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量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液体表面上作一条曲线,则曲线受两侧平衡的、并与液体表面相切的表面张力的作用。
在线性近似下,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曲线的长度成正比,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曲线长度的比值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用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在实验中用一个金属圆环固定在传感器中,该环浸没于液体中,把圆环慢慢拉起,金属圆环会受到液体表面膜的拉力作用。
表面膜拉力的大小为f=α△l=α(2πr1+2πr2)=π(D1+D2)α在页面拉脱的瞬间,膜的拉力小时。
拉力差为f=π(D1+D2)α(1)并以数字式电压表输出显示为f=(U1-U2)/B (2)由(1)、(2),我们可以得到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α=(U1-U2)/[Bπ(D1+D2)]因此,只要测量出(U1-U2),B,D1和D2,就能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α三、实验器材: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垂直调解台、硅压阻力敏传感器、铝合金吊环、吊盘、砝码、玻璃皿、镊子和游标卡尺。
四、实验步骤:(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表3-3-1)物体质量m/g 0.500 0.1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输出电压U/mV(2)测量金属圆环的外径D1和内径D2。
(3)记录吊环即将拉断液柱前一瞬间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值U1和拉断时瞬间数字电压表的读数U2。
并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
利用所测数据计算出α(表3-3-2)。
表3-2-2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测量次数D1/mm D2/mm U1/mV U2/mV △U/mV f/10-3N α/(10-3N/m)123456水的温度:_____℃(4)求出在此温度下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查询资料获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标准值,与实验值测得值相比较,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五、数据记录将所得实验数据填入《表3-3-1 力敏传感器定标》和《表3-3-2 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中。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液体表面产生的结果,是液体表面分子间的一种特殊力。
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对于液体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了解液体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测量液体表面降低高度法和测量液滴形状法。
本实验采用测量液滴形状法。
实验仪器和药品:1. 精密天平2. 滴定管3. 滴定管架4. 滴定瓶5. 蒸馏水6. 乙醇溶液实验步骤:1. 将实验室温度调至恒定,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用精密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滴定瓶。
3. 在滴定管架上放置一只干净的滴定管。
4. 将滴定瓶倒置并将液体滴入滴定管中,直到滴定管口外溢。
5. 记录液滴的质量和滴定管口外溢的时间。
6. 重复以上步骤3-5,每次使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γ =(4Mg) / (πd^2t)其中,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M为液滴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d为液滴的直径,t为滴定管口外溢的时间。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结果显示,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大,说明乙醇溶液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而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较小,说明蒸馏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对于了解液体的性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液体的应用和研究也具有实际价值。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实验过程中,滴定管口外溢的时间可能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2. 液滴的直径的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计算结果。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用砝码对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定标的方法,并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2、了解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结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用它测量纯水表面张力系数。
3、观察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4、掌握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会用毛细管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5、利用现有的仪器,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自行设计新的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一、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把金属片弯成如图 1(a)所示的圆环状,并将该圆环吊挂在灵敏的测力计上,如图 1(b)所示,然后把它浸到待测液体中。
当缓缓提起测力计(或降低盛液体的器皿)时,金属圆环就会拉出一层与液体相连的液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测力计的读数逐渐达到一个最大值 F(当超过此值时,液膜即破裂),则 F 应是金属圆环重力 mg 与液膜拉引金属圆环的表面张力之和。
由于液膜有两个表面,若每个表面的力为(为圆形液膜的周长),则有(2)所以(3)圆形液膜的周长L与金属圆环的平均周长相当,若圆环的内、外直径分别为。
则圆形液膜的周长L≈L’=(D1+D2)/2 (4)将(4)式代入(3)式得(5)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
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比。
即(6)式中,ΔF 为外力的大小;K 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单位为V/N;ΔU 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二、毛细管升高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1一只两端开口的均匀细管(称为毛细管)插入液体,当液体与该管润湿且接触角小于90°时,液体会在管内上升一定高度。
而当接触角大于90°时,液体在管内就会下降。
这种现象被称为毛细现象。
本实验研究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的情形。
