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地理优质课教学案

合集下载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澳大利亚》篇1【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课的学习对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偏科思想的存在,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注重用情感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同学先在感性上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大体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7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7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7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篇1)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教学课时安排第一周: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课时第二周:亚洲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三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四周:日本2课时第五周:一次月考2课时第六周:东南亚2课时第七周:印度2课时第八周:俄罗斯2课时第九周:单元检测2课时第十周:期中考试2课时第十一周:中东2课时第十二周:欧洲西部2课时第十三周:撒哈拉以南非洲2课时第十四周:澳大利亚2课时第十五周:美国2课时第十六周:巴西2课时第十七周:极地地区2课时第十八周:复习(一)2课时第十九周:复习(二)第二十周: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教案(篇2)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时要轻松了许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国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澳大利亚的国家特色,增进对世界不同国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对经济地理特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对新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展示澳大利亚的经济地理特征,如矿产资源、农业、服务业等。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
半环状分布。

从而得出澳大利亚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递减。

课堂测效一、选择题
1.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是
A..马达加斯加
B.澳大利亚
C.印度
D.俄罗斯
2.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B.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C.全部位于南半球
D.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3.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大致呈现
A.半环状分布
B.竖条状分布
C.横条状分布
D.杂乱分布
4.横穿澳大利亚中部的重要纬线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南极圈
5.有关澳大利亚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西部是著名的大分水岭
B.中部地势平缓,是大自流盆地
C.东部低矮的高原直抵太平洋
D.澳大利亚四周高,中间低
二、综合题
6.读右边澳大利亚图,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东部是洋,
西部是洋。

(2) 澳大利亚的三大地形区:
东部是,
中部是,
西部是。

(3) 澳大利的气候:A 气候,B
气候,
C 气候,
D 气候,E
气候,F 气候。

气候分布的特征是。

(4)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是、。

课堂小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澳大利亚的经济产业、文化特色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巩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经济产业、文化特色等基础知识。
要求:认真完成,确保答案准确、书写规范,提高解题速度和效率。
2.深度思考题:针对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经济产业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方面,设计一道深度思考题。
要求:提前阅读教材,标注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方法目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内容:
(1)经济产业:让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经济产业的特点,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2)文化特色:引导学生探讨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认识其对国家社会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准确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生物等。

3.掌握澳大利亚农牧业和工矿业的特点及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分析、资料解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2.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澳大利亚农牧业的特点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分析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图片,如悉尼歌剧院、袋鼠等,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1.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指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强调其独占一块大陆的独特性。

(三)探究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地形地图,分析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形区。

2.结合气候图,了解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探讨澳大利亚独特生物众多的原因。

(四)分析澳大利亚的农牧业1.介绍澳大利亚农牧业的主要部门和特点。

2.结合地图,分析农牧业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通过案例,说明澳大利亚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五)了解澳大利亚的工矿业1.讲解澳大利亚工矿业的主要部门和优势资源。

2.分析其工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总结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经济特点等重点内容。

(七)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或撰写一篇关于澳大利亚地理的短文。

五、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基本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讲授新课)教师:本节课学习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第二节澳大利亚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是本册教材的第五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人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以及经济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2.案例教学法:以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土著人等为例,分析澳大利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讨论法: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土著人等案例资料。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引起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等图片,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走近国家第7节澳大利亚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古老的动植物”、“后起的发达国家”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和“古老的动植物”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生物等内容属于自然地理范围,其中的居民特征、人口分布等内容属于人文地理范围。

“后起的发达国家”中的内容属于人文地理范围。

“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为了便于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和地理位置,教材提供了一幅大洋洲政区地图。

考虑到“认识大洲”中并没有选择大洋洲,因此,教材首先通过P.103的“活动”和P.104 “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大洋洲的构成和地理位置。

大洋洲由一块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多个大陆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等,太平洋中的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等部分构成。

大洋洲临近亚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从图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构成,陆地面积占大洋洲的绝大部分。

引导学生得出——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随后,教材用一组数字介绍了澳大利亚的面积、面积位次、人口总数、主要人种比例、城市人口比重等,归纳了澳大利亚的面积、人口、人种构成、城市化水平、通用语言等基本特征。

教材以澳大利亚的地形为例,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材首先提供一幅“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图8-63),然后设计了P.105 “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地图概括澳大利亚地形的基本特点。

教材通过正文归纳了澳大利亚地形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自西向东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地。

