,一列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在驶近一座石拱桥时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1m/s2,减速行驶了2min,则减速后火车速度()A.6.0m/s B.8.0m/s C.10.0m/s D.12.0m/s5.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即加速度越大。
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A.v=B.v=C.v>D.<v<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经过时间t后加速度大小变为a2,方向与a1相反又经过时间t后物体恰能回到出发点则a1:a2为()A.1:1B.1:2C.1:3D.1:47.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90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80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54km/h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33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A.0.2s B.0.4s C.0.5s D.0.7s8.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秒末和第2秒末的速度之比是1:2B.物体在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之比是1:4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等9.某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进阶中考2020——章节复习(2.3声的利用)物理拓展练习题

章节复习(2.3声的利用)物理拓展练习1.“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A.探测海洋深度.B.探测鱼群C.超检查胎儿D.声音使蜡烛摇动3.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可以利用“B超”检查身体4.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声音”是一种超声波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相同D.这种“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声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音调表示声音的大小C.声音不能传递信息D.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6.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C.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超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D.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10.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听见“咚”的一声响,并看见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水中的小鱼立即向四周逃去.关于以上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也可以振动发声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水面荡起的波纹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1.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12.如图所示四个事例及描述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A.利用声纳探测鱼群B.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C.机械手表放在枕头下影响睡眠D.声音不对不是外婆13.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震耳欲聋”——声音的音调高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信息14.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A.水下考古用声呐测水底情况B.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预报海啸、台风15.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用黑布把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16.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17.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18.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19.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震耳欲聋”——声音响度大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B.用“B超”诊断疾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宇航员在月球也可以直接交谈21.“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22.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声波获得信息.23.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面,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请列举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举一例即可).24.人们根据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性,制成了一种测量仪器,这种仪器叫做_______。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9人教版)A卷【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章】A4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A卷高一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章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97-2003 幻灯片

则:v0 =10m/s
所以由
1 2 x v0t at 得:汽车的位移: 2
a= - 2m/s2
t=4s
x = v0t+at2 /2=10 ×4m - 2×42/2m=24m (2)汽车从刹车到停的时间只有5s,汽车刹 车后8秒的位移大小为25m,方向与初速度方 向相同.
同 步 跟 综 训 练
解答:x-t图象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匀变速直线
运动在x-t图象中是一条抛物线.
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
1.反映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因为υ 0、α 、x均为矢量,使用公式时应 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υ 0的方向为正方向) 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 速运动,则a取负值.
⑶从t=0到t=20s内质点的位移是 0 ___________ ; -4
10 20
40m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 。
同步跟综训练
5. 火车沿平直铁轨匀加速前进,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 度为10.8km/h,1min后变成 54km/h,再经一段 时间,火车的速度达到 64 .8km/h。求所述过程中, 火车的位移是多大? 点拨: ①运动学公式较多,同一个题目往往有不同求解方法; ②为确定解题结果是否正确,用不同方法求解是一种 有效措施。
1 2 (1)由x= at 得: 2 2x 2×0.4 2 2 a= 2 = 2 m/s =0.8 m/s t 1 所以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为: v1=at1=0.8×1 m/s=0.8 m/s. (2)汽车在前2 s内的位移为: 1 1 2 x′= at′ = ×0.8×22 m=1.6 m 2 2 所以第2 s内汽车的位移为: x2=x′-x=1.6 m-0.4 m=1.2 m. 答案 (1)0.8 m/s (2)1.2 m
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高一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和来源, 一般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指由于测量 原理不完善 或仪器本身 缺陷等造成 的误差
偶然误差
指对同一物理 量进行多次测 量时,由于各 种偶然因素而 产生的误差。
原理、实验设计或操作上的错误而造 成的数据不准确不能称为误差!
