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峪口-燎原井田核查报告2010.1.6改

合集下载

大峪沟井田深部扩大区详查地质报告

大峪沟井田深部扩大区详查地质报告

7–12 钻孔柱状图
丙:附表 一、测量成果表 二、钻孔煤层综合成果表 三、各类样品测试化验成果表 四、生产矿井调查表 五、储量计算表
比例尺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1:500
3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第七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71
1
第一节 工程地质评价............................................................................... 71 第二节 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72 第三节 地温............................................................................................... 76 第四节 环境地质评价................................................................................78 第八章 储量计算.................................................................................................. 80 第一节 储量计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80 第二节 计算方法....................................................................................... 80 第三节 储量级别划分................................................................................81 第四节 储量计算结果................................................................................82 第九章 其它有益矿产.......................................................................................... 84 第十章 结论..........................................................................................................88 第一节 勘探成果评价................................................................................88 第二节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评价.....................................................92 第三节 存在问题和建议............................................................................94

隐蔽致灾报告

隐蔽致灾报告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一、目的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的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任务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止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三、要求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致灾因素。

四、编写依据(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3)《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97-2000(4)《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0215-2002(5)《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6)《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规范》DZ/T0187-1997(7)《煤矿水害防治规定》(8)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相关资料。

第二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位置与交通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市长治县城南的常蒋村东,行政区划隶属八义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02′29″~113°03′30″,北纬35°57′59″~35°59′33″。

井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西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约3km。

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

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侧、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中部及南部有基岩出露,松散层分布也较为广泛,受剥蚀后形成众多黄土陡坎及沟壑。

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绵延,沟深坡陡,地形较复杂。

总的地势为中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海拨高程1178.7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沟谷,海拔高程约983.0m,最大相对高差195.7m。

分部工程验收汇报材料(水利工程)

分部工程验收汇报材料(水利工程)

分部名称
土方回填压 实度(组)
砼试块 (组)
始发井工程 9
11
接收井工程 9
11
DN2600钢管 工程
/
2
合计
18
24
焊缝 检测
6 4
34
44
质量检验与自评结果统计
分部工程名称
单元 优良单元数 优良 自评质 数量 量(个) 率 量等级
始发井工程 18
7
38.8 合格
接收井工程 16
9
56.2 合格
DN3000套管工程 4
始发井与接收井间管道工程 NKYⅩⅪ-03 2018年8月23日 2019年7月23日
接收井东侧管道工程
NKYⅩⅪ-04 2018年7月28日
始发井西侧管道工程始发井工 程
NKYⅩⅪ-05
2018年10月26日
道路工程
NKYⅩⅪ-06 2019年8月20日
2019年9月2日 2019年9月2日 2019年9月25日
NKYⅩⅩ-04 2018年8月20日 2018年11月15日
拟验收分部工程建设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三)、下穿连霍高速公路工程分部工程主要工程量
1.始发井工程
主要工程量
土方开挖3244m3,土方回填1088m3,混凝土浇筑 925m3,阀件及伸缩节安装各2套,钢管安装14.2m。
2.接收井工程
54
27
焊缝 检测
6 4
24
/
/ / 34
质量检验与自评结果统计
分部工程名称
单元 优良单元数 优良 自评质 数量 量(个) 率 量等级
始发井工程 18
11 61.1 合格
接收井工程 16

