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二地理课件区域发展差异PPT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课件13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3

高二地理课件13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3

东部经济地带 10.66
中部经济地带
17.90
西部经济地 带
19.23
48.44
46.51
42.18
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
主要产 业部门
39.18
南轻北 重,东 轻西重
40.90
轻型(qīnɡ xínɡ)和轻 重 混合型 加工制造业和 第三产业相对 发达
35.59
38.59
过渡性特征(tèzhē重ng型)

发展水平

_对__外_开__放___程度

地 带 (dì dài) 的 划
划分
东部(dōnɡ bù):辽京、冀、____、津、鲁、苏、沪、 __浙__、____闽_、粤、桂、琼12省市区
中部:___黑_、吉、____内__蒙_古、晋、
豫、___皖__、赣、______鄂_、湘9省区 西部:陕、____甘_、宁、______青_、
重工业较发达; 较突出
⑤中、西部边境
贸易有较大优势
①充分发挥资 源的优势;② 改善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 (jiànshè); ④巩固和发展 农业基础
(3)产业结构的差异 读表(2002年),认识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第十五页,共39页。
经济地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全国 13.74 47.08
海运独具(dújù)优势; 区淡水短缺; 贸、国际金融、海
④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③环境污染 洋开发基地;②大
⑤科技教育水平最高; 严重;④江 力发展第三产业和
⑥城市分布最密集,城 河下游的涝 集约化农业;③充
市化水平高;⑦对外开 年汛期防洪 分发挥技术创新优
放程度高
(fánghón 势(yōushì),加 g)问题突出 强传统工业基地的

区域发展差异ppt21 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ppt21 湘教版

C
)
B.海陆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经济特区都集中在广东省沿海,形成外向型工业带 B.是全国蚕丝的主要产区,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C.本区工业以轻纺、食品工业为主
D.全国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产量最多的地区
三维p15对点练二
三、西部大开发

甘 青 藏
宁 陕 川 渝 云
贵 桂
12+3
三、西部大开发
背 景 目 的 范 围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众多山脉
天山 塔里木盆地 西部地区大多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一、二级阶梯 上。本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四大高原 、四大 昆仑山 黄土高原 盆地及众多山脉,众多的地貌类型是形成中国西 青藏高原 秦岭 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和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的基础。 横 断 四川盆地 山 脉云贵高原
2. 气候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方某地气候资料
南方某地气候资料
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知识点导航
北方地区 自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然 条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件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 棕壤、褐土、黑土
南方地区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 均有分布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红壤、砖红壤
南方 热量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水 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面临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对外开放、改善生态 推进,人地关系日 环境 趋紧张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方法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共21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共21张PPT)
下节课,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解相关知识内容。
以平原和低山 丘陵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 为不利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高寒气候为主
缺乏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丰富
较高 高
较低 低
较高
较低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晚,基础差
二、三产业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较大的比重
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过渡性特征 产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 三次产业结构和 轻重工业比例的 变化情况。这种 变化趋势对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西>全国>中>东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第一产业为主
交通通达度差、 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东、中、西三部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中、西区域差异的原因
课后探讨: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
方向?
自主学习: 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
1、南方和北方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 2、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区域发展差异 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区域发展差异 ppt

(气候) 降水
屋 墙顶 体坡较度厚较小,屋墙顶体坡高度大,(气候)降水
其他不同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南北方文化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剧种 乐器 园林
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越剧、黄梅戏 (唱腔委婉)
唢呐(讲究“抬头瞪眼, 吹萧(讲究“低
慷慨激昂”)
头眯眼,余音饶
梁”)
规模庞大,气势宏伟。 小巧玲珑
为什么 不同
主要原因:
降水
一 方 水 土 养 一 方 人
南北方的差异
主要形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成原因
农 土地利 耕 用类型 制 主要农 度 作物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气候)降水 气候
作物 熟制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气温
传统运 输方式 传统民居
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 多用汽车,马车
5、“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描述的地区是 B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区域发展差 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区域发展差 异
4、从植被类型看,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 ___针__叶___林和___落_叶__阔__叶_____林, 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___常_绿__阔__叶_____林, 表现为植物的生长要受到_____气_候____条件的影响; 从河流流量来看,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___小_____, 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__大______,主要原因是与 当地的__降__水____有关。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 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__气__候____因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西北 地区 青藏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ppt5 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ppt5 湘教版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 构存在什么联系?
2002年三大经济地带 大城市占全国比重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 业
东部产业结构
中部产业结构
西部产业结构
中西部
东部 四个经济特区 1980
我 国 改 革 开 发 的 时 空 格 局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科技、教育和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经 发展基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 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 济 础 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因 素 产业结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 构 大,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 济发展相对迟缓
`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 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 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 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 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 高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发展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相比有何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产业结构 较大的比重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工业结构 过渡性特征 东部经济地带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业相对发达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产业为主

区域发展差异 PPT课件9 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 PPT课件9 湘教版
【答案】 (1)AC (2)BD
上题主要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差异的分析,来考查区域特 征以及由于区域差异导致区域发展的差异。在分析区域特征时要注 意运用综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在 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
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
(2009年广东肇庆检测)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 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 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2.图中区位指数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 A.陕西、山西 B.甘肃、内蒙古 C.山西、河南 D.广西、贵州 3.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 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有水的地方有 自然状态保

耕区

我国三大经济人地类带活的差动异 存较完整
地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辽、冀、京、津、黑、吉、内
陕、甘、宁、青、
鲁、苏、沪、浙、蒙古、晋、

