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桩完整性检测

合集下载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第一节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反射波法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发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

一、反射波法动测原理桩完整性的反射波法诊断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桩阻抗是其横截面积,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函数Z = EA/C =ρcA (2.1)式中Z为桩的广义波阻抗(单位为N⋅s/m),c为桩的声波速度(单位为m/s),E 为桩的弹性模量(单位为N/m2),ρ为桩的质量密度(单位为kg/m3),ρc为桩的声特性阻抗或声阻碍抗率(单位为kg/m2s)。

将一维波动理论用于线弹性桩(桩的长度远大于直径且入射波波长λ大于桩的直径)。

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此波以波速c沿桩身向下传播。

假定桩的材料沿长度不变(即ρc不变),则桩的阻抗变化仅依赖截面积的变化。

截面的任何变化都使部分入射波产生反射。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幅值大小及方向由前述的理论决定。

(一)不考虑桩周阻尼的的影响,桩顶入射波在变截面处的反射与透射σT = σ1 [2A1 /(A1+A2)]σR= σ1[(A2 – A1) /(A1 +A2)] (2.2)及v T = v1 [2A1 /(A1+A2)]v R= -v1[(A2 – A1) /(A1 +A2)] (2.3)式中下标I、R、T分别表示入射、反射和透射。

由式(1.2)及式(1.3)可得:(1)对于截面均匀,无缺陷的桩,即A1=A2,或Z1=Z2,则有σT = σI v T =v IσR= 0 v R = 0 (2.4)可见,均匀桩不产生反射波,入射波以不变的波速和应力幅值与方向向下传播。

若在桩的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则可测得各截面反射波加速度信号(或速度信号)为零。

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1

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1

现场检测技术方法
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损或裂缝; 当锤击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
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 当锤击点不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
离不宜小于桩半径的二分之一; 对于预应力管桩,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
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度。
T1
Toe
-0.02
Vel
0 5 10 15 20 25 m
从检测波形上看,该桩在距桩顶16米左右处同相反射信号较强,桩身完整性 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判定该桩为Ⅲ类桩。结合地质报告,该桩所处主要地 层结构为卵石层和亚粘土层,判定缺陷类型为夹泥。后据施工单位反映,该 桥场地地质情况比较差,成孔比较困难,钻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孔壁坍塌的 情况。该桩桩身夹泥缺陷明显,此缺陷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主要是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了局部塌孔的情况,泥土挤入桩身;其二是施工单位 在处理坍孔或加大泥浆稠度时直接加入孔内的粘土在施工中被分散成泥团、 泥块,在灌注混凝土时夹入桩身;其三是缺陷位置处的混凝土灌注速度不正 常,低于正常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下泄时,不足以将泥浆全部挤出,造成夹 泥的缺陷。
Ⅳ类桩实例分析
cm/s
0.01 0.01 0.00
2: # 156
MA: 2.00 MD: 2.00 LE: 40.00 WS: 4000 LO: 0.77 HI: 0.00 PV: 0 T1: 63
T1
Toe
-0.01
Vel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m
从检测波形上看,该桩在距桩顶24米处同相反射信号非常强,并且可以见 到该缺陷的二次和三次重复反射,见不到桩底反射信号,故判断该桩为断 桩。后经事故调查得知,该起断桩事故与地质情况无关,为人为原因造成。 当时施工单位在对该桩灌注过程中,发现所购商品混凝土坍落度连续七车 不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最小的为11cm,最大的为15cm,随即对该商品混凝 土清退出场,等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到场后,此时该桩已经中断灌注混凝土 2.5至3个小时,继续灌注时导管内混凝土已经不能顺利下落,施工单位随 即采取敲击导管并利用25吨吊车小幅度上下往复运动导管,强行使混凝土 下落,此时孔内混凝土已经凝结,不可能继续上浮,最终形成二次浇筑面 造成断桩。这是一种典型的断桩形成原因。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第一节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反射波法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发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