(完整版)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docx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界面张力仪测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深入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并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二实验原理1液体表面张力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使每个位于表面层内的分子都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这就使每个分子都有从液体表面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液体表面积有收缩的趋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液滴总是呈球形,致使其表面积缩到最小,这种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2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原理图 1如图 1,将一表面洁净的矩形金属薄片浸入水中,使其底边保持水平,然后将其轻轻提起,则其附近液面呈现如图示的形状,则0时,f方向趋向垂直向下。
在金属片脱离液体前,受力平衡条件为F f mg (1)而f 2 (l d ) (2)则F mg(3)2(l d )若用金属环替代金属片,则(3)式变为F mg( 4)( d1 d 2 )式中 d1, d2 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若用补偿法消除mg 的影响,即f F mg则( 4)式可写为f( 5)(d1d2 )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液体界面张力仪、标准砝码、环形测件、玻璃杯、镊子、纯净水、小纸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仪器调整。
调整仪器水平,刻度盘归零。
2调零。
将小纸片放在金属环上,调整调零旋扭,通过放大镜观察,指针、指针的像及红线三线重合。
3绘制质量标准曲线分别在小纸片上放100mg、 300 mg 、 500 mg 、 700 mg、 1000 mg 的砝码,记下对应的刻度盘的示数。
以所加砝码的质量作为横坐标,刻度盘的示数作为纵坐标,绘制质量标准曲线。
4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调零。
用玻璃杯盛大约2/3 的水,放在样品座上,调节样品座的高度,使金属环刚好浸过水面。
左手调节样品座下面的螺丝,使样品座缓慢的下降,右手调节蜗轮旋扭。
两手调节的同时,眼睛观察三线始终重合,直到环把水膜拉破为止。
记下刻度盘示数M ’。
为了消除随机误差,共测五次。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表面张力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是表征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物理量,通常用$\gamma$表示。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悬铁环法、悬滴法、悬水滴法等。
本实验采用悬水滴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一台天平。
2. 一根细丝。
3. 一根细管。
4. 一根毛细管。
5. 一根水平的细管。
6. 一些水。
四、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细丝固定在天平上,使其水平。
2. 用细管将水滴在细丝上,形成一个悬水滴。
3. 用毛细管在悬水滴下方加入一些水,使悬水滴增大,直到悬水滴脱落。
4. 测量水滴的质量$m$,并记录下悬水滴的直径$d$。
五、实验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的值。
根据悬水滴法的原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与水滴的质量$m$、直径$d$和重力加速度$g$之间存在如下关系:$$\gamma = \frac{4m}{\pi d^2 g}$$。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的数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水滴质量和直径呈反比关系,与重力加速度呈正比关系。
这与表面张力的性质相符合。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成功测定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gamma$的数值。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悬水滴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可行性。
八、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要细致,保证悬水滴的稳定性。
2. 测量数据要准确,避免误差的产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试剂。
九、参考文献。
1. 《物理化学实验》。
2. 《实验化学》。
十、致谢。
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使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液体分子间吸引力的结果。
表面张力的测定对于研究液体性质、液滴形成和液体表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探究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并了解表面张力对液体特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仪器:1. 三种不同液体:水、酒精、甘油2. 试管3. 滴管4. 皮尺5. 密度计实验方法:1. 实验前将试管清洗干净,以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分别取一定量的水、酒精和甘油,注入三个试管中。
3. 将试管放在水平桌面上,注意保持试管外壁干燥。
4. 使用滴管,逐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直到液体溢出试管口为止。
记录滴加液体的滴数。
5. 重复上述步骤3-4,每种液体进行三次测定,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方法得到的滴加液体的滴数,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公式,表面张力=密度×重力加速度×滴数/滴液体积,可以得到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水的表面张力最大,酒精次之,甘油的表面张力最小。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较强,导致表面张力较大;酒精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表面张力较水小;甘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最弱,表面张力最小。
2. 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表面张力越大;相反,作用力越弱,表面张力越小。
3. 表面张力对液体的性质有一定影响。
表面张力大的液体,易形成液滴,不易湿润固体表面;表面张力小的液体,不易形成液滴,易湿润固体表面。
讨论与改进: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探究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并了解表面张力对液体特性的影响。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如精密滴管和数字密度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报告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现象。
在液体表面,靠近空气的分子受到的吸引力是其他分子所没有的,因此它们会被吸引向液体内部,形成一层相对稳定的表面。
表面张力系数是量化液体表面张力大小的常数。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来了解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理性质。
具体的实验目标有:1. 掌握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和技巧;2. 了解不同条件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3. 理解液体表面张力与液体分子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是悬铂铁环法。
液体样品放置在一个玻璃片上,然后将铂铁环轻轻悬挂在液体表面上,通过调节悬挂的长度,使铂铁环在液体表面平衡,此时液体表面张力F为mg,其中m为铂铁环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测量悬挂铂铁环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2. 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液体表面张力受到温度、溶质浓度和杂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液体表面张力降低;溶质浓度的增加会导致液体表面张力增加;杂质的存在也会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和玻璃片,确保其表面没有杂质。
