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锁相环技术的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基于锁相环技术的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基于锁相环技术的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基于锁相环技术的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韩磊高明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一个用CMOS锁相环CD4046电路等器件构成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并具体介绍了系统组成,演示了现代光通信的基本工作过程、功能测试。利用这套光纤通信系统的雏形装置,触摸到最新科技发展的脉搏。

【关键词】光纤通信;实验系统;锁相环CD4046;实践教学

【作者单位】韩磊,高明;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光通信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通信、光电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介绍的光纤通信实验系统,演示了当代光通信的工作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工程应用的前沿领域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光电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担负着将发展中的现代技术及时引入教学中的使命。为了能够使用光通信系统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光通信的工作过程,利用锁相环(PLL)技术设计制作一套光纤通信实验系统。这套为光纤通信的雏形装置,是利用激光光束通过光纤传送语音信息的传输实验装置,具有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直观性强、成本低廉、通信质量好的特点。

一、实验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电路设计

实验装置主要设计思路是以通信原始模式为基础(信源?信道?信宿三大模块),在此基础之上在收发端分别加上发光调制装置和接收(光信号)解调装置,同时利用光传输介质(以光纤为主)进行信息的传送,这样设计此光纤通信实验装置的模块方案基本完成。主要包括由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及其调制,驱动电路组成的光信号发送器、传输光纤和由光敏晶体三极管3DU5,装换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组成的光信号接收器三个部分组成。

实验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信号发送和接收主要利用锁相环(PLL)技术构成。锁相环(PLL)技术是能使受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均与输入信号保持确定关系的闭环电子电路。其主要功能是为无线电发射中使频率较为稳定的一种方法,主要有VCO(压控振荡器)、PD(鉴相器)和LF(环路滤波器)三部分组成。压控振荡器给出一个信号,一部分作为输出,另一部分通过分频与鉴相器所产生的本振信号作相位比较,为了保持频率不变,就要求相位差不发生改变,如果有相位差的变化,则鉴相器的电压输出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去控制VCO(压控振荡器)直到相位差恢复,最终达到锁频的目的。

现在常使用集成电路的锁相环,CD4046是通用的CMO

S锁相环集成电路,其特点是电源电压范围宽(为3V 18V),输入阻抗高(约100MΩ),动态功耗小,在中心频率f

0为10kHz,下功耗仅为600μW,属微功耗器件,采用16脚双列直插式。CD4046锁相环采用的是RC型压控振荡器,当PLL对跟踪的输入信号的频率宽度有要求时还需要外接电阻R2使用。

对于光纤通信设备中光发送器件和光接收器件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一端发射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或一束激光将光脉冲传送至光纤,光纤的另一端的接收装置使用光敏元件检测脉冲,而光纤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这就要求光源和光宿的参数要符合光纤传输的最低损耗。所以为了获得最佳的传输效果,光源LED的发光中心波长必须在传输光纤呈现低损耗的0.85μm、1.3μm或1.6μm红外光附近,而光电检测(接收端)器件的峰值波长也应与该波长接近。本实验装置中光发送端采用发光中心波长为0.85μm 附近的GaAs(砷化镓)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光接收端则采用峰值响应波长为0.8 0.9μm的光敏晶体三极

三、结语

经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出影响豆粉营养型面包制作的各因素最佳水平为:豆粉与奶粉的比例1:1,水添加量48%,酵母添加量1%,糖添加量18%。

【参考文献】

1.王恕,王显伦,胡运生.小麦粉大豆粉搭配的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42.李利民,郑学玲,姚惠源.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在面包烘焙中的作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

3.李硕碧,高翔.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加工品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Fleming S E,Sosulski F W.Breadmaking Properties of Flour Concentrated Plant Proteins[J].Cereal Chemistry,1977

5.董海州,郭承东.全脂大豆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1998

·

07

·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2009级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光纤通信 指导教师 李新源 本组成员 学号姓名 XXXXXX 实验地点 计算机楼501 实验时间 2012年4月6 日 项目名称 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 实验类型 硬件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学习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测量相关特征测试点的参数 三、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3.光功率计。 4.万用表。 5.FC/PC 型光纤跳线2根。 四、实验原理: 激光器输出光功率与温度和老化效应密切相关。保持激光器输出光功率稳定,可以用光反馈来自动调整偏置电流,电路如下图所示: 1 A 3 A 2 A B I