一、反射波法动测原理桩完整性的反射波法诊断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桩阻抗是其横截面积,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函数Z = EA/C =ρcA (2.1)式中Z为桩的广义波阻抗(单位为N⋅s/m),c为桩的声波速度(单位为m/s),E 为桩的弹性模量(单位为N/m2),ρ为桩的质量密度(单位为kg/m3),ρc为桩的声特性阻抗或声阻碍抗率(单位为kg/m2s)。

将一维波动理论用于线弹性桩(桩的长度远大于直径且入射波波长λ大于桩的直径)。

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此波以波速c沿桩身向下传播。

假定桩的材料沿长度不变(即ρc不变),则桩的阻抗变化仅依赖截面积的变化。

截面的任何变化都使部分入射波产生反射。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幅值大小及方向由前述的理论决定。

(一)不考虑桩周阻尼的的影响,桩顶入射波在变截面处的反射与透射σT = σ1 [2A1 /(A1+A2)]σR= σ1[(A2 – A1) /(A1 +A2)] (2.2)及v T = v1 [2A1 /(A1+A2)]v R= -v1[(A2 – A1) /(A1 +A2)] (2.3)式中下标I、R、T分别表示入射、反射和透射。

由式(1.2)及式(1.3)可得:(1)对于截面均匀,无缺陷的桩,即A1=A2,或Z1=Z2,则有σT = σI v T =v IσR= 0 v R = 0 (2.4)可见,均匀桩不产生反射波,入射波以不变的波速和应力幅值与方向向下传播。

若在桩的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则可测得各截面反射波加速度信号(或速度信号)为零。

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

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

工作研究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杨 帆 刘海艳(沈阳岩土工程技术测试开发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5)摘 要: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在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应用,总结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优缺点,为检测人员在工程现场更好的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提供依据,更高效更准确的运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灌注桩桩身完整性的检测工作。

关键词: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适用条件及提高准确性灌注桩因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常见的桩基础形式。

灌注桩根据成孔的机械不同而通常有以下几种:螺旋钻机成孔法、冲击钻机成孔法、正循环回转法、反循环回转法等。

受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工艺、原料及施工进度安排、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制约,灌注桩成桩质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易产生桩身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蜂窝、空洞、夹泥、离析等缺陷,影响成桩的质量,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而桩基础属于重要的隐蔽工程具有不可逆性,又是整个建筑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所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完整性检测方法,对灌注桩进行桩身完整性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低应变反射波法作为一项广泛应用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方法,任何更好的准确的运用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简述低应变反射波法的优缺点,将低应变反射波法更好的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1 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简介:该方法是将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用耦合剂粘贴在桩顶上,用激振锤敲击桩顶激发产生应力波沿桩体向下传播,根据振动理论和波动理论分析应力波在桩体内的传播与反射的固有规律,对完整桩体,只会在桩端产生反射,对桩体中的蜂窝、断桩、缩(扩)径、沉渣、离析等破损部位,因存在波阻抗差异,也会产生反射波。

