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遗传信息的转录 翻译 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4.1.1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4.1.1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第12课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学习目标1.简述DNA与RNA的主要区别;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过程(重、难点);3.说明密码子、反密码子、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重点)。

|基础知识|一、RNA的组成及种类1.RNA的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②核糖③碱基:A、U、G、C④核糖核苷酸2.RNA的种类及功能mRNA tRNA rRNA名称信使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结构单链单链,呈三叶草形单链功能传递遗传信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识别密码子,运载氨基酸参与构成核糖体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理解(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2)模板:DNA的一条链。

(3)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4)配对原则:A—U、G—C、C—G、T—A。

2.转录过程3.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DNA→RNA。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密码子反密码子种类64种61种位置mRNA tRNA实质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终止密码除外)与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的碱基2.翻译(1)概念(对翻译概念的解读连线):(2)过程:起始:mRNA与核糖体结合。

↓运输:tRNA携带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

↓延伸:核糖体沿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由对应tRNA运输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一个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终止:当核糖体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时,合成终止。

|自查自纠|1.DNA和RNA成分的区别是五碳糖种类不同,碱基和磷酸种类均相同()2.RNA主要有三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3.转录的模板是DNA解旋后的每一条链,产物是RNA()4.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5.翻译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上()6.一条mRNA只能与一个核糖体结合()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核糖体:我只含RNA,没有DNA。

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和转录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高三复习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课程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课程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作者:单位:时间:为什么早期大多数科学家推测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而不是DNA?(1)两种菌落的比较(2)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艾弗里的实验设计的思路:把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种成分的作用(2)实验过程实验结论: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S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99%的P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赫尔希和蔡斯用35S、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3)标记噬菌体的方法(4)实验过程以上两组实验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元素分别是()A. 32P、35S B. 35S、32PC. 32P、14CD.32P、32P高考真题·模拟(2013•海南,1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根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C.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D.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2015·江西九校联考改编)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探究遗传物质。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填“R型”、“S型”)细菌。

(2)除了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浙江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浙江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一个DNA上可含有很多个基因 B.染色体是DNA的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C.由12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分子片段种类数最多可达4120 D.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三、遗传信息通过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翻译概念: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场所或装配机器:核糖体。 3.遵循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工具——tRNA等。
5.过程图解 6.产物:多肽链。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遇到起始信号便开始蛋白质的合成。 (√ ) (2)翻译时一个mRNA上只能结合1个核糖体。( × ) (3)起始密码子能决定氨基酸,但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tRNA上的反密 码子能识别密码子。( √ )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就是一个遗传密码,mRNA和核糖体特异性结 合。( × ) (5)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认读mRNA上的遗传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加到 延伸的肽链上,多肽链合成结束,mRNA脱离核糖体并进入下一个循环。 (× )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转录与翻译 右图为蛋白质的合成图示,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mRNA与核糖体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有何意义? 提示 一个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 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2.上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向什么方向移动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 从左向右。判断依据是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3.图示过程合成的直接产物是蛋白质分子吗? 提示 不是,合成的仅是多肽链,要形成蛋白质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如运送至 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中加工。 4.图中是4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还是合成出4条不同的多 肽链? 提示 因为模板mRNA相同,所以图示中4个核糖体合成了4条相同的多肽链, 而不是4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也不是合成出4条不同的多 肽链。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沪科版高中第二册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沪科版高中第二册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沪科版高中第二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核糖体的组成及功能;2.了解RNA转录的过程及其特点;3.掌握mRNA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4.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其规律。

二、教学重点1.RNA转录过程的特点;2.mRNA翻译过程的特点;3.遗传密码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mRNA的形成和结构;2.遗传密码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时将学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我们知道,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依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这个过程需要依靠核酸分子——DNA和RNA。

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RNA的产生及其作用。

(二)知识讲解1. 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核糖体是指细胞质里的一种复合物,由蛋白质和RNA分子组成,是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核糖体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

在核糖体内部,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入,并且和mRNA分子结合,形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2. RNA转录的过程及其特点RNA转录是指DNA中的信息被转录为RNA的过程。

在RNA转录中,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与核糖核酸酶相结合形成RNA链,这个过程就是RNA转录。

RNA分子主要分为mRNA、rRNA和tRNA三种类型。

其中,mRNA是将DNA的信息转录为RNA的基础,rRNA主要参与到核糖体的形成中,tRNA则是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中,帮助形成蛋白质多肽链。

RNA转录与DNA复制的不同之处在于:•DNA复制是在整个DNA分子上进行的,而RNA转录只在特定区域内进行;•DNA复制所需要的全部四种核苷酸,而RNA转录只需要其中三种,不需要dTTP;•DNA复制生成的是两条完整的DNA分子,而RNA转录生成的是一条RNA分子。

3. mRNA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mRNA翻译是指通过核糖体将mRNA中转录的信息解读,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mRNA翻译的过程中,tRNA通过氨基酸的配对,将氨基酸带入到核糖体中,并参与到蛋白质的形成中。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篇一:《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⑵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能力⑴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解、图表等形式,阐述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⑵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⑵让学生亲身演绎翻译的过程,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前3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3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在讲述转录和翻译的主干知识过程中,插入讲解密码子、trna等侧枝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要用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的概念及过程;区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其中,尤其是翻译的过程更复杂。

