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影响效果分析论文
浅谈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浅谈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作者:马红仙李宜梅李凤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可以减轻或解除疼痛的。
方法: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40例各种疼痛病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消除疼痛的人数占17.5%,减轻疼痛的人数占77.5%,总有效率达95%。
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疼痛。
【关键词】疼痛;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8—01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患者最痛苦的感受,也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其出现与否、强度如何与肌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疼痛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特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40例各种疼痛病患者,对40名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了研究,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护理疼痛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7岁。
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颈椎病6例,肩周炎4例,癌症患者8例,骨性关节炎7例,其他疼痛5例。
1.2疼痛的临床心理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总是由于组织损伤引起,因此对于疼痛患者,临床医师常致力于寻找躯体的原因,并采取各种生物检测手段力图发现躯体的器质性损害。
疼痛有时也能由心理因素引起,并且这类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常常不被正确认识,同时,由于疼痛的原因没有消除,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成为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1.3疼痛的心理护理1.3.1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临床上疼痛患者多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或对康复失去信心,尤其是癌症患者,形成不良循环,甚至产生厌世的不良情绪,这些现象对治疗极为不利。
疼痛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词】疼痛;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51-01疼痛是人体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一种生理性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包括着情绪和经验的成分,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而剧烈的疼痛可以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导致患者烦躁、失眠甚至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在提倡有效治疗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心理护理对控制疼痛、乃至消除疼痛十分重要。
一、疼痛的心理因素疼痛作为一种主观和自觉体验,因人而异地决定了这种感觉是难以衡量的,疼痛总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惊慌、焦虑、害怕等消极情绪,疼痛是患者手术后最痛苦的体验,也是一种主观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中重度疼痛常常伴随着剧烈的情绪反应,常常是疾病恶化及医疗纠纷形成的触发因素。
因此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对疼痛的注意程度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术后病人的疼痛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更为剧烈,而且当病人情绪不佳焦虑紧张时疼痛部位对疼痛更为敏感,甚至感到疼痛逐渐增加。
疼痛生理研究表明,除了感知定位作用外,大脑皮层还以俩种方式参与痛觉调节调制过程,一是传入大脑皮层的痛信号和其他信号互相作用,二是在大脑皮层下不同水平控制信号向意识领域传导,这是痛和抗痛现象在大脑皮层水平表现方式,以上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决定了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程度。
由于痛觉的个体差异存在,安慰剂镇痛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成为我们实施心理镇痛护理的科学依据。
对中重度疼痛而言,我院实施的多模式静脉自控镇痛,广泛使用于外伤、手术后、晚期癌症的疼痛,积极而规范的配合治疗,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关键的。
二、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按照以上理念,针对患者的实际,护士在接触护理病人中,通过自己的良好态度、语言、状态、行为可使患者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而促进镇痛。
护士应避免消极的语言,合理使用心理疗法,从心理上给病人以安慰支持心理疏导,减少病人的紧张,以行动行为纠正病人的病态心理。
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措施引言疼痛是一个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在医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疼痛病人。
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外,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和痛苦感,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 提供情绪支持在疼痛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情绪支持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倾听病人的感受,并对其情绪进行有效的回应。
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来帮助病人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在与病人交谈时,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和理解,给予病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情绪。
2. 教育和信息共享疼痛病人往往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过程了解有限,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信息。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教育和信息,帮助病人了解疼痛的原因、治疗的目的和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疼痛。
教育和信息共享可以增强病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和不安。
3. 注意沟通方式在与疼痛病人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沟通方式。
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和带有否定性的语言,以免增加病人的焦虑和痛苦感。
护理人员应使用温和、鼓励和支持性的语言,以增强病人的信任感和合作性。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非言语沟通方式(如微笑、眼神交流等),向病人传递关怀和安慰。
4. 暂时性疼痛的干预有些疼痛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缓解。
例如,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以减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和感知;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些温热的物品,如热水袋、热敷布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可以使用一些非药物疗法,如按摩、放松训练等,以改善病人的舒适感和心理状态。
5. 慢性疼痛的长期护理对于慢性疼痛病人,心理护理更加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建立稳定的护理关系,与病人共同制定治疗目标并进行持续的护理计划。
在长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病人的痛苦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功能,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65例心理护理

[ ] 秦美娟. 4 晚期癌 症患者 音乐疗 法的护理 [] 黑龙 江护理 J. 杂志 ,9 84 4 :0 19 ,( )5 .