例如,表盘刻度不准确等产生的 误差,就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 的特点是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者 总是偏小。测量时,我们需根据 具体的测量情况,找出产生系统 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 降低它的影响。
设某物理量的测量 值为 x,它的真实 值为 a,绝对误差 用 Δx 表示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实 值的比值称相对 误差
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 绝对误差相同时,相对误差不一定相同。
相对误差通常表示 成百分比的形式, 因此也叫百分误差。 相对误差通常用 δ 表示
多次测量值的平均 值分别为 3.46 cm
3. 下列情况会导致出现系统误差的是 A、C A. 刻度尺刻度不均匀 (仪器缺陷)
B. 测质量时,天平没有调节水平 (操作错误)
C. 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时,遮光片较宽 (仪器缺陷)
D. 读数时,对最小分度的后一位进行估读 (偶尔误差)
作业 课本P47 1、4、5
3.46 cm
可靠数字 估读数字
☆尽管估读的数字不可靠,但有参考
价值,需要保留;
☆有效数字的位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
映测量工具的精度。
2、有效数字是指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 数字止所有的数字。
10.40 cm
可靠数字 估读数字
测量结果为 4 位有效 数字;估读位“0”不能 省略,省略则与测量工 具精度不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机械波2.3 惠更斯原理及其应用练习(含解析)教科版选修3-4-教科版高二选修3-

惠更斯原理与其应用根底夯实1.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同一波面上各点振动情况一定一样B.同一波面上各点振动情况可以不同C.空间某一点发出的波面一定是以波源为球心的球面D.只有横波才有波面,故A项正确,B项错误;波面是平面的叫平面波,纵波也会形成波面,故C、D两项错误。
2.(多项选择)如下现象哪些是利用波的反射的()A.手扶耳旁听远处的人说话B.医生给病人做超声波检查C.雷达的工作原理D.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超声波检查身体、潜艇中的声呐都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雷达如此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
3.人在室内讲话的声音比在室外空旷处讲话声音要洪亮,是因为()A.室内空气不流动B.室内声音屡次反射C.室内声音发生折射D.室内物体会吸收声音,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产生反射,在室内发生反射的次数比在空旷处的次数多,因此声音要洪亮。
4.(多项选择)以下关于波的认识,哪些是正确的()A.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与外表涂特殊隐形物质,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反射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B、C选项中应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深水区和浅水区可视为不同介质,故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选项D正确。
5.如下哪些现象不属于反射现象()A.回声B.夏日雷声轰鸣不绝C.水波绕过水中芦苇秆传播D.在空房中讲话感到声音更响6.(多项选择)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B.波发生反射时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C.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D.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波发生折射时,介质改变,故波速发生变化,但频率由波源决定,波的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也发生变化,选项C正确,D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含答案)

⾼中物理必修⼀第⼆章习题(含答案)练习2.1-1 ⼀、选择题1.质量都是m 的物体在⽔平⾯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2.⼀枚⾃制的⼩⽕箭由地⾯竖直向上发射时的v-t 图象如图所⽰,、则⽕箭上升到最⾼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A .O 点 B .A 点 C .B 点 D.C 点 3.甲⼄两车从平直公路上的同⼀处向同⼀⽅向运动,其速度图像如图所⽰,则:A.开始阶段甲车在⼄车的前⾯,20秒后⼄车⽐甲车的速度⼤B.开始阶段⼄车在甲车的前⾯,20秒后⼄车⽐甲车的速度⼤C.20秒末⼄车追上甲车D.在某⼀时刻⼄车会追上甲车4.有⼀物体作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
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向相同的时间间隔t 为A .只有0B .只有2sC .0D .05.在同⼀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 和B 的v-t 图如下图所⽰,则由图可得A.A 和B 的运动⽅向相反B.A 和B 的加速度⽅向相同C.A 的加速度⽐B 的加速度⼩D.A 的初速度⽐B 的初速度⼩6.某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在1s 末和3s 末时运动⽅向发⽣变化B .物体在2s 末回到出发点C .物体在2s 末和4s 末时速度为零D .物体始终向前运7.如右图所⽰,横坐标是时间,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位移,图像中物体⼀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纵坐标表⽰速度,图像中物体⼀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若纵坐标表⽰位移,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D.若纵坐标表⽰速度,图像中直线的斜率就是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填空题8.电磁或电⽕花打点计时器是⼀种使⽤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电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_____时间打⼀次点。
9.如图所⽰甲、⼄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 m/s,加速度是m/s2,经s钟的时间,它们的速度⼤⼩相同。
10.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则汽车在50s末的加速度是_________m/s2,在20s末的加速度是_________m/s2,20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精准解析】2021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第一册一课一练:2.3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A.0.002 m B.6.080 kg
C.3.00×105 kg D.0.070 s
答案:C
解析:有效数字是指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值得说明的是最后的“0”
仍属于有效数字,是有物理意义的,知 C 正确。
9.某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 2-3-3 所示,铅笔的长度应记为
新 20 版练 B1 物理鲁科版 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第 2 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 3 节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考点 1 科学测量中的误差 1.(多选)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对误差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偏离程度 B.绝对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越可靠 C.相对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越可靠
真实值