首先,PIN管监测背向光功率,经检出的光电流由A1放大,送入比较器A3的反向输入端,输入的数字信号和直流参考信号经A2比较放大,接到的A3同相输入端。A3和VT3组成恒流源,给激光器加上偏置电流IB的大小,其中信号参考电压是防止控制电路在无输入信号或长连“0”时,使偏流自动上升。这种电路在10°C~50°C温度范围内功率不稳定度ΔP/P可小于5%。 五、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以下方式用连信号连接导线连接: 数字信号模块(数字信号输出一)P300—P100 1310数字光发模块 (数字光发信号输 入) 2.用光纤跳线连接1310nm光发模块和光功率计。 3.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0,两位都调到ON状态。 4.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1设置为“数字”。 5.打开系统电源,将数字信源模块第一路的拨码开关U311全拨到OFF状态。这时输入到1310nm数字光发模块的信号始终为“1”。 6.用万用表测量R124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20V直流电 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插入1310nm数字发光模块的台阶插座TP101黑表笔插入TP102。读出万用表的读数U1,代入公式I1= U1/ R124(R124=51Ω)可得此时 自动光功率控制所补偿的电流。观察此时光功率计的读数P1。然后,将1310nm 的拨码开关的右边一位拨到OFF状态,记下光功率计的读数P2。 7.调整手调电位器RP100改变光功率的大小,再重复实验步骤5,将测的实 验数据填入下表。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实验导线。将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 六、实验结果和心得: 1 2 3 4 5 6 7 16.31dB 16.17dB 11.90dB 7.62dB 6.62dB 4.59dB 3.40dB 37.31dB 25.58dB 11.88dB 7.62dB 6.63dB 4.59dB 3.42dB 3.14mA 5.88mA 8.43mA 12.75mA 1 4.51mA 19.80mA 24.12mA

光纤通信实验材料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 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 三、实验仪器 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 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 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 4、万用表1台 5、连接导线 20根 四、实验原理 光源是把电信号变成光信号的器件,在光纤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性能好、寿命长、使用方便的光源是保证光纤通信可靠工作的关键。 光纤通信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光源发光的峰值波长应在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之内,要求材料色散较小。其次,光源输出功率必须足够大,入纤功率一般应在10微瓦到数毫瓦之间。第三,光源应具有高度可靠性,工作寿命至少在10万小时以上才能满足光纤通信工程的需要。第四,光源的输出光谱不能太宽以利于传输高速脉冲。第五,光源应便于调制,调制速率应能适应系统的要求。第六,电—光转换效率不应太低,否则会导致器件严重发热和缩短寿命。第七,光源应该省电,光源的体积、重量不应太大。 作为光源,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又称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等。但是对于光纤通信工程来说,除了少数测试设备与工程仪表之外,几乎无例外地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本实验简要地介绍半导体激光器,若需详细了解发光原理,请参看各教材。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主要包括阈值电流Ith、输出功率P0、微分转换效率η、峰值波长λp、光束发散角、脉冲响应时间t r、t f等。除上述特性参数之外,有时也把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列入特性参数。

外调制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外调制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09级光电子1班 学号: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 指导教师:xxx

