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高校本科英语教材研究述评(2006—2015年)

合集下载

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作者:孙晓玲来源:《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高等学校都获得了自主选用教材的权利,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以陕西科技大学英语专业为例介绍了本科英语专业的教材及其选用情况,然后说明对教材选用进行评价的作用,最后基于一种系统混合综合评判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的综合评价进行了普遍性研究,并以典型课程为例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关键词:英语专业;模糊层次分析法;教材选用;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03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08教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可理解为“教学用的材料”,即所谓“‘材料式’的现代教材观(娄新红,2006: 18-191)”;狭义的教材即教学用的课本,本文所指教材即是这个含义。

目前,各个高等院校都能够自主选用教材,这既实现了教材选用的针对性,又使得教材使用方有了更多的权利,便于他们从难度、层次等各方面权衡和把握,选择适合自己学科专业的教材。

但是,自主选择教材也是存在隐患的,比如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可能导致教学的不规范性、不连续性,甚至降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选择合适的教材也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调查和论证。

当然,关于选用教材,教育部门很早就有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比如2001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提出“编”、“选”并重,要大力推动高质量教材的选用,各高校要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教材选用管理制度,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基于教育部等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或制度,各个高校也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教材选用的规定或制度,这些都为教材选用提供了依据和支持,而要建立这些依据、支持,教材选用的评价工作必不可少。

英语课堂活动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英语课堂活动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英语课堂活动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英语课堂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许多研究者通过对英语课堂活动的探究,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国内,研究者们在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例如,一些研究聚焦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英语课堂活动,如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更加生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还有研究者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英语课堂,通过设计各种语言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在国内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研究者重视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内容与目标的匹配性。

其次,部分研究者过于追求创新和多样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此外,由于各地的教育背景和资源条件的不同,部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比之下,在国外的研究中,有些研究者注重英语课堂活动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通过大量实验和案例研究,探索何种活动在英语学习中最为有效。

同时,部分国外研究者还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实施策略,以及评价活动效果的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为英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国外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研究结果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教学存在一定距离。

同时,由于国情和文化差异,部分国外研究成果在国内的应用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活动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的结合,以提高英语课堂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研究的综述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研究的综述
关键词 : 大学英语 ; 教材 ; 究综述 研 中图分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 识码 : A 来 了全新的思路和尝试。其 中有代表性的有应惠兰主编的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 , 因此 ,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 接关乎教学质量 , 大学英语教学亦然。近十年来 , 国不少 我 学者对大学英语教材 已经进行一定深度 、 广度 的研究 , 并取
近 十年 我 国大 学英 语 教 材研 究 的综 述
谢智 乐, 覃 红
( 西 民族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西 南宁 50 0 ) 广 广 30 7
摘 要: 近十年 , 国不 少学者对大 学英语教材进行 了一 定研 究, 我 并取得 一些成果 , 仍然存在 一定不足之 处。为 但
此, 文章对这些研 究进行 综合 分析 , 在此基础上, 出关键 的问题 并结合 实践提 出相应的对策, 找 以期 为大学英语教 材编撰提供 参考 。
《 新编大学英语》 和翟象俊 、 郑树棠 、 张增健主编 的( 1 2 世纪
大 学 英 语 》 。
同年 , 陈坚林的《 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
得 一批研究成果 , 对于大学英 语教材 的编撰 提供有益 的参 考价值 。然而, 对相关 研究进 行综 合则少 见。故很有必 要 对我 国大学英语教材 的研究开展综 述 , 以期对 我国 当前 及 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修订、 编撰等提供一定的建议。为此 ,
胜及 陈坚林 均参照 了董亚芬 ( 0 3 等人 的划分 方法 , 有 20 ) 均

月完成了对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 的修订工作 , 新大纲正式 公布使用 。新的大纲 , 新的形势 , 呼唤着新 的教材 。上世纪

