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合集下载

赋安三合一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V

赋安三合一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V

眉板(空白单元) 主控显示单元(含主控液晶显示及指示灯) 主控键盘单元 多线及打印机单元(含多线控制单元及打印机) 空白单元
尾板(空白单元)
眉板 液晶显示屏、指示灯、操作按键 打印机
1.2.3 AFN80火灾报警控制器
液晶显示屏 指示灯
操作按键 打印机
6 远见 创新 精专 信实
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机号、
类型、回路-地址、显示关系
设备类型、时间、位置描述
机号、类型(序号)、回路-地址、显示关系
设备类型、时间、位置描述
事件类型:
序号、类型、机号、回路-地址、显示关系
设备类型、时间、位置描述
火警:002 启动:020 反馈:000 故障:221 屏蔽:000
手动
2009/05/25 09:19:03
9
2.1
标志及说明 ‥‥‥‥‥‥‥‥‥‥‥‥‥‥‥‥‥‥‥‥‥‥‥‥‥‥
9
2.2
显示界面说明 ‥‥‥‥‥‥‥‥‥‥‥‥‥‥‥‥‥‥‥‥‥‥‥‥‥
9
2.3
开、关机 ‥‥‥‥‥‥‥‥‥‥‥‥‥‥‥‥‥‥‥‥‥‥‥‥‥‥‥
9
2.4
火警信息与处理 ‥‥‥‥‥‥‥‥‥‥‥‥‥‥‥‥‥‥‥‥‥‥‥‥
10
2.5
故障信息与处理 ‥‥‥‥‥‥‥‥‥‥‥‥‥‥‥‥‥‥‥‥‥‥‥‥
火警发生时,根据主机报出的火警信息找到报警的具体位置,确认是否真正发生火灾; 如果确认是发生火灾,则应立即执行如下措施(或执行用户制定的火灾紧急处理措施):启动火灾 现场的声光设备及广播,通知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向上级汇报或电话报警;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灭火 或控制火情;如果主机处于手动状态,可按【火警确认】键或通过菜单将主机改为自动状态,以便主机 按照预设的联动关系启动设备,也可启动手动控制单元启动相关设备。 如果确认是误报火警,则对主机进行消音,检查误报原因且排除,对主机进行复位,使之恢复到正 常工作状态。如果是报警设备损坏,可先将其屏蔽,然后通知我公司的技术服务人员或专业维护保养单 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青鸟消防 JB-QB-JBF-51S02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青鸟消防 JB-QB-JBF-51S02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火灾报警控制器JB-QB-JBF-51S02使用说明书在安装和使用本产品前务必仔细阅读和理解该使用说明书!青鸟消防股份有限公司Jade Bird Fire Co.,Ltd.JB-QB-JBF-51S02型火灾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V1.0目录第一章系统简介 (1)1.1特点 (1)1.2参数 (2)1.3外形尺寸及结构介绍 (3)1.4执行标准 (3)第二章安装调试步骤 (4)2.1系统安装要求 (4)2.2控制器安装 (4)2.3接线说明 (4)2.4电池连接方法 (5)2.5现场调试 (5)第三章控制器主要功能 (6)第四章报警显示说明 (7)4.1控制器正常监视状态 (7)4.2控制器报火警 (7)4.4控制器报故障 (8)4.5控制器报屏蔽 (8)4.6控制器声光指示 (8)第五章控制器操作 (9)5.1查询操作 (12)5.1.1查询注册地址 (12)5.1.2查询历史记录 (13)5.2设置操作 (14)5.2.1设置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开关打印机 (14)5.2.4回路部件自动登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5.2.5部件地址手动登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 (16)第一章系统简介JB-QB-JBF-51S02控制器是青鸟消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鸟消防)推出的新一代小型壁挂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主机。

控制器采用金属机箱结构,超薄的机箱结构设计,增加了本产品的应用场景及范围。

火灾报警控制器(连动型)使用手册

火灾报警控制器(连动型)使用手册

火灾报警控制器(连动型)使用手册目录一.系统概述二.系统接线图三.设备简介四.面板功能五.开机六.用户的登录操作七.系统的特殊功能按键八.中文输入法说明九.菜单功能一览表十.系统配置(1)时间设置(2)区域设置、楼栋设置、楼层设置(3)联网设置(4)密码设置(5)复示盘设置(6)电源设置(7)打印机设置(8)系统更名(9)LCD定时关闭(10)接口板设置(11)探测器/模块设置(12)设备类型添加(13)系统联动设置(14)区中联动设置(15)栋中联动设置(16)层中联动设置(17)房中联动设置(18)复合联动设置(19)手控盘设置十一.操作(1)消音(2)恢复(3)机检(4)一般联动禁/允(5)远音联动禁/允(6)总线手控禁/允(7)单点测试(8)单点测试启/停(9)自动登录(10)隔离当前报警(11)查询当前隔离(12)取消全部隔离十二.历史查询(1)历史火警(2)历史故障(3)历史请求/反馈(4)历史操作(5)历史删除十三.报警功能十四.总线联动功能简介十五.多线联动功能简介十六.特殊操作简介(1)CF数据备份(2)CF数据载入(3)总线质量检查(4)文件复位(5)统计(6)LCD刷新率调整十七.版本查询及系统运行信息附录:设备类型表一.系统概述JB-QGL-2100A豪华型是我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新型总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