户县涝峪口灾评报告

户县涝峪口灾评报告

2016-2-01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建设单位: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六年三月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负责人:陈智科报告编写人:陈智科郭晓明报告审核人:高继章报告审定人:李珍英总工程师董忠级院长:程方方建设单位: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报告日期: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目录0.前言 (1)0.1项目来源 (1)0.2目的任务 (1)0.3评估依据 (1)0.4前人研究程度及主要参考资料 (2)0.5评估工作方法 (3)0.6评估工作概况及投入的工作量 (4)0.7评估质量综述 (5)1.弃渣场概况 (6)1.1弃渣场名称及交通位置 (6)1.2弃渣场概况 (7)1.3堆场占地面积 (8)1.4弃渣场建设的重要性 (8)2.环境地质条件 (9)2.1自然地理 (9)2.2地形地貌 (10)2.3地层及岩性 (11)2.4地质构造与地震 (12)2.5水文地质条件 (13)2.6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13)2.7人类工程活动 (14)2.8小结 (16)3.评估级别及评估范围的确定 (17)3.1评估级别的确定 (17)3.2评估范围的确定 (17)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9)4.1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9)4.2不稳定斜坡 (20)4.3滚石(崩塌) (21)4.4小结 (22)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5.1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5.2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5.3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5)5.4小结 (26)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27)6.1综合评估原则 (27)6.2综合评估方法 (27)6.3评估结果 (28)6.4场地适宜性评价 (28)6.5小结 (30)7.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7.1不稳定斜坡及滚石(崩塌)区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31)7.2河流侵蚀塌岸防治措施建议 (31)8.结论与建议 (33)8.1结论 (33)8.2建议 (33)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2、土地转包合同3、土地租赁合同4、土地宗地表(界址点成果表)附图:1、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环境地质图1:20002、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涝峪口弃渣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1:20000.前言0.1项目来源中交二航局西成客专项目因工程施工需要,于户县涝峪口通过转租取得临时征地后存放西(安)成(都)客专(客运专列)项目工程施工后形成的弃渣,经过多年的堆积,弃渣已形成占地3.30×104m2左右、高出地表约33m的人为堆渣高地,堆渣已对西侧的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西安到汉中段)和涝河行洪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威胁,同时据《陕西省户县地质灾害与区划报告》,场地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了保证弃渣场的安全运行,评价堆渣对高速公路和河道行洪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弃渣场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长治煤矿

长治煤矿

长子县慈林镇东岭煤矿 长治县八义镇南窑沟煤矿一坑口 沁源县李元镇李城村三角坡煤矿 长治县西池乡南山煤矿 长治市郊区黄碾镇淹村煤矿 沁源县王和镇大栅煤矿 武乡县蟠龙镇庄底村煤矿二号井 长治县西池乡小河煤矿 长治市郊区黄碾镇故北煤矿 长治县西火镇梁家庄村煤矿二坑口 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南村煤矿东沟湾井 沁源县赤石桥乡闫家沟联营煤矿 壶关县西山煤矿 潞城市店上镇宋村前进煤矿 长治县荫城镇红旗煤矿一口 长子县色头镇第二煤矿 山西襄垣县石板沟煤矿 武乡县墨镫乡煤矿二号井 长治县荫城镇李坊村煤矿 长治县荫城镇荫城村煤矿 襄垣县白杨岭煤矿 长治县南宋鑫通企业经营公司兴隆煤矿二坑口 襄垣县故县煤矿 长治县南宋乡长虹煤矿 沁源县王陶乡牛郎沟榆沟煤矿 武乡县洪水镇东庄村办煤矿 长子县色头镇西南沟煤矿 长子县色头镇赵家庄村煤矿 长治县八义镇振义煤矿 长治县八义镇红旗煤矿首阳山15#坑口 武乡县蟠龙镇庄底村煤矿 长治县南宋乡子乐沟煤矿 沁源县王陶乡任家庄村南沟煤矿 长治县西火镇关家煤矿 长子县色头镇色头村煤矿 武乡县蟠龙镇柳沟村煤矿 沁源县王和镇后沟煤矿 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新鑫煤矿 武乡县洪水镇庄里村井沟煤矿 长子县慈林镇龙塘村煤矿 长治县贾掌镇镇里煤矿 沁源县王陶乡百草永胜煤矿一号井 长治市郊区黄碾镇葛家庄第二煤矿良才井 长治县辛呈煤矿 长子县慈林镇胡家贝煤矿 长治市郊区黄碾镇西旺老岭顶煤矿二坑口 襄垣县王桥镇东山底村红星煤矿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煤矿企业(矿井)名称 沁源县灵空山镇水泉坪煤矿 沁源县康伟煤焦有限公司孟子峪一号井 襄垣县阳泽河煤业有限公司 襄垣县桃树天利煤业有限公司 襄垣县故县联营煤矿 沁源县康伟煤焦有限公司南山煤矿 襄垣县古韩联营煤矿 武乡县韩北乡果烟垴煤矿 襄垣县花宝沟煤矿 武乡县洪水镇中村寨垴村煤矿 襄垣县古韩镇十字道煤矿 襄垣县古韩镇辉坡煤矿 襄垣县三荆沟煤矿 襄垣县下良镇东故县联营煤矿 屯留县小南村煤矿 屯留县峪里煤矿 长治县南宋乡红兴联营煤矿 屯留县金家庄煤矿 襄垣县下良镇南桥堙煤矿 襄垣县善福联营煤矿 襄垣县善福乡崔庄兴安煤矿 襄垣县王家庄煤矿 襄垣县古韩镇南田漳煤矿 屯留县东古煤矿 潞城市漫流岭煤矿 沁源县赤石桥善朴煤炭有限公司 屯留县寺底煤矿 山西省长治县红山煤炭有限公司 襄垣县王桥镇东山煤矿 襄垣县下良镇西故县联营煤矿 襄垣县向家庄联营煤矿 襄垣县西营煤矿 襄垣县崇梁联营煤矿 襄垣县护家垴煤矿 襄垣县夏店镇九庄煤矿 襄垣县桃树煤矿 沁源县聪子峪乡聪子峪村煤矿 襄垣县夏店镇范岭煤矿 长治县韩店镇池里煤矿 山西省长治县西火镇振兴煤矿二坑口 襄垣县下良镇上良联营煤矿 潞城市店上镇申庄煤矿 沁源县灵空山镇王庄村煤矿 襄垣县凤凰沟煤矿 山西省沁源县八一煤矿