一、设计要求 设计10Gpb速率的外调制光纤链路,保证链路能正常通信,误码率BER小于10-12,对应的品质因数Q大于7 二、设计技术参数 1)DFB-LD(SLM),光源中心波长λ0=1552.5nm(193.1Thz),谱线宽度Δλ=0.1 nm(12.5GHz) 2)光纤传输距离120km 3)光发射机发射光功率范围:10dBm~13dBm,可取10dBm 4)APD光接收机灵敏度范围:-25dBm~-9dBm ,可取-18dBm 5) G.652标准单模光纤,光纤的衰减系数α=0.2dB/km,色散系数D=17ps/nm/km 6) 色散补偿光纤衰减系数α=0.5dB/km, 色散系数D=-100ps/(nm.km) 7) 线路编码为NRZ 8) 连接器损耗α=1dB/个 二、设计要点 链路采用外调制的模式,系统通过电信号(NRZ码)控制光调制器产生光信号。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信号接收端,经光电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完成链路的传输。 衰减:在实际工作中,光纤有一个衰减系数,光信号会随着传输而衰减。为了使光信号传输到探测器时,信号的功率在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范围之内,链路设计放大模块将信号放大。 色散:不同频率的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频率较小的光传播速度快,频率较大的光传播速度慢。由于链路采用的光源激光器存在一定的带宽,因而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色散,传输距离越长,色散现象越严重。针对色散问题,链路设计了色散补偿光纤来消除色散。 因此,设计链路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色散和衰减。通过改变色散光纤的长度和放大器的放大方法来消除传输中带来的色散问题和衰减问题。另外,在设计时,系统的噪声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三、链路设计 1.根据要求设计链路 通信链路由信号源、线路编码器、光源、连接器、光纤、必要补偿单元、连接器、光接收机组成。设计时,使用伪随机码发生器充当信号源,用连续波激光器和M-Z调制器组成外调制型光源,用1dB衰减器充当连接器,使用不同参数的光纤分别充当传输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使用7dB衰减器充当系统衰减富余量,使用眼图分析仪来观察链路传输的眼图、分析链路的误码率和品质因数。设计链路,初始时不添加色散光纤(色散光纤长度为0)和增益,检测系统的眼图和品质因数。如下图所示: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2012301200003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5年 9 月17日 实验名称光纤通信的光传输指导教师易本顺 姓名徐佑宇年级2012级学号2012301200003成绩 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光传输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几种传输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场 合; 2、了解ZXMP S325的具体硬件结构,加深对于光传输的理解; 3、掌握 ZXMP S325 的组网过程以及网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在传输组网工 程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 二、实验设备 1、SDH设备:ZXMP S325; 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 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带宽数据及图像视频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 1、光传输原理及优势 SDH 全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特性,提供了一个国际支持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成了一种灵活、可靠、便于管理的世界电信传输网。这种传输网易于扩展,适于新电信业务的开展,并且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通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建设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口方面 ·电接口:STM-1是SDH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传输模块,比特率为155.520Mb/s,STM-N是SDH第N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的N倍(N=4n=1,4,16...)·光接口: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NRZ码,采用世界统一的7级扰码。 (2)复用方式 低速SDH信号以字节间插方式复用进高速SDH帧结构中,位置均匀、有规律,是可预见的

光纤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

光纤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 光纤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二零零九年三月 目录 实验一数字光纤传输测试系统实验 (2) 实验二SDH点对点组网2M配置实验 (9)

实验三SDH 链型组网配置实验 (17) 实验四SDH 环形组网配置实验 (27) 实验一数字光纤传输测试系统实验 概述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实现信息传输,是一种最新的通信技术。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

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在近红外区,即波长800~1800nm,可分为短波长波段(850nm)和长波长波段(1310nm和1550nm),这是目前所采用的三个通信窗口。 通信发展过程是以不断提高载频频率来扩大通信容量,光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3×1014HZ),因此用光作载波进行通信容量极大,是过去通信方式的千百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 光纤通信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极宽的频带。目前我国已完成了10Gbps的光纤通信系统,这意味着在125um的光纤中可以传输大约11万路电话。其次,光纤的传输损耗很小,传统的同轴电缆损耗约在5dB/Km以上,站间距离不足10Km;而工作在1.55um的光纤最低已达到0.2dB/Km的损耗,站间无中继传输可达100Km以上。另外,光纤通信还具有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抗辐射等特点,它 。 在地球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光纤原材料—SiO 2 光纤通信可用于市话中继线,长途干线通信,高质量彩色电视传输,交通监控指挥,光纤局域网,有线电视网和共用天线(CATV)系统。 波分复用技术(WDM)的出现,使光纤传输技术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实现信息宽带、高速传输。 光纤通信将会在光同步数字体系(SDH)、相干光通信、光纤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用户光纤网、ATM及全光通信有进一步发展。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光发射机、传输光纤和光接收机。其电/光和光/电变换的基本方式是直接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波。实现过程如下:输入电信号既可以是模拟信号(如视频信号、电话语音信号、正弦波或三角波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如计算机数据、PCM编码信号、数字信号源信号);调制器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适合驱动光源器件的电流信号并用来驱动光源器件,对光源器件进行直接强度调制,完成电/光变换的功能;光源 输出的光信号直接耦合到传输光纤中,经一定长度的光纤传输后送达接收端;在接收端,光电检测器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直接检波,将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恢复等电信号处理过程,以弥补线路传输过程中带来的信号损伤(如损耗、波形畸变),最后输出和原始输入信号相一致的电信号,从而完成整个传送过程。 根据所使用的光波长、传输信号形式、传输光纤类型和光接收方式的不同,光纤通信系统可分成: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实例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1 概述 图 1.1 标准光纤通信系统架构 2 模拟系统设计 光纤系统中,各组件的累加损耗应足够低以符合探测器的阈值要求。模拟系统中,充足的功率意味着高SNR,另外,组件的组合应该提供足够的带宽以通过较高的调制频率,因此,应对单个器件的损耗和带宽进行分析,并计算整个系统的功率分配和带宽预算。 2.1 系统规格 2.1.1 初始方案 以设计简单的点对点视频系统为例,电视广播信号的带宽为6MHz,要求SNR为50dB。 表2.1 系统方案一:窄带宽和低功率 Carrier Source LED0.8-0.9um Information Channel MMF (SI or GRIN) Detector PIN-PD 表2.2 系统方案二:高带宽和高功率 Carrier Source LD 1.3um Information Channel SMF Detector APD 2.1.2 负载电阻计算 已知PIN-PD的电容和传输带宽,根据方程 求得负载电阻

