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6.1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

雷诺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流动时的不同流动型态2 观察层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的速度分布状态3 熟悉雷诺准数(Re)的测定与计算4 测定流动型态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二、实验原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三种不同的流动型态,即层流、过渡流和湍流。
主要取决于流体流动时雷诺数Re的大小,当Re大于4000时为湍流,小于 2000 时为层流,介于两者之间为过渡流。
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不仅与流体流速、密度、粘度有关,也与管道直径和管型有关,其定义式如下:1.1-1式中:d 管子的直径mu 流体的速度m/sρ 流体的密度kg/m 3μ流体的粘度 Pa· s三、实验装置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其中管道直径为20 mm。
图1.1 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图1—有机玻璃水槽;2 —玻璃观察管;3 —指试液;4,5 —阀门;6 —转子流量计四、实验步骤1 了解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名称及作用,并检查是否正常。
2 打开排空阀排气,待有机玻璃水槽溢流口有水溢出后开排水阀调节红色指示液,消去原有的残余色。
3 打开流量计阀门接近最大,排气后再关闭。
4 打开红色指示液的针形阀,并调节流量(由小到大),观察指示液流动形状,并记录指示液成稳定直线,开始波动,与水全部混合时流量计的读数。
5 重复上述实验3~5次,计算Re临界平均值。
6 关闭阀1、11,使观察玻璃管6内的水停止流动。
再开阀1,让指示液流出1~2 cm 后关闭1,再慢慢打开阀9,使管内流体作层流流动,观察此时速度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形状。
7 关闭阀1、进水阀,打开全开阀9排尽存水,并清理实验现场。
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 1 2 3 4 5 6q(l/h)U(m/s)Re2 利用Re的定义式计算不同流动型态时的临界值,并与理论临界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思考题1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 有人说可以只用流体的流速来判断管中流体的流动型态,当流速低于某一数值时是层流,否则是湍流,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否?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只用流速来判断流体的流动型态?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或压头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化工原理-蒸发

发器的热损失为12000W,假设溶液的稀释热可忽略,不考虑C与C0 的区别,若K=1500 W/(m2.K),
试求:(1)蒸发量W;(2)原料液温度分别为30℃。80℃与120℃
时的加热蒸汽消耗量D,并 比较它们的经济性;(3)30℃,80℃
,120℃进料下所需的传热面积A.
解:(1)蒸发量W
W=F(1-x0/x)=2000(1-0.1/0.3)=1333kg/h
KAtm KATs t Wr
U W Q K tm
α2 → K, 不凝性气体排出, 增大u,A清除垢Ar层等可r增K。
焓--浓图
焓
一组温度线
杜林规则图 质量浓度线
溶液沸点
浓度
水沸点
6.4 溶液沸点和温度差损失 沸点升高原因:浓度↑, 液柱高度↑
Δ=t-T1ˊ t 溶液沸点, T1ˊ 相同压力下水的沸点 , 二次蒸汽饱和温度。
有效温度差 Δt< 理论温度差ΔtT ΔtT-Δt=(Ts- T1ˊ)-(Ts- t)=Δ 沸点升高或温度差损失 Δ引起原因:1 溶液蒸汽压下降 Δˊ
2 液柱静压强Δˊˊ 3 管路流体阻力Δˊˊˊ T1ˊ根据冷凝室压强定 Δ=Δˊ+Δˊˊ+Δˊˊˊ T1ˊ根据蒸发室压强定 则Δ=Δˊ+Δˊˊ 温度差损失计算
加热室 A
完成液 L=F --W, x, t, c, h
冷凝液 D,Ts,hs
F W L D kg/h , x0 x 质量%, Ts, T1', t0 t, ℃, Hs hs H h kJ/kg , c0,c kJ/(kg.K) , Q l kJ/h