田峪口水位站预警水位确定技术报告

田峪口水位站预警水位确定技术报告

田峪口水位站预警水位确定技术报告摘要:依据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省新建水文、水位站防汛指标确定标准大纲》,对2012年新建的水文、水位站进行预警断面上下游水利工程及防洪影响对象防洪能力进行分析计算,结合河流特性进行分析确定的预警流量,根据实测预警断面的大断面、河道比降及糙率成果,计算理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根据预警流量反推预警水位。

预警水位初值确定后,征求各市(县)防办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西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建水文、水位站预警水位确定技术报告》。

1测站概况1.1水位站基本情况田峪口水位站是黑河支流田峪河干流控制站,位于陕西省周至县集贤镇田峪口电站旁,是2010年建设的水位—雨量一体化自动观测站,田峪口站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34km2,河长37.8km,平均比降31.6‰。

田峪口水位站主要收集田峪河基本水文信息,并担负着为下游周至县部分乡镇工农业生产服务的防汛任务。

水位、雨量信息采用移动GPRS通信模块自动传输,太阳能供电系统。

田峪口水位站流域水系见图1。

图1 田峪河水系站网图1.2流域概况田峪河是黑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拔2822m的秦岭北麓周至县九焰乡南端的包草坪,北流38km出峪口,流经楼观堡、赵代村、八家庄、大庄寨、豆村、共14.6km于终南镇三湾村北1.5km处汇入黑河。

田峪河上游保存有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峪口以上峰岭错列,山崖陡峻,流域的径流量主要由降雨形成,支流水情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主河道全长52.6km,平均比降20.5‰,全流域面积297.5km2,其中山区流域面积244 km2,河长41.2km,比降28.5‰,平原区流域地形北高南低。

山外河道长12km,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是中国秦岭生态示范园的一部分。

1.3水文与气象田峪河流域内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

春季暖气团渐强,气温上升,降水增加。

夏季天气炎热,暖湿气团凝云致雨,多暴雨,秋季连阴多雨,受地貌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差异显著。