国内外英语教科书研究述评

国内外英语教科书研究述评

外语 ,指外 国语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 ,即非本 国人或本国某一 地区的本 土居 民所使用 的语 言。 国
外 对外语教科 书的研究大致 分为三个方 面: 对外语
以及教师对工程学内容讲解时提供帮助与便利。 K a r e n K o w Y i p C h e n讨论 了在伊 朗的中学英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u r k i s h a n d
( 一 )外语教科 书内容 的研究
关 于外语 教科 书的内容研究 主要 围绕性别 、 语
言以及宗教三个方 面。
T o mo k o I . . S a k i t a强调 了在 日本 的英语教科书
国内外英语教科书研究述评
秦 希 笛
( 青 岛大学 师范学 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要: 英语教科 书的研 究一直是一 个热 点问题 , 对英语教科 书进行研 究有利 于完善教科 书的编制 ,
保证教科 书的质量 。通过 大量 的文献检 索,本文对 国 内外 中小学英语教科 书的研 究进行 了总结和梳 理 , 希望 能为广 大理论研究者和教 学 实践 者提供 一定的参考。
设计的练习或活动 , 评估原则包括: 教材中的练习
或活动是 否利 于学 习者 言语获得 , 练 习形式是否均 衡, 练习是否基 于并高 于教材 , 练 习是否多样化并 具有挑 战性 。
( 二 )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原则的研 究 王玉云 ( 2 0 0 8 ) 对初 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词 :国内;国外 ;中小学英语教科 书

关注教材,改善外语教学——对近十年(1999年-2009年)国内关于外语教材评估的研究综述

关注教材,改善外语教学——对近十年(1999年-2009年)国内关于外语教材评估的研究综述
上就往往充斥着对新书的n 好声, q 而这些声 音又大都来 自该套教材的编写者 、 关系院校或者出版单位。因此教材评 估理论 的研究对于 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 材i估 的理论指导 的研究 , 乎 这十年来的核心刊物中, 只有一篇专文对该 问题进行 了研究 。( 赵勇, 郑树棠. 0 ) 2 6 该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以 C n 0 u— nns ot Me oO 和 S a Ben和 Cn l igw r h、 D n U hw、re adi 为 代 表 的 三 个 国外 n等 较有影响的英语教材评估 体系以及 它们各 自的理论特点, 然后总结 了 这些评估系统所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专家评估 的不足。虽然教材评 估总体来说是客观 的, 但是基于经验的活动, 没有特定的准确公式, 多 太 的经验性的判断无疑会带来很 多问题 。专家评估基本上都是主观的个 人判断, 难免有评估者本人主观的喜欢和不喜欢的因素在 里面, 以有 所 时很难反映真相。2 由于各方关注 的层面不同, 、 立场不 同, 因此在收集 评估意见时, 很难从评估者( 包括专家, 教师, 学习者和教学行政人员等) 处得到关于教材的真实回馈。最终 出版的教材实际上是各方协调和妥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关注教封 , 改善外语教学
对近十年( 99 - 09年) 19 年 20 国内关于外语教材评估 的研 究综述
广西师 范大学外 国语 学 院 黄 严
[ 摘 要】 本文综述 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外语教材评估的研 究情况。综述发现 , 近年教材评估研究主要 集中在四个方面: 对教材的 I 特征 、 意义、 功能的论述 2对现行的两种 国外教材评估标准的比较讨论 3对现有的一些教材评估指导思想的弊端的讨论 4对教材 改 .

参考文献——精选推荐

参考文献——精选推荐

参考文献A. 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巴尔特《符号学美学》(董学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陈建东《试论格莱斯的会话含义学说》,《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外语界》,2000(2)。

邓道宣《任务型语言教学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邓媛,阳志清《听者因素在二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4(2)。

方梦之《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甘文平《中国大学师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兼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修改版》,《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高树钦范献辉《从违反合作原则看会话含义》,《科技信息(高校讲台)》,2007(5)。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桂诗春等《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顾嘉祖《文化与交际》[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3)。

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华惠芳《阅读理解中的知识提取和信息加工》[J],外语界,2001 (1):41-44付凤文《分阶段听力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2002(2):35-37黄国文《交际能力与交际语言教学》,现代外语,1993。