这些信息经桩基动测分析仪记录下来,将室外记录下来的信息通过室内回放,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对实测信号在时域内进行波形分析,在频域内进行频谱分析,以了解桩内波阻抗的变化情况,进而据其规律和特征确定桩体的缺陷性质和缺陷位置。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探讨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探讨
低 应变反射 波法检 测基桩 完整性探 讨
粱 如 福
( 门市江 海 区建设 工程 质量检 测站 广 东 江 门 5 9 4 ) 江 2 0 0
摘 要 : 绍 了基桩 反 射 波法检 测 桩 身结 构 完整 性 的基 本原 理 , 介 通过 工程 实例详 细 的 测试 过 程及 结
果分 析初 步探 讨 了低 应 变检测 管桩桩 身完整性 检测 的判 断 。
1 检 测原 理 和 方 法
基 桩 反 射 波 法 检 测 桩 身 结 构 完 整
() 2 当界 面上 应力 波 从 高 阻抗 进 入 系 不 同龄 期尤 其早 期测试 结果 差异 较 低 阻 抗 时 ( 1 Z ) 桩 长 较 短或 者 如桩 大 . Z >2, 这些 差 异表 现 在判 别离 析 性质 缺 陷
射 波 由安 装 在 桩 顶 面 的接 收传 感 器 接 为 4 0 0 mm, 长 2 m, 为 C 0 波 速 为 桩 4 砼 8。
收 . 由检 测仪 存 储 。通过 专 用软 件 分 4 0 m s 检 测 波 形 如 图 1所 示 , 并 2 0 / 在 析 各反 射 波 的到 达 时间 、 波幅 和 波形 特 20 m左右 有 一个与 入射 波 同相 位 的峰 .8 征. 以判断 桩身完 整性 值波 . 因是 预应 力 管桩 经 核对 该处 并 非 接桩处 . 显然应 为缺 陷 的反应
能量 的瞬 态 或稳 态激 振 . 使桩 在 弹性 范
围 内作低 幅 振动 . 利用 振 动和 波 动理 论 抗 近 似 不 变 时 ( 1 Z ) 由 式 ( ) Z 2 . 2 和式
判断 桩身 缺陷 我 国低应 变动 测桩 法主
要是 反射 波 法 . 主要用 来 检查 桩 身完 整 性 ,检查 桩 身是 否存 在 缩径 、扩径 、 夹 泥、 断桩 、 空洞 、 离析 、 沉渣 等缺 陷 。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

桩身完整
Ⅱ 射波,有桩底反射波
频差Δf c/,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 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 Δf´>c/

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
桩身有明显缺陷
/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 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
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 差 Δf´>c/无桩底谐振峰;
桩底反射波;
目录
1 、概述 2、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3、现场检测 4、桩身完整性的判定
1、检测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 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桩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 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每个检测点记录有效信号数不少于3个。
检测流程
桩头处理 仪器连接 传感器安装 程序设置 手锤锤击 信号采集 信号分析 结果打印
类别 时域信号特性
幅频信号特征
分类原则
/c时刻前无桩底反射
频差Δf c/
/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 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
低应变法基本原理是基于一维杆的波动理论,将 桩等价于一维杆,在桩顶初始扰力作用下产生的 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并且满足一维波动方程:
2u t 2
c2
2u x 2
式中: u -- s方向位移;
c -- 桩身材料的纵波速度。
弹性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密度、截面积变化时波阻抗 将发生变化,产生反射与透射,采用高灵敏传感器及配套的波形 记录仪器,即可记录反射波在桩身中传播的波形,通过对反射波 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即可对桩身的完整性、缺陷的位置进行判 定,测定桩身混凝土纵波波速。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 引言 •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流程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应用实例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优缺点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基桩检测的重要性
01 02
确保结构安全
基桩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 过检测基桩的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因基桩质量不达标 导致的建筑物损坏或倒塌。
提高工程质量
对基桩进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 施工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提高工程质量。
03
降低维护成本
如果基桩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如沉降、开裂等。通过基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因小
问题积累导致大问题出现,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 、去噪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波形分析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波形分析 ,识别和提取反射波信号的特 征参数。
结果判定
根据反射波信号的特征参数, 结合基桩设计参数和施工情况 ,对基桩质量进行判定。
出具检测报告
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 给相关单位或个人使用。
量基桩进行检测。
实时性强
低应变反射波法可以在基桩施工完成 后立即进行检测,提供实时反馈,有
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覆盖范围广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基桩,包括 灌注桩、预制桩等,覆盖范围较广。
无损检测
该方法不会对基桩造成损伤,可以保 证基桩的完整性。
缺点
对检测人员要求高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低应变反射波法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 进行操作,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 较高。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桩身完整性技术的探讨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桩身完整性技术的探讨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桩身完整性技术的探讨摘要:根据多年基桩检测经验,分析了反射波测桩原理和适用范围,阐述了反射波法检测前和检测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及反射波法检测基桩桩身常见缺陷的时程曲线波形特征,以及反射波法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反射波法检测基桩时要想获得可靠的信息和对桩身完整性做出准确的评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反射波法;基桩完整性;缺陷波形特征;存在问题反射波法是基桩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虽然该方法现场检测相对简单,但如果检测前的桩周土等资料收集不全、桩头处理不到位、检测中的激振方式、传感器的选择不当以及检测数据分析人员的实际经验不足等都会影响最终桩身完整性的判定。

