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
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易错整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命题1 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越多,则形成的食物网越复杂。
【辨析】食物网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
因此,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命题2 凡是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便是分解者。
【辨析】很多生物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呼吸作用等。
它们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只有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腐食生活的动物才为分解者。
如:蘑菇、蚯蚓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命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在食物链各环节之间进行流动、转移的过程。
【辨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它应包括下列几个主要内容:①光能被转化为生产者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贮存起来;②生物链各环节间能量的传递;③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ATP中化学能被利用(包括分解者分解)或转化为热能散失的过程。
命题2 能量流动的总量便是照射在绿色植物上太阳光能的总量。
【辨析】照射在绿色植物上的太阳光能大部分被反射掉,少部分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下来。
只有这部分被固定下来的太阳光能才是输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命题3当一头牛吃5公斤草料时,该过程中能量传递率只有10%—20%。
【辨析】能量传递率为10%~20%的含义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所有生物的总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中”。
其落脚点是“所有生物”、“总能量”,而不是指“生物个体”。
命题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个体“一头牛”在吃草料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应远远大于10%~20%。
命题4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物质。
【辨析】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命题 5 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可以不需要从系统外获取能量,依靠它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便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辨析】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总有一部分因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总能量会越来越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 B.A=F+B1+C1+D1+E1C.A-(B1+B3)=C1+C2+C3D.C3=B2×(80%~90%)2.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3.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 kg要吃10 kg小鸟,小鸟增重0.25 kg要吃2 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 000 kg绿色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B.0.5%C.0.25% D.0.025%4.下列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 .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 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表所示。
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 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
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 )(单位:百万千焦)B .甲净生产量为59.5百万千焦C .乙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9百万千焦D .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为14.3%7. 有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是否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 )A .可以,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B .可以,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通过用水貂喂鼠收回来C .不可以,因为食物中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D .不可以,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8.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答案】C【解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输入),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是动物→分解者(结束)。
故选:C2.羊吃草,狼狗吃羊羔。
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狗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A.狼狗B.羊羔C.牧草D.阳光【答案】C【解析】狼吃羊,狼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羊的体内的有机物;羊吃草,羊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草的体内的有机物;草体内的有机物是草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因此狼体内有机物最终来源于草。
故选:C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而动物则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能量,这一过程中,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消耗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B.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为生产者提供了能量D.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类食物【答案】B【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
综上所述,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B4.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A.递增B.不变C.递减D.稍增加【答案】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种动植物,其中草鱼属于A.分解者B.生产者C.第二营养级D.第三营养级【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题中的草鱼以生产者为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故选:C2.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A.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碳B.非生物界中的碳酸盐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因此动物体中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选:C3.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A.氮循环B.水循环C.能量循环D.能量流动【答案】D【解析】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就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下去,所以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的。
故选:D4.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答案】C【解析】A、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A错误;B、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B错误;C、食物链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C正确;D、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D错误。
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专题卷( 全国通用)

1.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是太阳能照射到生产者身上的能量。
答案:A2.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D.经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生物的同化量是指生物固定下来的能量,即合成自身的组成部分的能量。
答案:D3.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故需要能量少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A、B、C三项均正确。
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所处营养级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少,而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
答案:D4.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可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总量(④)表示;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②)越大,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消费者的同化量包含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③);由图示可见,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

5月稿(特约稿)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A卷(基础训练篇)一、选择题(30分)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反复循环运动2.(原创)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A.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能逆向流动,B.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C.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不能固定的D.生态系统能量流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A.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B.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C.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D.A和B的叙述都正确4.(原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B.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6. (原创)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观察到:一只青蛙完全吞食一整只蝗虫,那么青蛙获得了这只蝗虫的()A. 全部的物质和能量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C. 小部分的物质和的能量D. 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7.研究人员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习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习题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A、绿色植物B、真菌C、动物D、人2、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
这是由于()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B、湖泊中氧气不足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4、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
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5、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B、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的需要C、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D、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二、填空题1、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利用。
2、绿色植物既可以通过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绿色植物在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D5、C6、B二、填空题1、分解者2、光合呼吸3、太阳能三、问答题1、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动植物和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其残体被分解或燃烧时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重新参与碳循环。
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循环将无法进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测试题

