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练习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第四册期中考试卷

中职语文第四册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 峥嵘(zhēng)慰藉(jiè)姊妹(zǐ)挥斥方遒(qiú)B. 雾霭(ǎi)婆娑(suō)嗜好(shì)常春藤(téng)C. 荟萃(cuì)寥廓(liáo)红硕(shuò)酥油茶(sōu)D. 秧苗(yāng)潜力(qián)稠密(chóu)数见不鲜(xiā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虹霓针灸废墟橘子洲B. 赃款峻峭绿茵凌霄花C. 长篙青荇褶皱青稞酒D. 苍茫懊丧蓬勃万户侯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这次12·9文艺活动,话剧社的同学们逢场作戏,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B.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一中篮球队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真是大快人心!C. 在这么多专业人士面前,我就先谈谈自己的拙见,抛砖引玉。

D. 每个妈妈都很厉害,再乱的房间也能妙手回春。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一直不落窠臼,总能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B. 如今已是初冬,穿着单薄的行人走在大街上不免不寒而栗。

C. 时代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正当年轻的我们……D. 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句子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次考试难度较大,但我依然取得了好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B. 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我晚上熬夜也要完成。

C. 我对这次演讲比赛充满信心,相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D. 看到同学们在努力学习,我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句子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B.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实施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C. 这次活动组织得很好,大家都非常满意。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语文学习方法
• “三到”读书法
眼到 口到 心到
• 眼到——眼睛要专注于书本 口到—— 朗读 心到——聚精会神
介绍 工艺 流程
PART
1
案例分析
制作景泰蓝的工艺流程
掐丝
烧蓝
镀金
2
4
6
1
3
5
制胎
点篮
打磨掐丝Qia源自i点蓝Dianlan
掐丝
掐丝,是景泰蓝制作中最关键的装饰工序。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将金银或其他金 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 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
点蓝
用工具把沙料颜色上到金丝线 内,是为点蓝,即上色
掐丝珐琅葫芦纹盨式炉,清乾隆,通高 10.4cm,口径9.7cm,底径7.7cm。清宫 旧藏。
通体施天蓝色珐琅为地,盖面饰兽面纹, 边缘饰葫芦纹及三角形等几何纹,炉身饰 葫芦纹及变形几何纹。底部以蓝色珐琅为 地,饰四朵缠枝花纹,中心镀金双方框内 錾刻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个过程。 • 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表现事件
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事件的某种态度 和看法。
叙事文写作指导
• 一、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 • 二、叙事要清楚具体 • 三、叙事要详略得当 • 四、叙事要曲折有致
此炉为仿古青铜器造型,制作工艺复杂, 掐丝工整,镀金光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PART
2
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
熟悉介绍的对象
理清介绍的思路
借助相关材料
了解听众的情况
语言通俗准确
PART
3
课堂练习
介绍这道菜的制作过程
内容
介绍各道工序的操作要求, 全面,准确,重点突出
顺序
按照产品制作过程顺序进行 介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亘.古(gèn)宿.命(sù)玉砌.(qiè)熨.帖(yùn)B.荒芜.(wú)猝.然(cù)恪.守(kè)隽.永(jùn)C.步履.(lǚ)燠.热(yù)黢.黑(qū)清冽.(liè)D.抽噎.(yē)臀.部(tún)埋.怨(mái)踽踽..独行(jǔ)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疑惑斩新笨拙冷寞一愁莫展B.翔实偏辟弘扬倾轧词不达意C.慷慨份礼溃烂油腻再接再厉D.矫健沉湎缅怀描摹食不裹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老师苦口婆心地跟他谈了半天,他却毫无。

②今年的植树节,我校有500名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

③小张待人是的,但在执行制度方面却特别严格,不怕得罪人。

A.反映估量忠厚 B.反应估量忠厚C.反应估计宽厚 D.反映估计宽厚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怎么啦,你?B.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C.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D.“到底去不去呀?”妈妈敲着我的房门说:“人家来电话催好几次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再接再厉。

B.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C.在“校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D.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练习题(2024)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练习题(2024)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1.《胡同文化》的作者是代作家,本文是为摄影艺术集《》写的序。

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________》和《大淖记事》等。

《》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废墟的召唤》的作者是 ,原名 ,文章的体裁是,题目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过万重山漫想》一文的作者是,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 _________,本文写景状物是其表,是其里。

在讴歌历史上无数“第一人”精神的同时,期望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4《胡同文化》一文中对胡同特征的介绍主要是从胡同的取名、形状、________和等方面介绍的。

5.《废墟的召唤》一文将历史的回顾与的思考融入特定环境之中,抒发了的激情,号召人们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中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6.《胡同文化》一文的语言特点是;《废墟的召唤》一文的语言特点是。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xuān)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B.他正在调色板上蘸.(zàn)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