1、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原理及适用范围基桩完整性的反射波法检测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它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裂缝、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通过分析实测曲线特征,以判断桩身完整性。

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和预制桩等刚性材料桩的桩身的完整性检测与判定,最大有效检测深度桩长50 米。

2、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前的工作重点2.1 现场信息收集。

收集基桩的设计、施工及相关地质资料等信息;2.2 桩头处理到位。

桩头与桩身的材质、强度和截面尺寸应基本相同,桩顶面应破除至新鲜混凝土面,且与桩轴线基本垂直,测点和激振点要磨平;2.3 通过现场比对试验以确定激振设备和传感器;2.4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及混凝土龄期最好在成桩后14 天以上检测。

3、低应变反射波法现场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3.1 采样频率与采样间隔应设置合理,否则对后期数据处理分析增加难度;3.2 力锤敲击时,应使其作用力方向垂直于桩顶水平面且自由弹起,采用力棒激振时应使其自由下落;3.3 数据采集过程中,各测点应重复检测3 次以上,且检测的波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的影响
目前 , 大多数测试人员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测 试时选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 。其 中 , 速度计在低频段的幅
传感器的安装
传感器的安装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影响较大 , 理论上传感器
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较差 , 在信号采集过程中 , 因击振激发其
安装谐振频率而产生寄生振荡 , 容易采集到具有振荡的波形 曲线 , 对浅层缺陷反应不是很明显 。同速度计相比 , 加速度 计无论是在频响特性还是输出特性方面均具有 巨大优势 , 并 且它还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 , 因此用高灵敏度加速度计测试
情况下 , 现场测试时 , 最好选择 个 以上安装面 , 桩头较差
它可以确保在桩头信号不削波的情况下 , 使桩底部信号得以清
晰地显现出来 。 有些测试人员认为它使波形失真 , 过分突出了 桩深部的缺陷 。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 过分的指数放大甚至
有可能人为地造出一个桩底反射 , 但是如果结合原始波形 , 适
越轻 , 越贴近桩面 , 与桩面之间接触刚度越大 , 传递特性越
好 , 测试信号也越接近桩面的质点振动 。 对实心桩的测试 , 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心 劝 一 半径处 对空心桩的测试 , 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
所采集到的波形曲线没有振荡 , 缺陷反应明显 。所以 , 笔者
建议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侧时 , 宜优先选用高灵 敏度的加速度计检测 。
低应变反射波法将桩体视为一维弹性杆件 桩长 直
二△
径 , 且介质均匀连续 。 在桩顶瞬态敲击作用下 , 产生一弹性 波 , 沿桩身向下传播 , 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桩身波阻抗 明显变化界面 如桩底 、 断桩 、 离析 、 扩径 、 缩径等 时 , 将 会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 , 反射波的相位和幅值大小由波阻抗 变化大小决定 。 通过安装在桩顶上的传感器 , 将接收到来 自桩 身各个波阻抗 变化界面处反射回来的信息 , 根据这些信息 ,
不动则说明已经安装好 。 有的测试人员为了测试简便 , 经常少用藕合剂或不用祸合
桩周土层的影响
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侧时 , ’ 要充分考虑到桩周
土层对所采集波形曲线的影响 。 检测人员往往只注意到桩身波
阻抗变化造成的信号反射 , 而忽略了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 ,
不仅受到桩身材料 、 刚度及缺陷的形响 , 还受到桩周土层土的 弹性模量大小的影响 。当桩周土从软土层变化到硬土层时 , 采 集的波形曲线会在相应位 处产生类似扩径的反射波 , 而当桩 周土从硬土层变化到软土层时 , 采集的波形曲线会在相应位 处产生类似缩径的反射波 。 如果不考虑桩周土对采集波形曲线 的影响 , 不了解桩侧的地质情况 , 容易对基桩产生误判 。笔者 建议在分析过程中 , 结合地质情况 , 对同一区域的基桩进行分 析比较 , 不要对某一根桩进行单独分析 。
的测试理论和技术都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 高频信号传不下去 , 测试范围有限 低频信号分辨率不够 , 容易形成绕射 , 漏判缺 陷等 。⑤ 桩身存在多个缺陷时 , 深部缺陷容易误判 。 为了准确 地分析桩身缺陷 , 测试与处理完成后有必要做如下工作 ① 结 合地质资料 、 施工记录分析基桩完整性 。 桩型 、 施工工艺对基
能缩颈 , 许多质量事故都发生在流水处或地层变化处 , 急剧变 化的地层本身也会产生回波等 。查看地质资料对确定缺陷部
保护联线和接头十分重要 。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 一些检侧人员忽略了对联线和接头
位、 排除地层影响很有必要 。② 利用定量分析软件帮助对基桩 缺陷程度的判定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定量分析本身尚有许多欠缺 , 但由于它

