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设计 两茎灯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直接导入1、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老师指板书:两茎灯草)齐读课题。
2、师:在单元预习课里,我们知道了本单元主要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件出示)3、我们通过预习,还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师生共写严监生(强调“监”的写法)师补充监生资料:明清两代在国子监里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被称为监生。
当然,也可以用捐纳的办法来取得这个称号。
比如,我们书中的这位严监生。
二、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听其言,观其行。
写人的文章总离不开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思考:严监生临死前是怎样的情景?用横线画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们读书,老师巡视指导)2、师:交流严监生动作的句子(课件出示)开火车读句子。
3、师:听了这四句话,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师:说得好,你有一双明亮的慧眼。
是呀,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几句话主要写的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和几次摇头?生:三次。
(老师板书:两个指头三次摇头)三、细读品味学习方法(一)初识“两个指头”:1、师:同学们,课文连续几次描写到了严监生头和手的动作,其中必有奥秘,想想看,此时严监生,伸着两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他究竟想说些什么呢?不妨走进严监生临死前的情景。
2、(课件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从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指名读3、师:什么叫一声不倒一声呢?生:一声连着一声。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优秀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两茎灯草》难点名称理解《两茎灯草》的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揣摩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课文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等刻画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吝啬鬼形象,学生可以体会到这种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刻画人物时达不到一定的效果。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揣摩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2.通过小练笔,初步运用基本的描写方法,具体的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师: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生:……师: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4.是啊,他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交代完,所以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句话是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特写。5.面对这个动作,诸亲六眷是怎样猜测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与二侄子的交流越发指得紧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与奶妈的交流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头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11.刚才总不的断气,现在登时就没有气了,是因为什么?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13、作者抓住了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14、这样一个吝啬鬼形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我们再来细细品读品读,学习大师的精妙之处。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茎灯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中普通人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对灯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敬意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体会作者对生活中普通人物的赞美之情。
2.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能够通过阅读,培养对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关注和敬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并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相关资料:准备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扩展视野。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方便教师进行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这些人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对文章主题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原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如通过对灯草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两茎灯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两茎灯草-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两茎灯草》并且理解故事情节。
2.加深对于拒绝和宽容这两种品德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讨论、说和写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情节的细节和含义。
2.认识和理解品德拒绝和宽容。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两茎灯草》2.讲解和讨论教材中的生字词和关键句3.分小组进行讨论、说和写活动4.讲解拒绝和宽容两种品德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和打招呼•教师用故事激发学生对品德拒绝和宽容的思考和认识2. 新课讲解(15分钟)•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两茎灯草》•讲解教材中的生字词和关键句,强化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故事内容3. 分小组讨论、说和写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含4名学生•每个小组要求讨论故事的情节,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现自己的理解•其中,每位学生都需要在小组中说一段话,每组需要选择一名代表进行书面回答4. 品德教育(20分钟)•讲解拒绝和宽容两种品德•通过故事情节向学生说明拒绝和宽容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这两种品德5. 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五、教学评估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讨论、说和写活动中表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德理解能力;2.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并给出适当的激励鼓励。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成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了对于品德拒绝和宽容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在今后教学中,我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 教案

我会认
监
zhí 侄子
jiān 监工 探监
dǎo 一声不倒一声
倒
jiàn 监生 钦天监
dào 倒立
tán 吐痰
kāi 揩眼泪
郎中
喉咙
我会写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注意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边读边想: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整
《儒林外史》一书中的描写:
体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
结
个指头,展开细致的描写,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
如生,让我们过目不忘。
摔跤
作者简介
徐光耀,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1947年毕 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电影编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 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 本《望日莲》、《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 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 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课
堂 小
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