C.那时的我们,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的满怀热忱.(chén)。

D.对于显赫.(hè)的汉唐,它只能称为“废都”。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咪着。

北京人,真有你的!B.冰中透出枝枝荷埂,枯梗上漾着绮辉。

C.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D.我唱着它的时侯,唱不出声的却常常是想到了夸父逐日渴死在去海的路上的悲状。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半路折回,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

折回的和遇险的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

A.或者或者都但B.有的有的不仅而且C.或者或者不仅而且D.有的有的都但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练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练习

1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综合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干涸.(hé) 毗.(pí)邻 犒.(gǒo)劳 毛骨悚.(sǒng)然 B、几.(jī)案 鞭笞.(chī) 摄.(shè)取 良莠.(xiù)不齐 C、窈.(yǎo)窕 恪.(kè)守 悭.(jiān)吝 风驰电掣.(chè) D、嗟.(jiē)叹 抚恤.(xù) 砧.(zhēn)板 一丘之貉.(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膊 部署 恬静 辐员辽阔 B、灌溉 刻苦 尝试 烂竽充数 C、即刻 业绩 松弛 改邪归正 D、缘起 敷衍 伸缩 病入膏育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 (1)① 报纸杂志要开展重要活动,可以发出____组织征文活动。 (2)吴天祥忠于信仰、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为我们 了一个“勤政为民”的光辉榜样。 (3)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启示 竖立 成规 B、启示 树立 陈规 C、启事 竖立 成规 D、启事 树立 陈规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看上去很年轻,不超过三十岁上下的年龄 B、听到你的席话,使我一下子感到天空开阔起来,信心也增强了。 C、我在战栗中体验高原雪城博大深长的余韵时,突然感悟到——这就是苍茫。 D、一位热爱鲁迅小说的朋友向我问道:“你过去看过《阿Q正传》吗?”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展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说:“明天咱们一同去汉口江滩公园吧”。 C、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D、故乡的一切都改变了样儿,物是人非,你们咋这么高兴呢?我心中却感到空荡荡的。 6、下列各项中,比喻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倾听是心灵的阳光,能映射出无边无际的美丽。 B、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 C、那溅着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D、新光源的路灯亮了,一盏灯简直像一轮夜间的太阳。 二、综合题。 7、默写。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4-16-1《咬文嚼字》(同步课件)21张高教版中职语文第四版基础模块上册

4-16-1《咬文嚼字》(同步课件)21张高教版中职语文第四版基础模块上册

课文小结
本文举了三种例子,运用作比较的手法说明了文字和思想 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 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 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在今后的写作和阅读中也要借鉴这 些观点。
作业
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仿照本 文的写作手法,试写一篇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短评。 不少于300字。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作者
观点。 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学习难点: 重视咬文嚼字和遣词造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
力。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 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 学》、《诗论》、《谈美 书简》、《西方美学史》 (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 学历史的著作)等。








意味不同 思想感情








(二)分析评价,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言
1.第一部分(1、2段):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 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 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①“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 不适宜。 ②“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 ,相当于等号;“有” 的性质全不同。
(二)分析评价,品味语言
2.第二部分(3、4段):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3)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 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 觉。 (4)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 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中职语文第四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中职语文第四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中职语文第四册期中试卷及答案蚀螄羃膄12级语文3月份月考试卷(共100分)一、基础知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螟.蛉/悯.默浸渍./啧啧.追溯./中枢.B、栖.息/凄.惨迄.今/憩.息窠.里/苛.刻C、螫.针/绝祀.炫.耀/绚.丽凛.然/聆.听D、眉睫./仓颉.棘.手/枕藉.憔悴./璀.璨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A、这些能够触摸的艺术品对我来讲,是极有意义的,然而,与其说它们是供人触摸的,毋宁说它们是供人观赏的,而我只能猜恻那种我看不见的美。

B、在那个沉默、呆扳和压抑的时代读《聊斋》,觉得书中的那些狐狸,她们那么活泼、聪慧、率真、勇敢而又娇憨,那么反常规。

C、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

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D、正是这两句话振撼了我,让我偷着把我自己解放了那么一小点又肯定了那么一小点,并生出一种既鬼崇又昂扬的豪情。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返璞.归真(美玉)弦弦掩抑.(遏制)正恁.凝愁(如此)B、轻拢慢捻.(揉弦的动作)孜孜..不倦(勤勉)趣味盎.然(充盈)C、蓦.然回首(突然)刑天舞干戚.(盾牌)漫.然四顾(随意)D、龙御.上宾(抵御)玉壶..光转(月亮)唯辟.作福(诸侯)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其实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我仍然要说,我在文学和文化最荒凉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爱上了文学,今天,当信息爆炸——包括各种文化信息的爆炸再次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的时刻,我不想放弃对文学的爱。