取近似值,计算得为6.24MHz。 2.2 功率预算 2.2.1 平均光功率计算 标准的SNR方程是 由于使用PIN-PD作为光电探测器,假设系统是热噪声限系统,调制系数m为100%,SNR方程简化为 由于放大器噪声的存在,将实际温度T替换为等效噪声温度,假设环境温度T为300K,放大器噪声系数F为2,则,又已知PD响应率为,计算平均光功率P为 取P近似值为。 2.2.2 平均光电流计算 根据平均光功率P为,计算得PIN-PD的平均光电流,远大于暗电流(几个纳安),因此系统中暗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计算热噪声电流均方值 散粒噪声电流均方值 可以得到,热噪声功率是散粒噪声功率的近7倍,符合最开始采用热噪声限模型的假设。 预测平均光电流为时,并没有驱动探测器进入非线性区,最大饱和电流等于偏置电压与负载电阻的比值,使用5V偏压时,最大允许电流为(或),远远大于,系统不存在饱和问题。 2.2.3 详细方案 光源SE LED SI MMF

(通信企业管理)第章_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精编

(通信企业管理)第章_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第7章光纤通信系统 于前面几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基本元器件的功能,从光源、光检测器、光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到连接器、隔离器等无源器件。于这章里我们将讨论如何将这些器件通过光纤组合形成具有完整通信功能的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就其拓扑而言是多种多样的,有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结构和树形结构等,其中最简单是点到点传输结构。从应用的技术来见,分光同步传输网、光纤用户网、复用技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光孤子通信和光纤通信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等等。从其地位来分,又有骨干网、城域网、局域网等。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传输体系,对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要求是不壹样的,这里我们只研究简单系统的设计,即点到点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数字和模拟通信系统的设计,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以期读者对光纤通信方面的知识有壹全面了解。 6.1设计原则 6.1.1工程设计和系统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俩方面的内容:工程设计和系统设计。 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设中的详细经费概预算,设备、线路的具体工程安装细节。主要内容包括对近期及远期通信业务量的预测;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及确定;光缆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光缆接续及接头保护措施;光缆线路的防护要求;中继站站址的选择以及建筑方式;光缆线路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设计过程大致可分为:项目的提出和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勘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文件的会审;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及对客户的回访等。 系统设计的任务遵循建议规范,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技术,综合考虑系统经济成本,合理选用器件和设备,明确系统的全部技术参数,完成实用系统的合成。 6.1.2系统设计的内容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许多相互关联的变量,如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的工作特性、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汇总