结
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
站在我们的眼前,活灵活现。
语文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 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 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 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茶馆》等。老舍作品的语言通俗简易、 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铁扇面似的胸”和“直硬的背”。
句
段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分
析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以上三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祥子身材高大,身强力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
3.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我表达和创作的自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课文《两茎灯草》的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同时,设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活动,鼓励他们相互给予反馈和建议,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能力。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反馈中得到启发和改进。
同时,我也了解到学生对课文中的两茎灯草有一定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这两茎灯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两茎灯草》中的人物描写一组,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两茎灯草,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茎灯草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创设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体验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两茎灯草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等。
3.学生能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生动性的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说课稿共三篇附教学反思部编版

小学语文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说课稿共三篇附教学反思部编版《人物描写一组》之《两茎灯草》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两茎灯草》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的片段之一,它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题目为后人所加。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根据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四、说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
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节选自《儒林外史》2、板书课题:正音监(jiàn)书空:临与监(三)、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指名读原文,随文正音出示课件2、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1)理解字词哥子郎中灯盏穿梭登时诸亲六眷一声不倒dǎo一声两茎灯草挑掉一茎诸亲六眷在文中指的是大侄子、二侄子、赵氏、奶妈、哥子等(2)理解多音字tiāo扁担两头挂着东西挑tiǎo用细长的东西拨开或弄出(3)理解课文中通假字现象: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已——以)(这篇课文虽不长,但有些难读,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扫清文中的障碍,此环节的设计重视学生自学及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四)(四)、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身为千万富翁的严监生在临死前有哪些与常人不同的表现?1、哪些句子表明他快要死了?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病情。
【信息素养】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

【信息素养】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
《两茎灯草》《我的朋友容容》 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了解可以通过选取典型事例以及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周边人的反应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可以通过选取典型事例以及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周边人的反应等多种方式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认识了很多有特点的人物,我们来根据人物的特点猜一猜他们是谁?(PPT课件出示描写人物特点的语句,学生进行猜测) 神通广大 火眼金睛 上天入地——孙悟空(猜的非常正确) 料事如神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诸葛亮(看来你对课文内容掌握的不错) 力大无穷 武艺高强 临危不惧——武松 2.这些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出自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两茎灯草,看看它又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严监生(板书)正音jiàn。(板书人物) 3.那什么是监生呢?请同学们翻开语文72页,读一读课下注释②,了解一下什么是监生。此人姓严,叫严大育,字致和,因为是个读书人,所以又叫“严监生”。 清朝的白话文,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当我们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我们可以如何加深理解?(预设:借助课下注释)。这篇课文中有好几处注释,请同学们关注,这是我们在学习古典名著时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法。 监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念什么? jiān 谁来组组词 找同学读屏幕词语 严监生是清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儒林外史》。(生读) 这个人物为何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人物特点 1.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要求: 请你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停顿要合理,重音要恰当。 2.整体感知人物的形象特点。 初读课文之后,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吝啬鬼、守财奴、爱财如命)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表现严监生的特点?默读课文,用“______”画出表现严监生特点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重点品读三次摇头 人物的心理) 预设①严监生病的很重: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预设:学生说到一处师引导:还有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他病的很重?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 生:气若游丝 奄奄一息 病入膏肓 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却还在惦记着两茎灯草,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吝啬 爱财如命 师:确实如此,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爱财如命?(引导学生汇报三次摇头的动作) 预设②直接汇报动作 “严监生喉咙里......伸出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眼睛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预设:学生说到一处,师引导:仅仅是摇了一次头吗?引导学生找到三处摇头的描写(屏幕出示 重点赏析 赏析的过程中板书人物的特点:依据学生给的词语 吝啬 守财奴 爱财如命) 预设③直接汇报最后一句“登时没了气” 师:什么情况下,严监生没了气?(赵氏挑掉两茎灯草) 师:最开始,其他人猜到严监生两根手指的含义了吗?(没有)没猜对,严监生又是什么表现呢?再次引到三次摇头 3.品读“三次摇头”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的语气 反复品读) (2)朗读指导,体会严监生的内心 在指导的过程中,体会到严监生由失望——生气——绝望(或者说越来越着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猜测严监生此时在想些什么? 把头摇了两三摇,严监生可能在想: 。 他把眼睛睁的的溜圆......越发指的紧了,严监生可能在想___________。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严监生可能在想___________。 4.学生齐读“三次摇头”语句,感受人物内心。 小结:虽然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绝妙之处。 片段对比阅读,体会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过渡语:《儒林外史》中描写严监生的片段有很多,我们再来赏析一段文字。 《儒林外史》第五回: 严致和道:“便是我也不好说。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还有几亩薄田,逐日夫妻四口在家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师:这段文字和我们课文相比,你觉得哪个部分更能突出严监生吝啬这一特点? 