2.(多选)关于系统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误差在测量时,数值有时偏大,有时可能偏小 B.系统误差可以是由测量的原理不完善或仪器原理上的缺陷而引起的 C.系统误差与人眼观察的位置有关 D.实验中的系统误差与实验原理有关 答案:BD 解析:系统误差在测量中,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具有随机性,而系统误差与实验原理或测量工具的原理有关,测 量时要么总是偏大,要么就总是偏小,知选项 B、D 正确,选项 A、C 错误。 3.(多选)用刻度尺测量一只铅笔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刻度尺的精确度,可以减小相对误差,同时也可以避免偶然误差 B.用金属刻度尺测量,冬天测量值偏大,夏天测量值偏小,这属于偶然误差 C.通过多次测量,取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D.刻度尺上的刻度线不是绝对均匀,造成测量时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 答案:CD 解析:刻度尺的精确度越高,测量时的相对误差越小,但不可能避免偶然误差,知 A 错误;因为热胀冷缩,尺子冬天 缩短,夏天变长引起的误差是系统误差,知 B 错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偶然误差的常用方法,知 C 正确; 刻度尺上刻度线不均匀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知 D 正确。 4.(多选)利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通常会产生误差。如图 2-3-1 所示,是三种可能读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第二、第三章考试
班级________座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 .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
B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
C .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3.在平直公路上,甲乘汽车以10s m /的速度运动,乙骑自行车以5s m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 )
A .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s m /的速度向前远离
B .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s m /的速度向前远离
C .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 s m /的速度远离
D .相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 s m /的速度靠近
4.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s 末的速度为s m /4.10,s 10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s m /2.10,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0.4 s m /
B .10.3 s m /
C .10.2 s m /
D .10s m /
5.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纸带上点痕的分布情况,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处大于南北极处
B .重的物体重力加速度大
C .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恒定
D .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t v —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
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 .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8.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1v 行驶,后一半时间以速度2v 行驶;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1v 行驶,后一半路程以速度2v 行驶,则甲、乙两车到达目的地的先后顺序是(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同时到达
D .无法比较
9.如图所示,两条直线表示A 、B 两物体运动的t v —图象,下面表示A 、B 两物体运动
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两物体在1t 时刻相遇
B .A 、B 两物体在0一2t 时间内运动方向相反
C .B 物体在t 2时刻回到出发点
D .A 、B 两物体在0一2t 时间内沿同一方向运动,它们在1t 时刻速度相等
10.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s m /,经过1s 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s m /,那么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2/s m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2
/s m
11.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 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
A .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 .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C .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D .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1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竖直向下, v 0 =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 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 、9.8cm 、14.7c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13.汽车正在以 1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 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 - 6m/s 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 的最小为( )
A .9.67m
B .33m
C .3m
D .7m
二、实验题 (前面每个空格2分,后两个空格每个空格3分,共20分)
14.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电源的______仪器,电磁打点计时
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V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V,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它每隔______s 打一次点。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为50 Hz ,记录小车运动的纸
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
1、2、3、4、5的6个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
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
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
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
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
5跟0点的距离填入表格中。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2v =______s m /.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__2/s m .
三、计算题 (共28分)
16.(8分)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
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 =10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
17.(10分)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18.(10分)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