计算项目:蒸发量W kg/h ;加热蒸汽消耗量 D(Q)kg/h ;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A m2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能量转化、传质现象、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化工基本概念与物质的物理性质1.1化学工程与化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2化工过程及其特点1.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密度、比重、相对密度-物质的表观密度、气体密度-物质的粘度、表面张力、折射率-物质的热容、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物质的流变性质第二章:能量转化与传递2.1能量的基本概念2.2热力学第一定律2.3热力学第二定律2.4热力学第三定律2.5热力学循环第三章:物质的传递过程3.1传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2质量传递平衡方程3.3传质速率和传质通量3.4界面传质-液-气界面传质-液-液界面传质-固-液界面传质-固-气界面传质3.5传质过程中的最速传质与弛豫时间第四章:化工流体的流动4.1流体的基本性质4.2流体的流动类别4.3流体的流动方程-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流体的动量守恒方程-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4.4流体内运动的基本规律-斯托克斯定律-流体的相对运动-流体的运动粘度4.5流体的管道流动-管道内的雷诺数-管道的流动阻力第五章:多元物系中物质的平衡与分离5.1多元物系基本概念5.2雾滴定律5.3吸附平衡5.4蒸汽液平衡5.5溶液中的平衡情况5.6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平衡第六章:化学反应与反应工程6.1化学反应动力学6.2化学平衡6.3化学反应速率6.4反应器的基本类型-批次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均质反应器-非均质反应器6.5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以上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物理性质、能量转化、传质现象、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一、课程简介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掌握和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内容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础概念和本质;2. 理解化工原理与化学工程实际应用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2周)1.1 化学工程与化工原理的关系1.2 化工原理的发展历程1.3 化工原理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周)2.1 原子和元素2.2 分子和化学键2.3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4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3. 基本热力学(4周)3.1 能量和热力学基本概念3.2 热力学定律与计算3.3 化学反应热力学3.4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热力学计算4. 流体力学基础(3周)4.1 流体的性质和流动方式4.2 流体静力学4.3 流体动力学4.4 流体力学方程和应用5. 物质传输基础(4周)5.1 质量传输基础5.2 热传输基础5.3 动量传输基础5.4 物质传输方程和应用6. 反应工程基础(4周)6.1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6.2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速率方程6.3 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性能6.4 反应器的设计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传授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讲授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使用投影仪展示示意图、计算公式等。
2. 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化学工程实验、模拟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的实际应用。
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项目:每学期结合具体实例,布置一到两个课程设计项目。
化工原理蒸馏PPT课件

1
16
1. 利用饱和蒸气压计算气液平衡关系
在 一 定 的 压 力 下t fx
t gy
? 理想物系
在 一 定 的 温 度 下pAf x 理想物系 pBgx
p
A
p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0 A
x
A
p
0 B
x
B
拉乌尔定律
理 想 物 系 的 t - x ( y ) 相 平 衡 关 系 :
对 理 想 物 系 , 汽 相 满 足 : P p A p B p0 AxpB 0(1x)
vA
pA xA
vB
pB xB
显 然 对 理 想 溶 液 , 根 据 拉 乌 尔 定 律 有 :
Ap0 A,BpB 0
什 么 是 相 对 挥 发 度 ?