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近十年英语教材评价国内研究综述_翟康

近十年英语教材评价国内研究综述_翟康

一、引言教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于90年代后期陆续出版《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等英语教材,英语教材也因此呈现出多家出版社争市场的局面。

这些教材各有优缺点,教材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教材评价的研究也因此得以发展。

然而,国内目前论述教材评价的文章较少,也少有进行教材评价的专著。

因此,目前国内各校选用教材还主要看出版商的介绍,兄弟院校的推荐,甚至是教材提供的回扣多少,出版单位是否有免费的暑期研讨会等,来决定选何教材。

为对以后教材评价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来国内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的主体,客体,方法,内容,现状,并指出了英语教材评价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近十年国内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的主体教材关系到学生,出版商,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切身利益,同时教材的适用性还需通过专家,使用者,教师的评价,得到比较客观的结论。

因此,一些专家,教师,研究生都开展了教材评价的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翟康(2009)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2006年考试大纲角度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材第四级》进行了评价;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外语系教师叶琳和王令坤(2002)根据Penny Ur 提出的教材评价标准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进行了评价;赵勇(2006)在外语教学上发表了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兼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启示一文。

此外出版社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一些人员也发表了一些有关教材评价及推介的论文。

但是,对于一套教材,还少有不同主体同时参与评价的,因此蔡敏(2003)根据美国评价派学者派特提出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提出使用教材的学生,英语教师,教材编写者,评价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评价的模式。

从而使得英语教材评价国内研究的主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三、近十年国内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的客体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包括课本,练习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幻灯片,卡片和教学实物等。

产出导向法国内研究述评(2015年-2021年)

产出导向法国内研究述评(2015年-2021年)

产出导向法国内研究述评(2015年-2021年)摘要:“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下文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为解决我国英语教学“学用分离”的弊端所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

本文采用文献对比法,对2015年至2021年的国内相关核心文献进行整理,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于该领域的文献综述研究进行补充和丰富。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POA;研究述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一、背景为解决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学用分离”“重输入”“哑巴英语”等问题,文秋芳教授(2015)团队于2015年提出了植根于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方法“产出导向法”,[1]其旨在让学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产出导向法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自2015年产出导向法创建以来,许多外语学者和一线教师给予充分关注,并尝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本文采用文献法,梳理了2015年—2021年以来国内共11篇期刊论文,其中相关理论文献3篇,教学实践和应用类的相关文献共8篇,下面将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对2015年到2021年的核心论文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理论研究1.关于理论的框架体系研究为了使理论更丰富并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更明确的方向和建议,文秋芳教授等专家分别从驱动、促成、评价、教师角色等方面对理论进行深层解释。

首先在驱动环节,文秋芳、孙曙光(2020)深入探究了如何设计出具有交际性的场景,建议外语教师展现出任务的四要素:话题、目的、任务和身份。

[1]在促成环节,邱琳(2020)更为精准地给出了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范例,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了多方面的考量。

[2]在评价阶段,孙曙光(2020)分析了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简称TSCA)的具体实施原则:(1)课前准备阶段要目标导向,重点突出;(2)课中实施阶段要问题驱动、支架渐进;(3)课后修改阶段要过程监控、推优示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969/j.issn.1008-6382.2016.05.004近十年国内高校本科英语教材研究述评(2006—2015年)朱红梅(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67)收稿日期:2016-08-24基金项目:201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基于教师反思的大学英语教材课堂使用研究”(2014BS075)。

作者简介:朱红梅(1979—),女,安徽宁国人,重庆工商大学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教师教育、二语习得研究。

摘要:本文从广义的教材含义出发,收集了2006—2015年CNKI 收录的17种期刊中有关高校本科英语教材研究的论文。

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近十年尽管本科英语教材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总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研究对象多关注大学英语教材以及翻译(含口译)教材;研究内容的主题较分散,主要关注于教材编写和教材评估。

研究还开始关注ibooks 、语料库等新技术,以及二语习得等理论在教材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发现研究群体大多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城市。

