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说明书..
拨叉 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拨叉(CA6140 车床)(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2张4.夹具装配图1张5. 夹具体零件图2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1张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4000n=件台,每日一班Q=台/年,1/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自 2010 年 6 月 28 日至 2010 年 7 月 9 日目录序言 (1)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1、零件的作用 (2)2、零件的工艺分析 (2)3、零件的生产类型 (3)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1、选择毛坯 (3)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3)3、设计毛坯图 (4)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4)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3、制订工艺路线 (5)四、工序设计 (7)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2、确定工序尺寸 (9)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9)1、工序1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9)2、工序20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1)六、夹具设计 (15)1、定位方案 (16)2、夹紧机构 (16)3、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6)4、夹具体 (16)5、使用说明 (17)6、结构特点 (17)设计小结 (18)参考文献 (19)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教材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学院: ******************专业: ****************年级: 101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7.1~2013.7.12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专业 2010 年级学生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绘制拨叉零件的零件图和毛坯图。
2、设计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整个零件关键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一、摘要此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的学会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的课程,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自己所需的相关内容。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准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其工艺规程的制定。
2、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加工数据的查询与计算,学会解决加工过程中某工序所需的工艺参数。
3、通过对某一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办法,提高自己结构设计的能力。
4、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
关键词:拨叉、工艺分析、精度、工艺规格设计、铣床、花键二、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大学学完了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是我们在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得一次综合式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我设计的是主要任务是年产量为10000件的拨叉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的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底板座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⒈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⒉毛坯图1张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⒋机械加工工序卡片8张⒌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⒍夹具体主要零件图1张⒎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目录序言-—-———————-————-———-———--—-—--—---————--———————一、分析零件图纸并确定其生产类型-----—-——--—-------—二、选择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四、工序设计———-—-————-----—-------—-—----—-———--—-—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六、工艺过程卡和加工工序卡--—-————-———--———---—-—-——七、夹具设计-—-—----—-—————-——-——---------—-----—--—设计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底板座架工艺与工装设计摘要:本设计对底板座架的各个加工难点、生产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毛坯设计、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
为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各个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对十字孔加工的夹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它座架零件的加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底板座架工艺工装夹具设计序言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在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和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青岛大学机电学院20XX-5-23实验一金属切削刀具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金属切削刀具的结构特点,掌握车刀、铣刀、钻床刀具、刨刀等的结构特点和切削原理。