南京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光纤通信实验_______ 实验学生班级通信(卓越)131_____ 实验学生姓名吴振飞_____ _____ 实验学生学号 208130429_________ 实验时间2016.6.15___ 实验地点信息楼C413_______ 实验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原理 (1) 四、实验内容 (2) 五、实验步骤 (2) 六、注意事项 (2) 七、思考题 (3) 实验二光电探测器特性测试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内容 (4) 五、实验步骤 (4) 六、注意事项 (4) 实验三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5) 三、预备知识 (5) 四、实验仪器 (5) 五、实验原理 (5) 六、注意事项 (6) 七、实验步骤 (6) 九、思考题 (6)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掌握半导体激光器 P(平均发送光功率) -I(注入电流) 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ZYE4301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 台 2、光功率计1 台 3、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 根 4、万用表(自带) 1 台 5、连接导线 20 根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 30~50°,水平发散角为 0~30° ),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 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 =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ηω (1-1) Pe=)(2thDIIq ?η其中intintaaamirmirD+=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接近于 1。 1-1 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th时,输出功率与I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Pη2DeqdIηω= (1-2)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 I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 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发出的光,当电流大于Ith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OptiSystem实验 一、OptiSystem简介 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 和MANS都适用。OptiSystem有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并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器件和系统的分级定义。它的性能可以通过附加的用户器件库和完整的界面进行扩展,从而成为一系列广泛使用的工具。全面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光子器件设计、器件模型和演示。丰富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库,包括实际的、波长相关的参数。参数扫描和优化允许用户研究特定的器件技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OptiSystem满足了急速发展的光子市场对于一个强有力而易于使用的光系统设计工具的需求,深受系统设计者、光通信工程师、研究人员的青睐。 OptiSystem软件允许对物理层任何类型的虚拟光连接和宽带光网络的分析,从远距离通讯到MANS和LANS都适用。它可广泛应用下列场合: 1.物理层的器件级到系统级的光通讯系统设计; 2.CATV或者TDM?WDM网络设计; 3.SONET?SDH的环形设计; 4.传输装置、信道、放大器和接收器的设计; 5.色散图设计; 6.不同接受模式下误码率(BER)和系统代价(Penalty)的评估; 7.放大系统的BER和连接预算计算。 实验1 OptiSystem快速入门:以“激光外调制”为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的简单操作 2、了解软件的元件库 3、掌握建立新的project(新的工作界面) 4、掌握搭建系统:将元件从元件库中拖入project、连线、搭建系统 5、掌握设置参数 6、掌握软件的运行、观察结果、导出数据 二、实验过程 1.建立一个新文件。(File>New) 2.将光学器件从数据库里拖入主窗口进行布局. 3.光标移至有锁链图标出现时,进行连线。(如图1所示) 4.设置连续波激光器参数。 (1)点击frequency>mode, 出现下拉菜单,选中script。 (2)在value中输入数据并作评估。 (3)点击单位,选择“THZ”,点击OK 回主窗口。(如图2所示)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 课题名称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1)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 2)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3)*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 2、设计目的 掌握变速率时分复用的原理、实现方法; 学习并掌握计算机RS232通信技术; 掌握时分复用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灵活搭配使用; 实现数字和语音同时通信。 3、实验仪器与设备 1.光纤通信实验系统2台。 2.示波器1台。 3.波分复用器2个。 4.电话2部。 I

5.FC/FC光纤跳线2根。 6.计算机若干台串口通信电缆若干根。 7.1310nm/1550nm波长波分复用器2个。 8.摄像头1个。 9.监视器1个(或用电话代替)。 4、设计原理 《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PCM编译码、波分复用等几个子系统,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的方法; 《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拟实现模拟图像、数据在同一光纤中传输。即在光纤中同时传输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一种解决方案综合了《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实验十六的知识; 《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变速率时分复用、位时钟提取(数字锁相环DPLL)原理及实现五个实验,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三、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 5、设计要求 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主体思想,以自下而上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指定的通信系统功能,并按要求测试相关参数、波形等实验数据,以积累一些典型的通信子系统的功能、性能、参数等知识以及系统集成的知识。 (1)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的系统功能实现、数据测试和记录并进行适当的分析。 (2)按本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Word文档格式)。并用A4纸打印并装订; II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0 年12 月31日 报告成绩:

高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目录 (3)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5) 第一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 (6) 1.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简介 (6) 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 (7) 1.3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方案分析 (7) 第二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具体设计 (8) 2.1 A—E的工程分站设计 (8) 2.2 系统部件的选择 (8) 2.2.1光源的选择 (8) 2.2.2光纤的选择 (8) 2.2.3光电检测器的选择 (9) 2.2.4光接口规范的选择 (9) 2.3 应用代码的选择 (9) 2.4 衰耗预算 (10) 2.4.1无光放大器系统的衰耗预算 (10) 2.4.2带光放大器系统的衰耗预算 (10) 2.5色散预算 (11) 2.5.1码间干扰与频率啁啾的功率代价 (11) 2.5.2色散相关参数的确定 (12) 2.5.3色散的具体计算 (12) 第三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结果 (14)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当今世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结合,光纤通信有了长足发展。纵观当今电信的主要技术,光纤和广波的变革极大的提高着信息的传输。进入1993年以后,我国光纤通信已处于持续大反战时期。其特征是大量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高速介质接入网(HMAV)光时分复用接入(OTMMA)和波分复用接入(WDMA)、光孤子(solition)、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SDH产品等开发实用实用化开展大量、深入研究工作。同时,各种专用光纤系统组成及其系统参数测量技术现状,无论是对光纤通信的业主、经销商,还是对光纤通信的广大用户都是重要的。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通信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各种各样的光纤通信系统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逐渐成为电信传送网的主要传送手段。近几年来,光纤通信中的各种新技术,新系统也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光纤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主要介绍光纤系统的基本组成,性能指标,还要对损耗和色散进行预算,用最坏值设计方法来设计高速数字光纤系统。 关键词:光纤通信系统、光纤、损耗、色散、光缆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14050Z01 姓名:李傲 学号:1405024239

实验一光发射机的设计 一般光发送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光源(Optical Source):一般为LED和LD。 2)脉冲驱动电路(Electrical Pulse Generator):提供数字量或模拟量的电信号。 3)光调制器(Optical Modulator):将电信号(数字或模拟量)“加载”到光波上。以 光源和调制器的关系来看,分为光源的内调制(图1.1)和光源的外调制(图1.2)。 采用外调制器,让调制信息加到光源的直流输出上,可获得更好的调制特性、更好的调制速率。目前常采用的外调制方法为晶体的电光、声光及磁光效应。图1.2的结构中,光源为频率193.1Thz 的激光二极管,同时我们使用一个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Generator模拟所需的数字信号序列,经过一个NRZ脉冲发生器(None-Return-to-Zero Generator)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通过一个Mach-Zehnder调制器,通过电光效应加载到光波上,成为最后入纤所需的载有“信息”的光信号。 图1.1内调制光发射机图1.2外调制光发射机 对于直接强度调制状态下的单纵模激光器,其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是随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使有源区的折射率指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激光器谐振腔的光通路长度相应变化,结果致使振荡波长随时间偏移,导致所谓的啁啾现象。啁啾是高速光通讯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关键的影响。 内容: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啁啾(Chirp)分析 1设计目的 对铌酸锂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外加电压和调制器输出信号啁啾量的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决定具体应用中MZ调制器的外置偏压的分布和大小。 2设计布局图 外调制器由于激光光源处于窄带稳频模式,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系统的啁啾量。典型的外调制器是由铌酸锂(LiNO3)晶体构成。本设计中,通过对该晶体外加电压的分析调整而最终减少该光发送机中的啁啾量,其模型的设计布局图如图1.3所示。

