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实验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XX学号时间地点实验题目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 20根四、实验步骤1、用导线连接电终端模块T68(M)和T94(13_DIN)。

2、将开关BM1拨为1310nm,将开关K43拨为“数字”,将电位器W44逆时针旋转到最小。

3、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防尘帽,用FC-FC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档。

4、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之间的电阻值(电阻焊接在PCB板的反面),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5、将电位器W46(阈值电流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6、打开交流电源,此时指示灯D4、D5、D6、D7、D8亮7、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97,黑表笔插T98)。

8、慢慢调节电位器W44(数字驱动调节),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精确到0.1uW。

9、做完实验后先关闭交流电开关。

10、拆下光跳线与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箱还原。

五、实验报告结果1、根据测试结果,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的大小。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技术引言: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传输原理的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及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1.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传输。

它主要包括光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接收等过程。

光信号通过激光器发射端发出,经过光纤传输到接收端,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光纤的工作原理光纤是一种具有高折射率的细长光导纤维,主要由芯层、包层和包住层组成。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反射,利用全内反射原理将光信号在光纤内损耗尽可能小地传播。

二、光纤通信实验的步骤1.光信号的产生通过激光器发射端发出激光光束,光纤接收端接收光信号。

2.光信号的调制利用调制器对光信号进行调制,使其携带有用信息。

3.光信号的传输利用光纤的高折射率和全内反射的特点,将光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4.光信号的接收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进行信号处理,如放大、滤波等。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和应用1.高速传输光纤通信具有高传输速率和大容量的优势,可以满足现代通信的高速要求。

2.低损耗光纤通信中光信号的传输损耗非常小,可以远距离传输无衰减。

3.安全性强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被窃听或干扰,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4.应用广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光纤通信具有高速传输、低损耗、安全性强和应用广泛等特点,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

光纤通信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取代传统的铜线通信,成为主流的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纤通信是一种使用光信号传输数据的通信技术,它利用了光的高速传输和大带宽的特性,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一: 光的传播特性我们首先对光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

选择了一根直径较细的光纤,并采用了迎射法和反射法进行传导实验。

通过在纤芯中投射光线,并观察传导的情况,我们验证了光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并没有明显偏向,光线能够相对直线传播。

实验二: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在光纤通信中,损耗和色散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我们通过实验对光纤中损耗和色散的影响进行了测试。

损耗实验中,我们通过分析在不同长度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度,发现随着距离的增加,光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光纤中存在材料吸收和散射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减小损耗,优化光纤的材料和结构是很重要的。

色散实验中,我们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并测量到达另一端的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光纤中折射率随波长变化而引起的色散效应。

为了减小色散,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光纤衍生波导和光纤增益等手段。

实验三: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光纤通信中,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常用的两种类型。

通过实验,我们对这两种光纤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

我们首先测试了单模光纤。

结果显示,在单模光纤中,光信号会以单一光波传播,因此具有较低的色散和损耗,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高速通信。

然后我们进行了多模光纤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多模光纤中存在多个模式的光信号传播,由于不同模式间的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严重的色散和损耗问题。

因此,多模光纤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和低速通信。

结论通过本次光纤通信实验,我们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光纤通信具有高速率、低损耗和大带宽等优势,而不同类型的光纤对于不同的通信需求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光纤通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损耗、色散和设备成本等。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通信实验简介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它具有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等优点。

在光纤通信实验中,我们将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组成部分以及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操作。

实验材料•光纤通信实验箱•光纤通信模块•光源•接收器•光纤缆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将光纤通信模块安装在实验箱上。

2.将光纤缆连接到光纤通信模块的发光端口和接收端口。

第二步:设置光源和接收器1.将光源连接到发光端口。

2.将接收器连接到接收端口。

第三步:传输数据1.在电脑上打开串口通信软件。

2.将光纤通信模块连接到电脑的串口。

3.输入要传输的数据,并发送给光纤通信模块。

4.在串口通信软件中接收光纤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第四步:观察实验结果1.观察光纤通信模块发出的光信号。