收 稿 日期 :0 8— 2—2 20 0 7
慢性 疼 痛 患 者 焦 虑 、 郁 6 抑 5例 心 理 护 理
舒春 华 , 王德 强 。 美华 刘 ( 州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山 东 滨州 2 6 0 ) 滨 563
20 06年 2月 一 0 7年 2月 , 20 我们对 6 5例慢性疼痛患者进 行心理护理干预 , 临床观察 , 经I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的标准 , D S S评分 >4 1分作为 诊断抑 郁情绪 的标 准 J 主观 , Q L评价采用 K yb O aa a的方法 。具 体评 价方法包括 3 9个 条 目分三 个维 度的问卷评 价法 : 健康 的主观评价 问卷 ( 对 8个条 目) 社会态度 和主观幸福感 问卷 ( 1 , 2 个条 目) 疾病特异 性问 ,
注 : <0 0 P .1
2 3 两组治疗L评分 比较 ( , s O 分 ± )
婚等 )⑥ 心理护理 干预期 间治疗 方案有 重大 改变 ; ; ⑦不愿 继
续参 与本研究 。随机分为实验组 6 和对 照组 5 8例 3例 。在研 究过程 中 , 实验组和对照组 因故 ( 病情变化出院 、 转科 等原 因) 分别缺席 3例 和 4例。故完 成实 验 的被试 患 者 为实验 组 6 5 例, 对照组 4 9例 。两组 一 般 资 料 比较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 P
的技 术和方法初步评定患者均存在焦虑 、 郁( A 抑 S S评分 >4 0
卷 (0个 条 目) 1 。计分范围为 0~7 , 8分 高分 表示生存质量高 。
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与效果

作为心理护理组 , 在常规治疗护理 的基础上 , 系统应用心理 护理 , 并与常规护理组对 照, 观察 效果。结果 心理 护理组 的
病人住 院时间明显缩短 , 疼痛 明显 改善 , 与常规护理组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
理 护 理 , 明显 促 进 病 人 的康 复 。 可
[ 关键词 ] 慢性 疼痛 ; 心理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R4 37 7 .4 [ 文章编号 】 17 6 2—79 【0 1 0 - 1 -2 13 2 1 )50 50 9 慢性疼痛是部 分慢 性疾病 的常 见症 状 , 们观 察 的这 部 我 分病人为颈 、 、 腰 腿疼 的病人 。对 这部 分病人 目前 临床上 治疗 较为困难… , 明显 地影 响着病人 的生活质量。我们 在工作 中对 [ 文献标识码 ] B
~
岁, 3 男 2人 , 3 女 6人 , 患病 年 限 8个 月 ~1 8年 , 平均 54 . - 8 7 年 。两组 间 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 两组病人 由同一治疗组根据患 者病情采用 相似的 治疗方 案治疗 , 常规护 理组 采用 的常规 护理进行 护理 , 心理 护
( 稿 日期 :0 10 -2 收 2 1 -62 )
[ ] 刁雨辉 , 2 袁荣 刚, 周建平 .复方 利多卡 因乳 膏体外 透皮吸 收研 究
慢 性 疼 痛 病 人 的 心 理 护 理 措 施 与 效 果
高月云
[ 要] 目的 摘 观察 心理护理在慢性疼 痛病人 中的应用方 法与效 果。方法 随机 选取住 院的慢性疼 痛病人 6 8例 采取 正确的方 法对慢性疼 痛病人进行 心
2 结 果
两组病 人在住 院治疗后 由主治 医师 观察 病人 的出院情况 , 笔者对病人的住院时间及 治疗转归 进行 了 比较 , 见表 1 。对 两 组病人 出院后随访时以疼痛量表评 价病人 的疼痛转 归情况 , 参 考简化 MC iL疼痛评分表 的评定 方法 , 中度痛 和重度痛 合 GL 将 并为严重疼痛 , 见表 2 。 表 1 两组病人住院 时间及住院时情况
慢性疼痛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v n u i Ap [ t R s 1 9 , e o ss e j p Nu s e , 9 2 5 t J
1 ) 9~ I I: 2
4
.
