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以四川凉山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论凉山彝族毕摩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

论凉山彝族毕摩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

论凉山彝族毕摩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吴虹(西昌学院艺术系)凉山彝族古代毕摩绘画是中国古代彝族先民民间祭司毕摩因宗教活动的需要。

以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以预测占卜、驱邪、择日等彝文经籍内容为题材。

以彝经为载体。

用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系统生动的图解、释意来再创作的绘画。

其表现手法朴实生动、构思奇巧、简沽夸张.概括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图画。

它是彝族艺术古籍的组成部分。

是彝族原始宗教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的产物。

从这些淳朴与率真,单纯与原始的线描造型中.可以使人感悟到古老的彝族。

文化层”的深厚底蕴。

凉山毕摩绘画一般都以毕摩文献或鬼板为载体,用绘画来阐释经文或仪式的内容.从而达到语言图像化或仪式形象化的目的。

我们从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人手.对这个古老的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进行初步的阐析。

一、凉山彝族毕摩绘画中的柏拉图美学思想。

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核心。

“美即理念”的基础观点渗透于他的美学观的各个方面。

从他的模仿说、回忆说、灵感说、效用说、修辞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起美学思想体系上是客观的唯心主义。

其学说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和等级观念,这点上,与毕麽绘画思想不谋而合。

凉山毕摩绘画中最为典型的神图是支格阿龙神图.最为典型的鬼板是“初布”鬼板。

神图和鬼板上的每一图纹细节都有其神话的原形,特别是支格阿龙神图,初鬼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每一个彝文字都讲述着元古英雄支格阿龙的种种史迹.每一笔每一画都代表着神人祖先的强大神力。

凉山远古彝族把一切灾难比喻成雷雨后初鬼的来I临。

毕摩文献上的绘画中的“防瘢”绘画、“防卫”绘画中的神图都是以神话原型为隐喻和象征.以神话英雄支格阿龙以神秘的神力降鬼除魔的神绩、神力作为整个神图构形的内在链环。

并由此串联了每一个局部的图纹。

使之成为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和谐画面.从而使这幅图画成为古老神话的形象阐释。

与仪式的宗教功能发生着同步的呼应与映射。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一向以“骨头黑白”来论人的等级.黑彝自认为血统高贵.就以自己骨头“黑”为据,白彝的骨头是白的。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凉山彝族民歌,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出发,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民歌文化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1. 音乐形式多样凉山彝族民歌形式多样,包括咪呼、情歌、祭祀歌、劳动歌等多种类型。

咪呼是彝族传统的一种独特音乐形式,其旋律优美、抒情,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情歌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常常表现出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

2. 独特的表演方式彝族民歌的表演方式独特多样,例如咪呼常常是由男女对唱或者女性独唱,配以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现出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的性格特点。

3. 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彝族民歌的歌词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对自然的描绘和感受是其独特之处,表现出彝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4.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凉山彝族民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彝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二、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 加强保护与传承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凉山彝族民歌,首先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包括记录、收集和整理彝族民歌,进行口传心授的传承,建立数字化资料库等手段,以确保彝族民歌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 引入现代元素,提升艺术水平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适当引入现代元素,推出具有时代感的彝族民歌作品,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表演方式,提升彝族民歌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使之更受年轻人的喜爱和欢迎。

3.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要加强凉山彝族民歌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精华,为彝族民歌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4. 科学有效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包括音乐会、文化节、演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凉山彝族民歌,扩大宣传推广的渠道和范围,增强凉山彝族民歌的社会影响力。

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作品的审美特点

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作品的审美特点

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作品的审美特点作者:范益民来源:《大观》2016年第02期摘要: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独特的审美趋向,主要是在表现彝族风土人情、大凉山风光的同时,受彝族美术的影响和彝族文化的熏染,画中整体传递出一种独特的美,是画家对现实的感悟与内在真实的坦诚,在写实性语言中,都非常自然地有着联构性的艺术思维,这不能不说是对写实性油画艺术的新的语言拓展和新的视觉思维。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通过民族美术的视觉语言,使其文化内涵不断外延的同时也丰富了当代油画的内容。

