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校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历史试卷(带答案)
历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史答案

江苏省苏北四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计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2. B3.C4.D5.A6. D7. C8. A9. B10. A11. A12. B13. C14. B15. D16. B17. B 18. C19. C 20. D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共计 60 分。
其中第21 题 13 分 ,第 22 题 12 分 ,第 23 题 15 分,第 24、 25 题各 10 分。
21. (1) 主张 : 人天性不知礼义 (或人性本恶 );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 ;礼义规范个人行为 , 维护社会秩序。
(3 分) 背景 :分封制瓦解 , 诸侯争霸 (封建制确立 );礼崩乐坏。
(2 分)(2) 主张 :以法治国 ;厚赏 ;重罚 ;法令统一。
(3 分 ,任答三点 ) 影响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消极 : 造成暴政 ,激化矛盾。
(2 分)(3) 分歧 :元帝重儒 ;宣帝儒法并用。
(2 分 )本质 : 维护统治。
(1 分)22. (1) 原因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竞争 ;美国国内的呼声 ;利用中国遏制苏联 ;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4 分, 任答四点 ) (2) 影响 :提高国际地位 ;遏制苏联 ;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5 分 ) (3) 因素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综合国力 ; 国内形势 ;国际局势。
(3 分,任答三点 )23. (1) 目的 : 美国 :巩固霸主地位 ;欧洲 :保障经济重建。
(2 分 )(2) 变化 :由致力于欧洲的经济重建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
(2 分)原因 :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 ;新兴独立国家的要求。
(2 分)(3) 评分标准论点 (2 分)论据和论证 (7 分)加快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世界银行对世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贫困人口的减少 );世界经济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任答三点 ,每点 1界的发展具有分。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学段历史试卷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有许多历史传说。
如禹为治水,化身为熊,三过家门而不入。
对于这些历史传说,我们的态度是( )A.全不可信 B.完全相信 C.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D.与史书记载相对照2.山东省自古人杰地灵,被称为“齐鲁大地”。
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在西周的分封制中,由于周公旦是武王最大的弟弟,也是武王兴周灭纣时功绩最大的姬姓子弟,因此被封于鲁。
由于周公要在都城“陪王伴驾,辅佐朝政”,按西周的宗法制,谁必须到鲁国就任诸侯( )A.召公长子 B.周公长子 C.微子 D.周成王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
春节、中秋、清明等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 A.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B.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直接的有效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解析6.明代后期,宦官专权,甚至控制内阁,当时的宦官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控制着朝中的一切大权,其爪牙遍布全国,是明代后期统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整个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屡见不鲜,造成宦官参政控制政权的根本原因是( )A.皇权至上制度 B.皇帝昏庸无能 C.监察措施不到位D.废除丞相造成的7.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一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衡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8.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经常发生变动,下图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
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历史试题

市、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2.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3.《晋书·卫瓘传》载:“瓘以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据此可知A.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B.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C.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D.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4.明代肇浙《五杂俎》记载:“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5.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八十七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
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
如东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数学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7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已知全集{}1,0,2U =-,集合{}1,0A =-,则U C A =.2. 设复数z满足zi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为. 3. 设向量()()2,6,1,a b m =-=-,若//a b ,则实数m 的值为.4.0y -=为双曲线()22210y x b b-=>的一条渐近线,则b 的值为.5. “15a =”是“直线()2120ax a y +-+=与直线()1330a x ay +++=垂直”的条件.(从“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中选取一个填入). 6.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8x f x =,则193f ⎛⎫- ⎪⎝⎭的值为.7. 若圆锥底面半径为2,则其侧面积为. 8. 设,x y 满足01y y x x y ⎧>⎪≤⎨⎪+≤⎩,则3x y +的最大值为.9. 已知536ππα⎛⎫∈ ⎪⎝⎭,,且3cos 35πα⎛⎫-= ⎪⎝⎭,则sin α的值是.10. 设数列{}n a 的首项11a =,且满足212121n n a a +-=+与2211n n a a -=+,则数列{}n a 的前20项和为.11. 已知,B D 是以AC 为直径的圆上的两点,且2,5AB AD ==,则AC BD ⋅的值为.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22:11C x y -+-=和两点()(),2,,2A a a B a a ---,且1a >,若圆C 上存在两个不同的点,P Q ,使得90APB AQB ∠=∠=︒,则实数a 的取倌范围为.13.已知(),,0,a b c ∈+∞,则()222252ab c bc ac++++的最小值为.14. 已知函数()()ln f x x e a x b =+-+,其中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不等式()0f x ≤恒成立,则ba的最大值为. 二、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cos a B A +. (1)求角B 的大小;(2)若ABC ∆b a c =>,求,a c . 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B ⊥平面ABCD ,//BC 平面PAD ,PBA ∆为锐角三角形,且PB BC ⊥.(1)求证://AD 平面PBC ; (2)平面PBC ⊥平面PAB .17.园林管理处拟在公园某区域规划建设一半径为r 米,圆心角为θ(弧度)的扇形观景水池,其中O 为扇形AOB 的圆心,同时紧贴水池周边建设一圈理想的无宽度步道.要求总预算费用不超过24 万元,水池造价为每平米400元,步道造价为每米1000元.(1)当r 和θ分别为多少时,可使得广场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2)若要求步道长为105米,则可设计出的水池最大面积是多少.18.如图,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的左顶点()2,0A -,且点31,2⎛⎫- ⎪⎝⎭在椭圆上,12F 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江苏省南京市多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2017.1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2.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的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确立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3.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4.右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
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
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5.《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
”据此可知宣慰司( )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D.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6.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A. “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B.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 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D. 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倾向,故可直接排除;六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出现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所以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故可排除B;材料反映了随着殷墟大量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成为“信史时代”得以证明,这就填补史书缺载,故此题选C。
2. 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 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 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路沿线主要是分布在长安向西的区域,而图中所显示的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中原地区,故可排除A;依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在唐宋时期,在四川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丝织业,故可排除B;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在元至清时北方也有不少的丝织业中心,故可排除C;依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可知,随着历史的发展,丝织业中心的分布,南方逐渐增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发展趋势受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故本题选D。