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研究需兼顾不同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的数量和内在联系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英语教材;教材编写;教材评价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82(2016)05-0030-08一、引言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媒介,也是课程实施和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的是教学材料,主要包括课内课外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狭义的教材往往专指教科书(程晓堂,孙晓慧,2011)[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英语教材的综述研究多针对教科书,如杨港,陈坚林(2013)[2]12,而且一些研究结果并不统一。

例如,一些研究认为“自2007年以来,大学英语教材研究一直为国内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杨港,陈坚林,2013)”[2]12,而另一些研究认为“(大学英语)学界对教材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开始(赵永青,李玉云,康卉,2014)”[3]33。

鉴于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在广义的教材含义基础上,对近十年高校英语本科教材研究进行一次深入梳理,总结教材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应用文献计量法。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搜索近十年(2006—2015年)来CNKI收录的16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和1种专门讨论大学教材的期刊,逐年下载各期刊刊登的文章总目录,人工筛选出国内高校本科阶段的英语教材研究论文。

第二步,在每种期刊中分别以“教材”“素材”和“材料”为关键词、主题、篇名进行检索和交叉检索,进行网络筛选。

第三步,对比人工筛选和网络筛选的结果,再进一步阅读摘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筛选出152篇文章。

剔除书评、会议总结、研修班总结的论文之后,最终确定142篇。

①第四步,将142篇文章的名称、出处、出版年月、作者等信息录入Excel,进行数据统计。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1.发文总量142篇文章的具体信息如下表(按发表总量由高到低排列)。

表12006—2015年国内17种期刊本科英语教材研究论文发表情况(单位:篇)期刊名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合计外语界7310542310136外语电化教学233314410122中国外语213214010115外语研究010*********中国大学教学(原名:教学与教材研究)30110001129山东外语教学010********外语教学00210011016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原名:国外外语教学)10000102116外语学刊010********外语与外语教学010********中国翻译11000010126江苏外语教学研究01100011015外语教学与研究010********现代外语0000000001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010********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00000000101外国语文010********合计1616201781412161013142①一些文章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本科阶段的教材,也包括其他阶段的教材。

这时,研究采取以内容中的探讨对象为比较标准,即对象多是本科阶段教材即可。

如《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杨盈,庄恩平,2008)一文中对比了10余种高校英语教材,既包括本科英语教材,也包括高等专科英语教学。

其主要内容以本科阶段为主,所以,该文计入总量。

另有一些文章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外教材也包括国内教材,如果是对比性研究,或是主要阐释国内教材,则也计入总量。

如《外向型英汉文化教材态度接入策略比较》(陈瑜敏,2013)一文比较国外编写的英美概况教材和国内编写的中国概况教材,这篇文章也计入总量。

由表1可知,排名居于前三位的有《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以及《中国外语》,发文总量分别是36,22和15,三个数值差距较大。

然而,一些期刊10年间发表总量仅为1篇,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外语研究》和《现代外语》。

原因可能是这些期刊所开设的版面与教材研究关联较小,或者教材研究路径与这些期刊要求不符。

为了更好地观察10年间高校本科英语教材研究的趋势,我们绘制了年发文总量折线图。

图1年度发文总量趋势图(2006—2015年)由图1可知,除了2010年发文量为8篇以外,其余都在10篇以上。

其中,有5年的年发文量在10—15篇之间,有4年的年发文量在16—20篇之间。

总体来看,年发文总篇数变化不大。

从折线图上还可以看出,2008年,发文总量达到最高点20篇。

结合表1,可以进一步看出,《外语界》在2008年就发表了10篇。

可见,《外语界》相对较为重视高校英语教材研究。

折线图还显示,年发文总量在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2010年降至最低值8篇。

2011年,出现了小幅度的提升,为14篇。

结合表1,可以发现,2011年《外语电化教学》和《中国外语》各发文4篇。

由此可见,无论10年的发文总量还是年发文总量,《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和《中国外语》都居主导地位。