关键词: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审美趋向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当代四川画家在凉山采风写生,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油画作品——四川彝族风情油画,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独特的审美趋向,主要是在表现彝族风土人情、大凉山风光的同时,受彝族美术的影响和彝族文化的熏染,画中整体传递出一种独特的美。

主要代表画家有高小华、何多苓、程丛林、庞茂琨、莫也、李东鸣等,他们在20世纪80~90年代创作了大批彝族风情的油画作品,画家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表现手法表现彝族风情,除了表现凉山的山水自然,更多的是表现彝族人的生活面貌,采用写实手法深入细致刻画彝族人的生活场景、服装、头饰、漆器、建筑等,具象的表现了彝族风情。

在国际、国内展露,人们被这些油画作品中独特的彝族风情感染,被彝族美术的色彩、造型、装饰性、表现性吸引,被作品传达出的彝族独特的审美取向所震撼,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一大批画家涌进凉山采风写生、体验生活,研究彝族文化和彝族美术。

程丛林的作品《苹果熟了》画家八十年代的代表作,画面上是一个彝族妇女蹲坐在苹果园地上,眯着眼睛,手搭凉棚看着远方的场景,后面背景画出果园的苹果熟了,画面采稳定的构图、静态的人物,彝族服饰的黑色贯穿其中,形成了明暗强烈对比和相对弱的色彩对比,准确的表现出凉山明媚的阳光下,苹果丰收在望的彝族果农阳光般的明朗心境。

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应用

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应用

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
应用
宋夏
【期刊名称】《《神州(中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饰纹样,多姿多彩,风格独具。

反映了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是漫长历史的产物。

彝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服装与装饰图纹的多样化。

而在现代的工艺中所体现的彝族纹样,既使传统的图案纹样得以继承,同时又丰富了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

【总页数】1页(P221-221)
【作者】宋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八月凉山:火——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 [J], 叶昌云;肖子奇
2.浅析凉山少数民族工艺——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 [J], 马山
3.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应用 [J], 宋夏;
4.论民族传统手工艺面料的传承与发展——以彝族火草布为例 [J], 汤其静;胡越
5.彝族歌舞“都火”的文化创意方案———基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J], 章予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

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

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摘要:在我国彝族的各种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彝族舞蹈的地位十分重要。

彝族舞蹈拥有十分丰富的形式,舞蹈风格十分鲜明,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品味以及艺术形式,对彝族独特的舞蹈特色进行展现。

本文分析讨论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研究其发展状况,并透过研究看到传承和保护彝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彝族舞蹈;;艺术风格;文化内涵一:彝族舞蹈概述(一)彝族舞蹈溯源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之间十分团结,我们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并且浓郁的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每一个民族都有丰富而又多彩的舞蹈文化资源。

每个民族因为地狱的不同,风俗的不同以及信仰和文化的不同,各个民族的舞蹈内涵和舞蹈形式也各有千秋。

在彝族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彝族的舞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彝族人民看来,彝族的舞蹈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人们之间一种特定的文化语言。

彝族有很多种族源的说法,其中包括东来说、西来说、南来说、北来说、滇池中心说等等,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是东来说,即指氐羌族群是彝族远祖的来源。

彝族的形成时期是发生在南诏那个时期,当时在南诏时期,庙会舞、巫舞和佛舞以及各种各样的乐舞都非常盛行,有些歌舞到现在仍然在彝族人民中间保留和流传。

据有关数据统计,彝族的民间舞蹈约有170多种,跳法大约就有1900多种。

彝族最主要生活的地方是神山,一直到我国解放之前,仍然保留着很多的社会形态,所欲,彝族仍然保留着远古时代的舞蹈风格。

彝族生活和舞蹈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例如过节、斗争、祭祀、农耕、声场等,舞蹈的动作形态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演练而来的。