熟悉砂轮的构造、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金属切削刀具陈列柜。
三、实验步骤对照教材中相关的刀具知识,仔细观察刀具模型,加深理解。
分析金属切削刀具的结构,能加工的面。
观察刀具的结构。
认识车刀、麻花钻、圆柱铣刀的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绘制刀具的标注角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详细阅读教材、课堂笔记相关的内容。
2. 示范标本、图片等不得随意移动或拿走。
3. 保持实验室清洁。
五、思考题1. 画图表示切断车刀的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2. 画图表示麻花钻切削部分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横刃并标明螺旋角、顶角。
1实验二组合夹具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夹具的结构特点,掌握定位元件定位原理,所限制的自度,掌握夹紧元件的夹紧方式和夹紧力的计算。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钻床夹具、铣磨床夹具、车床夹具。
三、实验步骤1.通过观察与拆卸夹具。
熟悉夹具的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定位、夹紧原理。
2. 3. 4.分析夹具的结构、原理。
拆装夹具。
分析定位元件定位原理及所限制的自度,分析夹紧元件的加紧方式并计算夹紧力。
四、实验原理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将工件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或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的加紧。
组合夹具是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和合件组装而成的专用夹具。
这些元件和合件的用途、形状和尺寸规格各不相同,具有较好的互换性、耐磨性和较高的精度,能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组装成各种专用夹具。
组合夹具的特点是结构灵活多变,援建能长期重复使用,设计和组装周期短。
机床夹具的组成:定位元件夹紧装置2夹具体对刀、导引元件或装置连接元件其它元件或装置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详细阅读教材、课堂笔记相关的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院系:机电系班级: 09机制本姓名:董帅江指导教师:赵彤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法兰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1、零件图1张2、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序卡 2张4、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 1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1 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作用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2 工艺规程设计 (1)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1)2.2基面的选择 (1)2.3制定工艺路线 (2)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3)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3 夹具设计 (26)3.1问题的提出 (26)3.2夹具设计 (26)参考文献 (29)1 零 件 的 分 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法兰盘(见附图1), 法兰盘起联接作用是车床上的重要零件。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20045.00+为中心 ,包括:两个Φ12.034.0100--mm 的端面, 尺寸为Φ0017.045-mm 的圆柱面,两个Φ90mm的端面及上面的4个Φ9mm 的透孔. Φ06.045-mm 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Φ6mm 的销孔, Φ90mm 端面上距离中心线分别为34mm 和24mm 的两个平面.这组加工表面是以Φ20045.00+mm 为中心,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其它加工表面.2 工 艺 规 程 设 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中批生产的水平,而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模铸造,法兰盘因毛坯比较简单,采用铸造毛坯时一般是成队铸造,再进行机械加工。
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正式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传动轴突缘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设计者:指导教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20**.7~20**.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传动轴突缘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则及工艺装备内容: 1.零件图 1张2.毛坯图 1张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4. 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 1张5. 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 1张6.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谢谢朋友对我文章的赏识,充值后就可以下载说明书。
我这里还有一个压缩包,里面有相应的word 说明书和CAD图纸(零件图、毛坯图、夹具零件图、夹具装配图,机械加工工艺综合卡片)。
需要压缩包的朋友请联系QQ客服:1459919609。
下载后我可以将压缩包免费送给你。