2.观察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

3.比较发送的数据和接收到的数据,判断是否传输成功。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光纤通信模块时,要注意避免弯折光纤,以免造成光信号的损失。

2.在调试光纤通信模块时,要注意调节光源和接收器的位置,以获取较好的信号接收效果。

3.在传输数据时,要确保光纤通信模块的参数与串口通信软件的参数相匹配,以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光纤通信模块的性能和传输质量。

如果发送的数据与接收到的数据完全一致,说明光纤通信正常工作。

如果有数据传输错误或丢失,可能需要检查光纤连接是否良好或调整光源和接收器的位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如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等。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操作和严密观察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可以列举光纤通信实验的相关教材、学术论文等信息。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
记录光功率
使用光功率计记录发射机和接 收机的光功率值。
记录传输距离
记录光纤传输的距离,分析传 输损耗与距离的关系。
分析信号质量
观察接收机输出的信号质量, 分析信号的失真和噪声情况。
计算误码率
通过比较发送和接收的数据, 计算误码率,评估通信系统的
性能。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不同条件下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 能数据,包括发送端光功率、接收端光功率、光信号消光比等参数。
频带宽
光纤的传输带宽比传统铜 线电缆大得多,支持高速 数据传输。
抗干扰能力强
光纤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传输信号质量稳定。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光源与光发送机
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用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送端。
光纤与光接收机
传输光信号,将光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用于接收端。
光放大器
放大传输过程中的光信号,提 高传输距离和稳定性。
建议一
增加实验环节:为了更好地掌握光纤通信技术,建议在实验中增加更多的环节,如光纤 熔接、光功率计的使用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过程。
建议二
加强理论学习:在实验前加强理论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 键技术,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建议三
完善实验指导书:进一步完善实验指导书,提供更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学 生们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问题二
调制解调器设置错误:部分学生在配置调制解调器时,参数设置错误导致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方案:检查调 制解调器的参数设置,根据实验原理图进行正确的配置。

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指导

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指导

光纤通信基础实验指导光纤通信是一种基于光传输的信息传输技术,它利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通过光信号的传输实现高速、低衰减的数据通信。

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光纤通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一: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衰减特性和色散特性。

首先,准备一根光纤和光源。

将光源连接到光纤的一端,然后在光纤的另一端连接一个光检测器。

通过改变光源的强度和频率,观察光检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光纤传输的衰减特性和色散特性,以及光源强度和频率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

实验二:光纤通信系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构建一个简单的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

首先,连接光源和光检测器到光纤的两端,然后通过调节光源的强度和频率,发送一个光信号,并在光检测器端接收光信号。

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衰减情况。

实验三:光纤通信网络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构建一个简单的光纤通信网络,包括多个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

通过调节多个光源的强度和频率,实现多个光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并通过光纤通信网络传输数据。

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光信号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传输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光纤通信网络的构建和数据传输原理,以及多个光信号在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同步传输和接收过程。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记录,深入了解光纤通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光纤通信提供基础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实验1.1了解和掌握了光纤的结构、分类和特性参数,能够快速准确的区分单模或者多模类型的光纤。

实验1.21.关闭系统电源,将光跳线分别连接TX1550、RX1550两法兰接口(选择工作波长为1550nm的光信道),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PN”。

确认,即在P101铆孔输出32KHZ的15位m序列。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1、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过5V。

即将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示波器B通道测试光收端机输出电信号的P204试点,看是否有与TX1550测试点一样或类似的信号波形。

6.按“返回”键,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设置”并确认。

改变SW101拨码器设置(往上为1,往下为0),以同样的方法测试,验证P204和TX1550测试点波形是否跟着变化。

7.轻轻拧下TX1550或RX1550法兰接口的光跳线,观测P204测试点的示波器B通道是否还有信号波形?重新接好,此时是否出现信号波形。

8.以上实验都是在同一台实验箱上自环测试,如果要求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如何设计连接关系,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9.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实验2.1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1、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W205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过5V),记录信号电平值。

即将拨码器设置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 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 TX1550法兰接口输出。