它具备以下特性:采用新一代高速微处理器,与传统技术相比,数据处理速度提高100倍,数据存储容量提高1000倍采用10.4”(640X480点阵)16灰度级中文液晶(LCD)-立柜或琴台式7.4”(640X480点阵)16灰度级中文液晶(LCD)-壁挂式操作界面采用仿Windows菜单及窗口界面使用标准PS/2计算机键盘、鼠标做为现场编程设备,操控灵活方便提供拼音中文输入法和区位码中文输入法,实现自由中文输入使用智能存储卡(选配),可复制或恢复系统的设置文件和历史文件,方便设备维护采用两总线智能报警联动模式,每个回路可连接:①198个智能探测器或②99个智能探测器+99个智能模块配备多个高速CAN总线接口,数据传输高速可靠配备USB接口,可与PC机进行直接的数据交互超大系统容量,最大单机容量:①15,840报警点②7,920报警点+7,920控制点支持20台JB-QGL-2100A豪华型无主多机互联,组网后最大系统容量:③316,800报警点④158,400报警点+158,400控制点可扩展多线联动控制单元,最大容量4000点超大当前报警容量:火警、请求、反馈、故障各500条具备运行历史记录功能,历史火警、历史请求、历史反馈、历史故障、历史操作各1000用户可自定义设备类型,方便系统集成引入虚拟接口板的概念,实现通用语义的联动运算具备模块的手动单点启动/停止功能具备探测器/模块的单点测试功能可连接中文打印机即时打印系统状态可接入区域显示盘、楼栋显示盘或楼层显示盘可连接CRT中文图文终端直观显示发生火警、故障的部位可实行用户的分级管理,给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系统操作权限系统可在现场进行软件升级执行GB4717-93国家标准执行GB16806-97《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二.系统接线图三.设备简介为了让您熟悉本系统的运作,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本系统的构成。

报警附件安装—按钮及模块

报警附件安装—按钮及模块

输出模块的工作原理
65页下
26
发声警报器
声光报警器
负载电阻
发光警报器
总线回路 电源
常开 公共 常闭
输出模块
J-EI6047型输出模块控制声光报警器接线图 27
模块种类:
输入/输出模块 输入模块 输出模块 电源模块 电信模块 短路隔离器 模块箱
• 三、输入/输出模块 output module • 输出模块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动作指令信号,
•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8
4.3 模块
• 模块module:用于控制器和其所连接的受控设 备和受控部件之间信号传输的设备。
• 模块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有模块?见教材62页
19
模块种类:
输入/输出模块 输入模块 输出模块 电源模块 电信模块 短路隔离器 模块箱
• 一、输入模块 input module • 也叫监视模块,把各类信号输入控制器的模块。 • 作用:接受现场装置的报警信号,实现信号向火
火警电话 联动控制装置
报警
控制 器
灭火控制装置
电源
输入/输出模块 29
输入/输出模块种类: (1)单输入/输出模块:排烟口、送风口 (2)双输入/输出模块:防火卷帘、水泵、风机
30

电动防火阀
入/



负载电阻





返回 返回 常开 公共 常闭

总线回路




线

电源
31
总线回路
返回1 返回1 常开1 公共1 常闭1
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带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强条整理) 201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强条整理) 2019

GB-50116--2013(强条整理)3. 1. 6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结短路隔离器。

3.1. 7 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

3. 4. 1 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3.4.4 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圈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3.4.6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4. 1. 1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4. 1. 3 备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4. 1. 4 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4.1. 6 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4 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同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 7 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4. 8. 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6. 5. 2 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曝声15 dB。