安庆市示范高中2013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单元测试题(2 )、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如图表示一个牧场生态系统中的“特殊”食物链中的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A 的能量分配是:20%流向B , 80%流向E 。
据图所作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1. A.B.C. D. A. B.C.D. E 从A 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捕食E -F 和F -E 是该生态系统中所特有的一种捕食关系 C 是该生态系统的一种分解者 减少B 中不属于被饲养的牲畜的成分能有效提高牧场产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分解者回归无机环境A . 4.( A. B.C. D. 5.A. B. C. ③② B .③④ C .①③D .⑤④ 四川地震造成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部分生物种群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B/C/A z +B z +j+DpB .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 2/W 1C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 2+B 2+C 2)D . W I =D I +D2 7 . 2010年洪灾重创巴基斯坦、热浪考验俄罗斯、中国的山洪泥石流、从芬兰到科威特等地 的气温创历史纪录,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谋而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廖斌 (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 343700)A 卷(基础训练篇)一、选择题(30分)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A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 .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 .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 .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反复循环运动2.(原创)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能逆向流动,B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C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不能固定的D .生态系统能量流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A .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B .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C .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D .A 和B 的叙述都正确4.(原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B .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6. (原创)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观察到:一只青蛙完全吞食一整只蝗虫,那么青蛙获得了这只蝗虫的 ( )A. 全部的物质和能量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C. 小部分的物质和的能量D. 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7.研究人员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
若两生态系统的其它因素都一样,则 ( )A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B 、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C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相等D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的总能量草 8.(原创)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 .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 .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D .某人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就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9.(原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 种群有N 个个体,B 种群有100N 个个体,C 种群有1000N 个个体,D 种群有10000N 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 )A 、A →B →C →D B 、D →C →B →A C 、C →D →B →A D 、不能确定10.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 )A .草→昆虫→青蛙→蛇→鹰B .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C .D二、简答题(20分)11.(12分) (原创)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1)若图B 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______ 。
(2)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依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 ,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内以提高畜牧业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3) 流经草原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为 。
(4)右图是食物链“草→昆虫→食虫鸟”的两个金字塔。
其中左边为金字塔,右边为 金字塔。
两个金字塔不同的原因是:12.(12分)根据图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性质。
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④表示 。
(2)若上图中②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设E 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千焦,B 种群干物质的能量为1.3×108千焦,草 兔鹰 田鼠昆虫若D种群干物质的能量为1.5×108千焦,且A只捕食C,则A种群干物质的能量在千焦之间。
可见,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3)根据上图,要减少温室效应,你认为应调整图中的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
B卷(能力篇)一、选择题(28分)1.(原创)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的碳只依赖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C.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有机物(碳)形式进行D.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2.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1+C2+C3 D.C3=B2(80%~90%)3.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4.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主要成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青蛙和细菌所获得的能量的总和等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B.CO2、H2O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图示意的细菌不是生产者.D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主要通过草进入生物群落5.共同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跳鼠和体型与它相近的一种蜥蜥蜴比较,跳鼠的()A、营养级较高B、种群较稳定C、能量同化率较高D、能量摄入量较多5.D 跳鼠生命活动旺盛,故能量摄入量较多。
6.右图若草固定的太阳能转化的有机物为1000 kg;又假如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被2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则鹰最少增加()A.12.75 kg B.15.25 kgC.7.75 kg D.21 kg7.下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O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B .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C .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净生产量的10%~20%D .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二、简答题(30分)8.(16分)(原创)某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定,测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J/(cm2.a )]根据表中数据,对这三种生态系统进行比较:(1)两个陆地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___,原因是______ ____;假如两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固定了相等的太阳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3三种生态系统中,湖泊生态系对太阳能利用率最低的根本原因是 。
(3)这位生态学家研究时,得到了玉米地的能量流动情况的如下数据:①这块玉米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 ,其中共含碳2675kg ②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2045kg③1kg 葡萄糖储存1.6×107KJ 能量④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试计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___________,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比例是____________;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_____________。
9.(16分)20世纪90年代,政府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CO 2含量增加。
如图所示是根据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CO 2体积分数(y )的历史数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知,大气的CO 2含量逐年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洪水泛滥成灾等恶果。
导致CO 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急剧增加,呼出CO 2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270290310330350X 年代Y X 10()D.自然因素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2)请依图预测2030年地球大气的CO2含量(3)根据你的预测,若光照比现在强。
试从光照、温度、CO2含量的变化预测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4)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过程有哪些?请你提出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应采取应对的策略。
答案A卷(基础篇)1.D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在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D 生态系统从属于“物理系统”,其能量流动照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D 能量流动之所以逐级递减是因为呼吸消耗,末被下一营养级利用,随遗体、残落物、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
4.C 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但能量可以通过生产者的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5.D 只有生产者可以利用CO2,,生产者、消费者随遗体、残落物、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6. D 即使吞食了整只蝗虫,它也不能把蝗虫全部的物质和能量同化成自己的物质和能量,因为有部分的食物残渣(内含有能量)排出体外。
7.A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且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种类小于乙生态系统。
各级消费者均会由于生命活动而消耗掉许多能量,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生产者的能量。
8.B 蜣螂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能摄入大象同化的能量;兔子在食物链中为第二营养级生物;生物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9.D 能量流总呈现金字塔。
但题目中只提供个体的数量,没有提供个体的大小或个体所拥有的能量,所以仅从个体的数量还不能确定该种群的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
如一棵大树的个体数量是1,而生活在其上的昆虫的数量可以有几百只甚至几千只。