5.6.拨码器设置其它序列组合,W205 保持不变,记录码型和对应的输出光功率,得出你的结论。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共8篇)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特点,并熟悉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主要器材有:激光器、偏振器、光纤发射机、光纤接收机、光功率计、光纤、电缆等。

主要材料有:测试记录表格、实验手册等。

3. 实验原理
光纤传输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信号传输中介的通信方式。

光纤是一种用玻璃、塑料、石英等物质制成的细长、柔韧可弯曲的导光体,通过对光的全内反射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光纤传输中,激光作为载荷被发射机转换成光信号,经过光纤的传播和干扰、衰减和扩散、噪声和失真等影响后,到达接收机进行解码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4. 实验步骤
(1)接通设备并拟定实验计划:先接通激光器、光纤发射机和光纤接收机等设备,确定实验计划和实验要求。

(2)调整偏振器和测试光功率:首先需要调整偏振器并测量测试光功率,确保光信号的输出和传输。

(3)连接光纤并测试网络质量:将光纤连接到发射机或接收机并测试网络质量,计算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误码率等参数。

(4)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并进行总结。

5.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避免任何不必要的事故和安全隐患。

(2)实验时需认真检查设备连接,确保连接正确和稳定,以免出现信号的传输失败和误差。

(3)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干扰和噪声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和数据测量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需及时关闭设备并整理实验器材、材料、记录表格等,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每次实验前应检查仪器设备数量,做完试验原样摆好,让老 师检查完毕方可离开。
• 6. 注意实验室卫生,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
实验一 通用仪表及演示实验介绍
• 1熔接 、OTDR 、光谱仪测量光源特性 视频演示实验
• 2 常用仪器仪表 介绍(图片)
• 3七个实验目地,原理(讲课) 内容及注意事项介绍(PPT)
实验四 光纤 图像 通信 系统
实验过程参照实验指导书: 三个旋钮联合调节,如一小时还出不
来,请加作模拟信号通信系统实验以帮 助确定三个旋钮的位置。
• 注意 不要带电插拔LED PIN。
实验五 光分路器 特性测试 (1*2 4*4)
实验目的、原理。 实验内容:
光源
跳线
光功率计 P0
跳线 法兰盘 尾纤
• 的传输速率
fb为系统(电接口)
实验八 光端机灵敏度测试
• (2) 误码(块)性能指标
• 平均误码(块)率不能反映实际的误码(块) 分布情况及其对通信质量的实时影响,因此将 相当长的时间TL划分为单位时间间隔T0,采用 测量T0内的误码(块) 率、统计超过阈值Th的 T0数占SL内可用时间的百分比。通常取T0为 1 秒,误码性能监测包括不中断业务的在线监测 或业务终止的中断业务监测,前者依赖于线路 码型的编解码或开销检测。 系统性能测试一般 采用中断业务的仪表测试, 也可采用对端环回 或对通测试的方法, 测试系统如下(对通测试 为虚线接入) :
实验八 光端机灵敏度测试
(1)按图4.1连接测试系统,接通设备和仪表的电源; (2)稳定后,按接口速率选定码型发生器的测试信号,送入 系统; (3)按接口速率选定误码测试时间,读出误码仪监测到的误 码计数; (4)计算误码率Pe。
实验内容:
• 误码特性是光缆数字线路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传 输系统噪声、脉冲抖动等因素造成的各种传输损伤的 综合反映,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误码的多少 用误码率表示, 适用于N×64Kb/s (N≤31)的低速数 字连接; 基群 (2048Kb/s)以上的高速数字通道采用 误块监测的方法,块指特定相关的连续比特,误块指 发生一个以上比特错误的块