第6章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第6章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基本元器件的功能,从光源、光检测器、光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到连接器、隔离器等无源器件。在这章里我们将讨论如何将这些器件通过光纤组合形成具有完整通信功能的系统。光纤通信系统就其拓扑而言是多种多样的,有星形结构、环形结构、总线结构和树形结构等,其中最简单是点到点传输结构。从应用的技术来看,分光同步传输网、光纤用户网、复用技术、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光孤子通信和光纤通信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等等。从其地位来分,又有骨干网、城域网、局域网等。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传输体系,对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们只研究简单系统的设计,即点到点传输的光纤通信系统。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数字和模拟通信系统的设计,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以期读者对光纤通信方面的知识有一全面了解。 6.1 设计原则 6.1.1 工程设计与系统设计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工程设计和系统设计。 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设中的详细经费概预算,设备、线路的具体工程安装细节。主要内容包括对近期及远期通信业务量的预测;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及确定;光缆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光缆接续及接头保护措施;光缆线路的防护要求;中继站站址的选择以及建筑方式;光缆线路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设计过程大致可分为:项目的提出和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勘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文件的会审;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及对客户的回访等。 系统设计的任务遵循建议规范,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技术,综合考虑系统经济成本,合理选用器件和设备,明确系统的全部技术参数,完成实用系统的合成。 6.1.2系统设计的内容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涉及到许多相互关联的变量,如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的工作特性、系统结构和传输体制等。 例如,目前在骨干网和城域网中普遍选择同步数字序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作为系统制式,在设计SDH体制的光纤通信系统时,首先要掌握其标准和规范,SDH的传输速率分为STM-1(155.52Mb/s)、STM-4(622.08Mb/s)、STM-16(2.5Gb/s)和STM-64(10Gb/s)等四个级别。ITU-T对每个级别(STM-64正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工作波长范围、光纤通道特性、光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特性都作了规定,并对其应用给出了分类代码,表6.1给出了STM-1标准光接口的主要指标,其中应用分类代码中的符号I表示距离不超过2km的局内应用,S表示距离在15km的局间短距离应用,L表示距离在40~80km的局间长距离应用,符号后的数字表示STM的速率等级和工作波长(1310nm)。 又例,对于局域网(LAN)的设计,IEEE、TIA/EIA等组织也有相关的标准,见表6.2,对数据速率、波长作了规定。表6.3表示了波长范围以及相应技术的要求。对于数据速率为10Mbit/s或100Mbit/s的LAN系统,其光缆的长度可以查阅IEEE802.3u和TIA/EIA568A标准。表6.4为其建议的最大光缆长度。 虽然光纤通信系统的形式多样,但在设计时,不管是否有有成熟的标准可循,以下几点是必须考虑的:①传输距离。②数据速率或信道带宽。③误码率(数字系统)或载噪比和非线性失真(模拟系统)。在作过相关的分析后,我们要决定:是采用多模光纤还是单模光纤,并涉及到纤芯尺寸、折射率剖面、带宽或色散、损耗、数值孔径或模场直径等参数的选取;是采用LED还是LD光源,涉及到波长、谱线宽度、输出功率、有效辐射区、发射方向图、发射模式数量等指标的确定;是采用PIN还是APD接收器,它涉及到响应度、工作波长、

OptiSystem仿真实例

OptiSystem 仿真实例 目录 1光发送机(Optical Transmitters)设计 1.1光发送机简介 1.2光发送机设计模型案例: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的啁啾(Chirp) 分析 2光接收机(Optical Receivers)设计 2.1光接收机简介 2.2光接收机设计模型案例:PIN光电二极管的噪声分析 3光纤(Optical Fiber)系统设计 3.1光纤简介 3.2光纤设计模型案例:自相位调制(SPM)导致脉冲展宽分析 4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s)设计 4.1光放大器简介 4.2光放大器设计模型案例:EDFA的增益优化 5光波分复用系统(WDM Systems)设计 5.1光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5.2光波分复用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AWG ) 的设计分析 6光波系统(Lightwave Systems)设计 6.1 光波系统简介 6.2 光波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40G单模光纤的单信道传输系统设计 7色散补偿(Dispersion Compensation)设计 8.1 色散简介 8.2 色散补偿模型设计案例:使用理想色散补偿元件的色散补偿分析 8孤子和孤子系统(Soliton Systems) 9.1 孤子和孤子系统简介 9.2 孤子系统模型设计案例: 9结语

1 光发送机(Optical Transmitters )设计 1.1 光发送机简介 一个基本的光通讯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如下图1.1所示: 作为一个完整的光通讯系统,光发送机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并有效地把光信号送入传输光纤。光发送机的核心是光源及其驱动电路。现在广泛应用的有两种半导体光源:发光二级管(LED )和激光二级管(LD )。其中LED 输出的是非相干光,频谱宽,入纤功率小,调制速率低;而LD 是相干光输出,频谱窄,入纤功率大、调制速率高。前者适宜于短距离低速系统,后者适宜于长距离高速系统。 一般光发送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光源(Optical Source ):一般为LED 和LD 。 2) 脉冲驱动电路(Electrical Pulse Generator ):提供数字量或模拟量的电信号。 3) 光调制器(Optical Modulator ):将电信号(数字或模拟量)“加载”到光波上。以 光源和调制器的关系来看,可划分为光源的内调制和光源的外调制。采用外调制器,让调制信息加到光源的直流输出上,可获得更好的调制特性、更好的调制速率。目前常采用的外调制方法为晶体的电光、声光及磁光效应。 图1.2为一个基本的外调制激光发射机结构:在该结构中,光源为频率193.1Thz 的激光二极管,同时我们使用一个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Generator 模拟所需的数字信号序列,经过一个NRZ 脉冲发生器(None-Return-to-Zero Generator 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通过一个Mach-Zehnder 调制器,通过电光 图1.1 光通讯系统的基本构成 1)光发送机 2) 传输信道 3)光接收机 图2 外调制激光发射机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1.1 了解和掌握了光纤的结构、分类和特性参数,能够快速准确的区分单模或者多模类型的光纤。 实验1.2 1.关闭系统电源,将光跳线分别连接TX1550、RX1550两法兰接口(选择工作波长为 1550nm的光信道),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 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PN”。确认,即在P101铆孔 输出32KHZ的15位m序列。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4.用信号连接线连接P101、P203两铆孔,示波器A通道测试TX1550测试点,确认有 相应的波形输出,调节 W205 即改变送入光发端机信号(TX1550)幅度,最大不超 过5V。即将m序列电信号送入1550nm光发端机,并转换成光信号从TX1550法兰接 口输出。 5.示波器B通道测试光收端机输出电信号的P204试点,看是否有与TX1550测试点一 样或类似的信号波形。 6.按“返回”键,选择“码型变换实验—CMI码设置”并确认。改变SW101拨码器 设置(往上为1,往下为0),以同样的方法测试,验证P204和TX1550测试点波 形是否跟着变化。