相对挥发度
vA vB
pA pB
xA xB
yA yB
xA xB
显然对理想溶液,有:
p
0 A
p
0 B
y x 1( 1)x
8
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
10
§6.2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二元物系汽液相平衡时,所涉及的变量有:
温度t、压力P、汽相组成y、液相组成x等4个。
t, P, y
A
B
f C 2 2 2 2 2 t, x
溶 液 ( A+B)
加热
11
§6.2 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P 一定
B
露点线 汽相区
t-y
t 泡点线 两相区
露点线一定在泡点线上方。 杠杆原理: 力力臂 = 常数
t-x
L1
液相区
0
x 或y
化工原理1

6.1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答:对于一定的物系,在一定的总压下,一般的规律是温度越高平衡曲线越陡,即溶解度越小,故升高温度对吸收过程不利。
采用溶解度大、选择性好的吸收剂,提高操作压强和降低操作温度对吸收不利。
6.2如何理解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传质系数 答:传质单元高度是指完成一个传质单元的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是吸收设备效能高低的反映,传质单元高度与设备结构,汽液流动情况和物系物性有关。
传质单元高度越小,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也越低,传质效果好: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气液两相有效接触面积与传质系数的乘积,称为体积传质系数,体积传质系数的值可由实验测定,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在全塔中亦可视为常数。
体积总传质系数值的大小反映总传质阻力、填料性能及操作时填料润湿情况等。
6.3简要说明双膜理论的要点 答:1 在气液两流体相接触处,有一稳定的分界面,叫相界面。
在相界面两侧附近各有一层稳定的气膜和液膜。
这两层薄膜可以认为是由气液两流体的滞流层组成,即虚拟的层流膜层,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这两个膜层。
2 全部浓度变化集中在这两个膜层内。
3 在相界面处,气液浓度达成平衡,即界面上没有阻力。
通过以上假设,就把整个吸收过程简化为,吸收质经过双膜层的过程,吸收阻力就是双膜的阻力。
故该理论又称为双膜阻力理论。
6.4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对吸收过程费用的影响 答: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处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所需的吸收剂数量较少,吸收后气体中溶质的极限残余浓度也可降低;就传质速率而言,溶解度大,溶质的平衡分压低,过程的传质推动力就大,传质速率快,所需的设备尺寸就小,费用就较低。
6.5提高混合气体中溶质的吸收率可采取哪些手段? 答: 1.减少传质面积;2.减少吸收剂用量;3.提高出塔液体的浓度;4.降低出塔气体的浓度。
7.1为什么精馏塔必须有回流? 答:精馏过程的回流包括塔顶的液相回流及塔釜的气相回流,作用是保证每块塔板上都有足够数量和一定组成的下降液流和上升气流。
化工原理课件天大版第六章精馏

q q 1
xw
xf q 1
平衡关系:
联立可求得yD,xw
2019/10/11
yD
1
xw ( 1)xw
21 &
6.2.2 精馏原理
6.2.2.1 部分汽化、部分冷凝
一次汽化
x1<xf<y1
y1<yF x1>xw
2019/10/11
22
多次部分汽化和冷凝
缺点:收率低。
能耗大。
x1<xF<y1
杠杆原理:
液相量= pf 气相量 ep
2019/10/11
5&
3)汽液平衡组成图(y-x图)
总压对t -x-y图影响大,但总压对y-x图影响 不大。因此研究精馏常常采用y-x图。
平衡线在 对角线上方。
2019/10/11
6&
(2)汽液平衡关系的确定
1)安托因(Antoine)公式
lg p0 A B t C
损失,精馏段和提馏
段各自的蒸气流量, 回流液流量不变。
2019/10/11
32
Vn 1 D Ln
y n1Vn 1 DxD Lnxn
y n 1
Ln Vn 1
xn
D Vn 1
xD
由等摩尔流假定:
Vn+1=Vn=……=V2=V1=V Ln=Ln-1=……=L1=L0=L
2. 恒摩尔流:
V1=V2=…=Vn=V;
L1=L2=…=Ln=L
V1’=V2’=…=Vn’=V’ L1’=L2’=…=Ln’=L’
2019/10/11
30
6.3.1 全塔物料衡算
F=D+W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一、页化工原理实训课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工业发展与化工原理实训的重要性4.2当前化工教育面临的挑战4.3实训课程在化工教育中的作用5.项目目标5.1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5.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6.教学方法与策略7.课程内容安排8.实训项目设计9.评估与反馈机制三、摘要本教案旨在设计一门化工原理实训课程,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详细分析了当前化工教育的背景和现状,并设定了明确的项目目标。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工业发展与化工原理实训的重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训课程作为化工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2当前化工教育面临的挑战当前,化工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的实训课程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仍有待改进,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4.3实训课程在化工教育中的作用实训课程在化工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实训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工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实训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五、项目目标5.1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化工实验设备和仪器;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醇水