预设: ①课文中的人物更吝啬 你为什么这样感觉呢? ②片段中的更吝啬 其他同学有不同想法么? 师:生命垂危之时,却还在想着两茎灯草恐废了油,足见他的吝啬。因此在突出人物特点时,选择典型事例很重要。 小结:典型事例更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动作、神态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刻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我们身边的人物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让我们一起走进78页的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四)自读自悟《我的朋友容容》 出示要求: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结合注释,说一说课文选取了哪几个事例去写容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默读、汇报交流 预设: ①直接指出典型事例 师: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容容的特点 什么具体的事例 送报纸 寄信 ②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 动作:抓住了哪些动词呢? 写出了取报纸的不容易 语言: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好奇心强 一直在追问,说明十分好奇。 神态:撅起了嘴 说明生气 为什么生气?没有尊重她的权利 因为每天都是她为我取报纸 足见她什么特点?(忠于职守) 师:这些细节描写都是借助什么来具体呈现的呢?(典型事例)文中提到了哪写典型事例(取报纸 寄信)借助典型事例有何好处呢?更能凸显出人物的特征。 (五)选取典型事例描写家人 过渡语:(借助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典型事例中,认识了爱财如命(看学生给的词)的严监生,忠于职守(看学生给的词语)的容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特点鲜明的人物,比如我们的家人,现在,就请你借助表格,来想一想,你身边的家人又什么特点,可以选择哪些典型事例、哪些方法去刻画人物呢? 出示表格,学生思考、汇报。 (六)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点亮他们的雅号,找找典型事例,并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两茎灯草 严 监 典型事例 爱财如命 生 我的朋友容容 容___取报纸 典型事例 容___寄“信” 五、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环节紧凑有序,基本上达成了本节课初设计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堂是遗憾的艺术,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1.语言不够精炼,包括对学生的点评,孩子再课堂生成与文章内容有偏差时,教师可以适时追问,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感悟。 2.课堂超时,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应该再精准一些。 3.朗读处理稍显生硬,学生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可以多找几组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4.课堂机智不足,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很流程的进行引导,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5.教师基本功训练还要加强,特别是粉笔字的书写。 综上所述,自身的能力还需要锤炼,对于教材的分析应该再深入,对课堂的把控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去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猜一猜 神通广大 火眼金睛 上天入地 孙悟空 猜一猜 料事如神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诸葛亮 猜一猜 力大无穷 武艺高强 临危不惧 武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茎灯草 ②多音字 jiàn 国子监监生 监 jian 监视 监芳 ① 了解《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 说,书中作者对当时的读书人和其 儒林外史 他各色人等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活 儒林外史 灵活现,有血有肉。其中对一个有 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成为“ 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自读提示: 请你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字音 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停顿要合理,重音 要恰当。 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用 64 画出表现严监 生特,点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 。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 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 吩咐明白?”他把眼睛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 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 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 着不动。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严监生可能在 想: 他把眼睛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4
两茎灯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幅是灯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选自《儒林外史》。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
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3.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
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 / 4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认读下列字:
监 侄 痰 揩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会书写下列字:
监 侄 喉 咙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组内交流难读的字。
教师相机指导:“监”应读jiàn,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ān(监狱)。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领读难读的词语。
3.指名朗读。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
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文章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
三、感悟“吝啬”。
1.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直接在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一个词语形容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2.课件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
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教师:这时的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可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
为的又是什么呢?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指名朗读句子,思考:严监生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边看图(课件展示课文插图),边展开想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如下图所示),请学生仔细观察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并画出
相关语句。反复读一读,并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 / 4
5.过渡:当见到严监生这一异常举动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来猜问他的心思,最
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纵向比较,联系旁人语言,对比严监生临死前一系列手指及摇头的动作变化,填写表
格。
7.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说说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严监
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8.课件出示表格答案。
9.体会人物心理。分角色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4 / 4
《两茎灯草》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
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
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作业)。
1.拓展阅读《儒林外史》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2.摘录写人文章中传神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两茎灯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守财奴
两个手指→两茎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