因此,这也从另一方面形成了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多样的彝族舞蹈文化。

(二)彝族舞蹈的艺术特色1.彝族舞蹈的意义彝族民间的舞蹈拥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从舞蹈表达的内容来看,舞蹈大多表演耕种、狩猎、丰收和放牧等场面,并且表现出同敌人进行斗争的勇猛姿态和男女之间互相倾诉爱慕等的情节。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现代旅游商品设计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现代旅游商品设计
◎艺术研究 ◎
凉 山彝 族 毕 摩 绘 画的 艺术 表 现形 式 及 现 代旅 游 商 品设 计
T 、
4 : 婕
( 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学 院 , 四川 成都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有 的特征 , 是几千年来人 类 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财富。而凉山彝族毕摩绘 画属于 以线条为 主要造型语 言, 以抽 象写意的手法表现 内心精 神世界 的 东方 艺 术。是由彝族祭 祀毕摩 画在 纸 张或兽 皮、 树 皮、 竹 简、 石板 、 木 板、 骨头等栽体上 的原始 图画 , 是 彝族祭 司创作 的绘 画 艺术作 品。本 文利 用凉 山彝 族毕摩绘 画的特征运 用现代旅游商品设计 的方法加 以阐述 , 在现代经济形势下, 传统 艺术与现 代设计手段 结合的新型商业形式。通过旅 游产 品设 计 , 希 望能够达到 以旅 游产品的推 广带动毕摩绘 画这种绘画形式的传承与推广。 关键词: 彝族 ; 毕摩绘 画; 旅游产品设计 ; 现代 ; 工艺产品 毕摩是彝族人的祭司。顾名思义 , 毕摩绘 画艺术在 内容 、 形 式、 审美诸方面都有着其独特 的、 原始 的、 民族 的特殊性 。彝族 毕摩绘画艺术包涵 了 自然景物和人文事物两个方 面。它通过绘 画与文字相配合 的形式来 叙述故事 、 塑造 形象 、 抒 发情感 、 反 映 历史生活 、 表达生产生活和历史事件 以及 美好愿望等 的文化艺 术体系 。 l 毕摩原始宗教仪式内容 ( 1 ) 经书插 图。 ( 2 ) 鬼板 图画。( 3 ) 综合材料 及草扎 鬼神。 ( 4 ) 插神枝 。( 5 ) 原始泥 塑等。以上几 种毕摩 绘画 艺术 的特征 有着彝族人独有 的、 纯粹 的、 原始 的趣 味 , 它既有东 方艺术 本源 线描艺术 的情结 , 也有立 体的“ 三 维” 审美 因素, 从二 维到 三维 巡 回探 索中, 梳理 出彝人 自己的原汁原味 的、 本质 的审美情趣 , 也有色彩美趋 向的 , 富有魅力 的生动图式。 2 彝族毕摩 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 彝族审美历史是一个 连续与非连续相结合 的过程。随着人 类 文明的推进 , 原型浑融 型逐 渐为分解型所替 代。毕摩绘 画艺 术在彝族文化中 , 虽不 占重要 比重 , 但 以图式形象艺术 的形式 派 生 出来 , 也就 包 含 了彝 族 人 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艺 术 形式 表 现 的 深层 内涵 。 ( 1 ) 质朴与神秘。在众 多民间美术 中 , 都蕴 藏着 天然 的质朴 秉 性 。质朴乃原始天然之 内在本 质之意 , 不加修饰 之容。质朴 就 是本色的淳朴与直率 的状态。这也是 民间造型的精髓所 在。神 秘是原始宗教艺术所共有 的一种审美取 向, 地处西南 的彝族传 统绘画 , 由于地域偏 远 , 交通 闭塞 , 其审美 旨向有鬼魅 的“ 巫” 的 成分 , 主要归根于毕摩画具有彝族 的传统宗教绘画 , 原始宗教 的 审美情趣赋予 了毕摩画神秘 的形式美感悟 和表现 。无疑其形式 与 内容都有机地形成 了毕摩 画具有地域民族性特征的质朴与神 秘感。( 2 ) 夸张与写实。任何造型艺术 最常用审美造 型方式就 是夸张与写实 。夸张与写实既是对 立, 又是 统一 的 , 故此 , 在毕 摩绘 画中两者并存 , 呈现出的现象 , 有必要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加 以探讨 。在毕摩绘画中 , 夸张 的手 法更是多 见 , 诸如 : 在 日常生 活中难 以见到的将猛虎与动物 、 人和谐 的在 画面 中出线。在造 型处理上将方的画得更方 , 圆的画得更 圆, 短的画得 更短 , 长 的 画得更长等 , 以熟练 的绘 画技 巧来 表现夸张 的韵味 。而变形 则 不 同, 它是 以舍弃 、 改变事物 的固有特征 的前 提下 , 根 据艺术 家 需要来取形 , 有时可取随心所 欲的形进行塑造 。毕摩 绘 画作 品 有意识 的通过超 自然 的物 质形态 特性来 赋予其 原始 宗教 的神 性 。从众多毕摩绘 画图式 中夸张造型看 , 明显受 到了原始造 型 思维影响的成分。( 3 ) 古老与现代 。古老与 现代 是人类发展 历 程 中的两个阶段。艺术发展也随人类 的发展从古老走 向现代 的 过程 , 彝族毕摩绘画发展 到今天呈现 出来面貌有古老 与现代 双 重 的审美特质。古老 的成分 主要 在早期毕摩 画中 , 这 部分作 品 未受到外界绘 画的影 响, 是纯粹的原始 宗教绘 画。此类 绘画 主 要继承彝族古代 的神秘的审美 品质 。西班牙 画家米罗说 : “ 我喜 欢历史上离我们最遥远 的画派— —原始的艺术家 们” 。越是远 古画家越要单纯 的描绘 自己所 想的事物 , 以孩子般 的天真与童 心般的好奇心理表现 自己的内心世界。彝族毕摩 画从 总体 看 , 6 1 0 0 0 0 ) 因受到外界绘 画的影 响少 , 故依然尘封着 古老原始 的面貌。同 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贵州 、 云南 的毕摩画因受外界 的影响 , 而部 分作品已经包含 了现代成分的气息 。( 4 ) 旅游商 品开发 。旅游 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 活动过 程中购买的 , 以物质形 态存在 的 实物。旅游商 品具有多类别 、 多品种的特点 , 主要包 括: 1 ) 旅游 纪念品。这主要指 以旅游景点 的文化古 迹或 自然风光 为题材 , 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 ,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 和风格 , 富有纪念意 义的小 型纪念品 , 如宜兴的紫砂壶 、 泰 山的手杖等 。2 ) 旅游工艺