层部位存在较严重的反向脉冲。 一般情况下 , 灌注桩应凿去桩
作者简介 】 海 年
顶素混凝土 浮浆 或松散 、 破损部分 , 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 表面 通常以露出含粗骨料的新鲜混凝土面为止 , 桩顶表面 应平整干净 , 无积水 , 而且击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要尽量处在
同一水平面上 。
桩底反射 , 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困难的 。
钾脚场 幼 ‘ 妙 “ 桩 动
仲 困必幼 ,

石场 血 脚 肥 去 ‘ 低拟 加 勿 明刀 “ 照勿 ” 龙 侧
沈 傲拐饭砚扒
【 班幼 文
一 肠州 姗
一 刁 咖
『 】
【 翻 舫
】 肠脚
仆 耐
,


西




叮 咯 ,




山 闭
“ 低应变反射波法 ” 是荷兰应用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委员会
桩体密度
— 桩截面积 。
此很容易引起浅层缺陷和微小缺陷的误判和漏判 。当根据信
号发现浅层部位异常时 , 建议用小钉锤或钢筋进行击振 , 因
其重量小 , 能量小 , 脉冲窄 , 频率高 , 可较准确地确定浅层
缺陷的程度和位置 。 经常有测试人员以把小锤来测长大桩 , 并反映很难测到桩 底反射 。 以上原理 , 这种的测法是不正确的 。由于小锤重量 按
滤波的影响
滤波是波形分析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 滤波主要是对采集 的原始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 将测试信号中无用的或次要成分的
波滤除掉 , 使波形更容易分析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 , 多采用低 通滤波 。而低通滤波频率上限的选择尤为重要 , 选择过低 , 容 易掩盖浅层缺陷 选择过高 , 起不到滤波的作用 。
和法国建筑与民用工程试验中心于
世纪
年代研究出来的