新、渝、川、云、
闽、粤、桂、琼、豫、皖、鄂、

贵、藏10个省、市、
12个沿海省、市、湘、赣9个省、
自然 特征
濒临海洋、地 形以平原、丘 陵为主;水热 条件较好,气 候条件优越; 多位于河流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C
A
(1)A界线的确定,
B
主要因素是

界线B与我国1月

等温线和年降水量
mm
等降水量线相接近。
界线C的确定,主要因素


(2)界线B通过的著名山脉是
南北方文化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腔、(唱腔高亢) 越剧、黄梅戏 (唱腔委婉)
唢呐(讲究“抬头瞪眼, 吹萧(讲究“低
慷慨激昂”)
头眯眼,余音饶
梁”)
规模庞大,气势宏伟。 小巧玲珑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气温
传统运 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不同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 多用汽车,马车
(气候) 降水
屋 墙顶 体坡较度厚较小,屋墙顶体坡高度大,(气候)降水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第章 区域发 展差异P PT课件 (完整 版PPT)

高二地理课件13区域发展差异4湘教版必修3

高二地理课件13区域发展差异4湘教版必修3
No 比较保守(bǎoshǒu),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
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更不能大范围围垦, 因为围垦将导致土地的荒漠化。3.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单击图片 返回
Image
第四十二页,共42页。
从植被看,草原、荒漠面积广大。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3.西部大开发(kāifā) 目的
4.西部地区的优势
5.西部地区的劣势
第三十页,共42页。
三、西部大开发(kāifā) 6. 西部大开发(kāifā)战略 意义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 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fādá)地区与经济 欠发达(fādá)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 间的差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范围
0.80% 13.50%
辽宁、河北、 黑龙江、吉 四川、重庆、
北京、天津 山东、江苏、 56.4上0%海、浙江
林、内蒙古、 山(hé西2n9、á.n3河0)%、南
贵州、东中部部云地地南带带、 西藏、西部陕地西带、 宁夏、其他青海、
(zhè jiānɡ)、 湖南,湖北、 甘肃、新疆
福建、广东、 江西、安徽
3.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
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劣势 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 (lièshì):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恶化
1.增加西部基础设施投资
5.措施:2.引进资金技术人才 3.改善生态环境
西部资源得到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 势,可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
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规律:集中于东部沿海 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何规律?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经济地带?
由于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不同, 自然地理特点差异很大,因此各地的 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也出现差很大异。 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根 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 带。
一、东、中、西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3)城市化差异 根据下表说明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 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
• 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 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 • 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 •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 的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首先从东部起步?东部 经济快速发展后,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
原因:可从东部的地理区位优势(侨乡、邻近港澳、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国际经济发展特征(劳动密 集型工业布局特征)等方面分析。 影响:东部发展后,其劳动力的廉价程度不如西部,其需要的资 源需从西部调入;另一方面东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综合 国力,并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中西部以支持。因 此,东部的发展必将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工业增加值(亿元) 占全国比重(%)
3686.9
11.2
东部地带
7258.3
22049.5
22.0 66.8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工业产值东部地带>中部>西 部。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带外资企 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 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 迅速发展,而中、西部仍然以传 统型工业为主。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国内生产总值——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
(1)产业结构差异 读下图,比较我国200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 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3.74% 39.18% 47.08%
开放时间和范围——东部早、大;西部晚、小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产业结构:东部——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农村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 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综上所述,影响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主要社会 经济因素有哪些?
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文化因素:思想观念、竞争意识 产业结构因素:东部较优 政策因素:改革开放起步先后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4)对外开方的区域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 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 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 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 海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 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 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地理区位: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优越的条件 中西部—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状态
—历史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对外交往的史实有哪 些?比较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差异。
史实:东部—海上丝绸之路及与日本、朝鲜等的交往 中西部—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洲交往 差异: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可到达世界各地 陆运—运量小、运费高,受路线限制性强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较明显的东、中、西三 个地带性差异?
东部地带 自 然 因 素 社 会 因 素 气候地貌 地理区位 中西部地带
产业结构 历史基础
开放政策
自然条件:东部—气候适宜,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中西部—多干旱或高寒,地形多高原山地,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利用难度大
10.66% 40.98% 48.44% 35.59%
17.90% 38.59%
19.23%
46.51%
42.1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地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 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2)工业化差异
读“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 加值结构”图,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试源自析历史上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特征。
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东南沿海;20世纪 30年代一度西移(抗日);1949年——东部沿海等地。 ——社会经济基础地域差异
东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民族心理特征差异
现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年代经济因 素对三个地带差异的影响如何?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0个
12个
9个
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各自包括哪些省区? 面积、比重分别占全国多少比重? 东 部 16 41.1 中 部 27 35.7 西 部 57 23.2
面 积% 人 口%
试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比重规律。
从东往西,面积越来越大, 人口越来越少。
分析下面的材料,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
2007年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前18) 1. 东莞27025 3. 温州24002 5. 广州22469 7. 台州22245 9. 绍兴2171 11. 厦门21290 13. 佛山21234 15. 中山20317 17. 湖州20046 2. 深圳24870 4. 上海23623 6. 宁波22307 8. 北京21989 10. 杭州21689 12. 苏州21260 14. 无锡20898 16. 南京20317 18. 珠海19856
材料一
地带 东部 中部 西部
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人口比重% 42 35 23 人均GDP(元) 18216 9480 7219 60.4 26.4 13.2
国内生产比重%
材料二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1980 52.3 31.2 16.5 1985 52.9 31.1 16.0 1990 53.8 29.8 16.4 1995 58.3 27.6 14.1 1999 58.8 27.4 13.8 比重增减 +6.5 -3.8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