教材简洁地介绍了三大地形区的主要特征:西部高原多沙漠;中部以“大自流盆地”为主;东部地势较高,多河流,沿海多岛礁。

教材安排了两个阅读——“艾尔斯巨石”和“大堡礁”,同时提供了两幅景观图片(图8-64、8-65)。

这样安排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地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材以人口与气候关系为背景设计了一个活动题,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另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并理解澳大利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读图(图8-66)可概括出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森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中西部,在热带沙漠气候北侧、东侧、南侧为草原气候。

学生通过读图(图8 67)可说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南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最
为稠密。

通过两幅地图对比,很容易得出气候分布和人口、城市分布的关联性。

“古老的动植物”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提供一幅“澳大利亚古老动物分布示意”图(图8-68),并通过“玲玲”和“贝贝”之口,提供了澳大利亚动植物种类等资料,并安排了“阅读——澳大利亚袋鼠”和设计了一个活动题(P.108 “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思考澳大利亚存在如此多的特有动植物种类的原因。

教材通过正文说明了澳大利亚多古老动植物的原因——距今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与世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当地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进化十分缓慢。

教材列举了澳大利亚主要的动植物种类——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澳洲肺鱼、黑天鹅、鸸鹋和桉树、金合欢树等。

“后起的发达国家”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经济的总体特征——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服务业发展较快。

然后,教材通过“图8 70澳大利亚现代化畜牧业”和“图8 71澳大利亚绵羊交易”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特征,正文简单地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小麦、甘蔗和马铃薯)和畜牧产品(养羊、牛、猪)。

教材通过“图8-72澳大利亚矿产及工业分布”及P.109 “活动②”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及分布、工业中心及主要工业部门。

正文简单地介绍了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品——铁矿石、铝土矿、铜、银、石油等。

随后,正文归纳了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产品(小麦、羊毛、牛肉、煤炭、铁矿石、蔗糖)和主要工业部门。

最后,教材通过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图片和图8-72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澳大利亚城市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城市。

教材正文简洁地介绍了澳大利亚主要城市的特征和职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联系地形、气候说说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资源,了解形成独特性的原因。

4、了解澳大利亚经济状况及发展变化。

学习重点:1、澳大利亚的位置,领土组成2、澳大利亚经济状况及发展变化。

学习活动:
一.导入:预习可知,哪个国家独占一块大陆?直接导入。

我们下面具体学习:澳大利亚。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阅读教材和读图8-62,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和领土组成
1、经纬度位置:读图找出“赤道、南回归线和南纬400纬线;东经1600经线”:澳大利亚
位于大部分(南、北)半球,(东、
西)半球;大部分位于纬度。

2、海陆位置:澳大利亚东濒H 洋,西临
I 洋,西北与洲相邻,南与
洲相望。

B是 .
3、领土、面积:澳大利亚领土由 A 、C
岛等组成,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
第位,是大洋洲面积的国家也是世界
上唯一的国家。

任务二:阅读教材和图8-63,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
地理特征
1、地形:澳大利亚地形自西向东明显的分为三
大地形区:
(1)西部是,海拔米,有著名的
(2)中部是,平均海拔米,这里是世界最大的
又称为“”,最低处的K 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

(3)东部是,又被称为。

海岸线外侧有
2、气候:从图8-66可以看出澳大利亚以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分布呈状分布。

3、河流: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是G 河,发源于,注入洋
4、资源:
(1)动物资源:澳大利亚有许多古老、特有的野生动物资源,特有动物是,两种卵生哺乳动物是和。

(2)矿产资源: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开采和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任务三:了解澳大利亚的工农业生产情况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高度商品化的和蓬勃发展的是澳大利亚经济的基础产业。

1、农牧业发达: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的输出国,因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被称作“”。

2、工矿业:二战后澳大利亚因矿产品出口超过农畜产品,被称作“”。

任务四: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状况
1、人口与人种:
(1)人口:2000年澳大利亚人口达到万,人口大多数居住在。

(2)人种:澳大利亚大部分是国、其他欧洲国家及东南亚、国等地移民的后裔,是澳大利亚的通用语言。

2、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是③,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①,第二大城市是②
拓展延伸:
通过所学知识结合左右面两幅图说说“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相同点:
三.系统总结形成体系:回
顾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
知识与方法?试着归纳一下。

学习效果诊断:
1. 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农牧业是经济支柱
B. 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最大城市
C. 是南半球的发达国家
D. 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2. 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墨累河发源大分水岭东侧
B. 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地广人稀的国家
C. 西部有大自流盆地,为发展养羊业提供了丰富的
水源
D. 西部是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的1/3
3. 当我们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同学正值( )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读澳大利亚图完成下列问题
大洋: I______ H______山脉: F_____ 河流: G______
主要城市: D______, E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