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测试题
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4 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第7页
返回导航
历史
解析:选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 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 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 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答案为 D 项。
第8页
返回导航
历史
8.(2017·陕西咸阳抽检)“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史
第3页
返回导航
历史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 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第4页
返回导航
历史
2.经济上 (1)农业: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 荣。 (2)手工业: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 丝绸之路发达。
第5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文化上 (1)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 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2)艺术: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 (3)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第6页
返回导航
历史
[对点训练]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 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 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D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历史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 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撰稿⼈:福州教育学院叶尚杰责任编辑:福州⼋中骆志煌、南诏、吐番(1)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唐朝建⽴后,唐朝统治者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统⼀了全国;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和纳谏,积极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发展⽣产,重⽤⼈才;唐⽞宗前期,基本上继续推⾏唐太宗的政策,励精图治,重⽤⼈才,从⽽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开元盛世”。
(2)唐朝的衰弱。
第⼀,唐⽞宗后期,沉湎酒⾊,不理朝政,重⽤奸⾂,政治腐败,终于导致安史之乱。
⼋年战乱使农业⽣产遭到极⼤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第⼆,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的混乱局⾯。
同时,⼟地兼并严重,阶级⽭盾尖锐,终于引发了唐末农民战争。
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唐朝名存实亡。
3. 隋唐经济的发展(1)隋唐时期,由于完成统⼀,开凿了⼤运河,以及均⽥制、租庸调制的实⾏,隋朝经济得到了发展:耕地⾯积扩⼤,产量提⾼,造船业发达,洛阳商业盛极⼀时。
(2)唐朝前期,通过调整统治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均⽥制和租庸调制的实⾏保证了农民⼟地的⽣产时间;同时,由于唐政府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和实⾏对外开放政策,有利地吸收境内各族、周边国家的⽣产技术和科学⽂化,因此,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
农业⽅⾯:曲辕犁、筒车发明应⽤,⽔利⼯程⼤量兴修,垦⽥⾯积⼤量增加;⼿⼯业⽅⾯:丝织、造纸、制瓷业成就突出;商业⽅⾯:唐都有长安不仅是政治、⽂化中⼼,⽽且不是最⼤的商业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州成为南⽅的⼤都市,有政府设⽴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使。
(3)唐朝后期,⼟地兼并严重,地主庄园经济发达,均⽥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法维持,代之以两税法,成为我国赋税制度的⼀⼤改⾰。
4. 统⼀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1)唐朝时, 疆域辽阔, 各民族往来密切, 成为我国统⼀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卷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
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外戚宦官专权乱政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开通了大运河③创立了科举制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C.和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宜D.见证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开元盛世”4.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孙悟空5.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A.唐太宗用人唯贤 B.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C.唐太宗营建东都 D.唐太宗开创科举制6.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7.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创立殿试制度8.“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这句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B.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记诵的能力C.科举考试中人们普遍推重明经科D.进士科比明经科难度大,不易考取9.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10.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隋唐时期

隋唐(6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 封建社会的繁荣
1、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 •经济繁荣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坊市、夜市); 经济 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长安出现柜坊和飞钱;广州外贸港口,市舶 使)。
•政治制度完善 政治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文化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对外开放
1、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 文化 怀素。绘画展阎吴、莫高窟。 响深远 2、科技: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
唐朝筒车复原图
1、发达的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 世所沿用 (2)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2)丝织业
青瓷
青瓷
白瓷
1、发达的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 世所沿用 (2)灌溉工具的革新: 唐朝时出现筒车 2、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2)丝织业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 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高考真题】(2011· 广东文综· T13)隋唐以前,官府设 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 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重点考查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隋唐的科举制所取代的 史实。解题关键是要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 的历程及演变趋势。材料反映隋唐以前,魏晋南北朝 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品评官根据出身门第 划分等级选官,门阀世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隋唐 以后,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杢,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官 府考定门第现象就逐渐消失了,故D符合题意。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诗中“千里长河一旦开”是指( )A.修建都江堰B.开凿灵渠C.治理黄河D.开凿大运河3.1 300多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
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
材料表明科举制度(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C.为历朝选拔了大量人才D.阻碍了社会的发展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认识到( )A.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B.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重视人才的必要性D.虚心纳谏的好处5.开元年间,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大,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这一封建盛世的缔造者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7.唐中宗时,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薔“和同(为)一家”。
这说明(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朝的册封B.吐蕃同唐朝联系不断加强C.唐朝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同汉族长期交融已成为一家8.文学发展有其特定的繁荣时期。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单元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3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春秋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于是,隋炀帝()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达标检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选择题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社会经济发展C. 开通京杭大运河D. 实现国家统一2.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空格内应分别填入A. 西晋、东晋、唐朝B. 东晋、西晋、唐朝C. 西晋、东晋、隋朝D. 东晋、西晋、隋朝3.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语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 “千里江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D.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4.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
——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
”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
这种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5.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6.隋朝是历史第二个短命王朝,隋末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说明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A. 隋末农民起义B. 隋炀帝的暴政C. 隋炀帝征辽东D.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7.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该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2.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3.唐朝时期,士人取得雁塔题名资格的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从事商业活动C.建立战功D.修炼德行4、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
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A.科举制度B.行省制C.厂卫制度D.军机处5、我国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宋朝6.唐朝在人才选拔制度上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B.完善科举制度C.建立内阁制度D.设立军机处7.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8、唐朝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科举制9.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A.禅让制B.世袭制C.推举制D.科举制1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①使科举考试成为固定的制度②开创殿试③开创武举④实行诗赋取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科举制度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科举制度?他创立于什么时候?(4分)(2)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请问哪一科相对容易些?1.(1)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分)隋唐时期(2分)(2)明经科(2分)1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