浅析彝族舞的审美特点和具体成因

浅析彝族舞的审美特点和具体成因

浅析彝族舞的审美特点和具体成因发布时间:2021-07-05T17:19:51.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周蓉蓉[导读] 摘要:本文基于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从美学、人类学进行分析此民族传统舞蹈的特征。

玉溪市文化馆 653100摘要:本文基于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从美学、人类学进行分析此民族传统舞蹈的特征。

并从文化自觉对彝族舞蹈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关于怎样推动本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值得我们的继续探讨。

关键词:彝族舞;审美特点;具体成因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6个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创造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民族。

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众、分布最广、支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繁富的一个民族,彝族人们多能歌善舞,在长久的生活中积累下了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

地理位置身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在彝族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域性舞蹈文化,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氛围,生动有趣的民族特点和纯厚朴实的性格,在其舞蹈表演中便可看出此民族的审美取向。

1 彝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点1.1 朴实的美此民族的舞蹈发展到如今还能够看出其中带着原始舞蹈的影子,例子“苏尼且”这种的舞蹈专用语就是生活劳动的呈现。

“原始的舞蹈可以将人的内心情感最充分且有力的展现出来。

”彝族舞蹈中如剁地踏步等动作就是生活最朴实的体现,蕴含着浓郁的原生气象。

1.2 粗粝之美舞蹈是人通过身体来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凉山地区传统的巫舞便是利用鼓棒来敲击羊皮鼓面,击鼓发出的沙沙声和苏尼人出神入画的哼唱声,便可以营造一幅和谐自然的场景。