下峪口煤矿的灰色评价研究

下峪口煤矿的灰色评价研究

Xi a y u k o u c o a l mi n e wo r k i n g f a c e s a f e y t w i n d u n d e r t l l e i n f l u e n c e f o r a n d o mn e s s 。f u z z i n e s s a n d u n c e r t a i n t y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u s i n g a n ly a i t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t o e s t a b l i s h he t s a f e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c o l a mi n i n g f a c e 。 d e t e r mi n e he t we i g h t o f e a c h i n d e x 。 nd a t l l e e v lu a a t i o n
摘要: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针对影响下峪口 煤矿采煤风工作面安全的因素具有随机性、 模糊性和 不确定 的特点 , 利用层 次分析 法构建采煤面的安全评价指标体 系, 确定各指标 的权 重, 并采用灰 色 评价 法建立 了 评价模 型, 对其进行 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表明灰色层次分析法对煤矿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mo d e l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u s i n g g r e y e v lu a a t i o n me ho t d .c a r r i e s o n he t q u li a t y s y n t h e t i c e v a l u a t i o n .T h e e v lu a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 l a t he t c a l c u l a t e d r e s u l t s a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wi 山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s h o w 山a t t h e g r a y a n ly a t i c h i e r rc a h y p r o c e s s h a s i mp o r t a n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a l mi n e s a f e t y .