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逻辑关系整理

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逻辑关系整理
正压送风阀
2点探测器;
1点探测器+1点手报
第4.5.1.1条: 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门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第4.6.3.1条: 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1.8m 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闹;在卷帘的任~-侧距卷帘纵深0.5m~5m 内应设置不少于2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
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逻辑关系整理
防火分区联动关系:
联动
设备
联动条件
依据: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声光、消防广播
2点探测器;
1点探测器+1点手报
第4.8.1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非消防电源强切
2点探测器;
1点探测器+1点手报
第4.10.1条: 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的功能,当需要切断正常照明时,宜在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动作前切断。
应急照明和疏散标识
2点探测器;
1点探测器+1点手报
第4.9.1条: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
气体/泡沫灭火系统联动关系: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组成
1)设置了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
2)设置了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
控制中心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集中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 控制器 火灾报警 控制器 火灾报警 控制器 火灾报警 控制器 起集中控制功能的 火灾报警控制器 起火 集灾 中报 控警 制控 功制 能器 的
集中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 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的 火灾报警信号,按预设 逻辑完成各项消防控制 的控制系统。由消防联 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 图形显示装置、消防电 气控制装置、消防联动 模块、消火栓按钮、消 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 电话等部分或全部设备 和组件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式(分类)
1)区域报警系统;
规范的主要变化
4 系统形式选择和设计要求的改变 1)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 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定义的改变。 2)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 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系统形式选择和 设计要求的改变。
规范的主要变化
5 补充了消防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1)强化了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要求。
2)增加了消防控制室文件资料的要 求。 3)增加了消防控制室的显示、控制、 信息记录和传输的要求。
规范的主要变化
6 补充、调整或细化了消防联动控制要求
依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系 统的现行国家标准,结合系统工作原理 和灭火性能要求,修订原标准中的消防 联动控制相关条文,调整或细化了各建 筑自动消防系统的控制时序和联动控制 逻辑。
规范的主要变化
7 调整了火灾警报和消防广播的设置要求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警
1
总线隔离器的设置要求及树形设置结构
每只总线隔离器保护设备总数不应超过32个; 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总线隔离 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形显示装置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形显示装置和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形显示装置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要求
一、图形显示设备的要求
1 、图形显示设备应能够使用相同的界面进行显示和构建(构)筑
物周边消防车道、消防登高车操作场地、消防水源位置,以及相邻建
筑的防火间距、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情况;
2 、图形显示装置应能显示系统的各种消防、报警及其控制设备
的名称、位置和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和相关联动反馈等动态信息;
3、当有各类报警、反馈、屏蔽、故障等信号输入时,它应该能
够显示输入信号的位置、类别和名称,并记录时间、信号类别和部位
等信息。

4 、图形显示装置应在10s它显示输入火灾报警信号和反馈信号
的状态信息,在100s内显示其他输入信号的状态信息。

二、火灾报警控制器
1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或有值班人员的房间和
场所。

2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够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和其他火灾报警
触发装置的火灾报警信号,在10s内发出火灾报警声、光信号,指示
火灾发生部位,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并予以保持,直至手动复位。

3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在火灾报警状态下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
3s内应启动相关的控制输出,并能控制火灾声光警报器的启动和停止。

4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够显示火灾探测器、火灾显示盘、手动
火灾报警按钮的正常工作状态、火灾报警状态、屏蔽状态及故障状态
等相关信息。

5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灾报警、故障报警、自检、显示与计时功能应运行正常;触发自检键,应能够对面板上所有的指示灯、显示和音频设备的功能自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8.1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和布置
8.1.1 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8.1.2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8.1.2确定。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表8.1.2

火焰探测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S(m2) 房间高
度(h)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房间坡度θ

θ≤15°
15°<θ≤
30°
θ>30°

A (m2) R (m) A (m2) R (m) A (m2) R
(m)

感烟探测

S≤80 h≤12 80 6.7 80 7.2 80 8.0

S>80
6<h≤12
80 6.7 100 8.0 120 9.9
h≤6 60 5.8 80 7.2 100 9.0
感温探测

S≤30 h≤8 30 4.4 30 4.9 30 5.5

S>30
h≤8 20 3.6 30 4.9 40 6.3
8.1.3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
定,并不应超过本规范附录A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D1~D11(含D9')所规定的范围。
8.1.4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8.1.4)
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
对象宜取0.9~1.0。
8.1.5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1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8.1.5.2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600mm时,应按本规范附录B、附录C确定梁对探测器
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8.1.5.3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
器。
8.1.5.4 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按本规范
8.1.4条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8.1.5.5 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8.1.6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
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
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8.1.7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8.1.8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8.1.9 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
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
8.1.10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
- 1 -

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8.1.11 当屋顶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8.1.11的规定。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 表8.1.11

探测器的安装高度h(m)
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d(mm)
顶棚或屋顶坡度θ

θ≤15
°
15°

<θ≤
30°

θ>30°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

最大

h≤6
3
0

200 200 300 3

00 500

6<h≤8
7
0

250 250 400 4

00 600

8<h≤10
100 300 300 500 5
00 700

10<h≤12
150 350 350 600 6
00 800

8.1.12 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0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
下表面距屋顶最高处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8.1.11的规定。
8.1.13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0。
8.1.14 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