可以反映出先民的狂欢与冲动,这好和世界舞蹈大师皮娜.庖什的反传统审美理念极度相似,她主张用生活压倒美[1]。

事实上这两种美都不能算是身体上的美,却可以轻易将美用最真诚的方式表现在观众面前。

可以用最为真实的身体来表达心中对世界的各种感情。

当粗粝的美和充满神秘的彝族舞正好契合,先民利用身体的抖动来传达驱鬼除病的思想,这些舞蹈动作并不美,但是却传达了对生命、神灵的尊重和敬畏。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搜集资料、考察实践等方法,深入了解凉山彝族舞蹈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表演形式及舞蹈特色。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源于古代彝族生活,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承载了彝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凉山彝族舞蹈以自娱自乐、表达情感为目的,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民间传说。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体舞”。

它是一种欢快、热烈的集体舞,以身体各部位相互配合,动作丰富多变。

还有“阿细跳月”、“大三弦舞”等单人、双人或集体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服饰: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短衣、长裤,扎紧裤脚,以显示其矫健有力。

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百褶裙,配以精美的头饰和银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音乐: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音乐节奏明快、欢快,旋律优美。

在舞蹈表演中,音乐与舞姿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舞姿: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舞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在舞蹈过程中,舞者身体各部位灵活自如地运动,步伐轻盈,表现出彝族人民的豪爽和热情。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还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推广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尊重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凉山彝族舞蹈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

它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能促进人际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对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凉山彝族的独特舞蹈,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本文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独特魅力。

从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到舞蹈特色等方面,我们进行了全面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 ,“ 统 一 ” 则 是 体 现 了各 部 分 之 间 的
表 达 了彝 民 族 安 居 乐 业 、 期 盼 幸 福 的 生 各个部 分在形式上所 呈现 出来 的千差万
银铜饰器 的表面上雕刻 各种精美 的 “ 耶 仅见漆 器装饰 中 曾绘 有支格 阿龙 图、
玛” 。近 些年 来 , 由于 经济 的发展 ,当 射 日 图 。
尽 相 同 , 概 括 起 来 , 其 主 要 包 含 的美 学 墙体上 也被习惯性 的画上 了各种 装饰元 器 物 纹 样 常 见 的 有 窗 格 纹 、石 阶 纹 、石 形 式 法 则如 下 : ( 一 ) 多样 统一
这一法 则体现 了 自然 和人类 的生存
车 ,因此,拥有一 副精美 的马鞍 就成 了 棱 形 纹 、 星 纹 、折 线 纹 等 是 彝 族 人 常 用 原 则 , 是 美 的 基 本 规 范 与 要 求 , 以 在彝族 的银器上 ,刻 绘 了寿字 使 艺术 品的整体、部分之 间达到和谐 为 彝族 人的骄傲 ,于 是当地人便恰 当地利 的纹样 ;
关联性 、和谐性 与共 性 。多样统 一法则
在彝族 的装饰用 具中大量存 在,彝人善 于在装 饰形式上 利用几何形状 的天然统