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

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

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0.90M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后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北京绿方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乙字1035号二O一六年十月目录1 前言 (1)2 总则 (3)2.1编制依据 (3)2.2评价目的及原则 (8)2.3评价时段 (9)2.4评价等级 (10)2.5评价范围 (12)2.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14)2.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17)2.8保护目标 (17)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0)3.1工程概况 (20)3.2工程分析 (31)3.3现有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55)3.4污染源及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61)3.5“以新带老”措施 (72)3.6“三本帐”分析 (72)4 项目区环境概况 (74)4.1自然环境概况 (74)4.2自然生态环境概况 (74)4.3社会环境概况 (75)4.4桑干河自然保护区 (75)5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 (76)5.1制约项目建设的环境因素 (76)5.2拟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77)5.3评价因子的筛选 (79)6 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82)6.1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82)6.2建设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91)6.3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91)6.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2)6.5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107)6.6生态管理与监控 (113)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17)7.1地层与构造 (117)7.2水文地质条件 (118)7.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19)7.4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122)7.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31)7.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37)8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38)8.1地表水环境污染源现状调查 (138)8.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8)8.3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138)8.4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9)8.5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 (140)9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42)9.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42)9.2气象资料调查 (143)9.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44)9.4评价结论 (145)10 声环境影响评价 (146)10.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46)10.2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47)10.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7)10.4现有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49)11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151)11.1运营期固体废物数量与处置措施 (151)11.2固体废物组成及成份分析 (151)11.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54)12 水土保持方案 (156)12.1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服务年限 (156)12.2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156)12.3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156)12.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预测时段 (157)12.5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 (158)12.6水土流失监测 (158)12.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59)12.8结论 (160)1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161)13.1循环经济分析 (161)13.2清洁生产分析 (161)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66)14.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 (166)14.2环境管理计划 (167)14.3环境监测计划 (169)14.4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 (173)14.5环境保护措施验收 (174)15 工业场地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77)15.1工业场地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77)15.2矸石场地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 (180)16 环境风险评价 (185)16.1环境风险识别 (185)16.2矸石坝垮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185)16.3奥灰突水的环境风险分析 (187)16.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90)16.5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91)17 总量控制 (194)17.1项目区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 (194)17.2污染物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 (194)17.3总量控制指标 (195)18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96)1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96)18.2运营期污染防治对策 (196)18.3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203)18.4矿井服务期满后恢复措施 (203)18.5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203)18.6小结 (204)19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05)19.1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分析 (205)19.2环境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 (208)20 公众参与 (212)20.1公众参与目的 (212)20.2信息公示 (212)20.3公众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14)20.4公众意见的落实 (216)20.5公众参与“四性”分析 (217)21 项目建设与国家政策及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18)21.1项目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218)21.2矿区总体发展规划 (218)21.3与矿区规划环评协调性分析 (220)21.4与山西省产业政策及规划的协调性 (223)22 评价结论与建议 (226)22.1项目概况及主要建设内容结论 (226)22.2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229)22.3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总结 (235)22.4评价结论 (237)22.5建议 (237)附件:(1)《委托书》;(2)《关于朔州市朔城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21号);(3)《关于核定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函》(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1]1568号);(4)《关于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复函》(朔州市环境保护局,朔环函[2011]180号);(5)《采矿许可证》(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7493,2012年11月26日);(6)《关于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的批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煤经地字[2014]991号);(7)《关于同煤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开采设计审查意见的批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煤经整合字[2015]290号);(8)《关于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1]2347号,2011年10月26日);(9)《关于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先期开采地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朔州市环境保护局,朔环审[2016]10号,2016年1月18日);(10)《关于大同煤矿集团同生峪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意见》(山西省水利厅,晋水保函[2015]83号,2015年1月26日);(11)《关于山西晋北煤炭基地朔南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国家环保部,环审[2009]349号,2009年7月27日);(1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13)矸石成分分析及淋溶实验报告;(14)相邻矿井安全互保协议;(15)占地协议;(16)矸石处置协议;(17)高硫煤洗选协议;(18)公众参与调查表;(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陕西省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下峪口-燎原井田资源储量核查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九队陕西省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矿区下峪口-燎原井田资源储量核查报告项目委托单位:渭南市国土资源局报告编写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九队队长:张建新总工程师:权新昌项目负责人:李惠文报告编写人:李惠文陈曲审查人:权新昌提交日期:2010年9月目录1 前言 (1)1.1概况 (1)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5)1.3矿山开采及矿权设置情况 (6)1.4小煤窑、老窑及采空区 (7)1.5本次核查工作和质量评述 (11)2 井田地质 (13)2.1地层 (14)2.2构造 (19)2.3岩浆岩 (21)3 煤层 (22)3.1含煤地性 (22)3.2可采煤层 (22)3.3煤层对比 (23)4 煤质 (26)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26)4.2煤的化学性质 (27)4.3煤的工艺性能 (29)4.4煤的可选性 (30)4.5煤类 (32)4.6煤质综合评价 (33)5 水文地质 (34)5.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4)5.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34)5.3充水因素分析 (37)5.4矿井涌水量 (38)6 其他技术条件 (40)6.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40)6.2瓦斯 (41)6.3煤尘爆炸性 (42)6.4煤的自燃倾向 (42)6.5地温 (43)7 环境地质 (46)7.1环境地质特征 (46)7.2地震与矿区稳定性 (46)7.3地质灾害 (46)7.4矿井水环境 (47)7.5矿井有害物质 (48)8 资源储量估算 (49)8.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49)8.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49)8.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50)8.4资源储量估算各类边界确定原则 (50)8.5块段划分 (51)8.6资源储量类别确定条件 (51)8.7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3)8.8矿山资源储量的报损 (61)8.9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61)8.10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65)8.11煤层气及其它有益矿产 (65)9 井田概略经济评价 (66)10 结语 (67)10.1资源储量核查成果 (67)10.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68)11 附图 (69)12 附表 (70)13 附件 (70)1 前言1.1 概况1.1.1 目的任务陕西省韩城市下峪口-燎原井田资源储量核查是陕西省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第二批招投标项目,目的是通过对我省煤炭资源储量的核查,为煤矿企业加强资源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政府加强煤炭资源管理、规划编制、矿业权设置、勘查部署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下峪口-燎原井田位于韩城煤矿区(煤田)中北部(图1-1),包含八个生产矿井。