( 收稿 I期 :0 I 1 1 修 回 日鹊 : : I 2 0 0 7
2 01一】 0 2一 】 0)
De o a b r hA El a e hA Ce ta v o 5 i b t z nr l  ̄ u
志 ,9 8 1 ( / 8 ~8 1 9 , 2 2 :0 1
作 者 简 介 : 淑 梅 (9 2 ) 立, 南 省 廖 1了 一 , 湖
慢 性疼痛 病 人 心理 状 态 分析 及 护 理 干预
张雪艳 谢雪华
摘要 : 为探 讨 慢性 疼 痛病
人的 理 状 态 厦 个 性 特
壬东明
c a a t r q e t n a r .Re u h we h t8 % o a in s" e e wih p y h s h r ce u si n i o e s hss o d t a 8 5 fp te t v r t s c o o— v ma i s r p on s e i l s s m a ia o t y r t l s e p ca l a o c l y t f n,a x e y,p o i ,p y h tc d p e s n zi n it h ba s c o i e r si . o
帮助 , 此 豉谢 ) 特
[ ] SoI . l e S E i c o nr l 3 h a J O i r fc y f oma v a
sl eijcinwi n to th p ai et t a dwi u e - n n o h h
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疗效分析

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疗效分析慢性疼痛是指长期存在的、导致身体疼痛的疾病,如慢性颈痛、慢性腰痛等。
慢性疼痛会使患者长时间处于痛苦和困难中,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研究表明,慢性疼痛往往导致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对治疗的反应。
心理干预是缓解慢性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将深入分析心理干预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效。
一、慢性疼痛的心理影响慢性疼痛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长期的疼痛使患者感到疲惫、无助和绝望,从而导致情绪障碍。
许多研究表明,约80%的慢性疼痛患者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
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因此,治疗慢性疼痛不仅需要治疗身体病变,还需要考虑心理障碍的干预。
二、心理干预对慢性疼痛的疗效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慢性疼痛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应对疼痛。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行为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方式来改变疼痛感受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强调正确的认知、认真和消极偏见的消除,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的信念,增强其对疼痛的控制感,从而减轻疼痛和心理负担。
行为治疗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方式来缓解疼痛。
治疗包括逐步活动和恢复正常活动,以及对不良习惯的纠正和改变。
行为治疗能增强患者的身体能力和信心,改变患者消极抑郁和依赖的心态。
心理支持是通过支持患者、给予他们心理安慰来消除痛苦感受。
治疗师会与患者建立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痛苦,使他们逐渐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疼痛症状。
2. 心理药物治疗除了心理治疗,心理药物治疗也是缓解慢性疼痛和心理障碍的一种常用方法。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药物都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和疼痛程度。
抗抑郁药可以改善疼痛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感。
抗焦虑药能够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和痛苦感受,起到镇静作用。
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慢性疼痛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或反复出现的疼痛感受,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它能够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慢性疼痛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
慢性疼痛患者在长期的痛苦中往往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愤怒等。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更为敏感,更难以应对。
因此,心理干预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通过增强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疼痛。
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放松训练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一项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缓解,焦虑情绪得到了调整。
此外,他们对疼痛的感受也有所减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得到了改善。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对疼痛的看法和反应。
该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摆脱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
一项研究调查了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结果显示,该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减轻疼痛感受具有良好的效果。
正念疗法作为一种注重当下、接受和非判断的心理干预方法,也逐渐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得到关注。
正念疗法通过培养患者对疼痛感受的觉知和接纳,减轻对疼痛的抵抗和对疼痛的恐惧。
一项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正念疗法的研究发现,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焦虑情绪和愤怒,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放松训练也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技巧,放松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进行放松训练的慢性疼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明显减少了对医疗资源的依赖,减轻了疼痛感受。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敦煌市中医院,甘肃敦煌736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疼痛症状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治疗两周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6.7%与60.0%,出院时有效率分别为83.3%与96.7%。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慢性疼痛;疼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58-02慢性疼痛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常见病症,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本院对伴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起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伴有慢性疼痛症状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3.6岁,男16例,女14例;干预组: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2.6岁,男17例,女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描述,将疼痛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不能忍受、重度、中度、轻度、无疼痛[2]。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
且前三个级别经过治疗后达到轻度或者无疼痛才视为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4心理护理干预手段:①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②对患者进行良性心理暗示,对患者不断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与焦虑;[3]③配合使用多种干预技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④转移患者注意力,或者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等;⑤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修养环境;[4]⑥与家属达成共识,共同为患者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5]
2.结果
2.1入院两周后疼痛程度分析:干预组30例患者有效率为60.0%,对照组有效率为26.7%,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疼痛程度分析
组别例数没有疼痛轻度中度重度不能忍受干预组30612930对照组30351160表2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有效率分析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干预组30181260.0对照组3082226.72.2出院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干预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具体数据,(见表3、表4)。
表3两组患者出院时疼痛程度分析
组别例数没有疼痛轻度中度重度不能忍受干预组30245100对照组301510410表4两组患者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分析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率(%)干预组3029196.7对照组3025583.33.讨论
疼痛是身体受到损伤和疾病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当人患有疾病并伴随有慢性疼痛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对于疾病的治疗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人为的减轻患者疼痛,对于病情的治疗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都会有积极的影响[6]。
由于慢性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普遍存在,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中对该类病人在常规的疼痛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与83.3%,p<0.05,可以认为干预组与治疗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此结果证明了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慢性疼痛,减轻疼痛程度。
总结治疗经验,本院对于慢性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有了不少认识,开展心理护理时,首先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信任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形成和谐的治疗氛围;其次医护人员要加强素质培养,掌握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与技巧,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反应;同时与患者亲属形成共识,
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恐惧和焦虑感。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临床上应该广泛推广使用,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疾病的治愈。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罗跃嘉.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康复,1992,4(7):160-164.
[3]苏萍.浅谈疼痛心理护理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学刊,2008.2.
[4]吕新云.术后疼痛的心理因素分析[j].现代康复,2001,5(4):92.
[5]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74-478.
[6]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