7.轻轻拧下TX1550或RX1550法兰接口的光跳线,观测P204测试点的示波器B通道是否还有信号波形?重新接好,此时是否出现信号波形。 8.以上实验都是在同一台实验箱上自环测试,如果要求两实验箱间进行双工通信,如何设计连接关系,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9.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各光器件并套好防尘帽。 实验2.1 1.关闭系统电源,按照图 2.1.1将1550nm光发射端机的TX1550法兰接口、FC-FC单模 尾纤、光功率计连接好(TX1550通过尾纤接到光功率计),注意收集好器件的防尘帽。2.打开系统电源,液晶菜单选择“码型变换实验-- CMI码设置” 确认,即在P101铆 孔输出32KHZ的SW101拨码器设置的8比特周期性序列,如10001000。 3.示波器测试P101铆孔波形,确认有相应的波形输出。

毕业设计单片机光通信系统设计

摘要 LED作为冷光源和节能光源,正在不断发展和普及。所以利用这个新的光源来通信,也变成了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LED光传输技术就是利用常见的LED等室内照明设备,发出肉眼感觉不到的高速明暗闪烁的通信信号,以无线通信的方式来传输数据。采用无线光通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波长范围大,可以将可见光讯号用不同的波长来进行信号的传输。可见光还有无电磁辐射、易保密等特点,尤其搭借了照明平台,所以不需要采用另外的传输介质,采用广播方式,受体的数量即容量受到的制约小,但是其缺点是不易实现双向的通信。 这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个LED通信试验系统,通过对频率的调制,发出特定的编码信号,接收方利用光电敏感器件接收调制光,解调后还原成数据信号。最后,本次毕业设计完成了基本功能的LED发射管、接收管的发射和接收工作,并且尝试将其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在发送端添加了温度传感器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数码管显示,在接收端用1602液晶屏幕显示出来。两者的对比,反应出通信的正确性。 本设计是基于两个89C51单片机,利用红外led发射装置和HS0038接收装置设计的简单慢速通信。目标是熟悉单片机的编程思路和学习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的慢速光通信在传感器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LED;调解;解调;频分复用;时分复用 I

Abstract As a cold light and energy-saving light source, LED 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being popularization. So using this new light source to communicate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nowadays. The technology of LED light transmission is to using common LED indoor lamps. Communication signal of high speed light by the naked eye can not feel the flashing, in a wa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transmit data. The most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light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light wavelength range is very long, and visible light can b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different wavelength. Visible light and no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uch as confidentiality, especially a borrowed lighting platform, so do not need to use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the broadcast, the number that is restricted by receptor capacity is small, it is not easy to achieve two-way communic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try to design a LE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the frequency coding signal, the photoelectric sensitive device receives the light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back into the data signal. Finally, the graduation design, completed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LED launch tube, receiving tube emission and reception work, and try to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the ultrasonic ranging sensor is added in the transmitter, the digital tube display, the receiver with 1602 LCD screen display. The contrast of the two, reflect the correctn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wo MCUs, simple slow communication using infrared LED emission device and HS0038 receiver design. The target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programming ideas and learning communication with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low light communication basic is widely used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sensor and MCU. Keywords: LED; mediation; demodulation; frequency; division;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