A、特别但是还仍然B、尤其但也依然C、特别但也仍然D、尤其但是还依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无论创作歌词还是谱曲,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即所谓异曲同工....。

学业水平测试-中职语文第四册综合模拟试卷

学业水平测试-中职语文第四册综合模拟试卷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四册第1-6单元综合试卷【命题人:机电(系、部)许正茂(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炽.热(zhì)祭祀.(sì)锱铢.(zhū)炮.烙(páo)B.喋.血(dié)浸渍.(zì)惩创.(chuàng)珍馐.(xiū)C.绰.号(chuò)轻薄.(bó)褴.褛( lán)名讳.(huì)D.纤.手(qiàn)恫吓.(xià)戕.害(qiāng)启碇.(diàn)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时,远远的前方,层峦迭嶂之上,迷濛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要不然,则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C.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D.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永葆青春”中“葆”的读音和意义,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先查“艹”部,然后在“九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保持”。

B.先查“艹”部,然后在“十二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茂盛”。

C.先查“亻”部,然后在“十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茂盛”。

D.先查“亻”部,然后在“十二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保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天安门的灯火辉煌,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B.一个人能否进步,关键在内因起决定作用。

C.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是由衷地感激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4-2第一单元基本知识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会读、会写、会解释下列词语
蜾蠃 螟蛉 鸟窠 螫针 麻痹 轶出 嘉猷 苍颉 覆宗绝祀 反璞归真 唯辟作福 治于人者食
人 干戚 孵化 棘手 中枢 遣暑林阴 宛转抗拒 并驱争先 龙御上宾 委曲求全 似的 瞥见
供养 圣经贤传 卓然 模样 肌理 虔诚 毋宁 安谧 憩息 厄运 茂盛葱郁 爱不释手 漫然
四顾 铿锵有力 赏心悦目 聆听 佳肴 耸立 桦树 粗糙 蓓蕾 祈祷 跳跃 倾听 卷曲 苛
刻 忏悔 鬼鬼祟祟 幽暗 炫耀 娇憨 酣畅淋漓 醇厚 凛然 尴尬 璀璨 谦逊 趣味盎然
孜孜不倦 不屑 跋涉 受众 苛责
二、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 ,浙江 人,我国现代著名 、 和革命家, 是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 和历史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以及杂文集 、 等。
2.海伦·凯勒, 国盲聋女作家、 家、社会活动家。幼时患病失明失聪,七岁时, 担
任她的家庭教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完成学业,撰写了 、 等作品,激励
和鼓舞了成千上万的残障人士和正常人。她发表演说、为盲聋人筹集资金、慰问受伤士兵,她的精神受
到人们的尊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 。
3.铁凝,原姓 ,祖籍 ,中国现代作家,中国 主席。根据其短篇小说 、
中篇小说 改变的电影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
说 发表,散文集 和中篇小说 获“鲁迅文学奖”。
4.王小波, 人,中国现代作家,为人、为文均特立独行,代表作有 、 、
、《我的精神家园》等。
5.熊培云, 永修人,中国现代 ,《不要活在新闻里》节选自 。
三、课文内容填空
1.《春末闲谈》节选自 ,是鲁迅 散文的典范之作。文章以 的方式,将自然之物
化,以 喻 ,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 ”的险恶实质,尖锐指出其 的
下场,对当时阻挠民主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对派予以猛烈抨击,表达了对人民群众 的信心。
2.鲁迅在《春末闲谈》中用“细腰蜂的毒针”比喻 ,用“刑天”比
喻 ,虽是闲谈,但表达的中心观点明确,即 。文
中“礼失而求诸野”的“礼”和“野”分别解释为 和 。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 开篇,引起全文,然后按照 顺序、运用“ ”手法先后虚
构了三天的生活,表现出了作者与残疾作斗争过程中的 和 的精神,以及字里行间流
露出的对世人强烈的 和殷切的 。
4.《文学是灯》是一篇 ,也是一篇 。作者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的 和阅读谈起,再
展开对 的叙述,阐发对文学意义的看法: 。本文的线索
是 ,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 和 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经历贯穿起来,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学比作 ,说明文学可以驱逐人性黑暗、给人更多光明,突出文学作品
对 的影响,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明星与癫狂》中作者由追星族的 症说起,认为明星崇拜普遍存在,且不反对追星,但希
望追星族能保持的 身心。接着又写到“ ”,即利用大众的这种需求来达到 目的;
并奉劝明星们不能只会花拳绣腿而无真功夫,否则迟早会被大众抛弃,被“ ”淘汰。
6.《不要活在新闻里》中作者对待新闻的态度是 ,对受众的建议是要有自己独
立的 能力,具备起码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信息传播的接收者 、 媒
体信息的一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