假设在桩体中某处存在一波阻抗变化界面 , 界面上部波阻 二 ,
, 下部波阻抗
一种基桩检测方法 , 这种方法具有野外采集数据快速 、 方便 , 信号分析简单 、 精确 , 费用低廉等优点 , 因此其在 年被 我国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 并被编人 《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
低应变反射波法侧桩的建议
桩头的处理
桩顶条件和桩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测试信号的质量 。 对低 应变而言 , 判断桩身阻抗相对变化的基准是桩头部位的阻抗 。 但是 , 在现场信号采集工作中 , 往往会有很多测试人员忽略了 这一点 。由于施工的原因 , 桩头往往会存在一层厚厚的素混凝
可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 桩身波阻抗
分析了应力波在桩身传播的详细过程 , 只要桩土参数选取合 理 , 绝对比人们仅凭肉眼判断缺陷程度和多个缺陷来得合理 。
的保护 , 往往造成信号线的损坏 , 然后自 行联接信号线 , 并用 普通电工用黑纱布进行包摘 。 实测结果表明 , 在潮湿地区它们 均存在严重的干扰 , 拆开后发现 , 绝大部分被包箍的线头均存 在不同程度的锈蚀 , 这说明普通电工纱布不能防水 , 因而在野 外工程试验中不能起到较好的绝缘作用 。因此 , 单纯用这类纱
。 现有
致接头处脱落。 对信号线应重点保护接头 , 自身的老化和折拉 变形会严重降低其寿命和使用的可靠性 。 贮存和装箱时信号线
不应长期处于折拉状态 , 也不应长期与易腐蚀物质相处 , 沾上
泥砂 、 盐碱 、 污演应及时清洗 , 而在现场侧试时 , 还应尽量避
过一定限度的桩 、 极浅部 , 应力波反射法无法正确测
小 , 能量小 , 脉冲窄 , 频率高 , 衰减快 , 因此信号在桩身中传 播有可能未到桩底就衰减完 , 或即使传到桩底反射回来的信号
也很微弱 , 极难分辨 。由此可见 , 用小锤测长大桩 , 并想得到
时应用手握住传感器 , 因为如果将传感器吊在半空 , 极容易导
式 , 而依据施工桩长计算波速的办法存在很多具体问题 , 因此 缺陷位置的判断仍只能保证 的误差 。④ 长径比太小或超
砚 为年第 期 总第 期
企业科技与发展

, 《拍

西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桩完整性检测
邱 海
广西水电科学研究院 , 广西 南宁
【 拼报应宾 二 爪粼渡 是目 校常 的 种 桩 法 贡比 用 一 基 检洲方 丈 介绍了 法。 章 低应史 扮波 侧 的 本 班 在 反 法 桩 基 原 和
工 宾 中常 的 林 拼 决 朱 同持 了应 反 渡 的 队 与 进 法 粗 城 睦刻 月 方 时 长 史扮 法局 改方 。
剂 , 致使祸合剂的作用减少或消失 , 导致测试信号振荡很明
显 , 不利于对基桩的分析判断 , 这样是不可取的 。
安装面 、击振点及击振方式的选择
击振信号的强弱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同样影响较大 , 对实心
桩的测试 , 击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的中心 对空心桩的测试 ,
波形指数放大的优缺点
在现场采集信号过程中 , 经常会遇到桩底没有反射信号或
定 , 如式

由桩的横截面积
、 桩身材料密度
等决

浮浆 , 有些测试人员忽略了对桩头的处理 , 直接就在素

混凝土 浮浆 上进行测试 , 结果无论怎么改变传感器及其安
装 , 以及改变振源 , 测试信号都不理想 , 往往在测试信号的浅


— 弹性波在桩体中的传播速度
一 , 男 , 任职于广西水电科学研究院。
联线接头及信号线的保护
仪器与传感器之间通过联线进行连接 , 接头部位是最容易
出问题的地方 。 无论是传感器接头 、 信号线接头和电源线接 头 , 都存在硬软交接现象 , 一般均通过焊接 、 硅胶和线卡固
定 , 但承重能力和抗折拉能力较差 , 因此这些部位在加强衔接 的同时 实际使用过程中 , 应尽量避免承重和大力折拉 , 转场
布包线不合适 , 甚至适得其反 。
③ 综合分析同一工程的所有被测桩 。 单独分析一根桩 , 不能全
面衡 整个工程情况 , 有时非常危险 。同一工地的地质和施工 状态大多相似 , 寻找各被测桩之间的共性 , 再分析每一根桩的 情况是提高分析效果的有效手段 。 有条件的单位甚至可以在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