2.教材研究的对象(1)大学英语、英语专业以及ESP 教材研究的数量表2大学英语、英语专业以及ESP 教材研究的数量及比例(2006—2015年)研究对象大学英语英语专业ESP(包含EAP 和EOP )总量776610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2位)50.33%43.14%6.54%由表2可知,三个研究对象中,大学英语教材、英语专业教材以及ESP 教材的总量分别占50.33%,43.14%和6.54%。

可见,大学英语教材和英语专业教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英语专业教材研究相比,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又多出7.19%。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幅度较大,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

如上所述,《外语界》在2008年发文总量为10篇,其中6篇是关于大学英语,且多是关于新型教材的编写、介绍和评价。

《外语学刊》2013年发文总量为4篇,其中3篇是关于大学英语。

其二,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力量较为集中。

相比而言,大学英语几乎是所有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研人员更多一些。

而且,近些年英语专业招生规模萎缩,教研人员的整体数量也相应减少。

其三,英语专业涉及的教材种类繁多,稀释了教材研究人员。

这种状况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及研究之间的学术对话,有可能会导致研究难以形成规模。

大学英语教材至多分成综合教程(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网上自主学习教程三类,而英语专业可使用的教材至少达到10种,如翻译(含口译)、精读、阅读、听力、口语、英美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法、词汇学,等等。

与大学英语教材研究相比,从研究角度上看,英语专业教材研究至少会分被成10个研究方向。

(2)各对象在英语专业教材研究中所占比例由于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大多数没有区分综合英语、听说教程、阅读教程等对象,且ESP 研究总量偏少,所以以下主要讨论英语专业教材研究的对象。

图2英语专业教材研究对象的数量及比例①(2006—2015年)由图2可知,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前三位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翻译(含口译)、综合英语/精读和文学及商务英语。

排名第一的翻译(含口译)共30篇,占总量的45.45%;综合英语/精读8篇,占总量的12.12%,位居第二;再次是文学4篇,占6.06%。

这三项也是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因此,数量和比例上占据了前三位。

而现今较为热门的《商务英语》教材研究仅占总量的6.06%,与文学并列第三。

翻译总数明显大于其他对象。

究其原因,一是,有专门的翻译类期刊《中国翻译》,专门刊登翻译方向的论文。

由表1可知,《中国翻译》上所刊发的翻译教材研究共6篇;二是,翻译学科已经成为二级学科,绝大部分外语类期刊都设有翻译专栏;三是,随着中国国际综合实力的提升,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增多,翻译研究需求量也随之增多,翻译教材研究亦然。

3.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由表3可知,在教材研究内容的主题中,排名前两位的是教材编写和教材评估。

它们都是传统教材研究的关注焦点。

从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4]的出台到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5]1的颁布,大学英语教材也随之经历了数次更新,新的教材不断涌现,其编写研究和评估研究成为教材研究的重心。

表3教材研究内容的主题(2006—2015年)教材研究内容的主题数量教材编写(包括理念、原则、设计、建设、开发)59教材评估(包括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28教材分析(包括外在的需求分析、教材间的比较和对教材的内部内容分析)22教材使用(包括教材使用主体的教材使用)13教材介绍7教材选择5综述11其他9教材编写研究总量排名第一。

可能还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当前,教材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而教材建设最为基本的因素是编写理论、编写原则等。

正如庄智象(2006)所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需要研究我国外语教材编写的基本理论”[6]。

二是,大学英语改革如火如荼,大学英语新教材也随之不断推陈出新。

纵观已发表的教材研究论文,可以发现,大学英语教材已经从《大学英语》发展到《新目标大学英语》,实现了五代更替。

与此同时,新教材编写原则、理念、设计乃至内容的介绍、分析等,也随之成为教材研究的关注要点。

以《外语界》为例,2006—2007年已发表了10篇文章,其中6篇是关于大学英语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或编写简介。

排名第三的教材分析研究虽然总量不大,但①如果一篇文章针对多种对象,计数时则分别计入,因此,总数会大于表1所统计的总数。

例如,《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顾维勇,2014)一文中既有“商务英语”,又有“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