2. 精密称量:使用天平和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铂铁环的质量和液体样品的质量。
3. 处理液体样品:将液体样品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并待其静止片刻,让其温度稳定。
4. 实验操作:将磁力搅拌器调至适当速度,加热样品并保持液体温度稳定。
然后将玻璃片浸入液体中,等待液体温度均匀。
5. 开始测量:取出玻璃片,用吹气球将其吹干,再将其置于铂铁环上。
然后通过调节铂铁环长度,在液体表面平衡,记录铂铁环长度。
6. 实验重复:根据实验需要,重复测量多组数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原理的公式,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如果有多组数据,则计算平均值。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小心操作,避免液体样品溅出或对仪器造成损害。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检查表面张力计是否完好无损,电极是否干净、无损坏,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操作步骤:安装仪器、加液、测量
安装仪器
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装表面张力计,调整水平,确保 测量准确。
加液
使用滴管向测量筒中加入待测液体,注意控制液面高 度和加液速度,避免产生气泡和波动。
测量
启动表面张力计,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测量,记录 测量数据。
数据筛选
去除了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异常数据,确保数据可靠性。
平均值计算
对剩余的有效数据进行了平均值计算,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结果展示:绘制图表、呈现结果,直观地展示了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发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且整体趋势相对稳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备名称
01
表面张力计(常用的是最大泡法表面张力计或悬液滴法表面张
力计)
规格
02
不同型号的表面张力计有不同的测量范围和精度,需根据实验
需求选择合适的规格。
使用方法
03
使用前需对表面张力计进行校准,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和避免外界干扰。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措施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仪器清洁干燥,避免油污 和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控制 实验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02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
表面张力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产生原因
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 间距离,表面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这 种力称为表面张力。
VS
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大小与液体种类、温度、压力和 液体中溶质的种类及浓度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力敏传感器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液体表面的性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二【实验内容】
用力敏传感器测量液体表面的张力系数
三【实验原理】
液体具有尽量缩小其表面的趋势,好像液体表面是一张拉紧了的橡皮膜一样。
这种沿着表面的、收缩液面的力称之为表面张力。
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常用方法:拉脱法、毛细管升高法和液滴测重法等。
此试验中采用了拉脱法。
拉脱法是直接测定法,通常采用物体的弹性形变(伸长或扭转)来量度力的大小。
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处的环境跟液体内部的分子不同。
液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四周都被同类的其他分子所包围,他所受到的周围分子合力为零。
由于液体上方的气象层的分子很少,表层内每一个分子受到的向上的引力比向下的引力小,合力不为零。
这个力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
所以分子有从液面挤入液体内部的倾向,并使得液体表面自然收缩,直到处于动态平衡。
假如在液体中浸入一块薄钢片,则钢片表面附近的液面将高于其它处的,如图1所示。
由于液面收缩而产生的沿切线方向的力Ft 称之为表面张力,角φ称之为接触角。
当缓缓拉出钢片时,接触角φ逐
v1.0 可编辑可修改渐的减小而趋于零,因此Ft方向垂直向下。
在钢片脱离液体前诸力平衡的条件为
F = mg + F t (1)其中F是将薄钢片拉出液面的时所施加的外力,mg为薄钢片和它所沾附的液体的总重量。
表面张力Ft与接触面的周长2(l+d)成正比,故有Ft = 2σ(l+d),式中比例系数σ称之为表面张力系数,数值上等于作用在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的力。
将Ft代入式(1)中得
(2)
当用环形丝代替薄钢片做此实验时,设环的内外直径为D1、D2,当它从液面拉脱瞬间传感器受到的拉力差
f = F–m
g =π(D1+D2)σ,此时
(3)只要测出力f和环的内外直径,将它们代入式(3),即可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
式中各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
四【实验仪器】
(1)FD—NST—B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
(2)砝码六个,每个质量
五【实验步骤】
(1)开机预热。
(2)清洗玻璃器皿和吊环。
(3)在玻璃器皿内放入被测液体并安放在升降台上。
(4)将砝码盘挂在力敏传感器上,对力敏传感器定标。
(5)挂上吊环,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当环下沿全部浸入液体内时,转动升降台的螺帽,使液面往下降。
记下吊环拉断液面瞬间时的电压表的读数U1,拉断后瞬间电压表的读数U2。
则f=(U1-U2)/B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轻轻挂上吊环,必须调节好水平。
(2)在旋转升降台时,尽量是液体的波动要小。
(3)工作室不宜风力较大,以免吊环摆动致使零点波动,所测系数不准确。
七【数据记录与处理】
(1)力传感器标定 g=s2
(2)水的表面张力测定
水温:23℃挂环内径:挂环外径:
U1-U2= (mv)
(3)最小二乘法求灵敏度
传感器电压与受力关系曲线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应用最小二乘法程序直线拟合得:B= (V/N)
(4)计算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 (N)
表面张力系数=×)/[π××)+×)]
=× (N/m)
八【实验参考书】
大学物理实验﹒﹒﹒﹒﹒﹒﹒﹒﹒﹒﹒﹒﹒﹒﹒﹒﹒﹒﹒﹒﹒﹒﹒﹒﹒﹒﹒﹒张怀作著
百度文库—物理实验﹒﹒﹒﹒﹒﹒﹒﹒﹒﹒﹒﹒﹒﹒﹒﹒﹒﹒﹒﹒﹒﹒﹒﹒﹒辽宁大学物理组
九【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中,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成功的完成拉此次实验.做完这实验自己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了解了液体表面张力的一些性质,也明白了一些自然现象,如泡沫的形成,露珠为什么是球形等。
这次实验做的挺成功的,我想成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实验前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有关的知识、步骤、细节、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二,课前认真预习了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对于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操作方法以及实验时所注意的细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做实验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现在也真正的理解了老师当时对我们所讲
的“预习对于做实验很重要”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