需要其他设计题目直接联系!!!目录一、序言 (4)1. 设计目的2. 设计的要求3. 设计的内容及步骤二、零件的分析 (6)1.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2.零件的工艺分析三、工艺规程设计 (7)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基面的选择3.制定工艺路线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四、夹具设计 (19)1.问题的提出2.夹具设计五、心得体会 (21)六、参考资料 (22)一、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学生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全)

孔的加工工艺
1、位置度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孔加工工艺 钻、铰 钻、扩、铰 2、位置度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孔加工工艺 钻、镗 钻、扩、镗、(铰)。 3、直径较大孔(D>50 mm)变化分类
传统成形方法
传统成形加工
塑性加工方法
加温加压成型加工
机械加工方法
锻压、轧压、冷挤、 热挤等加工
铸造、粉末冶金等
切削加工:车、铣、钻、 镗等 磨削加工:磨、研磨、 抛光等
特种成形方法
特种成形方法
高能加工
电及化学加工
电火花、线切割、三束(离子、 电子、激光束)等加工
特点
1、成形运动:砂轮旋转;工件旋转或移动。 2、加工过程平稳。 3、磨削效率低。 4、易加工脆、硬材料。 5、磨削时产生大量热。
加工精度
一般磨削加工:精度—IT6~IT4;表面粗糙度—Ra1.25~0.01um。 精磨时:表面粗糙度—Ra0.1~0.008um.
适用范围
平面—平面磨床 内外圆柱面—内、外圆磨床 圆锥面、异形面—
一、车削加工
特点
1、成形运动:工件旋转;刀具相对工件移动。 2、易保证各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3、切削过程平稳。 4、切削效率高。 5、刀具简单。
加工精度
普通车削加工:精度—IT8~IT7;表面粗糙度—Ra6.3~1.6um。 精车时:精度—IT6~IT5;表面粗糙度—Ra0.4~0.1um. 超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Ra0.04um
电解加工、电化学抛光等
成形方法按制造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分类
按由原材料制造成 零件的过程中,质 量M的变化分类
△M<0 (质量减少)
△M=0 (质量基本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
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与请教。
§1零件分析1.1零件的作用后托架在CA6140车床床身的尾部,三个孔分别装丝杠、光杠、转向开关,起加强固定作用;在ø40mm 与ø30.2mm 之间的孔为毛线孔,用于导通油路;旁路的螺纹孔是连接油盖的;正面的四个孔将后托架固定于车床尾部。
1.2零件的工艺分析由零件图可得后托架主要加工底面,侧面三孔,顶面四孔,以及左视图上的螺纹孔。
(1)以底面为主要加工的表面,有底面的铣加工,其底面的粗糙度要求是6.1=Ra ,平面度公差要求是0.03。
(2)精加工孔mm 025.0040+φ, mm 02.002.30+φ,mm 03.005.25+φ要求达到的精度等级为8~7IT IT 。
粗糙度为um Ra 6.1=,mm 025.0040+φ以底平面为基准,要求平行度公差为07.0,mm 02.002.30+φ, mm 03.005.25+φ以孔mm 025.0040+φ为基准,要求平行度公差为0.08, mm 02.002.30+φ,mm 03.005.25+φ以底平面为基准, 要求平行度公差为07.0。
(3)以顶面为主加工面的四个孔,分别是以132φ-和202φ-为一组的阶梯空,这组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50Rz ,3.6=Ra ,以及以132φ-和102φ-的阶梯孔,其中102φ-是装配铰孔,其中132φ-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50Rz ,3.6Ra ,102φ-是装配铰孔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3.6=Ra 。
(4)钻φ6的孔,钻φ5的孔在攻螺纹M6。
(5)其余未注要求的加工表面为不去除材料加工。
1.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依设计题目可知,产品的年产量为5000件,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为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为16%和2%,零件年产N=5000(1+0.16+0.02)=5900件/年现通过估算,该零件质量约3.08kg,查表2.2可知,该零件属于轻型零件。
根据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查表2.3可知,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确定毛坯类型绘制毛坯图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的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形状规范,可以直接用金属铸造工艺方法,加工5000件,属于大批量生产。
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加工余量1.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A6140车床后托架”;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毛坯重量3.08kg,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灰铸铁属于脆性材料,故不能锻造和冲压,但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优良,故选用铸造,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 1.3-3 选用金属型铸造。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8可知加工余量等级为CT7—CT9。
2.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加工余量由精到粗分为A、B、C、D、E、F、G、H、J和K共10级,对成批和大量生产的铸件加工余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8可知,取加工余量等级为F。
加工余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103.毛坯图图1毛坯图§3 工艺规程设计3.1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的孔类零件,以孔作为粗基准完全合理,但对本零件来说,孔ø4002500。
+mm 为铸造孔,不易作为精基准,故我们可以考虑以顶面加一个可调支撑作为粗基准,以此基准把底面120×60mm 先加工出来,由于此顶面只限制了X 、Y 、Z 的转动和Z 的移动4个自由度,故可以考虑选左端面为第二基准面,此二面可以限制6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到基准重合问题。