如何把翻译的复杂抽象转化成直观形象?又如何把翻译的静态插图转化为动态过程?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性状等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有了初步了解,对接下来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转录、翻译、表观遗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转录、翻译、表观遗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转录和翻译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转录和翻译的认识和理解。
4. 转录和翻译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 应用:基因表达调控、生物技术等领域
- 未来发展方向: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 推荐阅读材料:《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编辑与表观遗传学》等。
- 推荐视频资源:《DNA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观遗传学的应用》等。
3. 对学生撰写的短文进行批改,指出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论述深度等方面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4. 对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定期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6. 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7. 创新思维:学生将培养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思考转录和翻译在未来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8.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高中生物必修二优质学案:4.1.1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优质学案:4.1.1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1课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学习目标导引核心素养对接关键术语1.简述DNA与RNA的主要区别;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过程;3.说明密码子、反密码子、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1.生命观念——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认同DNA的遗传物质观;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动态、协调与配合的过程;学会分析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数目、氨基酸数目等的关系。

转录翻译|预知概念|一、RNA的组成及种类1.元素组成:C、H、O、N、P。

2.RNA的基本单位及组成①磷酸②核糖③碱基:A、U、G、C④核糖核苷酸3.结构RNA一般是单链,比DNA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4.RNA的种类及功能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理解2.转录过程3.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DNA→RNA。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1.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密码子反密码子种类64种61种位置mRNA tRNA实质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终止密码除外)与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3个相邻的碱基2.翻译(1)概念(对翻译概念的解读连线):(2)过程:|过程评价|1.DNA和RNA成分的区别是五碳糖种类不同,碱基和磷酸种类均相同()2.RNA主要有三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3.转录的模板是DNA解旋后的每一条链,产物是RNA()4.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5.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mRNA移动()6.一条mRNA只能与一个核糖体结合()答案 1.× 2.√ 3.× 4.√ 5.√ 6.×|联想·质疑|★三种RNA都是转录而来的★核糖体只含rRNA,没有DNA★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和转录均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密码子的简并性:亮氨酸可由6种密码子决定★一条mRNA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而不是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这两个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否完全相同?提示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C-G,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U-A、G-C、C-G。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科目:生物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 一课时提供者:伊正学单位: 西宁市回族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本内容分两本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 与RNA 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

这这节课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探究活动,节课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

通过本内容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DNA 是遗传物质、DNA 的复制等内容,对于之后的遗传定律、生物进化、四大工程的学习都有着打好基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概述基因表达概念 (2)DNA 与RNA 的比较 (3)概述转录过程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1)类比分析DNA 和RNA 。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过程和原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们青海省是进入课改不久的地区,在知识上,学生在初中虽然学过了DNA 是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但他们理解上认为一个基因是一段但他们理解上认为一个基因是一段DNA 分子,分子,这对完成这对完成这对完成“概述基因“概述基因表达概念”表达概念”目标有阻碍。

目标有阻碍。

目标有阻碍。

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对于完成对于完成“DNA 与RNA 的比较”、“概述转录过程和原理”目标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 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异同 3、翻译 【教学重难点】
遗传信息的的转录过程 遗传信息的的转录过程 翻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遗传信息的转录
1、基因(DNA )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2、转录:。

过程:
1.DNA 双链解开,DNA 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2.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 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 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3.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 分子上。

此处用到RNA 聚合酶。

4.合成的mRNA 从DNA 链上释放。

而后DNA 双链恢复。

【课堂练习】
1. 已知多数生物的DNA 是双链的,但也有个别生物的DNA 是单链的,有人从三种生物中提取出核
(1)这表明: 的核酸是RNA 。

的核酸是双链DNA 。

(2)从碱基比例看,双链DNA 的特点是 。

12.下图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DNA 转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转录的方向
(2)b 与c 在结构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为 。

(3)在马蛔虫体细胞中,上述过程发生在中,若在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还可出现中。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____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共有_____个密码子。

其中起始密码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密码______个,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基酸的“搬运工”tRNA:呈________形状,一端为___________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_____个碱基,每个tRNA上的3个碱基可以与_________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称为反密码子。

5、翻译过程:
【课堂练习】
1、一个DNA分子中的碱基A+T为70%,其转录成的信使RNA上的U为25%,则信使RNA上的碱
基A为
2、细胞分裂间期是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物质积累的过程。

(1)在DNA的复制过程中,DNA在_________的作用下,双螺旋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并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采用____________复制方式合成子代DNA分子。

(2)某基因中的一段序列为……TAT GAG CTC GAG TAT……根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码子CAC UAU AUA CUC GUG UCC GAG
氨基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
(3)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从间期进入前期,除了核膜、核仁、消失外,在显微镜下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

3、右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过程中的步骤;该步骤发生在中。

(2)图中(Ⅰ)是。

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写出(Ⅱ)内m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的排列顺序。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 )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4、根据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在下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字母。

DNA双螺旋G
G
信使RNA C
转运RNA
氨基酸丙氨酸
密码 A
三、中心法则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①关于豌豆的圆粒与皱粒;②白化病征状
2.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①囊性纤维病;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