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合集下载

我国森林资源的调查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我国森林资源的调查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我国森林资源的调查现状及其原因探析邓冬旺(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510000)摘要:依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并借鉴相关的森林资源利用模式和权属配置的理论思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森林资源利用模式,从传统的获得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型为兼顾经济效益并利用森林发挥生态效益。

针对此背景,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现状分析和深层次的原因探析,为相关的决策部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林业经济;森林资源;权属配置;生态效益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6)04-0085-04DOI:10.13691/j.cnki.cn23-1539/f.2016.04.026StudyonInvestigatingStatusandReasonsofForestResourcesinChinaDENGDong-wang(GuangdongForestryResearchandPlanningInstitute,Guangzhou510000,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EighthNationalForestResourcesSurveyReportanddrawinglessonsfromthetheorythoughtthatutilizationmodeofforestresourcesandtheallocationofownership,readtheutilizationmodeofforestresourcestransformingthatfromthetraditionaleconomicbenefitsofforestresourcestotakeintoaccounttheeconomicbenefitsandtheuseofforestecologicalbenefitsinthe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forreference.Basedonit,analyzestatusanddeepreasontoforestresourcesinourcountry,whichprovideusefulreferencefortherelevantdecision-makingdepartments.Keywords:ForestryEconomy;ForestResources;OwnershipAllocation;EcologicalBenefits当今林业发达国家纷纷在进行森林资源利用模式的转型,即从传统的通过利用森林资源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兼顾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之模式,转型为利用森林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之模式。

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及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经济林是指为经济目的而种植的树木,包括木材林、果树林、茶园等。

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林产业也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

我国经济林种植规模庞大,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种树种和作物。

经济林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林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市场竞争等。

了解我国经济林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探讨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对于促进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林发展进行全面剖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经济林是指以木材、竹材、果木、柑橘、核桃等为主要产品的林木资源,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经济林不仅可以增加森林资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还可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我国经济林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资源浪费、产业供需不平衡、市场竞争激烈等。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加快经济林的发展、提高我国林业产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分析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主要问题及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对于指导未来经济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我国经济林发展现状我国经济林是指为经济目的而人工栽培的树木,包括果树、木材树、药材树等。

经济林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林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果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木材树的培育技术不断提高,药材树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经济林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我国经济林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二是部分地区存在管理不善、技术不到位等问题;三是市场需求波动不稳定,给经济林种植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林业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利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初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林业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林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

一、林业的发展历程1.古代林业古代各国的林业特征各异,如古希腊建立了一系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古罗马帝国因为战争而对森林资源作出了巨大的破坏。

在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制度。

周朝实行了森林经营、保护和治理制度,并制定了森林保护法律。

2.近代林业近代林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

欧洲国家在殖民地的经营中需要大量木材,这促进了森林经营和保护。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对木材的需求量巨大增加,各国开始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林业经营和保护方法。

在中国,近代开始成立了各种森林机构和森林保护管理制度。

各国在近代林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现代林业20世纪,林业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时代。

在发达国家中,林业已经成为了造林、经营、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的复合式产业,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林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但各国都在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和保护,推动着林业的现代化。

二、林业的现状1.全球林业发展形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木材及其制品、纤维素、生物质能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林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全球林业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森林的面积得到了稳步扩大,但森林的稀缺性、腐败性和多功能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中国林业发展形势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林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目前,中国森林面积稳步增加,经济价值逐年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服务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与此同时,林业经营面临着人力成本增加、固定资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挑战。

三、林业的未来发展1.绿色发展未来的林业发展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积极推进生态林业、产业林业、林下经济等绿色模式的发展,构建由生态理念主导的现代林业体系。