加热 液相: 液相 水富集
冷却
废水
2011-6-14
(2)蒸馏过程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原油蒸馏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及重油等 混合芳烃蒸馏可得到:苯,甲苯及二甲苯等 (3)实验室蒸馏如何? 3
2011-6-14
3、蒸馏的分类
二元蒸馏 根据被蒸馏的混合物的组分数,可分为: 根据被蒸馏的混合物的组分数,可分为: 多元蒸馏 连续蒸馏 根据操作过程是否连续,可分为: 根据操作过程是否连续,可分为: 间歇蒸馏
• X-y图直观的表达了在一定的压力下,处于 平衡状态的汽液两相组成的关系,在蒸馏 计算中应用最为普遍。
2011-6-14
对于理想物系,y恒>x,故 平衡线必位于对角线上方。 表明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含 量比液相中多。 当平衡线突出得离对角线愈 远,越有利于蒸馏过程中分 离的进行。 总压P对此图有影响。当总 压变化不大时,此曲线图变 化并不大,但当总压变化大 于一倍时,曲线将会发生较 大的改变。
气相区 露点 两相区 露点线
泡点 泡点线 液相区
0
xA
xf
yA
1.0
x(y) 当温度达到该溶液的露点,溶液全部汽化成为组成为 yA= xf 的气相, 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为 xA。
2011-6-14
§9.2 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P 一定 B t
泡点线
0 P − pB x= 0 0 p A − pB
pA p0 x y= = A P P
自由度数
F = C −Φ+ 2
= 2+ 2−2 = 2
t = f (x)
A
t, P, y B
t = f (x, P )
t = g( y, P )
t, x 溶液( 溶液(A+B) ) 加热
在一定的压力下
p A = Py = f ( x , t ) 在一定的温度下 p B = P (1 − y ) = g ( x , t )
pA vA = xA
vB = pB xB
显然对理想溶液, 根据拉乌尔定律有: 显然对理想溶液, 根据拉乌尔定律有: 0 ν A = p 0 , ν B = pB A
什么是相对挥发度? 什么是相对挥发度 ?
vA pA x A y A xA 相对挥发度α = = = vB pB x B yB xB
2011-6-14
A B
y=
y
αx 1 + (α − 1) x
y∗
y=x
x
y x 理想物系的 y-x 相图
∗
t, x 溶液( 溶液(A+B) )
2011-6-14
加热
四、相对挥发度
什么是挥发度? 什么是挥发度?
对于纯液体, 大小表示其挥发度 挥发度ν 对于纯液体,可以用蒸汽压 p0 大小表示其挥发度ν
对于混合液中的某一组分 i,挥发度νi 定义为: ,挥发度ν 定义为
t = f (x )
理想物系
?
理想物系的 t-x(y)相平衡关系: ( )相平衡关系:
0 对理想物系,汽相满足: P = p A + p B = p 0 x + p B (1 − x ) 对理想物系,汽相满足 A
0 P − pB x= 0 0 p A − pB pA p0 x y= = A P P
0 p 0 、 p B 仅与温度 t 有关,可采用 有关, A
αx y= 1 + (α − 1) x
p0 显然对理想溶液, 显然对理想溶液,有: α = A 0 pB
表1
t, 0C
苯-甲苯物系的相对挥发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80.1 760 292 2.60 84 856 334 2.56 88 963 381 2.53 92 1081 434 2.49 96 1210 492 2.46 100 1350 556 2.43 104 1502 627 2.40 108 1668 705 2.37 110.6 1783 760 2.35
p0 mmHg A
0 pB mmHg
α
2011-6-14
αx y= 1 + (α − 1) x
y
思考: 思考 : =1, 则情形如何? 若 α =1, 则情形如何 ?
y = x , 不能 用普 通 蒸
馏方法分离提纯。 馏方法分离提纯。
2011-6-14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非理想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正偏差溶液 负偏差溶液 与拉乌尔定律有偏差的溶液称为~。 与拉乌尔定律有偏差的溶液称为 。
一、概述
第六章 蒸馏
第一节 两组分溶液气液平衡
二、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三、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气液平 衡相图 四、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五、 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五 非理想溶液
2011-6-14
第6章 蒸馏
一、 概述
1、什么是蒸馏? 什么是蒸馏?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将液体混合物加以分离的单 利用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将液体混合物加以分离的单 挥发度的差异 元操作称为蒸 元操作称为蒸馏。
露点线
汽相区 t-y
露点线一定在泡点线上方。 露点线一定在泡点线上方。 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 力×力臂 = 常数 量 浓度差 液相量× 汽相量× 即:液相量×L1=汽相量×L2 汽相量
pA A pA0
两相区
t-x
L1
L2
液相区
A
0
x 或y
13
1
xA A
t
• 2 汽-液相组成(y-x)图 液相组成( )
0 pA = pA x A ------拉乌尔(Raoult)定律 0 pB = pB x B t = f (x)
pA A xA A pA0
t 加热
2011-6-14
p A = f (x ) p B = g(x )
t = g( y )
§6.1 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0 pA = pA x A 0 pB = pB x B
xA (xB)
1
2011-6-14
极大正偏差溶液: 极大正偏差溶液: 有最低恒沸物
t-y t-x
2011-6-14
2.负偏差溶液 .