3.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2. D3. D4. C5. D6. A7. A8. C9. D 10. C 11. A 12. C 13. A 14. A 15. B 16. B17. C 18. D 19. A 20.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
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
21. (1) 变化:风俗画兴起;坊市制度被打破。
(2分) 优势:更直观、形象。
(2分)(2) 特点:画作类型是士大夫的文人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任意两点得4分)(3) 共同点:都是宗教题材绘画;都体现了世俗化倾向;都对宗教中的神赋予了新内容;都淡化了宗教气氛。
(4分,任答两点即可)不同点:《罗汉图》突出了生活情趣的描绘;《西斯廷圣母》突出了人性以及圣母拯救世间的崇高行为。
(2分)22. (1) 因素:农业的机械化节约劳动力;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4分,任答两点即可)(2) 总论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三者相互推动的。
(2分)农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乡村工业发展。
(2分)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如,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
(2分)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如,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大大加快。
(2分)23. (1) 理念:将实现欧州联合视为国家利益。
(1分)因素:抗衡美苏;经济重建;摆脱战败束缚;推动德国统一;反思战争教训。
(3分,任答三点即可)(2) 出发点: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
(2分)影响: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江苏省“五校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的核糖体上B.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形成的,与核仁有关C.摄入人体的N元素主要用于构成核酸中的含氮碱基D.神经细胞在突触前膜上合成神经递质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囊泡膜可来自内质,而不能来自细胞膜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磷脂分子无关C.细胞膜上存在与信息传递有关的信号分子和受体D.肌肉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没有激素的受体3.下图表示物质被动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该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被运输物质必须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结合B.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该方式进行C.该方式的运输速度不存在饱和值D.该方式也能逆浓度梯度输送特定分子4.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物质转化过程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表示[H],B表示丙酮酸B.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是①、②C.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ATP主要来自过程②D.人体细胞中也可发生的过程有①、③5.下列人体细胞所发生的生命活动,叙述错误的是A.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分解葡萄糖B.唾液腺细胞的内质对唾液淀粉酶进行加工C.传出神经元的高尔基体转运神经递质D.在胰岛B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胰岛素基因6.下图1为最适温度下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的C02随02的变化曲线,图2是某绿色植物在一昼夜中密闭容器内的C0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1的氧气浓度为6%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图1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C.图2中a点对应的时间开始进行光合作用D.单独就图2看不能得出一昼夜有机物是否有积累7.下图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噬前体和溶酶体分别来源于内质和高尔基体B.降解线粒体中物质的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C.自噬体的形成需借助于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D.当养分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8.将蚕豆(2n=12)根尖细胞中DNA分子双链用3H标记后移入普通培养液中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高级中学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历史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2.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3.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4.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正统B.仁政思想融入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6.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曾说:“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
此两学所以终不能合,徒互相诟病,若水火不相入也。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体用不备,安能成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梁启超主张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B.梁启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末C.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观点基本一致D.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根本目的相同7.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的战役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8.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
这一战争A.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B.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9.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
据此分析。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进口商品出口商品钢铁和机械棉纱及棉制品棉花矿砂及金属1925年 6.5 20.7 3.8 2.91928年7.2 15.8 3.4 2.11931年9.3 7.9 2.9 1.6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B.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10.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
这种规定A.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B.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C.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D.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11.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
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12.北宋《萍州可谈》记录:舟师,夜晚观星,白昼观日,风雨冥晦,则观指南针。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指南针的雏形开始出现B.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航海C.指南针是航海家辅助工具D.航海仍完全依靠舟师经验13.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14.阅读下列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 97% 0% 3%1985 47% 19% 34%1990 30% 25% 45%2006 4.63% 0% 95.37%A.政府停止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带动作用15.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已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
这表明当时A.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B.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C.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D.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2名。
这一制度安排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C.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D.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17.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
这是因为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18.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材料中的“它”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19.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
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C.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D.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20.1960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
它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这一机构的成立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C.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1分)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络。
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
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
(4分)(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
(4分)22.(13分)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
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
……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材料三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
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
(3分)(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
(10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23.(1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
国际格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1950~1953年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1961~1975年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是二战后冷战(1947~1991年)下的两场“热战”。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