地银饰文 化迅速崛起 ,火把节期 间,在 布拖县城 随处可见全 身穿戴银饰 的漂亮 姑娘 ,银饰 不仅是财 富 的象征 ,更彰显 了女子 的高贵气质 。
二、凉 山彝族 “ 耶玛 ”的形式 美特征
彝 人 爱 美 , 这 在 凉 山 彝 族 传 统 的 物纹 、动物纹 、器 物纹 、几 何纹、吉祥 留了物象原 型的 自然形态特 征 ,另一方 衣食住 行等方面 的生活器具 中都有完美 纹及 人物纹六 大类 。植物纹 主要有蕨芨 面 又 适 当地 加 强 了 该 物 象 的 独 特 个 性 。
1 0 2 艺菟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
彝族 “ 耶玛’ ’的形式美特征
以 四J 1 I 凉 山地 区 为 例
文 I l 许 艳
【 摘 要1 “ 耶玛”是凉山彝民对装饰 “ 花花”的统称,即汉语中的装饰纹样或图案。彝族是一个有着极高审美品位的民族,在漫
长的历史进程 中,彝人创造 了 许多 优 秀的 民间艺术 ,如服装、银器、漆器、铜 器等 ,而饰于其上的 “ 耶玛”种类丰富、配色鲜艳 大 胆 ,更是别有一 番韵味 。本文试图以人的视 觉感受和心理反应为基础来探讨凉山彝族装饰图纹造型之形 式美。
喜鹊纹 、 凤凰纹、 龙 纹 等 吉 祥 纹 样 , 用 当地丰 富的漆树资源 做土漆 ,用 以绘 纹 、 制 马鞍 上 精 美 的 图 案 。 人 物 纹 在 彝 族 纹 饰 中 出现 不 多 , 此 外 ,彝 人 酷 爱铜 银 饰 器 , 并 在 活 态 度 ;
最 终 目的。其 中,“ 多样 ”是指 整体 中
的体现 。衣 ——凉 山彝族 自治州下辖 1 草 、 太 阳 花 、 索 玛 花 、 南 瓜 子 、 伸 经 草 不 过 , 能 将 上 述 如 此 多样 的 图 纹 类 型 统 市 1 6县 ,可粗 分 为三个 方 言 区 “ ,不 等 各 种 花 草 纹 , 凉 山北 部 的 甘 洛 县 及 周
和稳 定感使 复杂多变 的 “ 耶 玛 ”纹 样
在 整个器 物 的造 型 中得到统 一 。如 图 1
形式美是指 “ 构 成事物外 形的物质 所 示 , 工 匠 们 习 惯 性 在 脑 海 中 将 任 何 形
色、形 、声 )以及它 状 的器物用 几何形对其进 行分割 ,之 后 “ 艺术源 于 生活 ”—— 凉 山地 区的 材料 的 自然属性 ( 如 整齐 、 比例 、对 称、 再进行 细节 方面 的创 作。 装饰 图纹也是直接 取材于 日常生活 。凉 们 的组 合 规律 ( 山的彝人对存 在于他们周 围的事物有着 均衡、反复 、节 奏、多样 的统一等 )所 在色 彩运用上 ,彝 人也有 自己内在
【 关键 词】凉山彝族 ; “ 耶玛”; 装饰纹样 ; 形式美
[ 中图分类号 ] J 5 2 [ 文献标识码 ] A


凉 山彝族 “ 耶玛 ”的物质
花草 、 日月星辰等 的感性 印象通 过理性 的 抽 象 形 式 。 ”
凉 山彝族 的 “ 耶玛 ”
载体及其分类
的认 识 概括 成为 “ 符号” ,永远 地记 录 运用 了写实 、夸 张与变形等手 法 ,通过 下来 。概 括起来 ,这 些符号主 要分为植 这些 手法刻画 的图案一方面在 本质上保
所 地 ” 方 言 区 中 占据 了当 地 服 饰 纹 技术完 美结合 。彝族 “ 耶玛 ”作为一种 具 , 凉 山地 区 的 传 统 漆 食 器 是 一 种 以 木 和 “
或皮为胎 ,其上用土漆 绘 以装饰纹样 的 样 的大 多数 ,较常 见的有羊角 纹、鸡冠 装饰纹样 ,大量出现于彝族 器物用具 中, 但它在 不 同器物类 型 中的构 成形式又不 生活用 具 ; 住— — 凉 山 的 彝 人 喜 爱在 自 纹 、马齿纹、牛角纹 、牛眼纹、蟹 纹等 , 家 的房 梁上涂绘精 美的 图案 ,就 连外墙 除此之外 ,鹰 、虎纹 在漆 器中也有 出现 ; 几 素 ,最常见 的是羊角纹 、菱形几何 纹等 ; 磨纹 、印章纹 、火 镰纹、钱 币纹等 ; 行—— 凉 山到处是 山,过去人们 以马为 何 纹 中,如 曰月纹 不让 人眼
同的方 言区衣 饰异 彩纷 呈、各有韵 味 ; 边 地区人酷 爱在他们 的服饰 上手工绣 上 花缭乱 ,这 是彝人审美 之高超 与过 人的 动 物 纹类 图案 在 “ 依诺” 所在—— 内容与形 式和谐统一 ,艺术与 食 —— 漆 食 器 是 彝 人 最传 统 的饮 食 器 各种 花草 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