林业六大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

使两大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患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国家也 不得不年年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防汛、抗旱和救济灾民。因此,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促进长江、黄河流域等 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 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规定以县为单位的,生态林必需占到80%以 上,但有些地区由于气候、位置、降雨量等因素 的不同适宜种的树种也有所限制,国家应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比例。 2政策执行方面问题 2.1各利益群体追求目标不一致,存在一定差距 中央要生态效益、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农 民要生存这三者从在这一定的利益冲突。
2.2树种规划不科学 调查发现同一地区集中种植几种树(枣、杏、 桃等),农民把他们按照经济林进行管理,其生 态效益无法与真正的生态林相比,另一方面,这 些树种产量低、品质差、运距长,多数是靠天吃 饭,其经济效益无法与经济林相提并论。 2.3生态林管护不到位 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经济林不管理就没有经 济效益,但对生态
1.7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情况。
工程区共建母树林6.8万hm,种子园6634万hm, 采种基地10.2万hm,苗圃1.7万hm,配备苗圃喷 灌设施6886套;森林防火基本建设得到改善,其 中瞭望台1955个,道路58147km,隔离带 87652km,设备313851套,车辆1926辆;建立 技术示范林14459hm,技术推广林23992hm,技 术繁育苗圃638hm,其他科技项目林2033hm。
一、工程背景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面积的37.5%;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74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 要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据全国土地 资源调查材料,全国仅25 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9100多万 亩(606.67万公顷),毁林开荒,虽然暂时增加 了一些 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长江、黄 河上中游地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 区之一,每年流 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 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不断淤积,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知识交流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知识交流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一、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概况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属于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及时、准确查清各省(区、市)和全国的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进行林业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始建于70年代初,已完成了五次清查工作。

7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建立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省(区、市)为抽样总体,系统布设地面固定样地,通过定期复查,准确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和稳步健康发展,使我们能够依据科学、可靠的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及各省(区、市)森林资源底数及消长动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体系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到国际上广泛赞誉。

前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林业代表访华时,都对该体系给予高度评价。

(一)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1973年林业部部署全国各省开展以县(局)为单位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缺台湾省),在比较统一的时间内进行的较全面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清查主要侧重于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整个清查工作到1976年完成,林业部于1977年组织进行了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汇总。

(二)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7-1981年):1977年林业部对森林资源清查技术进行了改革,并在江西组织了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试点工作,在取得初步经验后,于1978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各省推广,建立以省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于1981年完成了体系的初查工作。

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是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建设的重大转折,为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分析报告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分析报告

•引言•中国自然资源概述•中国自然资源特点分析•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国自然资源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中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01引言报告目的和背景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概述和分析中国自然资源的状况,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中国自然资源现状、特点、问题和趋势的参考信息。

背景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国土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峻挑战。

因此,对中国自然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范围矿产资源报告将概述中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开采和利用情况,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资源报告将分析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利用和保护现状,并探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土地资源报告将涵盖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森林资源报告将介绍中国森林资源的面积、蓄积量、种类和分布等,分析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海洋资源报告将探讨中国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开发和保护现状,以及海洋资源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02中国自然资源概述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

耕地资源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河流与湖泊中国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为主要河流。

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03矿产资源开发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之一。

01矿产资源种类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02主要矿产分布煤、铁、石油等主要矿产在全国多个地区都有分布,但地域差异明显。

森林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森林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森林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功能。

为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和分析森林面积、植被类型和资源利用情况等相关数据,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询相关报告、学术论文和政府公报等,搜集我国森林资源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

2. 野外实地调查:选择代表性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森林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和现有的资源利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森林面积: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森林总面积为2.2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2.96%。

其中,天然林面积为1.41亿公顷,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人工林面积为0.81亿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平原。

2. 植被类型:我国的森林植被类型较为多样,主要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林等。

各个地区的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西南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

3. 资源利用情况: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木材、竹材和非木林产品的开发。

木材是最主要的森林资源利用品,主要用于建筑、家具和纸张生产。

竹材以及竹制品如筷子、地板等在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丰富的草药、野生动植物等非木林产品。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1. 森林面积减少: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非法砍伐,我国森林面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应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非法砍伐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植被类型单一:一些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较为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