0 p A < p 0 x A , pB < pB x B A
pA0 P pB0
如硝酸-水、氯仿-丙酮等物系 如硝酸- 氯仿-
0 x A ( x B) 1
2011-6-14
P = pA + pB pA yA = P pB yB = P
1、理想溶液 、 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服从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服从拉乌尔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
在组分A、 组成的理想溶液中 则有: 组成的理想溶液中, 在组分 、B组成的理想溶液中,则有: f A− A = f B − B = f A− B 只有物性和结构相似, 只有物性和结构相似,且分子大小也相近的物系才符合 拉乌尔定律,如苯-甲苯、甲醇-乙醇、 拉乌尔定律,如苯-甲苯、甲醇-乙醇、烃类同系物组成 的溶液等等
常压蒸馏 根据操作压力, 根据操作压力,可分为 加压蒸馏 减压蒸馏 简单蒸馏 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 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 平衡蒸馏 精馏
2011-6-14
二、 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相律 二元物系汽液相平衡时,所涉及的变量有: 二元物系汽液相平衡时,所涉及的变量有: 温度t、压力P、汽相组成y、液相组成x等4个。 温度 、压力 、汽相组成 、液相组成 等 个
2011-6-14
§9.2 二元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说明: 说明: (1)相平衡曲线必落在对角 ) 线的上方; 线的上方; Why? 因为 ≥x ? 因为y≥ (2) α越远离 ,也就愈 ) 越远离1, 有利于蒸馏操作---------- α 有利于蒸馏操作 越大, 越大,相平衡曲线偏离对 角线愈远, 角线愈远,表示达到汽液 相平衡时汽、 相平衡时汽、液两相组成 的差异愈大, 的差异愈大, t, P, y
极大负偏差溶液:有最高恒沸物 有最高恒沸物
t-y t-x
2011-6-14
非理想物系的相平衡关系方程仍可用式 y = 但α通常不再是一个常数。 通常不再是一个常数。
αx 1 + (α − 1) x
表3 x y α
101.3kPa 下乙醇-水物系的相对挥发度随组成的变化关系 下乙醇- 0.02 0.175 10.4 0.10 0.43 6.79 0.20 0.525 4.42 0.35 0.595 2.73 0.50 0.657 1.92 0.65 0.725 1.42 0.75 0.785 1.20 0.894 0.894 1.00
两点两线三区图 两点:A代表纯轻组分A沸点 B代表纯重组分B沸点 两线:t-x线称为泡点线 t-y线称为露点线 三区:t-x线下方称为液相区 t-x与t-y线之间的区为两相区 t-y线上方称为气相区
2011-6-14
气相区 露点 两相区 露点线
B
泡点 泡点线 液相区
A
0
xA
xf x(y)
yA
1.0
1. T-x(y) 图 T-x(y) 图代表的是在总压 P 一定的条 件下,相平衡时汽(液)相组成与 温度的关系。 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将组成为 xf 的溶液加热至该溶液的泡点 tA ,产 生第一个气泡的组成为 yA。 继续加热,随温度升高,物系变为 互成平衡的汽液两相,两相温度相 同组成分别为 yA 和 xA 。 t/°C
实测数据或用安托因( 实测数据或用安托因( Antoine)方 ) 程进行推算: 程进行推算
p0 = A P 2011-6-14
0 P − pB 0 p0 − pB A
ln p 0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