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尽量进行尺寸计算。
3.2制定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在用生产纲领确定为中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但同时也要保证质量。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经济效果,在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加工的设备,以尽量使成本降到最低。
1、工艺方案一:工序10:粗、精铣底面,保证尺寸120×60mm;工序20:钻两个ø13mm的孔;钻两个销孔ø10mm;锪两个沉头孔ø20mm;工序30:钻孔ø38mm;钻孔ø28mm;钻孔ø23.5mm;锪平孔ø25.5mm端面;工序40:扩孔ø39.5mm;扩孔ø29.5mm;扩孔ø29.5mm;工序50:半精镗ø40mm;ø30mm;ø25mm;工序60:精镗孔ø40mm;ø30.2mm;ø25.5mm;工序70:钻螺纹孔ø5.1mm;钻深孔ø6mm;工序80:攻螺纹孔M6;工序90:加工油槽,去毛刺;工序100:按图纸要求检验;2、工艺方案二:工序10:钻孔ø38mm;钻孔ø28mm;钻孔ø23.5mm;锪平孔ø25.5mm端面;工序20:扩孔ø39.5mm;扩孔ø29.5mm;扩孔ø29.5mm;工序30:粗、精铣底面,保证尺寸120×60mm;工序40:钻两个ø13mm的孔;钻两个销孔ø10mm;锪两个沉头孔ø20mm工序50:半精镗ø40mm;ø30mm;ø25mm;工序60:精镗孔ø40mm;ø30.2mm;ø25.5mm;工序70:钻螺纹孔ø5.1mm;钻深孔ø6mm;工序80:攻螺纹孔M6;工序90:加工油槽,去毛刺;工序100:按图纸要求检验;3、工艺方案的比较分析:以上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以底面为中心的表面,再以此为基准加工3个孔及其他相关的孔;方案二却恰恰相反,先加工3个孔,再以孔定位加工底面。
根据后托架的作用和两个方案的比较分析,由于ø40m, ø30.2mm, ø25.5mm 这三个孔的轴线平行度要求较高。
因此,选用底面为基准时,加工孔的精度一定的越高越好。
因此,方案二的工序不太合适,我们采用方案一的大致顺序。
经过分析,方案一的加工顺序是先粗加工、精加工一组表面,再粗加工、精加工另外一组平面。
这看上去大致是合理的,但仔细推敲后,发现仍然有不太符合工艺原则,现将改进的工艺过程具体分析如下:工序10粗铣后托架底面A 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控制尺寸到36016.0-mm ,以后托架左侧支承板定位,限制3个自由度,右边外圆采用V 形块,限制2个自由度,以及后托架倾斜面的一支承来,限制1个自由度定位夹紧,V 形块定位夹紧。
工序20以底面为基准,粗镗孔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控制尺寸到φ39.7 16.00+mm ,底面限制3个自由度,侧面两个支承钉限制两个自由度,左侧一支承钉限制1个自由度,工件右侧外圆用V 形块定位夹紧。
工序30钻扩粗铰孔经济精度等级分为IT12,控制尺寸到φ30.1225.00+mm ,φ25.4421.00+ mm ,以φ39.7 16.00+mm 的孔为基准,以带有轴肩的长销限制5个自由度,在有一底面支承钉靠近左侧脚来限制1个自由度,再以活动V 形块定位夹紧。
工序40半精铣底面A 经济精度等级为IT8控制尺寸到35.72 0039.0-mm ,同工序10限制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50半精镗孔经济精度等级为IT9,控制尺寸到φ39.93062.00+ mm ,同工序20限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60半粗铰孔经济精度等级分为IT9,控制尺寸到φ29.82 052.00+mm ,φ25.24 052.00+mm 的孔,同工序30限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70加工φ42 mm 的面,锪平,同工序30限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80加工孔φ10mm ,φ13 mm ,φ13 mm ,φ20 mm 的孔,以φ40 mm 带有轴肩的长销限制5个自由度,再加以φ25.5 mm 的孔内一菱形销限制1个自由度,在外圆外侧采用活动V 形块,定位夹紧。
工序90加工螺纹孔φ5mm ,φ6mm, 攻螺纹M6,以底面限制3个自由度,侧面两个支承钉限制2个自由度,再加一个左侧支承钉限制一个自由度,在外圆外侧采用活动V 形块,定位夹紧。
工序100拉油槽,拉削宽度为3mm 。
工序110 中检 工序120精铣底面A 经济精度等级为IT7,控制尺寸到3507.0±mm ,同工序10限制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130精镗孔经济精度等级为IT7,控制尺寸到φ40025.00+mm ,同工序20限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140精铰孔经济精度等级为IT7,控制尺寸到φ30.2025.00+mm ,φ25.5021.00+mm ,同工序30限制自由度,定位夹紧。
工序150入库清洗,涂防锈油。
工序160终检3.3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3.4铸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确定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2.8可知加工余量等级为CT7—CT9,取加工余量等级为F,加工余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10(1)尺寸要求为35±0.07,粗糙度为1.6um,因此需要的加工步骤为粗铣-半精铣-精铣《加工工艺设计手册》。
粗铣的加工余量,z=1.5-2.0mm。
半精铣的加工余量,z=1-1.5mm。
精铣的加工余量,z =0.6-0.8。
所以毛坯的零件加工余量z=2.1-2.8mm之间。
(2)底座表面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因其两端引起两端都与非工表面连接,故铸造件毛坯的外表面其长度可取120mm。
(3)三杠孔的加工余量零件中的三杠孔中φ25.5,φ30.2采用钻、扩、铰加工,φ40采用镗加工。
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知:由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知Ф40的孔精度为IT7,Ф30.2的孔精度为IT7。
40孔的加工工序:钻孔φ39.7mm半镗孔φ39.93mm精铰φ40±0.025mmΦ30.2孔的加工工序:钻孔φ28mm扩孔φ30mm粗铰φ30.12mm半精铰φ29.82mm精铰φ30.2mmΦ25.5孔的加工工序:钻孔φ24mm扩孔φ25.3mm粗铰φ25.44mm半粗铰φ25.24mm精铰:φ25.5+-0.05(4) 固定螺钉孔和定位销底孔的加工余量:钻孔:按小头直径钻出Φ10的孔扩孔:削销圆锥孔,2-Φ13和2-Φ20孔的加工工序扩孔出2-Φ13和2-Φ20的阶梯孔(5)Φ5和M6孔时加工余量:φ5孔:钻孔6mmM6孔:钻孔6mm(6) 用公制粗牙机用丝锥攻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