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总复习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1)总复习

大学物理(1)总复习

k a b k(k 1,2,3,...;k只能取整数) a
计算缺级的基本公式。
[B ]
16
补: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 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
(A) 5.0×10-1 mm. (B) 1.0×10-1 mm.
(C) 1.0×10-2 mm. (D) 1.0×10-3 mm.
(A) 1.5J (C) 4.5J
(B) 3J (D) -1.5J
F
d
r
1m(v 2
2 2
v12 ),
v
v
2 x
v
2 y
vx
dx dt
5,v y
dy dt
t,
v12
29,v
2 2
41
[B ]
4
4、对质点组有以下几种说法:
(1)质点组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2)质点组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
(3)质点组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
v 0, t 3
[B ]
r xi yj
v
d
r
d
x
i
d
y
j
dt dt dt
v
v
2 x
v
2 y
d
x
2
d
y
2
dt dt
2
2. 质量为2kg的质点,受力F = t i(SI)的作用,t =0 时刻该质点以v =6i m·s-1的速度通过坐标原点,则该 质点任意时刻的位置矢量为
25
20.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 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温度不变,熵增加. (B)温度升高,熵增加. (C)温度降低,熵增加. (D)温度不变,熵不变.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人教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人教版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复习人教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掌握重要知识点,巩固与提升学习效果,是高三物理复习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一)惯性1. 概念: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理解要点(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开。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

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即惯性越大。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问题2、惯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问题: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B. 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 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 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答案:C变式4、在谷物的收割和脱粒过程中,小石子、草屑等杂物很容易和谷场混在一起,另外谷有瘪粒,为了将它们分离,湖北农村的农民常用一种叫风谷的农具即扬场机分选,如图所示,它的分选原理是A. 小石子质量最大,空气阻力最小,飞的最远B. 空气阻力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影响不同C. 瘪谷物和草屑质量最小,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反向加速度最大,飞的最远D. 空气阻力使它们的速度变化不同答案:D高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二)熔化、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相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物理期末考试复习

物理期末考试复习

物理期末考试复习一、单选题1.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物体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吊篮P 悬挂在天花板上,质量为m 的物体Q 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 )上端,保持静止状态。

当悬挂吊篮P 的细绳被剪断的瞬间()A .吊篮P 的加速度为零B .弹簧的形变量为Mg kC .物体Q 的加速度为g ,方向竖直向下D .吊篮P 的加速度为m M g M,方向竖直向下3.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工具。

使用时为了方便,可将其放在倾角可调的支架上,如图甲所示,支架可以简化为图乙模型。

设斜面倾角为θ,底部固定挡板与斜面垂直,已知笔记本电脑的重力为G ,忽略一切摩擦,则()A .笔记本电脑只受重力和斜面AB 的支持力作用B .笔记本电脑对斜面AB 的压力大小为G sin θC .笔记本电脑对挡板AC 的压力大小小于GD .支架对笔记本电脑的作用力大小小于G4.如图所示,有5个力作用于同一点O ,表示这5个力的有向线段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两邻边和三条对角线,已知F 1=10N ,则这5个力的合力大小为()A .50NB .30NC .20ND .10N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小球在O 点对准前方的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O 与A 在同一高度,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123v v v 、、,不计空气阻力。

打在挡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 、C 、D ,且::1:3:5AB BC CD =。

则123v v v 、、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 .123::3:2:1v v v =B .123::5:3:1v v v =C .123::6:3:2v v v =D .123::9:4:1v v v =6.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连接一物体A ,用质量与A 相同的物体B 推物体A 使弹簧压缩,A 、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和μB ,且μA <μB ,释放A 、B ,两者向右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将会分离,则A 、B 分离时弹簧的()A .伸长量为B A ()mg k μμ+B .压缩量为B A ()mg k μμ-C .伸长量为B A ()mgk μμ-D .压缩量为B A ()mgkμμ-7.如图,斜面A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在C 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落至斜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 。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复题纲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可以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平动平衡是指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是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是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是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

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是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4、时刻是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如4s,第4秒。

时间是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如4秒内,第4秒内。

ma速度v是一个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其中s为位移,t为时间。

常用的速度单位是米每秒,也可以用千米每小时表示。

在s-t图中,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正切tgθ计算。

平均速度是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而瞬时速度是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速率,标量。

物理专题复习(整理)

物理专题复习(整理)

运动和力【知识梳理】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A是否运动的参照物体B叫做参照物。

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米(m s)3、计算公式:v=st4、图像:路程—时间图像三、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单位:牛(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牛)5、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在画力的示意图时,不严格要求力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而只是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的方法。

6、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

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测力前应先对测力计调零。

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g=9.8牛/千克,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五、力的合成1、引入合力概念用了等效替代法。

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同向相加,方向与二力相同;反向相减,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

六、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七、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

2、滚动摩擦: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八、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位移(s):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所走过的路径长度,可以是正负值。

- 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 加速度(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平方公式:v^2 = v0^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竖直方向上为加速度。

- 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5. 斜抛运动- 特点:物体同时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

- 位移公式(竖直方向):h = v0yt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v0y表示初速度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 位移公式(水平方向):x = v0xt,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0x表示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其他力学相关知识点- 弹簧力:弹性物体受到的力。

-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重力:地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华(放)熔点 沸点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日心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离我们远去。

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 AU = 149.60×106 km2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光年=9.46x10612km分子运动初步(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力与运动F 合≠0 ,△V ≠0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F 合=0 ,△V=0平衡力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要素:三种杠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F1/F2=L2 /L1。

杠杆平衡的条件: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滑轮定滑轮定义: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义: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组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

特点: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定义: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动滑轮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J);F→牛顿;s→米。

(1焦=1牛·米,1J=1N·m).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定义:有用功:我们的目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功。

额外功:并非我们所需,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W有用+W额外种类功率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P),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P=W/t 。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计算公式:P有/W=η(η﹤100%)机械效率机械能和内能势能动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动能和势能的关系:物体可以具有动能、势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机械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意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E k=1/2mv2特性: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Ep=mgh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特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特性: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机械能和内能的应用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内燃机四个冲程中只有第二三个冲程才有能量转换。

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而且,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是靠飞轮惯性来运转的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比热热量热值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焦耳;q是热值,单位: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做功: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内能电路初探组成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特点: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电源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常见的电源: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常见的直流电源是电池。

交流电用“~”表示。

直流电源的电极: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直流电源的电流流向:电流由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用电器定义: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

特点:将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

开关定义: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种类:单刀单掷、单刀双掷…注意:电路连接完全后再闭合开关。

定义:电路就是用导线将电源、开关和用电器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连接并联串联连接电路注意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特点: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特点: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2.导线的两端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保持接触良好。

3.连接电池两极的导线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以免造成短路,损坏电源。

特点电流表使用规则是:电流串联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定义: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用字母I表示。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micro;A)。

单位换算: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仪表是:电流表。

①检查接线指针是否指零,调节调零螺丝将指针调制零位。

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先试用大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压定义: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micro;V)。

单位换算: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

电压表使用规则是:特点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串联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并联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①检查接线指针是否指零,调节调零螺丝将指针调制零位。

②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先试用大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