韩城煤矿区是位于陕西省的国家规划煤矿区之一,是一个独立的核查矿区,下峪口-燎原井田是其中的一个核查单元。

核查矿区类型为上表开采矿区,核查矿区规模为大型。

核查任务是:全面收集下峪口-燎原井田相关的地质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开采资料,对生产矿井的采空区边界进行测量,准确圈定采空区范围;充分调查井区浅部生产小煤矿及关、停、闭井的相关情况;全面查明下峪口-燎原井田保有的资源储量和采损的资源储量,为今后下峪口-燎原井田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下峪口-燎原井田核查单元现包括5个采矿权及3个整合煤矿,5个采矿权分别为:下峪口、西韩兴隆、燎原、东岭、阳坡,3个整合煤矿分别为:兴盛、盛捷、泉子沟。

其中下峪口煤矿为大型矿井,矿区范围接近于下峪口-燎原井田核查单元,其余为中小矿。

本次核查在原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储量检测核实报告成果,按照采矿权人占用、消耗、保有、压覆等情况进行资源储量核查,通过下峪口-燎原井田所涉及的5个采矿权和3个整合煤矿的资源储量分布、数量、空间分布、占用情况等基础数据的核查,查明了下峪口-燎原井田保有的资源储量和采损的资源储量。

1.1.2 交通位置下峪口-燎原井田位于韩城市东北25公里处。

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管辖。

下峪口煤矿主井口距西(安)—候(马)铁路线下峪口车站200米,108国道从矿区东南外侧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2)。

1.1.3 核查区范围为下峪口井田、燎原井田勘探报告范围,北与桑树坪井田相连,南与盘龙井田相连,西与韩城矿区北部普查区为邻,东以煤层露头线为界,核查矿区面积38.96Km2(见图1-1)。

核查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1。

图1-1 韩城矿区核查单元划分示意图图1-2 下峪口-燎原井田交通位置图1.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自1958年开始至1962年,进行找煤,于1970年提交了《渭北煤田韩城矿区(北区)普查勘探报告》,陕西省煤炭工业局1970年6月15日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批准。

2、1973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1队完成了韩城矿区燎原井田精查勘探工作,提交了《渭北煤田韩城矿区北部燎原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为本次核查所依据的基础地质资料。

3、1978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31队完成了韩城矿区下峪口扩大井田的勘探工作,提交了《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下峪口井田(扩大)建井勘探地质报告》。

为本次核查所依据的基础地质资料。

4、韩城矿务局地质队为了矿井开发的需要,又进行了补勘,1989年4月提交了《韩城矿区下峪口煤矿改扩建地质报告》共施工钻孔 13个,总工程量6386.8米,所有钻孔全部采用取芯钻探,并配有测井验证。

以往下峪口-燎原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情况详见下表(表1-2)。

下峪口-燎原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情况表1.3 矿山开采及矿权设置情况1.3.1 矿山开采区内下峪口煤矿于1970年3月开始筹建,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矿井1975年正式投产。

煤矿共分三个水平:一水平+437m,二水平+300m,三水平+160m。

1978年7月将原上峪口井田划归下峪口井田,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为100万T/年。

扩大延伸设计1991年由西安煤矿设计研究院完成,中国煤矿总公司批准,将生产能力扩大为150万T/年。

目前开采一水平+437m,二水平+300m,最大开采深度574m。

采煤工作面装有DPS-800型皮带机9部,运输中巷DPS-1000型皮带机4部,工作面GW-80T运输机4部,GW-ISO-1000型皮带机4部,工作面GW-80运输机4部,GW-ISO型运输机3部,二水平斜巷大皮带机1部,743m,立井主提升绞车一台,2.8m(主提升矸石、人员上、下),轨道暗斜辅助运输提升绞车一台,绞车型号:2.0m(液压绞车、下料)大巷运输设备电机车10T,23台;2.6T煤车120台,1吨矿车380台。

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根据实际所开采的煤层,工作面回采率在95%以上,采区回采率86.7%,全矿井回采率在73%左右。

