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部编版(人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1. 读诗歌《村居》,回答问题。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纸鸢:东风:(2)《村居》描写出了一幅______(季节)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______的图画,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②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1)“移舟泊烟渚”的“泊”字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请你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______3. 课外阅读。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多选)4. 写诗句大意,或根据大意写诗句。
(1)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我独自在他乡作客,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2)《忆江南》是一首______,“忆江南”是它的______。
(3)从哪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4)“能不忆江南?”这是一个()(5)把词补充完整,并写出所填的句子的意思。
6. 积累运用。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______送别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该诗后两句为______,______。
(2)寓言故事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人生哲理。
在《牧童和狼》中我们明白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______,也______;在《蝉和狐狸》中我们懂得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______。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驶来。
(2)洞庭湖的波光和秋天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3. 补充句子。
(1)______,后不见来者。
(2)______,江清月近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4)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
(5)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5. 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2)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
6.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7. 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请翻译整首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2.诗中与“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同样内涵的是哪一句?把它抄下来,并写出它的意思。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我也会仿写。
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后的生产条件延安精神现在的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贫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不能忘记那种在革命战争中军民一心的亲密关系以及火热的斗争生活。
2.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我们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定不能忘记,战争年代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外形(形态)比喻拟人从容自信
5.春天,在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6.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要充满自信,不要小看了自己。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节奏的能力。结合诗意来划分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是从苔花的_________进行细致观察的,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苔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读一读,回答问题。
(填序号)太阳朝我笑,鸟儿喳喳叫。
我是小学生,背上新书包。
唱歌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我们上学要做到______ 。
①笑②叫③不迟到3. 将下面的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通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孔子家禽。
”4.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5. 读一读,完成练习。
小白兔一二三四五。
五只小白兔。
长耳朵,红眼睛,一蹦一跳学跑步,比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
(1)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一二三四五(2)把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3)谁跑了第一,会得到()(填序号)6. 读一读,回答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16.看图片写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17.背一背,填一填。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______,
千里江陵______。
(3)我还会说:闪闪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11.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的。随着诗人行舟,山______江______,东流水______,青山______迎出,孤帆日边______,景色由______及______再及______地展开。()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______面是______,______面是______。
23.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这句诗中,“______”字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满急;“此”是指______。
例如:唿哨、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例如:啾啾、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
(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
7.按原文内容填空。
(1)少年智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全能训练(含答案)

7.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1)默写古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2)“萧萧”是指______;“促织”是指______。
(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____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10.默写《元日》,回答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
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指______这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中国人会有______、______这些传统习俗。
11.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3)“______,______”这是杜牧对深秋美景的赞叹;徜徉在中华灿烂的文化中,”一些古今贤文给我以人生启迪,如:满招______,______。告诉我不能______。
(4)《夏日绝句》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人生观的写照。诗中的“人杰”指:______(谁),关于他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等。我还会默写她的另外一首词“常记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争渡,争渡,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只看见闪闪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1)选一选,把选文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船②星星③天
(2)“我”在船里看到了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我还会说:闪闪的______蓝蓝的______
24.阅读古诗,做练习。
(1)补充股市。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离离______,______一枯荣。
11.读一读,做一做。
十二月歌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梅花傲冰霜。
(1)“冬月”是指______,“腊月”是指______。
A.农历十二月B.农历十一月
所见
【清】袁枚
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用诗句来填)
长耳朵,红眼睛,
一蹦一跳学跑步,比比看谁跑第一,奖它一根胡萝卜。
(1)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一二三四五
(2)把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3)谁跑了第一,会得到()(填序号)
27.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突破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突破训练(含答案)1. 看到下面这幅图,我会想到古诗《______》。
我还能背诵这首古诗,并完成填空。
远看山有色,近听______无声。
春______花还在,______惊。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补全古诗。
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诗中描写了______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思想感情。
3. 课内阅读。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这句中的“______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______。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1. 根据情境提示写句子。
(1)《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的原因是:______。
(填诗句)(2)苹苹学习很努力,老师经常鼓励她说:“欲穷千里目,______。
”(3)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______。
培养一个人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不以规矩,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遵守规则。
2.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3. 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①题:______②缘:______③不识: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题”的意思是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
(2)《论语》是记录______和他弟子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经典之一。
其中讲述学习方法的语录是“______”。
6. 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②影:月光的影子。
③下:顺流而下。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
(2).从诗中可看出,诗人远游的季节是在______,交通工具是______。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 课外阅读。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 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10. 理解句子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11. 填一填,补一补,选一选。
()对雨,雪对。
花对,鸟对()。
()清对,柳绿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写字。
(2)选一选,把横线补全。
(填序号)①桃红②水秀③风④树(3)试着编一编,选一选。
(填序号)天对______,______对风,大陆对长空。
①地②雨③人12.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13.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14. 读课文《画》,完成练习。
远看有色,近听无声。
春花还在,人鸟不惊。
(1)在诗中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3)用横线画出诗中写“人走近了,小鸟也不惊慌,不会飞走”的诗句。
(4)这首诗的内容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______。
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所见【清】袁枚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歌声振林樾。
______,______。
(2)“______”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______”字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
(用诗句来填)16. 阅读诗歌,拓展知识。
云之歌(节选)鲁藜我是云我轻轻地飘我爱漫游忽而东去忽而西来早晨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黄昏我穿着灿烂的金衣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选自《新时期文学二十年精选诗歌卷》)(1)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来——______ 西——______ 落——______迎接——______ 灿烂——______ 早晨——______(2)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3)“伫立”的意思是:______。
用“伫立”一词造句:______。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17. 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8. 课文传真。
(1)《学会合作》让我想起了名言警句:______。
有时老师批评我们的话语虽然尖锐,但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用处,真可谓是:______。
(2)社会和大自然是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所以说,“______,行万里路”。
欣赏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我们想到古诗“______,______”;来到烟台,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不禁想起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______,是______。
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______。
”(3)“______,______”这是杜牧对深秋美景的赞叹;徜徉在中华灿烂的文化中,”一些古今贤文给我以人生启迪,如:满招______,______。
告诉我不能______。
(4)《夏日绝句》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人生观的写照。
诗中的“人杰”指:______(谁),关于他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等。
我还会默写她的另外一首词“常记______,______。
兴尽晚回舟,______。
争渡,争渡,______。
”(5)大自然中哲理无处不在。
在成熟的麦地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明白了______。
1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相煎何太急?”句出自曹植《______》。
(2)明日复明日,明日______。
我生______,万事______。
(3)“我以______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去”的意思是:______。
(4)__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______。
(5)去的______,米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______呢?20.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谁裁出,______似______。
(2)______莺飞______,拂提杨柳醉______。
(3)野火烧不尽,______。
(4)小信成则______2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默而______,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记亦______。
(3)有志则______;有识则______,______,如______,如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______。
2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描写的是______时节的景物。
(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
(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3. 补充诗句。
采莲曲[唐]王昌龄______裁,芙蓉______。
______,______。
24. 课外拓展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5.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沙白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1)填一填。
①这首诗中诗人把一片______比作一叶______,把红叶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写得很生动。
②诗人通过观察______知道秋天来了,正可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选一选。
“上面坐着秋天”中的“坐”字用得真好!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6. 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