光纤通信实验
13-14(2)
•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实验分组。 • 实验内容: • 1 通用仪表及演示实验介绍 • 2 LED P—I特性测试 • 3 LED 消光比 测试 • 4 光纤 图像 通信 系统 • 5 光分路器 特性测试 (1*2 4*4) • 6 光波分复用器 特性测试 (1*2 2*2) • 7 隔离器 及 OADM 器件 特性测试 • 8 光端机灵敏度测试
实验八 光端机灵敏度测试
• (1) 误码率或误块率
• 误码(块)率定义为一段时间内错误码元(块)数占 传输总码元(块)的百分比:
n为相当长的连续时间TL内系统传输的总码元(块)数,
m为其中错误的码元(块)数
• 可见误码(块)率是一定时间内统计平均的结果,误 码(块)率越小,系统出现误码(块)的概率(机会) 越小。误码(块)率与观测时间及观测时间内的误码 (块)分布有关,对于恒定比特率数字信号传输,其 平均误码率为:
实验六 光波分复用器 特性测试 (1*2 2*2) • 测量特性参数:插入损耗 远端串扰系数 等。
波 长 ( nm) P0(l) 光功率
光功率( uw,dBm)
1310
1550
P1′(l) 光功率
P2′(l) 光功率
远 端 串 插入 扰系数 损耗
实验七 隔离器 及 OADM 器件 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原理。
实验六 光波分复用器 特性测试 (1*2 2*2)
实验目的、原理。 实验内容:
P0(l1)
WDM
P1′(l1)
P2′(l1)
1*2 光波分复用器测试原理框图图(分波 特性)
P0(l2)
P1′ (l2) WDM
P2′ (l2)
1*2光波分复用器测试原理框图(分 波特性)
合波特性如何测?2*2波分复用器的分波合波特性呢?
实验注意事项
• 1. 实验时,不要把光纤对准自己或别人的眼睛,以免对眼睛造 成损伤。光纤通信所用光波长为红外波段1.31um、1.55um ,虽然 眼睛无法看见这两个波长的光,但是它们仍具有能量,如果直射 眼睛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这点请务必注意。
• 2 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不要频繁开关激光器光源。在光纤通信器 件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不能用力过大,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问 题,必须向老师报告,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可能会对光纤及光学 器件造成致命的损坏
实验二 LED P_I特性 测试 实验目的、原理。 实验内容:
1 、实验过程参照实验指导书
2 、LED P-I特性:LED驱动电流与发光功 率 的关系。隔十分钟,重复测3次。
• 注意 :不要带电插拔LED
实验三 LED 消光比测试
消光比是指光端机的电接口输入为全“1” 码和全“0”码时的平均发送光功率之比, 用EXT表示: EXT 10 lg P1 P0
反向隔离度 测试点1 P1 测试点2 P2 测试点1 P1 测试点2 P2
实验七 隔离器 及 OADM 器件 特性测试
P1(λ1) P2(λ2)
OADM
P3(λ特性参数:插入损耗 波长隔离度(串扰系数) 。
实验八 光端机灵敏度测试
实验目的、原理。
实验内容:
通光方向
稳定光
隔离器
光功率
源 测试点1
计 测试点2
插入损耗的测试原理图
通光方向
稳定光源
隔离器
光功率计
测试点1
测试点2
反向隔离度的测试原理图
实验七 隔离器 及 OADM 器件 特性测试
测量特性参数:插入损耗 隔离度 。
波长(nm) 1310
1550
插入损耗 测试点1 P1 测试点2 P2 测试点1 P1 测试点2 P2
光源P0
Y型 分路器
分路器特性测 试框图
功率计P1 功率计P2
实验五 光分路器 特性测试 (1*2 4*4)
• 测量特性参数 :分光比, 插入损耗, 附加损耗等。
波长(nm)
光功率值 (uw dBm)
1310
1550
输入端 口1
输出端 口1
输出端 口2
输出端 口3
输出端 口4
注意 :光功率计波长与光源应保持一致,否则 测量值为无效值。
• 3. 注意保证光学器件的清洁,不要用手摸器件表面。如发现器 件表面污染,请向老师汇报。操作期间,注意保护光纤,不要让 它受到较大的压力、拉力,或处于较小的曲率半径。
• 4. 光纤接头应妥善保管,防止磕碰,使用后及时戴上防尘帽。 对于光纤保护套的安装及拆除,采用以下步骤:从光纤上取保护 套时,用手捏住保护套的末端,向外轻轻拉,直到全部抽出,其 安装是取下的逆过程。若不小心把光纤末端的接口弄脏,需立即 用棉花蘸无水酒精轻轻擦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