除下峪口煤矿正在开采之外,现矿区内还有7个中小煤井正在开采生产。

1.3.2 矿权设置情况截至2009年底,下峪口-燎原井田有5个采矿权及3个整合煤矿,5个采矿权分别为: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下峪口煤矿、陕西西韩兴隆煤矿有限公司、陕西燎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岭煤矿、韩城市阳坡煤矿;3个整合煤矿分别为:韩城市兴盛煤矿、韩城市盛捷煤矿、韩城市龙门镇上峪口泉子沟煤矿。

5个采矿权除韩城市阳坡煤矿部分在本核查区内外,其余4个全部在本核查区内;3个整合煤矿韩城市龙门镇上峪口泉子沟煤矿全部在核查区内,兴盛煤矿和盛捷煤矿部分在本核查区内。

见矿权设置图(图1-3),采矿权信息详见采矿权情况一览表(表1-3)。

1.4 小煤窑、老窑及采空区下峪口-燎原井田周边老窑及生产小煤矿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南煤层埋藏较浅及煤层露头线附近处,开采对象主要为2、3、11号煤层,开拓方式多为竖井、斜井。

老窑对边浅部煤层的破坏甚为严重,并有较大的面积的采空区分布。

至今已基本停产,但开采范围及深度不大,且互不沟通。

下峪口-燎原井田已关闭的小煤矿有薛曲煤矿,原西韩上峪口煤矿,原韩城矿务局劳司三井煤矿,原泉子沟煤矿。

薛曲煤矿和原韩城矿务局劳司三井煤矿开采2号煤,西韩上峪口煤矿开采11号煤,原泉子沟煤矿开采2、3、11号煤。

每个矿井的开采周期、动用资源储量及开采的煤层号见表(1-4)。

值得提出的是,边浅部小窑由于开采年代久远,无文字记录,其调查访问的可靠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虽有老窑遗迹但访问不清,老窑破坏区边界以原勘探报告所圈定的范围为准。

矿权设置图图1-3910下峪口-燎原井田关闭矿井一览表1.5 本次核查工作和质量评述下峪口-燎原井田核查工作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九队承担,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九队具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勘查资质证书01200811100709。

下峪口-燎原井田核查工作自2010年8月初开始9月15日结束,历时1个半月。

主要核查工作列表(表1-5),完成的工作量列表(表1-6):核查工作一览表表1-5完成工作量统计表下峪口-燎原井田资源储量核查首先对《渭北煤田韩城矿区北部燎原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下峪口井田(扩大)建井勘探地质报告》以及区内现有5个采矿权、3个整合煤矿资源储量检测、核实报告作全面细致的分析、整理,确定下峪口-燎原井田核查范围,根据“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确定核查工作方案,开展收集各类勘查地质资料、矿井生产资料和采矿权信息,进行生产和关闭矿井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调查了区内各采矿权检测、核实后的开采情况,在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和韩城市国土资源局的配合下,对区内各矿山企业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圈定的新采空区进行了验证。

资料收集齐全后,转入资源储量核查的主要工作阶段,即室内综合整理、块段分割、储量计算、图件绘制、编制储量表,编写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本次对下峪口-燎原井田资源储量核查,严格按照《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进行,收集资料真实可靠,采用方法合理,报告编写立足于原有地质报告成果、矿井生产勘探成果、资源储量检测核实成果及本次核查调查成果。

取得的成果可信度高,取得核查成果如下:1、下峪口-燎原井田截至2009年12月31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46500.3千吨,消耗资源储量42960千吨,保有资源储量303540.3千吨。

占用资源储量337126.4千吨,未占用资源储量9373.9千吨;占用保有294166.4千吨,占用消耗42960千吨;未占用保有9373.9千吨。

按煤类统计:瘦煤为145303.8千吨,贫煤为188461.5千吨,焦煤为10927千吨,贫瘦煤1808千吨;按类别统计111b:50360.4千吨,122b:28947.1千吨,2M11:6674千吨,2M22:10807千吨,2S11:4688千吨,2S22:31033千吨,331:39025.4千吨,332:46316.8千吨,333:128648.6千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