需要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鼓励植被多样化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3. 资源利用不均衡: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区的资源利用过度,而其他地区的资源利用较少。

应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众的森林防火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的防火意识和素养。
02
完善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
要加大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力度,建设完善的消防通道、消防
水源、消防器材等设施,提高森林火灾的扑救能力和效率。
03
加强森林火灾监测和预警
要建立健全的森林火灾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火情,避免
火灾的扩大和蔓延,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种植面积
01
2022年全国森林种植面积约为120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
积为730万公顷。
种植结构
02
以针叶林为主,阔叶林次之,混交林比例较小。
抚育管理
03
各省市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以改善林分环境和提
高森林质量。
森林旅游和生态保护
森林旅游
全国森林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亿人次,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人家等成为主要 旅游目的地。
04
森林资源利用现状
林木采伐和更新
1 2
采伐总量
2022年全国森林采伐总量为1.4亿立方米,其中 商品材采伐量为8600万立方米。
采伐结构
采伐以中、幼龄林为主,近成熟林和成熟林次 之,过熟林采伐量较小。
3
更新状况
全国森林更新面积为130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 林更新面积为730万公顷,占56%。
林木种植和抚育
3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潜 在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报告范围和使用材料
本报告针对某地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探讨了森林资源 的分布、结构、生态状况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本报告采用了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考 察等多种材料,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

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原木消费居世界第二位λ
我国能采伐的用材林年生长量不足1亿立方米,商品材年耗森林资源1.5亿立方米,用材林资源赤字严重,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木材需求。

我国森林资源已无林可采λ
我国彻底改变现状至少需要30——50年时间,所以必须依靠进口。

从1981年开始,我国进口木材及制品逐年增加,到1999年,我国进口木材217.8万立方米,胶合板104万立方米,还有其他木制品如纸浆、纸张等,但与5000万立方米的资源缺口相比较,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四、中国木材市场的进出口现状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头一年。

这一年我国木材类产品进口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进口总量(折合原木)已达到1.1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

其中原木与锯材进口量分别为2433.3万和539.6万立方米,增幅为44.3%和33.6%;纸浆和废纸进口分别为526.5万吨和687.3万吨,增幅分别为7.4%和7.1%;纸张(含纸板)进口634万吨,增幅28.3%。

全年林产品进口总值达到109.57亿美圆,同比增加13.02%。

其中进口木材类产品(含原木、锯材、人造板等)总值39.2亿美圆,增幅18.4%;进口纸类产品总值70.37亿美圆,增幅10.2%。

这里还必须提及的是:其一、2002年我国胶合板出口形式极好,达到了179.29万立方米,增幅为85.7%,进口63.61万立方米,下降了2.35%。

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这对于我国民族胶合板工业来说,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进步!其二、2002年我国木制家具进口42.7万件,消耗0.31亿美圆,而出口却达8854.5万件,创汇20.85亿美圆,贸易顺差达20.54亿美圆之多。

入世的第一个年头,我国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具出口大国。

这一飞速的进步,不啻给一些多国产家具长期不抱有信心的人士打了一剂强心针!
2003年是我国进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仅从1——8月份的统计数字来看,尽管我国遭受了“非典”、水旱灾、地震等一系列灾情的考验,木材及其制品的进出口贸易仍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间进口木材类产品2.22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78%;进口总值29.54亿美圆,同比增加13.6%。

其中原木进口为1718.6万立方米,增幅5.2%;锯材365.8万立方米,同比增加4.53%;胶合板进口55.8万立方米,增幅38.7%,出口133.98万立方米,增幅为21%。

2003年我国木材及制品进口贸易情况中,胶合板工业及建筑装修和家具制造飞速发展,大量需求进口阔叶材。

我国家具出口金额为16.69亿美圆,同伴一增幅29.88%;进口3271.75万美圆,增加了80.29%,可谓进、出口齐头并进。

这充分说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此期间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